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台湾的民主反思

2014-5-9 00:34|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773| 评论: 1|原作者: 黄德北|来自: 黄德北

摘要: 一方面,台湾民主固然是台湾人民经过数十年反抗威权统治争取得来的政治成果,另一方面,台湾民主发展是与资本主义发展同步发展,因此与当前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民主政治发展存在着相同的问题与侷限。

台湾的民主反思

作者:黄德北 发布时间:2014-05-06 来源:中国左翼评论 

  注:本文原载中国左翼评论第五期(2012):民主:批判与展望(http://chinaleftreview.org/?p=755)。

  黄德北教授是台湾世新大学社会发展所所长,台湾政治大学政治学博士,学术专长为中国大陆研究、劳工研究、政治发展,开设课程有中国大陆发展、中国大陆政治经济分析、劳工研究、农村发展研究、政治发展等。著有《中国大陆地方政府城市新移民治理政策之研究:一个比较的分析》,《亚洲研究》,60期(2010年2月),pp.111-147;《当代中国雇佣工人之研究》,台北:韦伯文化,2008;《跨界流离:全球化下的移民与移工》上下两册,台北:台湾社会研究杂志社,2008等。

  本文对台湾民主化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批判地考察。作者指出台湾和东亚其它的转型国家一样经历了波拿巴国家的阶段。援用恩格斯对波拿巴国家的描述,作者认为小农经济占主要地位、工商业发展还处于低水平的社会是波拿巴国家出现的温床,这时不论资产阶级或劳动阶级的力量都很微弱,农民仍是社会的主要劳动者,因此国家只要满足农民的需求,获得他们的支持,就能凌驾于各阶级之上,取得某种独立性。而台湾的民主体制是在“外来波拿巴”体制下发展出来的,新的体制仍然带有旧的波拿巴体制的痕迹。一方面,台湾民主固然是台湾人民经过数十年反抗威权统治争取得来的政治成果,另一方面,台湾民主发展是与资本主义发展同步发展,因此与当前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民主政治发展存在着相同的问题与侷限:如选举高度昂贵、资本对政治有着强大主导力量、缺乏左翼政治力量、行政与立法的分立导致政府政策无法有效落实、残补式的社会福利制度等。文章认为,台湾民主发展的局限一方面有台湾自身的问题,同时也是资本主义代议民主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实质民主和程序民主不能统一,实质民主缺席。如果台湾民主不能克服它的严重不足,那就不应该是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其他华人社会所应该效法的对象。

 

  一、前言

  1990年代以来台湾政治出现民主化的转型,先是举行立法院(国会)全面改选,其后又在1996年实施总统直选,2000年更出现政党轮替的政治变天以及2008年的第二次政党轮替,如果按照已故的美国保守派主流政治学者SamuelP.Huntington(1991)的说法,出现两次政党轮替后的社会代表完成「民主巩固」(democraticconsolidation),这意味着台湾民主发展的程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台湾的民主表现也成为海内外许多华人称羡的对象,咸认这是华人民主政治的典范及其他华人政权未来政治发展的主要参考对象。

  但如果我们将台湾民主放在一个比较政治发展的脉络下来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台湾民主还存在许多问题,台湾民主模式更绝不应该成为未来华人社会政治发展的典范。本文希望从一个批判的角度来探讨台湾民主化的发展过程,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侷限,并据此分析资本主义民主所存在的问题。台湾民主发展的侷限一方面有台湾自身的问题,同时也是资本主义代议民主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也希望透过台湾民主发展的分析,进而探讨资本主义代议民主的发展与问题,本文第二节是对资本主义代议民主发展所做的历史性回顾,第三节则针对1949年以后到台湾民主化前的台湾政治背景进行分析,第四节介绍台湾民主化的过程及其出现的问题,第五节探讨台湾左翼在台湾民主化过程的角色与主张,第六节提出小结与反思。

 

