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大传》(第七卷 九天揽月)第268章

2014-3-28 23:33|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749| 评论: 0|原作者: 东方直心 |来自: 东方红网

摘要: “有修正主义或右倾机会主义思想的人比较危险。因为,他们的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在党内的反映,他们向往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否定一切。他们与社会上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构成了党内的主要危险。因此,我们必须注意这部分人,坚决地与他们的修正主义思想作斗争。”
5月11日,毛泽东给在湖南长沙第10中学教书的语文教师李淑一写了一封回信。
此前,李淑一看了毛泽东于1957年1月发表在《诗刊》上的18首诗词后,在2月7日把自己记忆起来的、过去毛泽东赠给她丈夫柳直荀一首诗中的几句,抄寄给毛泽东。她在信中附上了自己于1933年所作的怀念丈夫柳直荀的一首《菩萨蛮.惊梦》:兰闺索寞翻身早,夜来触动愁多少。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李淑一还在信中索取毛泽东在1920年送给杨开慧的那首《虞美人》。
且说毛泽东在这封回信中是这样写的:
淑一同志:
惠书收到。过于谦让了。我们是一辈的人,不是前辈后辈关系,你所取的态度不适当,要改。已指出“巫峡”,读者已知所指所处,似不必再出现“三峡”字面。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吧。有《游仙》一首为赠。这种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内,别于古之游仙诗。但词里有之,如咏七夕之类。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暑假或寒假你如有可能,请到板仓代我看一看开慧的墓。此外,你如去看直荀的墓的时候,请为我代致悼意。你如见到柳午亭先生时,请为我代致问候。午亭先生和你有何困难,请告。
为国珍摄!
毛泽东
毛泽东赠给李淑一的这首游仙词,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堪称千古绝唱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李淑一读罢毛泽东这封来信,激动得热泪涌流。
上面提到的柳直荀,本传已经说过,他是湖南长沙人,是毛泽东的早年战友,曾任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而李淑一是杨开慧的同学,在长沙私立福湘女子中学时两人住在一个寝室里,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李淑一与柳直荀二人就是经杨开慧介绍认识的。柳直荀参加过南昌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政治部主任、第3军政治部主任等职。1932年5月,在洪湖地区“肃反”中被诬陷杀害。
还须说明的是,毛泽东在1961年把曾经婉拒李淑一请求的《虞美人》一词写了出来,送给了他的卫士张仙朋。这是后话。
5月12日,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说:
“中国也有上帝,就是玉皇大帝。他官僚主义很厉害。有个最革命的孙猴子反对过他的专制。这个猴王虽经历了不少困难,像列宁被抓了去一样被人家抓去,后来,他又跳了出来,大闹一番。玉皇大帝是很专制的,一定会被打倒。孙行者很多,就是人民。”
5月14日凌晨,毛泽东在5月10日的《解放日报》第二版上给刘少奇等人写了一个批示,他写道:
“少奇、恩来、陈云、小平、彭真同志阅。这一整版值得过细一看,不整风党就会毁了。”
毛泽东所说的“这一整版”是以“大胆揭露矛盾,帮助党内整风”为题,刊登了该报前两天邀请一批中小学教师开座谈会的发言摘要。
他又写道:
“请你们注意看上海《解放日报》,南京《新华日报》,上海《文汇报》,《北京日报》,《光明日报》,集中看人民内部矛盾和我党整风消息,这是天下第一大事。”
原来在5月8日下午,中央统战部受中共中央委托,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了第1次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到5月13日,座谈会已经举行了5次。在前4次座谈会上,与会者的发言和书面发言,大多是建设性的。有一些意见尽管尖锐,但也比较中肯,与人为善。但在13日的第5次座谈会上,一些人的发言就越来越偏激了。
有人提出了要与共产党“平起平坐”的意见,他们说:“现在民主党派同共产党只是在政治、法律上的平等,离事实上的真正的平等还遥远得很,因为事实上平等的条件还不存在,还没有物质基础。平等的权利是宣布了,民主党派却没有资格去享受这项权利。”
有人甚至针对“党委(党组)负责制”说:“能做主角的,就让他做主角,否则就让他跑龙套或者干脆不要他在台上。”“用不着再把那些小脚放在台上跳加官。”
毛泽东在批示中所列举的那些报纸都对上述情况作了详细的报道。
 5月14日,毛泽东签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报道党外人士对党政各方面工作的批评的指示》,指示中说:
“对于党外人士的错误的批评,特别是对右倾分子的言论,目前不要反驳,以便使他们畅所欲言。我们各地的报纸应该继续充分报道党外人士的言论,特别是对右倾分子、反共分子的言论,必须原样地、不加粉饰地报道出来,使群众明了他们的面目,这对于教育群众、教育中间分子,有很大的好处。”
