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

2013-12-5 23:10|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349| 评论: 0|原作者: 罗四夕 |来自: 东方红网

摘要: 毛泽东晚年的巨大成就 第三章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时间:2013-12-05 16:48来源:作者:罗四夕点击:288 次毛泽第三章东晚年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说:“写出一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现在说来,还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有了英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发展成熟的典型,马克思才能写出《资本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至今还不过四十多年,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还不成熟 ...

毛泽东晚年的巨大成就 第三章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

时间:2013-12-05 16:48来源: 作者:罗四夕 点击: 288 次

 

 

毛泽第三章  东晚年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

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说:“写出一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现在说来,还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有了英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发展成熟的典型,马克思才能写出《资本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至今还不过四十多年,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还不成熟,离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还很远。现在要写出一本成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还受到社会实践的限制。”(《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137面)

但是,毛泽东并不因此就停止对社会主义时期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相反,他对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毛泽东为研究、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奋斗了一生。

生产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制度和在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毛泽东说:“我们要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平衡与不平衡,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平衡与不平衡,作为纲,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生产关系,但是要研究清楚生产关系,就必须一方面联系研究生产力,另一方面联系研究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生产力和上层建筑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不能太发展了。生产力的研究太发展了,就成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了;上层建筑的研究太发展了,就成为阶级斗争论、国家论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的科学社会主义部分所研究的,是阶级斗争学说、国家论、党论、战略策略,等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不平衡是绝对的。上层建筑应适应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或者说它们之间达到平衡,总是相对的。平衡和不平衡这个矛盾的两个侧面,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如果只有平衡,没有不平衡,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就不能发展了,就固定了。矛盾、斗争、分解是绝对的,统一、一致、团结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有了这样的观点,就能够正确认识我们的社会和其他事物;没有这样的观点,认识就会停滞、僵化。”

 “从世界的历史来看,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不是在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国家以前,而是在这以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大发展,也不是在上层建筑革命以前,而是在这以后。都是先把上层建筑改变了,生产关系搞好了,上了轨道了,才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为物质基础的增强准备了条件。当然,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拿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来说,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简单的协作就创造一种生产力。手工工场就是这样一种简单协作,在这种协作的基础上,就产生了资本主义发展第一阶段的生产关系。手工工场是非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了一种改进技术的需要,为采用机器开辟了道路。在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十七世纪)以后,才进行工业革命(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都是经过不同的形式,改变了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之后,资本主义生产力才大发展起来。”

“首先制造舆论,夺取政权,然后解决所有制问题,再大大发展生产力,这是一般规律。在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以前,不存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中已经初步成长起来。在这点上,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有所不同。但是,这个一般规律,对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都是适用的,基本上是一致的。”

“一切革命的历史都证明,并不是先有充分发展的新的生产力,然后才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而是要首先造成舆论,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才有可能消灭旧的生产关系。消灭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新的生产关系,这样就为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130――132页)

这是毛泽东从哲学的高度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

毛泽东从哲学高度与历史事实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讲得非常清楚。即在一定生产力的基础上,进行革命,夺取政权,然后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用新的生产关系去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

毛泽东的这一认识,使那些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人们和那些既不读书又不懂实际的人们相形见绌了。那些人既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懂,也不知历史,更不了解实际。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没有高度发展就不能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能搞农业集体化。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是民粹主义者,中国必须补资本主义的课以后才能搞社会主义。

以上是毛泽东从理论上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在一定生产力的基础上,生产力的发展要靠新的生产关系,而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要靠新的上层建筑。

下面是毛泽东把他探索出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新中国成立后,有了政权了(上层建筑),毛泽东就领导全国人民,一面恢复生产,搞工业化,发展生产力,一面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并驾齐驱,用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毛泽东是从三个方面探索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一、对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首先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离开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就免谈社会主义社会。在当今,离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即使包装得很精美,那也是改名换姓的资本主义。

毛泽东为探索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首先是为农业集体化而奋斗。从农业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到1958年的人民公社。在人民公社初期,由于人们都没有经验,加之有些领导人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把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急忙向共产主义的全民所有制过渡,确实犯了“左”倾错误,给国家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毛泽东为了纠正“左”的错误,从1958113日起,就反对“共产风”等“左”的思想和行为。直到1962年,把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的规模确定为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才基本定型。定型后,他就主张相对稳定,不准随便变更了。1975年,陈永贵写报告,要求把全国农村的基本核算单位改为大队核算。毛泽东请邓小平研究,邓小平研究后,同意陈永贵的意见,把公社基本核算单位改为大队核算。最后毛泽东还是没有同意改变基本核算单位。(关于人民公社的问题,在另外的栏目里再详谈)

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的农村集体所有制,是农村社会主义的主要标志,它凝聚了毛泽东后半生的心血。

农业到底是走集体化道路好,还是走单干道路好呢?这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80年代初,沸沸扬扬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为什么不用来检验一下农业上的两条发展道路(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和单干道路)谁优谁劣呢?

现在,农村坚持走集体化道路的还不少(有一个乡,其余的是村和生产队),这些走集体化道路的农村一般不存在新的“三座大山”不存在两级分化,有的快要共同富裕了,有的已经共同富裕了,如江苏省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四川彭州的宝山村等。华西村整体之富,连美国学者看了都目瞪口呆,并说:如果社会主义就是这样,美国人也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四川彭县的宝山村在08年的大地震中,虽然招致毁灭的破坏,但他们仍然坚持走集体化的道路,坚持自力更生,恢复建设美好家园。

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农村只有走集体化的道路才能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在农村建立了集体所有制后,紧接着就在工商业中建立的公有制。工商业中的公有制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全民所有制;一部分是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制的来源分三部分:一是绝大部分是全国人民节衣缩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新建立的;二是用革命办法和专政的办法,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财产;三是通过公私合营,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赎买而来;

集体所有制主要是原来一些小手工业和个体商业者组织起来的。

毛泽东那个时代是名符其实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上消灭了剥削,全国人民正在为共同富裕艰苦奋斗。

遗憾的是,毛泽东逝世后,一些人说,没有高度工业化,没有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就搞社会主义是“民粹主义者”。因此,这些人把全国人民节衣缩食积累起来的公共财产,变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发展作嫁衣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2 17:05 , Processed in 0.02203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