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大传》(第七卷 九天揽月)第271章

2014-4-26 22:24|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967| 评论: 0|原作者: 东方直心

摘要: “反对个人崇拜的目的也有两种,一种是反对不正确的崇拜,一种 是反对崇拜别人要求崇拜自己。问题不在于个人崇拜,而在于是否 真理。是真理就要崇拜,不是真理就是集体领导也不成。”
1月3日,毛泽东翻阅《光明日报》,看到了王佩琨撰写的《十五年后赶上或超过英国》一文。王佩琨在这篇文章中分析了英国经济的特点,比较了中英两国在钢铁、煤炭、机床、化肥等生产方面的差距,认为中国在15年后赶上或超过英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是可能的。
毛泽东阅罢,对这篇文章批示道:
“江青阅,此件很好,可惜未比电力。”
1月3日和4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了有周恩来等中央部分领导人和华东5省1市党委第一书记参加的第2次杭州会议。会议着重讨论进行技术革命和解决党委领导生产建设的方法问题。毛泽东在两次讲话中先后提出了17个问题让与会者讨论,他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他在杭州会议上,再一次批评了1956年的“反冒进”,他说: 
“没有1956年的突飞猛进,就不能完成五年计划。”
毛泽东阐述了“不断革命”的思想,他认为只有坚持不断革命,不断提出新任务,才能使干部和群众经常保持饱满的革命热情。他特别强调要开展技术革命。他说:
从1958年起,“要在继续完成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把党的工作的着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这是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要革地球的命,现在我们只能革地球表面的命。在整风以后,要准备把注意力逐渐地引到搞技术革命上。”
毛泽东还说:
“整风反右斗争以后,一定要把工业、手工业、农业、副业、林业、渔业、牧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科学、文教、卫生等行业都抓起来,还要反对严重的浪费现象。”
这次会议的内容,后来成为毛泽东起草《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的重要材料。
1月4日晚,毛泽东在杭州特意派出专机,到上海去接周谷城、赵超构和谈家桢三人。
在上海的周谷城突然接到统战部的一个电话,说是要他马上去东湖宾馆。市公安局长黄志波接待了他,说毛泽东约他与赵超构、谈家桢去聊天。三人聚齐后,在江湾机场乘专机连夜飞到杭州。
谈家桢在专机上看到机舱里的陈设,如同他见到的毛泽东在飞机上工作的照片背景完全相同,就猜想到是毛泽东派专机来接他们的,心情无比激动。
晚上10时以后,皓月当空,周谷城三人乘车来到西子湖畔的一所水木明瑟的庭院里。毛泽东刚开完了一个会议,已经站在门口等候,他对谈家桢说:
“谈先生,老朋友啰!”
毛泽东把他们迎进室内,那里陈设十分简朴,一张方桌,四把椅子。毛泽东和他们三人各据一席,相向而坐,像老朋友一样,无拘无束。他们从生物学、遗传学、逻辑学到历史学,无所不谈。
毛泽东关切地问谈家桢:
“把遗传学搞上去,还有什么困难和障碍?”
谈家桢说:
“双百方针提出后,成立了教研室,本人也可以开课讲授了。但是,有人把这看成是‘统战需要’,说‘对高级知识分子的照顾’,在思想上并没有尊重摩尔根遗传学派,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仍然是阻力重重。”
毛泽东沉吟了一下,坚定地说:
“一定要把遗传学搞上去,有困难,我们一起解决嘛!”
毛泽东在谈到新闻工作的时候,对赵超构说:
“你别老呆在报馆里,你的老家不是温州吗?可以到那里去跑跑嘛。”
这已经是毛泽东第3次建议赵超构到群众当中去了。后来,赵超构按照毛泽东的这一建议,回到家乡温州地区参观访问,深入到群众中去,写出了《吾自家乡来》,在《新民晚报》上连载,影响很大。
再说毛泽东又对谈家桢说:
“教师也不要老关在教室里,也要到群众里面去走走,听听。”
到了深夜,毛泽东邀三人共进晚餐。这时,周谷城他们才知道毛泽东还没有吃晚饭。四人边吃边谈,吃完饭又继续谈下去。毛泽东精神极好,侃侃而谈,直到凌晨两点钟,还兴致勃勃,毫无倦意。
毛泽东看了看表,煞住了话头,他说:
“已经两点了,你们太累了,该休息了。我们明天再谈吧!”