是日晚9时,毛泽东在颐年堂召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彭真、李维汉、康生、陆定一,讨论整风座谈会上发生的情况。会议开到次日凌晨1时结束。
5月15日,毛泽东开始写一篇文章,原来的题目是《走向反面(未定稿)》,署名是“本报评论员”。看来是要公开发表的。可他在审阅第一次清样时,改变了初衷,又把文章题目改为《事情正在起变化》,署名改为“中央政治研究室”,并且注明:“内部文件,注意保存。”
5月15日下午,中央统战部召开第6次座谈会,无党派民主人士、北大校长马寅初,民革中央常委陈铭枢,无党派民主人士沈雁冰,民盟中央常委兼妇委主任刘清扬,民革中央秘书长梅龚彬,无党派民主人士张奚若,先后在会上发言。
马寅初说:“目前有些批评不够实事求是,有否定一切的现象。”“如现在对北京大学的批评,坏的地方说得很详细,好的地方一点也不说,这是无法令人心服的。”“单纯批评党委制不好是不对的,党委制好的地方也要表扬。‘墙’必须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两方面拆,单靠一方面拆是不成的。”
有人则说,他那个党派没有“墙”可拆。他主张取消学校中的党委制。
张奚若最后一个发言,他批评有4种偏差:第一,好大喜功。第二,急功近利。第三,鄙视既往。第四,迷信将来。
张奚若的这4句话,后来给毛泽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5月16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对待当前党外人士批评的指示》,他在《指示》中写道:
“自从展开人民内部矛盾的党内外公开讨论以来,异常迅速地揭露了各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详细情况,我们过去几乎完全不知道。现在如实地揭露出来,很好。党外人士对我们的批评,不管如何尖锐,包括北京大学傅鹰化学教授在内,基本上是诚恳的,正确的。这类批评占90%以上,对于我党整风,改正缺点错误,大有益处。”
“最近一些天以来,社会上有少数带有反共情绪的人跃跃欲试,发表一些带有煽动性的言论,企图将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以利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引导到错误方向去,此点请你们注意,放手让他们发表意见,并且暂时(几个星期内)不要批驳,使右翼分子在人民面前暴露其反动面目。过一个时期再研究反驳的问题。”
这就叫:每逢大事有静气,欲擒故纵待蛇出。
5月16日晚9时,毛泽东召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彭真、李维汉、康生、陆定一、吴冷西,讨论整风运动中所发生的情况。会议开到次日1时20分结束。
5月18日晚上,毛泽东在菊香书屋他的卧室里,召集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陆定一、胡乔木、吴冷西开会。
毛泽东右手拿着香烟,左手扬起一张报纸,冲着吴冷西问道:
“你看过5月13日的《新民晚报》没有?报上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先锋何在?》,署名林放,即赵超构,内容相当尖锐,但文笔比较客气。”
吴冷西说:
“没有看,这几天又是布置机关内整风,又是报道全国大鸣大放。”
毛泽东说:
“搞新闻工作的再忙,也要每天浏览全国报纸。上海的文汇报、新民报,北京的光明日报,尤其非看不可,而且要仔细看,看他们有什么议论,有什么独家新闻,编排怎样,从中可以看出政治思想动向。你们新闻工作者协会正在开座谈会,昨天《人民日报》报道了。现在新闻界有许多议论:
1、他们说,新闻要新。现在新闻太少,旧闻太多。
新闻要新,这应当不成问题,因为不是写历史。但是不能没有‘旧闻’,也还要有‘无闻’。这个问题,我在3月份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期间谈过,说要做具体分析。一般讲新闻要新、要快是对的,但有的事情发表太快副作用就很大。比如1955年底,北京市几天时间就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宣布进入社会主义,在天安门开庆祝大会。这样的新闻本来要慎重考虑,但当天就广播了,以至全国各地一拥而上,照北京的办,工作草率、粗糙。所以,新闻太快了有时就出毛病,不如慢一点好。这个问题看来思想上未解决。
2、他们说,现在新闻自由太少,统制太多。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包办一切。
我们的新闻统制,是否比国民党更厉害?很难说。我们在全国解放后的头几年,新闻统制比较严,很有必要,因为政权刚拿过来,还不稳固,既搞土改、镇反,又要抗美援朝,死板一点好,就是一家独鸣。现在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情况有了变化,应当研究一下,统制太多、太严,要有所改变。
3、他们说,记者应当是先锋,‘先天下之放而放,先天下之鸣而鸣’。过去出过许多名记者,现在没有,个个都是廖化。
《先锋何在》一文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记者是先锋,这在原则上不能说不对,问题是怎么样的先锋。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说现在没有真正的先锋,个个都是滥竽充数,这恐怕不好说。
4、他们说,现在报纸文风不好,教条主义,党八股,引不起读者兴趣。
