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工 农 查看内容

中国的鲁尔区——沈阳铁西小调查

2013-8-1 00:45|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317| 评论: 1|原作者: 刘杰|来自: 原创

摘要: 沈阳铁西区是新中国装备制造工业的摇篮,一五时期156个重点项目中的全部3个装备制造项目都在铁西,一五和二五时期全国装备制造投资的六分之一投在了铁西。经历过90年代的关停并转、减员增效,铁西现在变成了什么样?
中国的鲁尔区——沈阳铁西小调查

我去沈阳本想参观铁西区的中国工业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以沈阳铸造厂的旧厂房为基础修建的。沈阳铁西区是新中国装备制造工业的摇篮,一五时期156个重点项目中的全部3个装备制造项目都在铁西,一五和二五时期全国装备制造投资的六分之一投在了铁西。经历过90年代的关停并转、减员增效,铁西现在变成了什么样?

从火车站到博物馆要经过北二路,这条路两边都是新建的住宅和商业项目。司机师傅说,十几年前这条路两旁都是厂房,道路很窄,工作时间街上静悄悄的,一到上下班时间浩浩荡荡的自行车队伍就冒了出来。司机师傅对现在的贫富差距很不满,说以前50、60年代参加工作的退休职工现在才一两千块钱,还比不上一个有事业单位编制的扫大街的。

现在,铁西区只剩下热电厂、化工厂等少数几个工厂,其他工厂不是破产就是被迁到了别处。在铁西工厂原来的旧址上,由于污染严重,只能用作商业用地,但铁西仍然有大量新建住房。我看到一处叫做第一城的住宅区,位于铁西卫工明渠的边上,从小区门口向里望不到边。这条卫工明渠以前就是各个工厂的排污渠。由于以前污染物在土地中沉积,铁西的房价有7000-8000,相对别的地方比较低,而购房者主要是外地人。

通过工厂破产和动迁,铁西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所谓的“现代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增加,工业比重减少。“现代服务业”是指什么呢?无非就是房地产、商业和银行,而这些部门以房地产为核心,从而“现代服务业”越发达,对钢铁等原材料的的需求就越大。李克强等人空谈调整经济结构,只是让大城市“空心化”而让其他地方进一步“工业化”,整个经济的结构根本不会得到调整。

一到铁西我就碰到了这样的问题:如果原来工厂污染很严重,不适合民用,那为什么要动迁?

到了工业博物馆我才发现最近一个月都闭馆改造,于是我就干脆在铁西到处走走。铁西和通化的二道江区、洛阳的涧西区、包头的昆都仑区、保定的新市区、武汉的青山区等一样,都是在社会主义时期以工厂为基础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时期常见的工厂职工宿舍(司机师傅称其为“火柴盒楼”)最早出现在铁西,而现在随着工厂的破产和动迁,这种房子在铁西已经很少了。而在洛阳,50年代苏联设计的职工宿舍仍在使用。

铁西有个劳动公园,我就到这里找老工人聊天。

第一个老师傅已经89岁了,老家在河北肃宁。小的时候家境很好,读过9年书。解放后在铁西开了一个做干电池的小作坊。我问他作坊算什么性质,他说算是个体户。他有做电池的技术,产品生产出来就送到商店里销售。一开始政府管得少,后来管得越来越多。我想他说的这一段应该是对工商业或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阶段,所谓管得多应该是国家实行加工订货、经销代销。

1963年,政府动员他下乡。他觉得这与他有历史问题有关。实际上,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困难,城镇人口下乡的很多,很多工人也都下乡了。他一家七口来到沈阳附近的一个公社落户。他有文化,于是不仅在生产队劳动,而且还在学校教书。

由于他历史上有污点,所以受过两次批斗,但是学生们护着他,有人想打他也打不到。

这样一个被动员下乡而且屡受批斗的小作坊主对毛泽东会是什么态度?在我们的谈话中,每次说到毛主席,他都激动到哽咽。他觉得毛主席很英明,不论你犯过什么错误,他都让你有饭吃、让你有保障。

不过,他对邓小平也很崇敬。改革开放以后,他们家包下了一片荒山开垦种果树。后来孙子结婚,在铁西买下了房子,他和一个女儿也搬到铁西来,住在孙子楼下。他说,没有邓小平,三自一包怎么能实现呢?