毛泽东在告别时,又勉励周谷城为繁荣学术而努力工作,他说:
“我建议你最好把西方哲学史上哲学家所讲的逻辑,每一个人的,都给写一篇或几篇说明介绍的文章,从古到今,来它个系统的叙述。把所有的逻辑书,不论是新的旧的,过去的现在的,一律搜齐,印成大部丛书,在前面写几句按语式的话,作为导言。”
周谷城当即表示说:
“鼓起干劲,力争上游。”
毛泽东说:
“干劲要鼓足喏!”
周谷城遂将“起”字改为“足”,又重复了一遍说: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从毛泽东住处出来,到上车的院子门口,有一段几百米长的曲折小径,毛泽东坚持把周谷城三人送到门口,等他们上了车才回去。
第二天早上8时许,毛泽东打来电话,邀请周谷城他们一同吃午饭。
这天中午,毛泽东叫谈家桢坐在他身边,边吃饭边谈问题。毛泽东特别谈到了中国科学技术,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问题。
1月5日午后,毛泽东送走客人,信步来到小营巷查看居民卫生情况。他来到陈炳文住过的61号院,见两个小姑娘正在下棋,就走到她们跟前,轻声问道:
“我到这里来看一看你们的卫生工作,好吗?”
两个小姑娘随口应到:
“好,好,欢迎。”
其中一个叫戴桂芳的小姑娘,抬头一看,说话的人竟是毛泽东,她非常惊讶,说:
“你……是……毛主席?”
旁边的卫士朝戴桂芳点点头。毛泽东说:
“你们做向导,带我参观好吗?”
小姑娘连声说“好,好。”引着毛泽东走进过道。毛泽东问:
“你们这里有没有苍蝇?有没有蚊子?”
姑娘们说:没有。毛泽东走进一个大厨房,这是10多户人家公用的厨房,虽然有些拥挤,但锅灶、煤球炉和一应用具,却摆放得很整齐。
毛泽东走出61号,进了56号院,看到客厅、卧室都收拾得干净整齐。他走进屋后的菜园,看到菜园里有一个粪缸,就问,这粪缸会不会生蛆?卫生员说,夏天也不会生蛆。
“怎样才不生蛆呢?”
“用石灰撒在上面,3天撒一次。”
毛泽东又看了太平天国时期建造的42号院,房子虽然陈旧了,但卫生还不错,没有垃圾,没有杂草。
毛泽东要走了,巷子里站满了人,毛泽东和他们一一握手问好,还说:
“你们这里的卫生搞得不错。”
此时,阳光和煦,毛泽东穿着银灰色大衣,在省委负责人的陪同下,又驱车到杭州市郊外的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及其上千亩试验田视察。
研究所里显得格外宁静。值班所长娄宗光接待了毛泽东一行人。毛泽东看到大楼走廊里有一部淡绿色的双轮双铧犁,就弯下腰摸摸,问道:
“这是不是你们改进的那种双轮双铧犁?”
娄宗光说,是的。毛泽东又问:
“改进的犁臂是不是已经装上了?”
娄宗光没想到毛泽东对他们的改革工作这么了解,就说,已经装上了。毛泽东走进休息室,落座后,点上一支烟,说道:
“要做好研究工作,你们设立一个专门机构,开展农具研究工作好不好?”
娄宗光说,好。毛泽东把脸转向坐在一边的省委负责人说:
“他是同意了,你赞成不赞成?”
那位负责人说,赞成。
毛泽东说:
“那好,你们就向省委提个建议吧。”
“你是学什么的?”