教条主义很讨厌,我也不喜欢。我在延安整风开始时,就数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我在3月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期间,跟新闻出版界人士座谈时也说到,报纸要搞得生动活泼,登些琴棋书画之类,我也爱看。当时《新民报》赵超构提出,要‘软些、软些、再软些’。我也反对太硬,太硬了读者不爱看。但是,我也担心太软了不好,黄色的东西会出来,所以说两个‘软些’就行了。上个月去上海,看了几天《新民晚报》,办得还是比较严肃的。赵超构是有见解而又诚实的人,他1944年访问延安,我同他谈过话,他回去后写了一篇《延安一月》,在国民党统治区影响很大。”
毛泽东说着,从斜躺着的床上直起腰,坐在木床上,用右手板着左手的指头说:
“看来现在新闻界有3条路线,一条是教条主义,一条是修正主义,一条是马克思主义。现在教条主义吃不开,修正主义神气起来,马克思主义还没有真正确立领导地位。许多人不懂得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立足点是新闻学有阶级性、党派性。资产阶级新闻学是以资本主义经济为基础。自由竞争,你死我活,无政府状态,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特点,但它们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对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有害的东西,他们都不发表。现在许多人都说解放前的报纸如何好。其实,大公报、申报从清朝、北洋军阀到国民党统治时期,都是适应当时政权的需要。当然,资产阶级报纸有些东西还是要学习的,不能根本割断传统,像电影那样,有些好东西还要继承和发扬。共产党是把人类有史以来的优秀文化遗产都继承下来,加以发扬光大。但是,我们无产阶级新闻学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基础的,这同资产阶级新闻学根本不同。在学习资产阶级报纸的好东西时,只讲一致,不讲区别,忘记了无产阶级的新闻政策,那是不对的。无产阶级的新闻政策,同资产阶级的自由竞争、无政府状态不同。在我们国家里,无论哪一种报纸,都纳入国家计划,都要服从无产阶级利益,都要接受无产阶级领导。这是宪法规定的,因为无产阶级最能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
无产阶级的新闻政策和资产阶级的新闻政策,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新闻有阶级性、党派性。资产阶级报纸只登对他们有利的东西,不登对他们不利的东西。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报纸也不登对我们有害的东西。这都是阶级利害关系,是普遍规律。赫鲁晓夫的反斯大林秘密报告,资产阶级报纸大登特登,我们报纸就一字不登。西方通讯社有些消息,我们就不采用。它们也不采用我们的东西。倒是我们办了一个《参考消息》,登了许多西方官方和报刊骂我们的东西,可以说天天替帝国主义做义务宣传,目的是使我们的干部接触细菌,增强免疫力。中央决定《参考消息》扩大发行40万份,过一段时间,总结一下经验,加以改进,进一步扩大发行。这是‘有闻’、‘无闻’的问题,涉及阶级利益的问题。”
毛泽东说罢,与会者都很关心《参考消息》扩大发行的情况,议论纷纷。吴冷西作了简要汇报,他还介绍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有类似《参考消息》的内部刊物,不过发行量很小,一般干部和大学生看不到。毛泽东接着说:
“有些消息,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情,不登报、不广播。如禁止鸦片烟,又如轰轰烈烈的新区土地改革,我们就没有发消息,这也是一种‘无闻’。我的一些讲话,当时并没有公开发表。1955年关于农业合作化的讲话,过了3个月才发表;今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已经过了3个月,还在修改,也许下个月才能发表。这不是‘旧闻’吗?还有去年4月讲的‘十大关系’,已经1年多了,也还不准备发表,将来发表也是‘旧闻’。我这个人就是不想冒险,先讲一讲,看一看反应,再做修改,然后发表。有时修改多次还不满意,只好不发表。
只是因为新闻观点不同,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新闻观点和新闻政策。有‘新闻’,有‘旧闻’,有‘无闻’。第一有自由,凡是符合人民利益的都有自由;第二无自由,凡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都无自由,即有限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只有相对的新闻自由,不自由的情况依据不同的阶级利害关系而不同。因为有自由,先锋总是要出的,不会只是出廖化。有新闻,就可以出先锋,旧闻也不是不可以出先锋。发表《先锋何在》一文的作者本人就起了先锋作用。根本问题是新闻本来就是有阶级性的。新闻的形式并没有阶级性,正同话剧的形式也并没有阶级性一样,汉奸也可以演话剧。白话题材国民党用,我们也用。我有时也写些旧体诗。但是,问题在于内容,表现什么思想、什么主题、什么倾向,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就有阶级性了。
报纸同政治关系密切,甚至有些形式,有些编排,就表现记者、编辑的倾向,就有阶级性、党派性了。
现在新闻界议论很多,把教条主义攻一下有好处,不攻一下就只能出廖化,不能出先锋。我们要接受正确的批评,认真改进新闻工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3 15:51 , Processed in 0.021410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