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工 农 查看内容

为新兴的农业合作社叫好

2013-6-30 22:27|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743| 评论: 3|原作者: 北极星|来自: 东方红网

摘要: 现在已经有很多地方的农民开始自发地组织起来成立农业合作社,虽然这种模式类似于解放初期的互助组、合作社,但她的重新诞生和兴起,标志着人民群众对三十多年分田单干土地私有化政策的深刻反思和觉醒,已经开始走出资本主义私有化个体经营的噩梦,看清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同时,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集体经营在民间的初步回归,为资本主义私有化制度敲响了灭亡的丧钟。 ... ...

北极星:为新兴的农业合作社叫好

时间:2013-06-30 07:31来源:来搞选登 作者:北极星 点击: 248 次
农民自发地组织起来成立农业合作社,标志着资本主义私有化个体经营制度在中国复辟的失败,同时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经营模式的回归。
                                                 为新兴的农业合作社叫好
                                                             作者:北极星
       现在已经有很多地方的农民开始自发地组织起来成立农业合作社,虽然这种模式类似于解放初期的互助组、合作社,但她的重新诞生和兴起,标志着人民群众对三十多年分田单干土地私有化政策的深刻反思和觉醒,已经开始走出资本主义私有化个体经营的噩梦,看清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同时,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集体经营在民间的初步回归,为资本主义私有化制度敲响了灭亡的丧钟。
       为什么被走资派宣扬、看好、执行的资本主义私有化制度,最终会被人民群众抛弃呢?因为它存在如下诸多弊端:
       一、分田单干将集体经营的各大块土地,切割成了每家每户都有的若干块,使每家每户所分的土地南一块、北一块,东一片、西一片,这儿有一、二亩,那儿有几分,有的村有的户甚至达到十几块,只能人工耕种收割,根本无法实行大型机械化,严重浪费了劳动力。
       二、每家每户所分的块块土地,都需要打井安电置设备。私有化导致了人心涣散不团结,从而形成两三户、四五户、乃至独户一套设备一眼井的局面,造成了极大的人力、物力、电力和水资源的浪费。
       三、由于耕种土地需要运输工具,弄得家家户户都得买拖拉机、三轮车,形成了不买不能用,买了很少用,农忙时用不了几天,农闲时没有用,常年停放在家中,造成无谓的资金投入,加重了人们的负担。
       四、每家每户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由于数量少,只能你奔我跑按零售价购买,既增加了成本,而且还容易买到伪劣产品;由于人民群众对科学技术认识不足,掌握运用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大部分群众只能盲目种植管理,影响了土地增收的效益。
       五、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化的邪恶谬论毁灭了人们的道德灵魂,导致农村风气变坏,偷盗成风。各家各户难以管理,不能进行多种种植,严重影响了土地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减少了人们的收入。
       六、由于私有化引发了人们极端的自私,扩地头、挖道路的现象蔚然成风,形成了你往外拱一尺,我往外拱一米的恶性竞争,将生产队留下的宽广大道,弄成了弯弯曲曲、坑坑洼洼、坎坷不平、运输车辆无法行走的羊肠小道。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作法,既害了大家,也害了自己。
       七、有好多地邻为了地界产生矛盾纠纷,导致相互争吵、打架斗殴、甚至闹出人命,从而形成了不可调和的邻里矛盾,破坏了乡亲们应有的感情和社会和谐。
       八、在北方平原产粮区,一般农村人均土地不足二亩,个体单一的以粮种植效益有限。由于通货膨胀一浪高过一浪,物价连年猛涨,人们已无法承受子女上学、结婚、盖房、治病、养老和日常生活带来的高消费,男女青壮年不得不扔下子女父母,背井离乡出外打工卖苦力,致使大部分村庄形成了只有老弱病残留守的空心村,而从事农业生产的重担,不得不落在那些老弱者身上,透支了他们的体力,加重了他们的精神负担,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减少了他们的幸福指数;而那些年迈体衰、身患重病的老者,因常年得不到儿女们的精心照管,独自承受着病患带来的苦难,甚至早离人世。
       九、孤寡老人、因受天灾人祸的伤残家庭因没有劳动能力,一种不了地,二打不了工,仅靠低保根本无法维持生计,只能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
       十、青壮年出外打工,留下没有自卫能力的老弱病残留守村庄,给偷盗、抢劫集团和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使村民的人身安全、家庭财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以上诸多弊端,是私有化的分田单干造成的恶果。“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民谚,是对分田单干、土地私有化的正确评价。南街村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经营的辉煌成就,则是给了那些鼓吹资本主义私有化、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走资派的一记响亮耳光。正是人民群众对三十多年分田单干、私有化产生误国害民的诸多弊端的深刻反思,才做出抛弃资本主义私有化体制,重新组成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合作社集体经营模式的。
       农民自发成立的合作社,有别于政府将土地集中承包到少数有钱人手中,使少数人成为新型的地主、农场主,让广大人民群众失去土地只能做劳工的意图。而农民自愿的结合,是在不失土地产权的基础上,由大家共同推选出德才兼备、能够公正无私、顾全大局、开拓进取、有管理才能、善于经营、人们信得过的的带头人和领导班子,合并每户土地,进行大面积有计划的种植,集体购买农药、化肥和优良品种,有计划的购置浇灌设备、运输工具、大型机械,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规划。这样有如下好处:
       一、集体化经营节约人力、资金、电力和水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二、可以利用集体力量进行多种种植,打破单一的种粮模式;三、可以创办各种类型的养殖业、果木业、副业和企业,形成多极化多效益的经营发展;四、形成规模、基地,可以打开销售市场,取得经济多效益;五、施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优惠照顾的原则,解决老弱孤寡、困难户有地难种、有工难打、难以维持生活的困难;六、消除了群众为浇地侵占路头地界的纠纷和矛盾,密切了乡邻关系;七、集体化综合经营解决了青壮年背井离乡,不能照顾父母和儿女的尴尬局面;八、集体化的综合经营,必将大幅度地增加经济效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解决贫富悬殊,使大家共同富裕。
       虽然全国现在兴起的农业合作社为数不多,还不规则,但这些合作社的兴起,标志着南街村等社会主义村庄公有制集体经营的辉煌成就,已经起到了示范作用。她们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中国农民应走的方向和道路,会使更多的农民走出困惑、迷茫的恶梦,自觉地行动起来、组织起来,砸碎资本主义私有化个体经营体制的牢笼和枷锁,进行新的土地革命。农业合作社的重新兴起,标志着走资派“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如资本主义私有制好”浑蛋理论的破产,标志着私有化制度在中国复辟的失败和完蛋,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经营模式已经开始回归。我们应为新兴的农业合作社叫好!

