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工 农 查看内容

“二桃杀三士”与“绩效考核制”

2013-8-31 12:08| 发布者: 05txlr| 查看: 878| 评论: 1|原作者: sglljw|来自: 强国

摘要: 3月15日下午,重庆工商大学发生一起数百名教师集体维权事件,一度至少有300名教师聚集在该校一处校门高唱国歌。重庆工商大学的读书人们,并不是因为“绩效考核制”相互争斗不已,而是搞起了集体罢课维权,这是俺始料未及的。

  据《中国青年报》(2013年)3月18日报道:
  【3月15日下午,重庆工商大学发生一起数百名教师集体维权事件,一度至少有300名教师聚集在该校一处校门高唱国歌。据悉,导火索为校领导层试图强行通过新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该方案被指缺乏对一线教职工的应有尊重。】
  看来,这件事是实施绩效考核制引起的。记得强国论坛前版主李晶网友曾经发过一个介绍《明朝亡于绩效考核》(09-09-04)的帖子,其中援引了“二桃杀三士”的典故,来说明绩效考核制可能导致的后果,十分精辟。当时,俺也就此写了一帖发在强坛上,题目是——

《“二桃杀三士”与“绩效考核制”》


  李晶网友的帖子使俺想起了文坛上的一则轶事,那就是鲁迅先生笑话章士钊先生的——“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
  【章行严先生在上海批评他之所谓“新文化”说,“二桃杀三士”怎样好,“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便怎样坏,而归结到新文化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亦大可以已者也!“二桃杀三士”并非僻典,旧文化书中常见的。但既然是“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我们便看看《晏子春秋》罢。
  《晏子春秋》现有上海石印本,容易入手的了,这古典就在该石印本的卷二之内。大意是“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于是晏老先生以为无礼,和景公说,要除去他们了。那方法是请景公使人送他们两个桃子,说道,“你三位就照着功劳吃桃罢。”呵,这可就闹起来了:
  “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接一搏而再搏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视之,则大鼋之首。若冶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
  钞书太讨厌。总而言之,后来那二士自愧功不如古冶子,自杀了;古冶子不愿独生,也自杀了:于是乎就成了“二桃杀三士”。
  我们虽然不知道这三士于旧文化有无心得,但既然书上说是“以勇力闻”,便不能说他们是“读书人”。倘使《梁父吟》说是“二桃杀三勇士”,自然更可了然,可惜那是五言诗,不能增字,所以不得不作“二桃杀三士”,于是也就害了章行严先生解作“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
  旧文化也实在太难解,古典也诚然太难记,而那两个旧桃子也未免太作怪:不但那时使三个读书人因此送命,到现在还使一个读书人因此出丑,“是亦不可以已乎”!】

  章士钊先生将“二桃杀三士”解作“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用来反对新文化,确是出了“洋相”;鲁迅先生“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捍卫新文化,也着实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令人叹服。
  但是,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鲁迅先生大概没有想到,“二桃杀三士”在某种环境下,也是可以解作“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的。曾经实行“绩效考核制”的大明王朝,不就因此而使远远不止三个的读书人(官员)丧失了身家性命吗?
  而如今,那两个作怪的“旧桃子”,不也明明放在了众多读书人(教师、医生等事业人员)的面前了吗?——“你们就照着功劳吃桃罢。”
  当然,现时的读书人是断不会傻到像武士般“抽剑而起”、引颈自刎的,但绩效考核、拉开差距、末位淘汰、自谋出路之类,也定会引得争斗不已、“三”败俱伤、甚而鱼死网破的!
  “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是亦大可以已者也!

  [最后要着重说明一点,此番重庆工商大学的读书人们,并不是因为“绩效考核制”相互争斗不已,而是搞起了集体罢课维权,这是俺始料未及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插一句 2013-8-31 19:23
绩效考核已经在普及了,很多学校工作的网友在网上反映: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强制实行的办法进行推广,但大多数学校的教师都选择了忍受,而不是像重庆工商大学那样进行抗争。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2 06:11 , Processed in 0.017829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