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的历史不容篡改(十六)

2013-6-13 22:28|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185| 评论: 0|原作者: 水陆洲|来自: 东方红网

摘要: 毛泽东的历史不容篡改(十六)时间:2013-06-13 15:28来源:作者:水陆洲点击:91 次(十六)“炮击金门”第一部分原文摘录原书第二十一章论述了毛泽东领导的反对美帝国主义霸占台湾、维护国家统一,炮击金门的活动。可以分为三节来读。第一节炮击金门的决策过程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五时三十分,猛烈的炮火震动了金门,也震动了整个世界。近三万发炮弹从福建前线猛轰金门国民党军阵地,金门全岛顿时淹没在浓烟烈焰之中。这是不 ...

第二节    美国侵略者把绞索套在自己脖子

八月二十三日下午五时三十分,炮击金门作战正式开始。大规模的炮击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发射炮弹近三万发,击毙击伤国民党军中将以下官兵六百余人,两名美军顾问也在炮击中丧生。岛上的大批军用设施被摧毁,通信系统被严重破坏。

第二天,又进行了炮兵和海军的联合打击,重创国民党军中海号大型运输舰,击沉由大型坦克登陆舰改装的台生号货轮(前一天已被击伤)

这两次打击,对金门地区形成了严密封锁,金门岛的军需补给只相当于炮击前的百分之五点五。储存在金门地区的军需物资,只能维持三十天。国民党守军情绪低落。

随后几天的炮击,巩固了万炮轰金门的战果,基本上实现了对金门的封锁。

炮击金门使美国慌了手脚,急忙调太平洋第七舰队主力和第六舰队一部前往台湾海峡。

炮击金门是一种特殊的作战形式。按照毛泽东的最初预想,是要通过炮击来封锁金门,最终迫使蒋介石集团放弃金门,达到收复金门的作战目的。这是充分估计到美国插手阻挠解放台湾的可能性,利用美蒋在协防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问题上的矛盾,不给美国以武力干涉的借口,而采取的一种非常措施。

据吴冷西回忆,在八月二十三日召开的政治局常委会上,毛泽东说:我们的要求是美军从台湾撤退,蒋军从金门、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台湾太远打不到,我就打金、马。这肯定会引起国际震动,不仅美国人震动,亚洲人震动,欧洲人也震动。

八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在另一次政治局常委会上说:从这几天的反应看,美国人很怕我们不仅要登陆金门、马祖,而且准备解放台湾。其实,我们向金门打了几万发炮弹,是火力侦察。我们不说一定登陆金门,也不说不登陆。我们相机行事,慎之又慎,三思而行。因为登陆金门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重大。问题不在于那里有九万五千蒋军,这个好办,而在于美国政府的态度。美国同国民党订了共同防御条约,防御范围是否包括金门、马祖在内,没有明确规定。美国人是否把这两个包袱也背上,还得观察。打炮的主要目的不是要侦察蒋军的防御,而是侦察美国人的决心,考验美国人的决心。他还说:我们宣传上目前暂不直接联系金门打炮。现在要养精蓄锐,引而不发。

在参与指挥的军事领导层里,并不是都明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作战意图。八月二十七日起,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用福建前线指挥所的名义,连续播发了一篇广播稿,敦促防守金门的国民党军官兵放下武器,其中提到对金门的登陆进攻已经迫在眉睫,引起外电的关注。九月一日前后,毛泽东从外电报道中得知这一情况,严厉批评这是违反集中统一原则。他责成中央军委起草了《对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军事斗争的指示》稿,九月三日经他审阅修改后下发。

这个指示指出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是目前国际阶级斗争中最严重最复杂的焦点之一。”“解放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虽然属于我国内政问题,但实际上已变成一种复杂严重的国际斗争,我们不要把这个斗争简单化,而要把它看作是包括军事、政治、外交、经济、宣传上的错综复杂的斗争。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问题的全部、彻底解决,不是短时间的事,而是一种持久的斗争,我们必须有长期的打算

指示对包括炮击金门在内的沿海斗争的方针作了四点规定:一、继续炮击封锁金门,但目前不宜进行登陆作战。二、炮击封锁金门的活动,必须有节奏,打打看看,看看打打。三、海军、空军不得进入公海作战。蒋机不轰炸大陆,我也不轰炸金、马;蒋军轰炸大陆,我轰炸金、马,但不轰炸台湾。四、我军不准主动攻击美军。如果美军侵入我领海、领空,我必须坚决打击。

指示还指出:一切重要的行动和宣传(文告、谈话、口号、社论、新闻、广播)都必须遵守集中统一的原则,不得自作主张。

这个指示使炮击金门的斗争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原则。

继续开展炮击金门的斗争,遇到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对付护航的美国军舰。在指导炮击金门的斗争中,毛泽东亲自掌握着斗争的策略和分寸。

叶飞回忆说:

