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热点关注 查看内容

中国大战略(一)

2014-2-6 23:54|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702| 评论: 0|原作者: 谭伟东|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谭伟东:中国大战略(一)作者:谭伟东发布时间:2014-02-05来源:乌有之乡字体:大|中|小如果说,19世纪是资本主义的基本形成并向帝国主义转折的时期,20世纪是战争与革命的年代,21世纪将是大转折、大分流、大分化的时期,那么22世纪就可能成为开启真正的通向历史分水岭的伟大启源的新时代。因为,大时代是由时代精神和世界意志铸就而成的,而这两者又是由时代基本矛盾和由此而生成的历史意愿而决定的。千禧年的西方喧嚣的西方胜 ...

二、人均资源几乎绝对匮乏制约中国独特的有机发展

财富最重要要求我们彻底打破原有的野蛮的带血的GDP的疯狂、非理性的增长,把经济纳入到直接并坚实的造福于国人的思路有机发展和轨道上来。

当代世界现代化思路之路与模式有以下几大类:美国式、北欧式、德国式,东亚式。半现代化之路与模式有,俄罗斯式,即前苏联式,拉美式。

中国现在对半现代化似乎已经完全没有了兴趣与发展窗口,把比照目光,从港台、亚洲四小、新加坡,直接转向了欧美,特别是每每从人均对照美国,来加以提炼发展战略依据和社会增长经济目标。

美国是一个人均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中国却是一个人均资源排序全球 100-120 位以外的几乎绝对匮乏的国家。中国的淡水、耕地、石油,甚至就是煤炭等等核心战略资源的人均严重匮乏,注定了中国没有走美国之路的自然条件与禀赋支撑。

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原本意味着最高决策当局,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了上述路径根本区别和中国已有的改开问题与矛盾积累,但却由于种种缘由的左右摇摆和流于口号的非规制可运行的花样文章,使得除了取消农业税、普及教育的一些举措外,基本上非但没有实现战略转轨,反倒变成了从资本结构到产业结构,从产业技术到产能,更加疯狂的增长无序。

美国、日本和前苏联,都曾出现过慢天蔽日的沙尘暴和生态危机。但美国、俄国都不但迅速解决了各自的问题,而且其国土资源巨大,有着无穷尽的回旋余地借以应对生态危机,通常不至于因此而致两国于死地。日本、英国,更加大刀阔斧地改善了生态,实现了几乎长治久安的经济转轨(当然日本的核泄漏是否仅仅是问题冰山上的一角,尚有待观察)。

我们中国,完全没有这样的回旋余地。我们生态困境与经济生态的挑战,无论从人口密度,还是文化心态的社会民族结构,当然都没有日本、英国来得更大。但我们现代化战略机遇完全没有日不落帝国的殖民体系和战后廉价资源极其冷战伙伴的贸易西方支持。换成直接的经济学语言,就是当日本、德国和亚洲四小复兴后,当中国开启大规模融入世界经济体后,我们中国造的卖什么,什么降价,什么就贱,而从国际市场买什么,什么就越来越贵。使得现代化成本和社会经营成本无限升高。

资源的严重匮乏,环境与生态的严重制约,要求我们必须把经济纳入到高度理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而不是凭借非理性的自由放任的市场配置资源。

西方经济学的经典名著,决不是斯密的《国富论》一本,其后的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小穆勒的《政治经济学》,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特别是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都是。

市场、资本、金融、产业、外部经济、产业组织、产业政策、资源配置、周期律等等,都是极其复杂的核心经济学范畴,哪里是什么无形的手那样仿佛傻瓜照相机似的简单的解读和操作的经济学大逻辑和精英鼓噪的经济学战略呢?!

世界银行的左立克,最近又要把毛泽东模式和市场经济生硬地拉扯在一起。美国与中国经济学界的二道贩子们,真是不遗余力,不知羞耻地推销。

凡有经济学常识、常理的人都知道,能够形成市场竞争效应的产品与市场,实际上,充其量就局限于大众化的农产品那样的几乎没有产品差异的同质化的品种上。而绝大多数的产品,特别是资本品和高附加值产业与行业,都是因为显著的产品差异,而形成垄断、寡头的市场结构和垄断性的价值链和所谓寡头竞争的价值链和价格链的。

中国一方面资源自然资源严重匮乏,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并且在特殊意义上的中高级人力资源资源的战略优势又似乎超强。中国已有稀土与稀有金属、多种有色金属、生物资源、水利与水能资源和数千年的地方特色与文化资源,又是全世界最丰厚的无与伦比的。这就给了中国独步全球,引领世界,以独立的资源结构和天然-人为资源配置来创造优质财富的可能。