这个人对历史的态度并不奇怪。他没有在社会主义工厂中劳动的经验,仅有的工业生产经验来自于凭自己技术吃饭的电池作坊,所以他打心眼里支持小生产和小农经济。不过,他受批斗的经历和对毛主席的感情说明了当时的政治运动是对与错的交锋,是镇压与反镇压的对抗,而并非谁打倒谁这么简单。

我碰到的第二个人大概70多岁,1951年在沈阳重型机器厂工作,1990年退休。一开始是工人,后来提干,退休时官不大,只是个科级干部。

我问他毛主席时期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是怎么来的?他说,那个时候一级工想升二级,二级工想升三级,一辈子能评上个六级工就不错了,所以都拼命干。1960年之前基本上年年涨级,以后就强调稳定了。70年代的时候工资涨级是工人之间相互评,在此之前都是干部决定,涨级的工人发现工资多了,才知道自己被涨级了。

老师傅所说的工人互评涨级出现在华国锋当政时期。他说的不对,文革时期并不是干部决定。这一时期仅在1971年涨过工资,而这次涨工资的标准是参加工作的时间,所以标准是硬性的,干部无法根据自己的好恶决定工人工资的级别。1977年,为了体现“按劳分配”,工资升级采取了群众评议、领导批准的方式,表现好的才能涨工资,实际上加强了干部管理生产的合法性。曾经一个老工人对我说,“什么样的工资制度最公平?按年头涨工资最公平!”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回到铁西的这位老师傅。我问他,1960年以后工资不涨了,劳动积极性怎么办?他说,虽然工资不涨,但入党等等都和表现有关,所以工人干劲还是很足。这就说明,毛主席时期的劳动积极性并不依靠物质刺激,工人渴望升级也不是单纯为了高工资,而是为了“好好干“、”干出点名堂“。

我问,重型厂后来为什么效益不好了?他很不屑地说,这太明显了,谁都看得出来。路线变了,贪污的太多,有句顺口溜叫”承包承包,谁包谁捞“,工人看透这是给谁干活了,谁还给他干?现在就是没人起头。铁西这些工厂为什么要动迁?以前几十万工人聚在一起,一旦出现一个有威信的领导,那就肯定出事,所以必须把你们打散!

听了这一席话我顿时明白了铁西如何从一个工业重镇变成了所谓”现代服务业“基地。城市空心化是为了打垮工人阶级,让缺少社会主义经验的农民工在商场、超市、餐厅、夜总会、建筑工地打工并成为新的剩余价值来源,一个城市的面貌及其经济结构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如此紧密!

离开重型厂的这位老师傅,我凑到一处人堆儿里听几个人”发表演讲“。这几个老头在讲西方选举式民主的好处,讲得非常生动。一人举了个例子,说铁西区选区长,公务员有2万人,下岗职工有3万人,下岗职工就到区政府找区长,问如果你连任怎么办。区长听说下岗职工有3万人,就说我给你们解决养老保险。又敲开一个办公室,问另一个候选人同样的问题,候选人说如何如何。下岗职工觉得谁好就选谁,就算公务员都支持区长,我们下岗职工比公务员还多出1万人。这个人最后警世钟式地说,这就是民主的办法!此时旁边有人故意问,那独裁是怎么办的?此人不屑于回答,拍拍屁股走了。

此时另一人接过话题,讲起从电视上看到的一个大陆移民如何在台湾组织NGO并进入国民党中央党部的故事,又讲毛主席和傅斯年、黄炎培的谈话,说”谁反对民主谁就是反对毛主席“。接着话题一转,说毛主席饿死3700万,文革死了2000万,1亿人受牵连,这一届中央有可能把毛主席纪念堂拆掉,但拆掉之前一定会把毛主席抬得高高的。这时有听众就反驳,”文革时死的都是当官的,现在死的都是穷老百姓。“演讲者也没有正面回应,就说,”不管谁当权,能把老百姓当人看就行。“这时那个故意问”独裁怎么办“的人表示反对,说我们追求的不是说老百姓有没有一口饭吃,很多独裁国家的生活水平比民主国家还好,民主的本质是人权。

我在以前也曾遇到演讲者这样的人。他们口中的材料并非亲身经历,来源五花八门。听众们只是默默地听,很少表示赞同。不论姓资姓社,他们对整个体制心怀憎恨,而这往往是改开之后他们在经济上受到冲击的结果。工人阶级受到冲击越是严重的地方,这种否定一切的态度越是容易出现。

在离开劳动公园去火车站的车上,我向司机师傅提起工厂动迁是为了把工人打散的事。他说,工厂动迁后,国资委在工厂原址上只派一两个人,下岗职工有什么不满,回厂里去找就找不到人了。这个师傅对改开之后否定历史的做法很不满。沈阳中山广场有一座70年代用玻璃钢建造的毛主席雕像,雕像四周是工农兵群雕,十分漂亮。中山广场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叫法,文革时改名红旗广场,改开后又改了回来。工农兵群雕中原本有”革命委员会好“的大牌子,有《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有”打倒走资派“的口号,每个人物还拿着一册红宝书,而改开之后这些部分都被修改掉了。
照片:
(1)沈阳化工厂的旧厂区

 
 
(2)铁西的新住宅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13-7-31 12:15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8 19:08 , Processed in 0.01212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