                                                                                                                         2013年6月29日
(责任编辑:新愚公)
6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龙翔五洲 2013-7-10 00:00
大黑山: 过去的人民公社, 按劳分配被局限在口粮分配上, 其他的都归集体和国家. 过去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大集体所有制, 按劳分配同样被局限在生活资料的范围, 其他利润归集 ...
过去的分配不只是工资和口粮,还包括所有的住房、生育、医疗、教育、丧葬等等福利。只是宣传得少,大家觉得是应该得到的。今后的社会主义模式,要考虑这些,要一定比例的分红实惠(见得着的)。
引用 大黑山 2013-7-1 21:29
过去的人民公社, 按劳分配被局限在口粮分配上, 其他的都归集体和国家. 过去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大集体所有制, 按劳分配同样被局限在生活资料的范围, 其他利润归集体和国家. 结果工农劳动一辈子, 发现自己还是无产阶级, 发现没有东西可以留给孩子. 所以, 当苏联解体的时候, 工农大众袖手旁观. 所以, 在中国改开初期, 工农大支持并积极参与了私有化.

按劳分配, 必须包括利润的按劳分配. 除了工资或口粮, 年终利润里应该有一定比例按劳分配. 只有这样, 社会主义才能成为生活里的社会主义而不是理想里的社会主义. 只有这样, "最落后"的群众才会成为最坚定的社会主义捍卫者.
引用 龙翔五洲 2013-6-30 22:30
我在《社会主义新模式的探讨》一文中建议:
在农村改变土地承包的小农经济模式,在自愿的基础上逐步推行以土地和劳力入股的股份制的专业合作社、人民公社等农业企业,经营以粮为纲以农业为主的种植业、养殖业、禽畜业、林业、手工业、食品加工业、制造业、物流业、供销业、旅游业等多种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因地制宜地逐步发展大农业,农工联合企业和农工企业集团,以便推行大农业的机械化作业和农村水利化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国家继续对农村实行优惠和倾斜政策,逐步发展符合农业合作化的就地就近农村城镇化(住宅和生活设施的相对集中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大农业发展的需要),减小城乡差距。

查看全部评论(3)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5 23:02 , Processed in 0.021563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