中国走不通,更没有必要非走美欧之路。中国先天历史文化与资源优势结构,要远胜于日本、德国,甚至超过新加坡。

讲任何自信,什么三位一体的自信,都不如一个文化自信。中华文化,独步天下,而文化自信,正是民族自信、民族自尊心的集中代表和世代传承。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心存感激的鸣谢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当代党代会上集体起立,感谢毛泽东的政治建构和社会前提创造,但还没有意识到毛泽东巨大的文化魅力与文化资源。

列宁说剥下他的皮,他也写不出一首诗来。马克思、恩格斯各自都有极高的文化把玩与文学艺术鉴赏力,但他们都没有留下人民大众与艺术家共同欣赏的无产阶级的艺术作品。毛泽东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这些伟大天才的集大成者。他100余首的古体诗词和数十篇书法的艺术精品,以他对经典艺术,特别是民族艺术的持久的热爱和关注,为中华之世界留下了前无古人,后来者的宝贵文化遗产。

中华文化、文明,当然非毛泽东一人。事实上,中华圣人、圣贤全世界最为庞大、最宏伟,这笔丰厚的遗产是无尽的文化经典宝藏。

自信是天然挥发出来的,决不是直白的口号喊出来的,毛式的一切,以其大气天做,天然恢成,卓尔不群,成就压倒一切的天然存在和光艳性输出。与其缺乏根基的搞什么理论、制度、道路自信,不如老老实实,敬拜开国之父毛泽东,并由此,古今中外的圣贤与精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否则,整天地跟在半调子,没文化的纵欲主义的小资情调和国际接轨(鬼)之上,就只能戏子表演,附庸风雅,装腔作势。

若此相伴而生的必定是,一方面文化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另一方面,经济上,全民为洋资本、买办集团打工,国人与华夏脱裤子裆袄,几近奉献,也只能不幸演绎出吃祖宗饭,造成断子孙路的赔本赚吆喝的傻瓜经济与蠢蛋经济。

过去30余年的带血的GDP,一是以华夏儿女超负荷的全国,全民的极度投入作为人力资源的过劳经济,二是以华夏神州资源的过度投入耦合投资的金融与资源的双透支经济,三是以外汇自贬低估、超量发行本国货币的廉价经济,四是超发货币的通胀经济,五是以地产抽利的资源红利经济等等,作为代价而实现的。

这是极不划算的折本和倒贴透支经济。

当然,高铁、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航天大产业,一些重大央企、国企和少数的一流民营企业的个别前沿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的独特亮点。而他们恰恰不是所谓纯市场经济产物,而是中国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经济的现代变形,至少是毛泽东管理与战略学的及其毛泽东时代的文化积淀的产物(见马云等的毛泽东情结和毛泽东思维的应用)。

最宏观与超宏观的顶层设计,适度的商业市场网络的市场价格调解,灵活的全国大一统即一盘棋又注重产权与资源配置效率的社会伦理、文化协定和调节,加上在阳光下运行的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资本服务的政府治理,才能形成真正的合宜有机发展。

三、大城市带、地方特色城市化和生态优异的乡村化

中国人口超多,人均资源严重匮乏的根本性的长期国情决定中国必须有效参考日本大城市带模型,而非美国式的摊大饼似的等规模的城市化工业与农场化农业。也不准许中国采取欧洲似的优雅性城市化的道路。

从国土、地域、资源、能源和国际社会外部环境和世界价值链看,西方经济恰恰不是真正的集约化经济,而是一种在科学、社会化大生产和大资本投资假象背后的真正的粗放不可持续的经济。因此,无论是就任何意义来说,就如何理性而言,中国都只能走自己的路,而决不是简单拷贝西方的现代化和后现代化之路。在解决中国人口与资源双重巨大压力下,并寻求中国共同富裕之路的世界经济战略过程中,中国可以集中考虑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第一关注拉美、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乃至中亚的人均资源巨国,从战略布局,重点经营布局造势,特别是完成战略预置。中国在非洲与拉美,做了不错的铺垫与开局,但尚未形成成型的模式与道路。

中非论坛与中非高级经营,被中美,中西,特别是中国方面自己的短视的主流媒体所大大弱化。

中国需要在平等互利和文化经济互赢基础上的国际资源缓冲与往来的巨大空间。这同中国历史上的华夏文化圈、朝贡体系、华夏-藩国层级圈完全不同。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甚至一定意义上的欧盟的技术经济贸易,尽管也有相当的价值,但却不可同上述的国际资源屏障空间同日而语。

中非的合作潜力是巨大的。可以作为特定意义上的样板,加以长期、全面开发。

中俄间的未来战略价值,可能更大。而且也应该更大。

中国-巴西、中国-加拿大,同样具有重大的国际空间与资源战略价值。中美双边关系最重要仅仅指现在时的某些方面,不能愚蠢地受制于霸权,更不应当在霸权红利下苟活。

第二中国巨型城市带的现成国际样板,应该是日本东京-横滨-大阪整个地带。这一区域仅占日本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二左右,但却集中了三分之二的全国人口。

