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红色春秋
订阅

红色春秋

五十年代核决策绝密会议上的毛泽东
历史证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建国初期毅然作出核决策是极其英明、正确的。
2014-11-21 23:36
特色为托派翻案“三部曲”
北京日报曾经刊登了一篇摘自《博览群书》的文章《托洛茨基一生真伪》,作者马长虹,忠实地记录了特色当局是怎么一步步为托派翻案的。
2014-11-17 22:48
特色为托派翻案“三部曲”
你们只要看看三十多年来,特色当局在不遗余力地为托洛茨基翻案的同时,是怎样对毛泽东“盖棺论定”的,就能够明白了。翻翻他们连篇累牍发表的历史决议、红头文件、纪念讲话、传记年谱、文集文稿……
2014-11-17 22:43
政治、经济、知识精英已形成铁三角同盟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也许没有太多精英主义色彩,因为自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起,毛泽东便开始探索如何破除“资产阶级法权”,即改变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关系,后来这种探索也被叫作“反修防修”。
2014-11-13 00:07
毛泽东晚年怜惜江青 我死了你怎么办
叶剑英看望弥留之际的毛泽东,毛想对叶说些什么,但当时他已不能言语,只是握着他的手,口微微张合。毛泽东不放心什么?可以推断,自己身后最难保的是言官系统中人,他担心老同志让造反派“滚”。
2014-11-11 03:20
北京城墙是刘少奇要拆的
1951年4月,周恩来让政务院给北京拨了维修款,修缮城楼。”1951年修缮完了七项工程以后我们报上了第二批的修缮计划,但一直都没信。到1952年5月份,得到的任务是——拆。就这么突然。是谁让拆的?后边才知道,是刘少奇。”孔庆普说。
2014-11-11 03:05
俄十月革命应是中共“思想故乡”
走近那段尘封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光芒,使一向孤单的中国革命斗争不再孤立无援;十月革命的成功探索,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国家命运的曙光。在这些影响和帮助下,古老的中华民族奏响了跌宕前行、复兴崛起的一路凯歌。
2014-11-10 23:39
图说上甘岭战役 230万发炮弹下面的焦土
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后期僵持阶段的一次主要战役。战役由美国第9军发动,以争夺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村庄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的控制权为主。
2014-11-10 01:59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央、闽西、湘鄂赣、湘赣、湘鄂西、豫东北、琼崖等各苏区及红军各部均选派代表出席,共610人参加。
2014-11-10 01:44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下午5时,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2万名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在10辆装甲车的配合下,包围了沙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敌人拒绝投降。晚上9时45分,已经起义获得成功的“阿芙乐尔”巡洋舰上的革命士兵开炮轰击,炮弹直泻冬宫,激烈的战斗开始了。
2014-11-10 01:42
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如何看待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今天我们把这一运动放在新中国成立的大历史背景下来认识和分析,就能看到其价值和历史的必然性。
2014-11-8 23:05
当毛泽东遭遇“闹事”的时候
毛主席又反复强调如何对待群众“闹事”问题,提出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提出“大鸣、大放、大辩论”的解决方法,把对待“闹事”问题与克服党政干部的官僚主义、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暴露和孤立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联系起来。
2014-11-8 22:54
前苏联30年代大清洗
列宁在世时的最后一届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除列宁早年逝世外,斯大林将其他5人(加米涅夫、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李可夫、托姆斯基)都置 于死地。1919—1935年先后选出31名政治局委员,其中有20人遇害。所以有人说:“列宁创建的党被斯大林消灭了。”
2014-11-7 12:07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对团结中西医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团结中西医是中国共产党卫生工作的重要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以团结中医为重点,坚持中西医平等,认真纠正西医歧视中医的错误倾向;坚持中西医并重,积极促进中西医团结合作。
2014-11-5 23:16
毛泽东最艰难的时期 六年痛失四个子女
毛泽东长征来到川南古蔺县白沙场,妻子贺子珍生了一个女儿。毛泽东来不及与孩子见上一面,贺子珍就把孩子寄养一贫苦孤寡老人家里。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大业,毛泽东和贺子珍夫妇随中央红军踏上了征途……
2014-11-5 23:06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7 07:17 , Processed in 0.024030 second(s), 5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