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中美长期经济增长比较

2013-12-11 12:30|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3740| 评论: 0|原作者: 杨子、看清了

摘要: 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在近现代以来第一次实现了持久的现代经济增长,第一次制止了在世界经济中地位长期下降的局面,第一次稳定了与最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对差距。与满清、民国的长期下降相比,这是个巨大的成绩。

 

看清了:

杨子费了很大的劲,在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中找了十几个样板,作为诋毁毛泽东时代中国的证据。如果不带偏见的面对完整的事实,又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

 

如图所示,在整个的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东北亚(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省)由于有美帝的大力扶持,一枝独秀,发展最快,1980年的人均GDP达到了1950年的6.4倍。其它各个地区的增长幅度分别在1.5倍和3倍之间。

 

其它各个地区中,增长最快的是拥有大量石油资源的西亚,1980年的人均GDP达到1950年的3倍。位居第三和第四的分别是西欧和东欧,1980年的人均GDP分别为1950年的2.9倍和2.7倍。中国在世界各大地区中排在第五位,1980年的人均GDP1950年的2.4倍。

 

排在中国后面的有东南亚(增长幅度2.3倍),苏联(增长幅度2.3倍),拉丁美洲(增长幅度2.2倍),西方衍生国(增长幅度1.9倍),非洲(增长幅度1.7倍),印度(增长幅度1.5倍)。

 

综上所述,说毛泽东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世界上属于中等偏上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然而,这仍然不能充分说明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因为以上各个地区在1950年的起点是不一样的。其中西方衍生国(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西欧是长期以来依靠剥削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起家的帝国主义工业国,1950年的人均GDP分别是9300美元和4400美元,分别为当时世界平均水平的4.4倍和2.2倍。这两个地区约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二十。

 

苏联、东欧、拉丁美洲、西亚和东北亚则是有一定工业发展水平的工业国或半工业国,1950年的人均GDP1700-2800美元之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八十至一百三十。以上各地区约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二十。

 

最后,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农业国(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包括中国、印度、东南亚和非洲各国等。这些国家1950年的人均GDP约为400-900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差距总的来说是趋于扩大的。也就是说,在第一个国家组别(帝国主义工业国)与其它国家组别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家是趋于扩大的。也有个别的例外,比如日本、韩国通过美国的扶持实现了高速增长。在帝国主义工业国内部,则有趋同的趋势,西欧在劳动生产率和生活水平方面逐渐接近了美国。

 

在第二个国家组别中,情况稍微复杂一些。其中,除了东北亚脱颖而出以外,西亚地区有石油之利。苏联、东欧、拉美发展情况类似,在八十年代以前,苏联和东欧的发展较好。

 

最后,在与中国情况类似、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亚、非各农业国(基本上是原来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中国的发展情况最好。可见,在不依赖帝国主义扶植和特殊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在原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发展中国家中,毛泽东式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最成功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杨子说,麦迪逊的统计数据照顾社会主义国家。此言不确实。实际上,麦迪逊的统计方法对社会主义国家大大不利。以中国为例,麦迪逊采用1980年价格而不是通常每隔几年调整一次的不变价格来衡量中国从1950年至1980年的增长率,其客观效果,是高估增长较慢的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低估增长较快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而低估中国的增长率。如果采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在此期间的增长幅度将在四倍以上,仅次于日本、韩国等,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2 10:39 , Processed in 0.018049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