  二、自由主义民主的内涵与发展

  当代自由主义的民主政体是由两种内涵所构成:即依据宪政主义(constitutionalism)所建立的法治(ruleoflaw)政府,以及以直接普选方式产生的代议政体。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经验来看,宪政主义的发展是先于民主选举之前先发展的。宪政主义的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资产阶级逐渐兴起,开始要求与其相适应的政治权力。在与旧有的政治势力进行不断的冲突与对抗后,资产阶级或则遭到镇压的命运,成为驯服的资产阶级,继续接受传统政治势力的统治,19世纪的德国与东欧都曾经历过这段经历。但新兴的资产阶级也可能战胜传统政治势力,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掌握国家机器,并进行一连串翻天覆地的改革,将旧社会打造成一个资本主义的社会。以老牌资本主义民主国家英国为例,1688年的光荣革命就是代表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开始,此后,资产阶级开始要求国家机器必须遵守依法而治的统治原则。此后宪政主义的政体在西欧逐渐被建立起来。

  当代代议民主政治既与资本主义发展有着如此紧密的关系,因此民主政治并不保证人民生活一定会得到改善。甚至资产阶级所掌握的国家机器总是制定一系列有利于资本家的政策,使劳动者陷入生活的困境。

  19世纪以来经过工人运动的长期抗争,社会主义的主张逐渐被系统的提出,工人运动不但要求普选权的实施,以争取工人的参政权利;同时还要求推翻资本主义的体制,使社会生产的成果能够为全体劳动人民的分享,包含经济民主与产业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理念成为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不但要超越自由主义的代议民主,还要求人民生活实质改善与直接参与的人民民主。

  不过,社会主义的革命后来并未能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西欧实现,因此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只是将自由主义民主政治(宪政主义政府与建立在普选权为基础上的民选代议政体)全面实施。随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以及二次大战后多个共党政权的建立与第三世界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被迫开始引进社会福利体制以化解劳资之间的对立,有些国家甚至在工厂的管理上开放工人部分参与决策的权利,以化解劳资之间的对立。但这些措施事实上离社会主义民主的理念还有很长的距离,自由主义代议民主终究未能与社会民主的理想完成有机的结合。

  另一方面,俄罗斯与中国大陆等第三世界国家虽然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并以国家的力量将劳动人民的实质生活进行大幅的改善,社会主义民主的理念得到相当程度的落实。但社会主义国家革命之初都曾遭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围堵以及内部保守的旧势力反扑,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与镇压内部的反革命力量,因此只有采取一党专政的统治形式,未能建立起类似自由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人民民主专政」这一词汇正反映着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上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当前主流民主政治的论述只强调代议民主政治程序的重要性,忽视人民实质民主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则只强调人民实质生活的改善程度,无法兼顾民主程序与监督的重要性,显然都有不足之处。我们认为在评量一个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时,应该要同时兼顾代议民主程序的遵守与人民实质民主的改善,才能对民主政治有比较全面的评价。在下面探讨台湾民主发展时,我们就将秉持此一原则进行分析。

 

  三、波拿巴国家的兴衰

  探讨台湾民主发展时,我们要注意到台湾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使它与一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有着相当程度的差异。这个特殊性就是台湾是在波拿巴国家(theBonapartiststate)的统治形式下进行民主化的转型。

  在一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社会,当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后,他们要求参与政治、进入议会,进而掌握政权,建立一个属于他们的国家政权机器,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台湾只是沿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前进。不过,由于历史发展的差异,台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是与西方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发展有着很大的不同,事实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模式中,英国固然是典型的代表类型,但法国、德国却是采取其他的方式完成,这些国家发展的差异,BarringtonMoore(1966)认为,主要是与该国的阶级结构有着密切关系,此外,社经发展的时序,位处的战略位置,国家机器应付危机的能力也都是重要的因素。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提到了「波拿巴国家」的概念(马克思,1852/1972),这本是用来描述法国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以对应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英国主要是由资产阶级在十七世纪发动革命,推翻王权,由资产阶级掌控议会政权,然后推动一连串保护及促进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律及政策,并在下一个世纪末终于导致产业革命发生,资本主义社会于焉诞生;法国则是更接近一种由上而下的革命,在两位波拿巴家族成员(拿破仑一世及拿破仑三世)统治期间,大力推动各项经济建设与制度改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逐渐形成,其中法国社会转变最重要的阶段当属拿破仑三世统治的第二帝国时期,它也构成了马克思所谓的波拿巴国家的原型。台湾的政治发展正是循着波拿巴国家发展的模式而演进。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曾对波拿巴国家有如下描述:「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出的,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也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但也例外地有这样的时期,那时互相斗争的各阶级达到了这样势均力敌的地步,以致国家权力作为表面上的调停人而暂时得到了对于两个阶级的某种独立性。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专制君主制就是这样,它使贵族和市民阶级彼此保持平衡;法兰西第一帝国特别是第二帝国的波拿巴主义,也是这样,它唆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又唆使资产阶级来反对无产阶级。」(恩格斯,1884/1972:168)

