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中国革命 查看内容

文革与日常生活(1)

2013-6-11 02:00| 发布者: 水边| 查看: 813| 评论: 0|原作者: 刑天起舞|来自: 博客

摘要: 从军事、警务、社会治安、科学技术到文艺、体育,几乎是整个社会生活全面地业余化,使任何一个有特长的人都很容易有机会锻炼成长。这就是文革社会。


    衣服,对于现代人和对于从前的人,具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这里说的“从前”并不遥远,就是文革和文革之前。

    在文革时代之前,对于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说,穿衣服首先不是穿什么、怎么穿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衣服穿的问题。

    人类正式穿衣服的历史,大致上与人类文明史同步。而穿着的服装,一直都只能使用天然材料——兽皮、兽毛纺织品。人类普遍穿着植物纤维纺织品的历史,少数长的地区有两千年的,短的地区只有百年。总体上来说,在服装穿着的发展史上,欧洲是比较落后的,亚洲是比较先进的。

    距现在5、6百年之前,中国人开始普遍穿着棉花纺织品,欧洲人开始普遍穿着亚麻纺织品。

    棉花纺织品与亚麻纺织品,可以说各有优缺点——亚麻的造型挺括、透气性能更好;棉花穿着体贴、舒适性更好。

    既然是经济性种植植物,自然要占地。这就一直存在着吃和穿争地的问题。整个中国,长期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吃、穿的材料都主要是植物;整个欧洲,长期都是以牧业为主的地区——吃、穿的材料主要是动物。

    畜牧业,从积极的角度理解——是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产业。一眼看去,肉奶食品的食用感觉、效果,都十分明显地好于粮食、蔬菜。

    而从消极的角度理解——畜牧业可以被理解成,人类视角上生存循环的一个多余环节。这一个多余的环节,实际上成了不必要的消耗。

    整个欧洲的自然条件,比整个中国的自然条件好得多。而到了十九世纪,欧洲的人口数量(包括殖出去的民)却远远地低于中国。实际上,在欧洲的很多地区,畜牧 业是以一种偷懒的粗放的方式在经营着大自然——动物比植物“好养活”得多。多余的劳动力,就从事商业、神学、科学、文学艺术。从事的劳动力多,自然也就先 进了。当先进出火枪、大炮,欧洲人彻底改变了世界——所有的文明都不值一提,能打能杀是硬道理。


    吃和穿,都是人类必须的。这两个问题,都在二十世纪的中、后期,得到了革命性的解决。

    在二十世纪中、后期,人类社会大量的化肥、农药产出和使用,飞速地提高了粮食产量。

    自1939年的尼龙——一般称为锦纶开始,化纤替代天然植物成为人类服装面料的规模化生产时代来到了。

    化纤产品的普及应用,被卡在了生产成本这一环。

    文革期间,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克服种种艰难困苦,攻破了维纶规模化生产的障碍。维纶,拯救了整个化纤工业。维纶,更带来了人类服装史上最伟大的革命——穷人没有衣服穿的问题,从此不复存在。

  

 
    文革中国的妇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妇女——外表纯净自然。没有任何物理性整容,也没有任何化学性美容——长啥样就是啥样。

    既没有亚麻、化纤对身体的修饰,也没有整容、美容对“容”的修饰——所以总的说来,文革人的外表相对并不好看。

    文革人这样很干脆地舍弃外表美观,一方面是当时的历史条件使然;另一方面则更重要,是文革人的观念使然。

    文革人坦然承认个体人的自然差别,但极力反对炫耀差别,人为地扩大差别。所以,类似“选美”这种事,在文革人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文革社会推崇的女性,都是邢燕子、李素文、吴桂贤、郭凤莲这样平实普通的劳动模范——外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文革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尽量淡化个体人的天然优势,努力缩小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存在方面的差别。

    文革人当然不排斥具有天然优势,而社会也确实需要的人——不仅不排斥,而且可以说为这些人创造了前所未有更好更多的机会。

    如果没有文革,蒋筑英、罗健夫、陈景润等等都不可能取得那样的成就。

当然,文革中国中优势的人,也绝对没有其它社会里同样优势的人那么多的个人利益——这是结果,也是前提。对于为自己利益奋斗的人,文革社会不给机会——再优势,也不能发家致富;再优势,也不能移民美国。


    从军事、警务、社会治安、科学技术到文艺、体育,几乎是整个社会生活全面地业余化,使任何一个有特长的人都很容易有机会锻炼成长。

    成长了,觉悟高的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觉悟低一点,可以娱乐、充实自己的生活。想成名成家富贵发达则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就是文革社会。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3 01:30 , Processed in 0.02973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