中国已经有几个巨型的城市带基本框架结构。一有的京津(唐和廊坊)冀一体化大通道的巨型城市带,二有环渤海更大的城市带,三有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四有珠江三角洲岭南城市带,五有成都-重庆天府之国城市带,六有东北城市带群。

中国巨型城市带的全国相对均衡区域配置和从安全角度评估看,都要远远好于美国的东部纽约,中部芝加哥,西部洛杉矶三大巨大城市的空间分布和基本骨架结构。

中国高铁、地铁与城铁网水平与规模,远远好于美国的。

但总体上说来,中国包括城市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能还是不如日本和瑞士、德国的。私家车的盲目的爆发性的发展是值得关注的。

第三现行的中国城市化说到底就是各地方的房地产业化。这是一个极为短视的地方财政与经济发动冲动,加上中国式的开发商的暴利过程。

中国房地产和住宅商品化的短板修正和计划经济时代的过度压抑修正,早已远远超过完成。

中国已经出现房地产绑架国民经济,形成囤积居奇,爆炒房地产资产,金融与资本获利利益互动的误区和陷阱之中。

好在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冲动,还没有像北-上-广一线城市一样,进入价格失控阶段。

地方特色城市化是未来城镇化的关键。无论是先有市先有产业,还是所谓的规划似的引凤筑巢,都必须真正的立基于特色性的城市开发。若千篇一律,千城一面,追求快速地城市化,则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进程也将是灾难性的。

第四乡村化事实上是人类文明的真正起点。定居文化是文明之滥觞。而定局文化的最初广布存在,恰恰是乡村化而非城镇化。

中国十三亿人口之众,既便达到9或10亿城市人口,依旧还有三至四亿乡村人口。因此,中国无论从空间资源人均量,还是从人口规模上看,不大可能走向美国农场式的完全大农业与农场化的农牧业分布。美国耕地为九亿多英亩(54亿亩),人均近18亩。总量为中国耕地的18亿亩三点五倍。人均则是中国的十倍以上。

集约化、超现代的精耕细作和土地、土壤、农耕空间的集约化的引进工业与高级工业、代谢循环,即太阳能、生物链、产业链、价值链的东方农牧与林业,而非美国式大农场,大农场加农业工业食品巨型公司模式,才是中国大农业的根本方向与出路。

这样的高科技化、高级人才化、高级分工协作的超现代农业,只能在集体经济的产权结构、运营机理、社会存在,即类似于合作组织与公有制的超现代社会经济组织形态下,才能得到最优实现。

资本主义农场式,发达国家的农场耦合农业巨型公司的模式,不但在中国不现实,就是在美国与欧洲,也进入后继无人,无法维系的黄昏。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巨型农业公司在价值链的盘剥上,形成过度垄断效应,使得广大农场主无利可图,集中表现在农场主及伙伴过度辛劳和困苦,从投入产出的人力角度看根本就是经济的不划算,并且其后代对这样的泥土和生活艰辛并毫无社会地位的没有出路,变成农场面临后继无人的地位。二是中长期的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化肥化、农药化的过度破坏,导致农业未来的基础支持的生态不确定性,而有机农业的现实技术经济可能性,又由于人力资源的过度昂贵,而对农场主经营变得不现实。

这两大困境加上工业特别是金融公司的盘剥问题,都完全可能在中国的集体化道路的科学超现代大农业大农营管理模式中得到解决。

美国城市的千城一面,连锁公司的全国性扩散,造成了地方城市特色美感的消失和摧毁。相比之下,欧洲的特色城市,甚至中世纪的历史遗产性古城、风味,依然在延续。

中国前三十年,文化和古迹城市的尽可能地保护,特别是文明性和古代名城的保护,正在被后三十年的近乎盲目的同质化的摩天大楼和超大规模的方格子、钢筋水泥、畸形玻璃橱窗塔式建筑群所破坏。

超级城市带,特别临海滩出的新城市带,发展所谓现代性建筑,既是必要的,也是有价值的,但已有的核心性的新兴的二、三线中小城市城镇,则应全力发展各自的区域性的民族性的,尤其是少数民族与地方、古典、古代、远古性的特色建筑与文明成镇。

中国乡村的已经规模巨大的私家别墅群,必须同地方特色城镇化,高度匹配地加以规划、经营,形成高品质、高价位、高流转的超现代品位经济,而不是简单的格子楼模式的粗放城市。

谭伟东

中美战略研究院总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7 00:00 , Processed in 0.016105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