金门向台湾告急,蒋介石便请求美国军舰护航。这样,事情就搅复杂了。怎么样对付美国人护航呢?美国的军舰左右配置,国民党军的舰只夹在中间,而且间隔只有二海里。毛主席下令,只准打蒋舰,不准打美舰。要我们避开美舰护航,等蒋舰到港口后才能开炮,还要我们每半小时向北京报告一次。这个指示可难执行了,不好掌握。我们又请示一个问题:如果护航的美舰向我们开炮怎么办?毛主席马上答复如果美舰开炮,不准还炮。我怕是电话里没有传清楚,又重复问了三遍,答复是不准还击。于是,我向各炮群下达主席的命令。这个时候,蒋舰已进至港口卸货,再不打不行了。我马上请示北京,才下令开炮。我们一顿密集的炮击,一下子击沉了一艘蒋舰。我们的炮声一响,美舰不但没有还击,反而掉转头就跑,大出洋相!美舰一跑,蒋舰孤孤单单的,完全暴露在我炮火之下,向台湾告急。台
湾方面问:朋友呢?蒋舰说:什么朋友不朋友,早就逃跑了。他们互相指责,骂美国人混蛋。
事后我才明白,毛主席这个动作很高明。主席的意图是要摸美国人的底。美国人表面上气势汹汹,究竟敢不敢和我们打?原来美国是只纸老虎,一打起来就跑了。金门炮战,是我们与美国互相摸底的一出戏,一出很紧张很有意思的戏。

加强沿海斗争,势必涉及划定领海的问题。当时,中国对于自己的领海范围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只承认别国的领海宽度为三海里。还在发起炮击金门之前,周恩来就主持起草了中国政府关于领海宽度的声明稿。八月二十二日,即发起炮击金门的前一天,毛泽东还在北戴河住处召集会议,专门研究领海、领空问题。

这时,美国在台湾海峡摆出了架势,向中国施加军事压力。到九月初,共集结各种类型飞机四百三十多架,舰艇六十余艘。

九月四日,中国政府发表《关于领海的声明》,宣布中国的领海宽度为十二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许可,不得进人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声明重申:台湾和澎湖地区现在仍然被美国武力侵占,这是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的非法行为。台湾和澎湖等地尚待收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适当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收复这些地区,这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

这个声明是针对美国当局的。向美国当局表明捍卫中国领海领空的严正立场,也包含着试探美国底牌的意思。

美国人沉不住气了。就在中国发表声明的当天,杜勒斯发表语调强硬的声明,终于亮出了底牌。这个声明一方面重申美国负有条约义务来帮助保卫台湾(福摩萨)不受武装进攻,国会的联合决议授权总统使用美国的武装部队来确保和保护像金门和马祖等有关阵地,给蒋介石吃了一颗定心丸;另一方面,又向中国政府发出了和谈的信号,暗示美国并没有放弃通过中美大使级会谈解决台湾问题的希望。

九月五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五次会议上讲话,着重分析炮击金门以来的国际形势。在讲话里,他提出了著名的绞索政策,说:美国现在在我们这里来了个大包干制度,索性把金门、马祖,还有些什么大担岛、二担岛、东碇岛一切包过去,我看它就舒服了。它上了我们的绞索,美国的颈吊在我们中国的铁的绞索上面。台湾也是个绞索,不过要隔得远一点。它要把金门这一套包括进去,那它的头更接近我们。我们哪一天踢它一脚,它走不掉,因为它被一根索子绞住了。

毛泽东说我们并不要登那个什么金门、马祖。你登它干什么?它的工事相当坚固。就是吓它一下。但是,金门、马祖并不是一定不打,一有机会,我们就机钻上去,相机而行。

谈到前一天发表的《关于领海的声明》,他说:这个文件是相当复杂的。那里头要想一想才想到这个道理的。为了这个文件,准备了好几个月,去年就起草了,这回又准备了一个多月。总要有法有天吧。不然,搞得无法无天就不好办事。

谈到对美斗争的问题,他提出了几个判断,都是通过最近几年的观察得出来的。第一条,美国人和我们都怕打仗,但是谁怕得更多一点呢?是杜勒斯怕我们怕得多一点。这里有一个力量的问题,人心的问题。人心就是力量。共产主义、民族主义、帝国主义,这三个主义里有两个主义比较接近,就是共产主义和民族主义。第二条,美国等国结成北大西洋公约、巴格达条约、马尼拉条约等军事团体,是向社会主义进攻,还是向民族主义进攻?现在我看是向民族主义进攻。社会主义这个骨头啃不动,它就啃那个比较好啃的地方。第三条,紧张局势是不是对我们有害?对西方和我们都有利有害,但是比较起来,对我们的利要多一点。现在当然没有战争,但是这种在武装对立的情况下的紧张局势,也是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并且使落后阶层想一想问题。

最后,毛泽东提出要准备作战的问题。他说:世界上的事情还是要搞一个保险系数,所以要准备作战。第一,我们不要打,而且反对打。但是,世界上的事情,你不想到那个极点,你就睡不着觉。它一定要打,是它先打,打原子弹。既然是怕也打,不怕也打,二者选哪一个呢?我看,还是横了一条心,要打就打,打了再建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31 11:55 , Processed in 0.01782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