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大传》(第七卷 九天揽月)第271章

2014-4-26 22:24|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955| 评论: 0|原作者: 东方直心

摘要: “反对个人崇拜的目的也有两种,一种是反对不正确的崇拜,一种 是反对崇拜别人要求崇拜自己。问题不在于个人崇拜,而在于是否 真理。是真理就要崇拜,不是真理就是集体领导也不成。”

《毛泽东大传》(第七卷 九天揽月)第271章

时间:2014-04-26 22:00来源:投稿 作者:东方直心 点击: 4 次
第271章
“反对个人崇拜的目的也有两种,一种是反对不正确的崇拜,一种
是反对崇拜别人要求崇拜自己。问题不在于个人崇拜,而在于是否
真理。是真理就要崇拜,不是真理就是集体领导也不成。”
话说1957年11月25日,毛泽东复信给长沙岳麓山湖南师范学院的学生张明霞,他在信中写道:
张明霞同志:
来函收到,迟复为歉!“蝶恋花”一阕,同意在你们刊物上登载。游仙改为赠李淑一。
祝你们好!
毛泽东
毛泽东随信附寄了张明霞等人抄呈给他请求他校核的原词,并用两种笔在上面加了标点,改正了一个错字。
原来,长沙岳麓山湖南师范学院的学生张明霞和她的几个同学在语文系成立了一个“十月诗社”,她们还创办了一个油印诗刊《鹰之歌》。她们通过长沙市10中的小读者薛守淳及她们在10中实习的同学、诗社成员肖幼艾,抄写了毛泽东写给10中教师李淑一的词,并表示要在《鹰之歌》上发表。李淑一说,最好先请示一下毛泽东。于是,张明霞就在6月1日,给毛泽东寄出了有她们诗社9位成员签名的请求信。
当张明霞收到毛泽东的这一指示信时,她们的《鹰之歌》已经在反右斗争中停刊了。所以,由《鹰之歌》发表毛泽东的《蝶恋花》一词,就成了她们终生的遗憾。
1957年11月底,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接见了他幼年上私塾时的老同学毛裕初。
毛裕初和毛泽东回忆起他们一群学生在1903年夏天背着老师去洗澡、塾师邹春培要他们对对子惩罚他们的情形。毛裕初说:
“他出了个上联——‘濯足’,叫同学们对下联。同学们都对不出来,你对的是‘修身’,先生十分满意,才没有处罚同学们。”
毛泽东听到这里,一下子想了起来,高兴地说:
“对了!‘修身’对‘濯足’。这个‘濯足’,就是洗脚,越洗越干净。《孟子.离娄上》讲:‘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楚辞.渔父》也说:‘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那个‘修身’就是修身养性,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礼记.大学》上讲:‘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先生批评我们不该玩水,我们说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提高休养。先生当然拿我们没有办法。”
1957年12月份前后,警卫战士马维探家后回到中南海丰泽园,他写了一份调查报告,还带回一个窝头,又黑又硬,一并交给了毛泽东。他对毛泽东说:
“我们家乡的农民生活还很苦,他们就是吃这样的窝头,我讲的是实话。”
毛泽东接过窝头,手有些发抖,眼圈一下子就红了。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掰一块放到嘴里,慢慢地咀嚼,嚼着嚼着,泪水立刻溢满了眼眶,当他咽下那口粗糙的窝头时,豆大的泪珠顺着脸颊流淌下来,鼻子也壅塞了。他一边哭,一边掰了窝头分给李银桥他们几个人,说:
“吃,你们都吃一块。这就是我们农民的口粮,这就是种粮人吃的粮食啊……”
李银桥将窝头放进嘴里,感到确实难吃,嚼了很久才咽下去。
那天,毛泽东失眠了,他嘴里喃喃地说:
“怎么是这样呢?为什么?翻身了,人民当家作主了,不再是为地主种地,是为人民群众自身搞生产,生产力应该获得解放么……”
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毛泽东时时思考着这个问题,无论是散步、吃饭或是睡觉,他多次自言自语地说:
“我们是社会主义么,不该是这样。要想个办法,想个办法……”
11月底,毛泽东收到了山东胶县农民送来的3棵特别大的白菜,他立即挑选出了2棵最好的,让江青分别送给宋庆龄和张治中。宋庆龄收到的这棵大白菜重达二十七八斤,她非常高兴,就提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她写道:
敬爱的毛主席:
承惠赠山东大白菜已收领。这样大的白菜是我出生后头一次看到的。十分感谢!您回来后一定很忙,希望您好好休息。
此致敬礼!
宋庆龄
1957年12月1日
江青送给张治中家的这棵大白菜也重达二十七八斤,张治中夫妇舍不得吃,就把它用大花盆栽下,陈列在客厅里。后来,这棵大白菜抽苔开花,高有二三尺,人人见了无不称奇。
12月2日,中国工会第8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刘少奇在开幕式上致词说:
“我国工人阶级和我国人民在今后10年到15年内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实行工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把我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在15年后,苏联的工业在最重要的产品的产量方面可能赶上或超过美国,我们应当争取在同一时期,在钢铁和其它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者超过英国。”
自此以后,中国要用15年的时间赶超英国的口号,响彻了大江南北。全国工人阶级热烈拥护这个口号,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热情,工业战线的大跃进逐步出现了。
12月8日,毛泽东在和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时,介绍了莫斯科会议的情况。关于国际形势,他说:
“基本的情况是帝国主义不敢打。但是,也要估计到有少数疯子闹乱子。”
毛泽东还向他们通报了关于在15年内赶超英国的设想。
1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的社论。社论中写道:
“在去年秋天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在某些部门、某些单位、某些干部中间刮起了一股风,居然把多快好省的方针刮掉了。有的人说,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订得冒进了,行不通;有的人说,1956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全部冒进了,甚至第1个五年计划也冒进了,搞错了;有的人竟说,宁可犯保守的错误,也不要犯冒进的错误,等等。于是,本来应该和可以多办、快办的事情,也少办、慢办甚至不办了。这种做法,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然不能起积极的促进的作用,相反地起了消极的‘促退’的作用。”
此后,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批判了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的一股右倾风,提出了“苦干10年,实现四十条”的口号。会议要求全国从省到县、区、乡、合作社,都要做出贯彻四十条的规划。
12月间,毛泽东要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把各种版本的《楚辞》,以及有关《楚辞》和屈原的著作尽量搜集给他,大约有50余种。
12月16日至18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了有华东5省1市党委第一书记参加的第1次杭州会议。
后来据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无结果而散,没有议出什么名堂。
12月18日,毛泽东在彭德怀转呈的副总参谋长陈赓12月9日关于台湾飞机进入大陆活动情况和加强内地防空作战部署的报告上批示道:
“请考虑我空军1958年进入福建的问题。”
12月25日清晨,毛泽东给在北京的胡乔木写了一封信,他写道:
乔木同志:
除四害通知尚有缺点,不扎实,轻飘一些。这是因为没有研究各地已经取得的丰富经验,你脑子里对此问题还很不懂的缘故。现在有大批经验了,可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将全国各省市县见于报纸的经验一齐找来仔细看一遍,边看边想,形成成套思想,然后下笔成文。至少改3遍、5遍,找彭真、刘仁及北京有经验的除害干部二三人及科学家二三人开一两次会,发表意见,修正文件,字斟句酌,逻辑清楚,文字兴致勃勃。文件可以长一点,达1000字至2000字左右也可以。总之使人看了感觉解决问题,百倍信心,千钧干劲,行动起来。内容要把人人振奋,改造国家,带动消灭人病、牲口病、作物病的道理讲清楚,这是理论。然后讲方法,也要讲得入情入理,使人觉得切实可行,没有外行话。要写这一部分,也要认真研究,下苦功钻一下。然后讲到书记动手,报纸、刊物、广播、定期扫除、定期检查等事,作为结束。两星期内写好、通过、发出也就好了。送我看一次。
莫斯科讲话,请打字送我再看一次,还觉得有需要修改之处。
毛泽东
12月25日8时
到济南时,可歇一宿,认真谈一下。那里的斗争文件,工业、农业计划,找一份带回去,认真看一遍。
12月25日这一天,卫士张木奇和江苏籍的张相松探家结束回到毛泽东身边,他们一道向毛泽东汇报家乡的情况。张相松说,他家乡的农民每月平均是8元的生活水平。毛泽东扭头问张木奇:
“你们曲阳是多少?”
张木奇说是5元。毛泽东沉思着说:
“差距是有,某些地区差距还很大哟。现在全国生活水平还普遍都低,我相信慢慢会好起来。5元的也要提高到8元,8元的也要发展,将来都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要逐步消灭差距!”
毛泽东又问张木奇说:
“你父亲已经是近60岁了,还能不能参加劳动?”
张木奇说:
“农村老人闲不住,还干活,算个半劳力。”
毛泽东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点头,然后说: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你们要继承,要代代相传。”
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64岁生日,厨师用叶子龙从家乡带来的腊肉、腊鱼等土产品烹制了几道菜,其它还有毛泽东爱吃的带辣味的湖南家乡菜和红豆二米饭。大家把毛泽东请到饭桌上,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了一顿饭。
12月28日,由铁道兵承建的鹰潭至厦门的铁路正式通车,极大地提高了福建前线的国防运输能力。
1958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元旦社论《乘风破浪》。这篇社论是根据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议上的多次讲话精神写成的。
社论中明确提出:从1958年起,全国人民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技术革命方面来,用15年时间赶上和超过英国。社论再次强调“多快好省”的方针,号召全国人民掀起大跃进运动。社论还强调说:“事在人为”,“必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充分发挥革命的积极性、创造性,扫除消极、怀疑、保守的暮气。”
在1958年元旦这一天,毛泽东书赠李淑一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在《湖南师院》特刊上首次发表了。
章士钊看到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后,曾经向他请教词中的“骄杨”一词作何解释,毛泽东沉痛地说:
“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能不骄!”
后来有一次,毛岸青和邵华请毛泽东为他们写一幅《蝶恋花.答李淑一》,以作纪念。毛泽东欣然提笔,写下了“我失杨花”4个字。岸青、邵华十分不解,以为父亲写错了,忍不住问道:
“爸爸,不是‘骄杨’吗?”
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
“称‘杨花’也很贴切。”
然后,毛泽东笔走龙蛇,一挥而就。写完了,他十分郑重地交给了毛岸青夫妇。
“骄杨”、“杨花”,是毛泽东对杨开慧的礼赞和怀念。杨开慧忠魂有知,亦当含笑九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23:56 , Processed in 0.090196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