毛泽东又问娄宗光;娄宗光说:
“我学的是土壤农化。”
“你可以借一本关于土壤学方面的书给我看吗?我想了解一下,农作物所包含的元素,以什么元素的比重最大。”
毛泽东心里装着一件事,那就是怎样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这种调查研究和虚心的请教,终于使他在这一年里提出了“八字宪法”,即“土、肥、水、种、密(合理密植)、保(植物保护)、管、工(工具)”。
毛泽东离开休息室,来到大楼前的试验田里,观看工人和技术员们演示双轮双铧犁的操作过程。他走到工人张有根面前,问:
“你会耕地吗?”
“我会耕地。”
“好哇,你就耕吧。”
毛泽东看着张有根牵了一下牛绳,两头牛就顺从地拉着双轮双铧犁笔直地前行。这种新式工具确实比旧式木犁更省力而且耕得也很深。毛泽东非常满意,他赶上前去,从张有根手中接过犁扶手和牛绳,亲自操作了一会儿。
毛泽东要离开杭州了,他握着担任警卫处处长伍一的手说:
“杭州的山好、水好、人更好,我每次到这里就像到了自己家里一样,走了,又想着什么时候能再回来。”
1月5日傍晚,毛泽东离开杭州,乘飞机到了长沙,晚上,看了木偶剧和花鼓戏。
1月6日,毛泽东从长沙飞抵广西南宁,下榻于明园。
1月6日,邓小平在北京中南海居仁堂里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主要内容是传达毛泽东在杭州会议上的讲话。
居仁堂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宫殿,坐落在中海和南海的交界处,在丰泽园的北面。相传清末慈禧太后经常在此接见外国使节。中共中央书记处就在这里办公。
吴冷西列席了这次会议,彭真递给他一个召开南宁会议的通知。吴冷西接过一看,乃是毛泽东亲笔所写的通知,不禁大吃一惊,只见上面写的是:
“吴冷西、总理、少奇、李富春、薄一波、黄敬、王鹤寿、李先念、陈云、邓小平、彭真、乔木、陈伯达、田家英、欧阳钦、刘仁、张德生、李井泉、潘复生、王任重、杨尚奎、陶铸、周小舟(已到)、史向生、刘建勋、韦国清、毛泽东,共27人,于11日、12日两天到齐,在南宁开10天会,20号完毕(中间休息2天到3天,实际开会7到8天)。谭震林管中央,总司令挂帅,陈毅管国务院。”
吴冷西怎么也想不到,毛泽东会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最前面!他心想:我是《人民日报》总编辑兼新华社社长,这次会议可能同报纸和通讯社有关:《人民日报》几天前发表的元旦社论《乘风破浪》,只是经过刘少奇和周恩来审阅定稿,因为毛泽东那时在杭州,所以就没有送他审阅,是不是社论内容有什么重大问题?可是,听邓小平传达的毛泽东在杭州会议上所谈的17个问题,都没有涉及到报纸和通讯社呀!想到此,他就问胡乔木和杨尚昆:
“南宁会议通知名单,主席为什么会这样排列?”
胡乔木和杨尚昆说:
“不了解开会通知的名单排列有什么特殊意义。”
吴冷西从胡乔木的神态上,明显地感觉到他似乎也在担心,可能要发生什么事情。
1月7日下午2点多钟,毛泽东要到邕江里去冬泳。
此时,运动员梁亚华和他的几个青年伙伴,正在南宁市水上游泳池进行冬季训练,只见教练员急匆匆地走来,把梁亚华叫上岸,带到一位负责人面前。那人告诉梁亚华说:
“有紧急任务,陪一位首长游泳,你马上做好准备!”
梁亚华不敢怠慢,立即将“205号”小汽艇准备妥当,带上伙伴,开往邕江岸边。他们远远看见有几个警卫员模样的年轻人,正在紧张地测试江水的温度。
20分钟后,几辆轿车来到了江边。毛泽东在省委领导人的陪同下,先后下了车。卫士张木奇向毛泽东报告说:
“主席,水温17度半,有点凉。”
毛泽东笑了笑,说:
“17度半还凉吗?没关系,勇敢些,能游的都去游。”
毛泽东更衣后穿着睡衣,登上“205号”汽艇,驶向江心。他站立船头,一是浏览两岸景色,而是要适应一下气温。不一会儿,汽艇来到预定地点,早有梁亚华和几个运动员划着舢板来接。毛泽东和卫士们上了舢板,开始做下水的准备。卫士们穿着泳裤不停地搓着身子,尽管如此,浑身还是起满了鸡皮疙瘩。毛泽东则是先用毛巾沾着江水擦抹前胸和脊背,然后又把双脚浸到水中。岸上的人问:
“主席,冷不冷?”
“下决心就不冷。”
毛泽东说罢,就扶着舢板的边沿下了水。梁亚华几个人也随着跃入水中,护卫在毛泽东周围。毛泽东朝卫士们招呼说:
“不要怕嘛,越怕越哆嗦。下来一游就没事了。”
卫士们听他如此说,只得下了水,冻得他们一时透不过气来,尽管如此,他们个个还都要咬着牙坚持着,果然,过了不大一会儿,真的就比较适应了。毛泽东摆动双臂,做了几个轻松自如的动作,朝卫士们看了一眼,脸上泛着孩子般的得意,说道:
“不过如此!”
毛泽东时而蛙泳,时而侧泳,时而又踩水,游至酣畅处,还拿出了他的独门绝技:面向蓝天,手脚不动,仰卧在水面上长达几分钟。
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卫士们的脸色有些发青,有几个实在耐不住了,缩着身子就往岸上跑,手忙脚乱地往身上套衣服。毛泽东的随身医生对着毛泽东喊道:
“主席,上来吧。”
“再游10分钟。”
毛泽东坚持说。10分钟过去了,他已经游了1000多米,到了沙石公社新码头附近,经大家再三劝说,这才上了船,披着衣服,神态自若地坐在船头晒太阳。张木奇活动着身子问毛泽东:
“冷不冷?”
毛泽东看了他一眼,说:
“下决心就不冷,不下决心就是20度也冷。”
毛泽东抽了一会儿烟,转脸问李银桥:
“带酒了没有?”
李银桥摇了摇头,说没带。毛泽东平常不大喝酒,就是喝也只是来点葡萄酒。这次出来游泳,李银桥自然想不到要准备点酒。他知道毛泽东也感到冷,于是就拧一条热毛巾替他擦身子,张木奇也马上拧了一条热毛巾来给毛泽东擦身子。毛泽东朝他们笑了笑,没有吭声。
1月10日下午2点多钟,毛泽东再次游邕江。
他这次是从凌铁渡口登上“喷水2号”小汽艇,由南宁航运分局船员周桂南驾着“205号”汽艇护卫。毛泽东下水后,有10多名随行人员陪游。他们游过了水深流急的母猪湾,到津头渡口上了岸。
毛泽东一行人驱车来到广西军区303医院。在医院后门西面的2棵大树下,毛泽东接见了一些医护人员和伤病员们。他看到战士们自觉地排起了整齐的长队,非常高兴地和他们一一握手问候。
毛泽东对他在邕江两次冬泳颇为得意。后来,他在和老朋友周谷城谈话时这样说:
“我在南宁时,打算游水。南宁的同志这也怕,那也怕,就是不愿意让我游。其实,凡水皆可游,南宁的水是水,南宁的水也可游。这不是很合乎三段论法吗?当然,在大前提下应该加上下面几个条件:水只有一脚背深的游不得,近沸腾了的游不得,结成冰块了的游不得。”
欲知毛泽东在即将召开的南宁会议上发出了何等的宏论,且待下一章详细叙述。
再版《毛泽东大传》实体书,一套全5册共十卷,417万字。
只收工本费190元包邮,淘宝http://shop70334099.taobao.com
作者东方直心,联系方式:13937776295,QQ242575130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8 02:23 , Processed in 0.013681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