  波拿巴国家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在农业高度发达、工商业发展还处于低水平的社会,正是波拿巴国家出现的温床,这时不论资产阶级或劳动阶级的力量都很微弱,农民仍是社会的主要劳动者,因此国家只要满足农民的需求,获得他们的支持,就能凌驾于各阶级之上,取得某种独立性。

  对于大多数开发中国家而言,英国式的资本主义发展方式并不能适用在这些地区,因为这些国家都缺乏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及其他配套的条件,反而法国的波拿巴国家模式,才比较适合他们。东亚近年经济成功转型的国家与地区,事实上都曾出现一个波拿巴国家的发展阶段。

  1948年起,国共内战出现急转直下的局面,国民党在大陆各个战场上纷纷遭到严重挫败,尤其1948年底至49年初的徐蚌会战(淮海战役),蒋介石将他的黄埔嫡系部队全部投入战场,不幸却全军覆没。这场战役改变了国民党内部的权力结构,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力量相对变得强大,于是出现「逼宫」的局面,蒋介石被迫于1949年1月宣布下野,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不过,在蒋介石下台前,他先发表陈诚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的命令,以为今后的对抗先行铺路。

  由于台湾已经先由陈诚有效的掌控住,因此在大陆战局逆转后撤退来台的军队都遭到有系统的改编与控制。另一方面,桂系则计划将部队带往广西与海南岛,但在转进过程中却遭到共军的围勦,以致全军覆没。这些非黄埔嫡系的将领最终不得不被迫来台,从此完全臣服于蒋介石的领导,否则就只有流亡海外,终老异国。一个完全效忠蒋家的波拿巴主义式国家于是在台湾诞生。

  就在波拿巴国家正在形成之际,整个国际环境也发生改变,1950年6月韩战爆发,美国开始意识到所谓的冷战体系不只是限于西欧,开始积极介入朝鲜战争,并派遣第七舰队协防台湾,国际冷战体系于是全面形成。在得到美国的支持下,蒋介石政权不但长期在国际上成为代表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拥有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也因为取得国际的正当性以致能在台湾内部获得统治正当性,随即展开在台湾内部的政治清洗,将所有左翼思想与相关的人士加以扫除,建立一个完全效忠蒋家的威权统治政体。随后美国所提供的军经援助更成为蒋介石政权维持台湾早年稳定发展的重要经济来源,1960年以后美国更透过美援以及开放美国市场的方式建立起台湾对美国高度依附的经济关系。

  不过,在建立独裁统治的同时,蒋介石为了消弥共党可能产生的影响,国民党在台湾开始进行土地改革运动,创造了大批独立的自耕农,也消除了农民可能的反抗。另一方面,在蒋家统治的时代,由于其政权所具有的外来性质已及早先曾经发生的二二八事件与白色恐怖的镇压,在台湾社会潜藏着强烈的不满情绪,使得蒋家对于贫富差距的问题一直比较敏感,特别重视分配的问题。因此在台湾民主化之前,台湾是少数能够同时保持高度经济成长与平等分配的地区,构成一种特殊的经济奇迹。

  不过,波拿巴国家是一个过渡性的阶段,因为波拿巴国家统治期间,会致力发展经济,资产阶级力量的兴起,最终导致波拿巴国家的消亡。在波拿巴国家统治的后期,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政治上也将会出现一连串的松动与解禁,这主要是与经济上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波拿巴国家统治期间会采取一连串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会导致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经结构的改变,要求改革的声音与力量愈来愈大,最后会迫使政府进行相应的变革。以拿破仑三世统治后期为例,许多政治上的改革纷纷出笼,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方面的限制也随之取消,以致第二帝国的后期已被人称为「自由帝国」,它与前期的专制帝国有着很大的不同。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蒋经国政权的晚期。不过,台湾的波拿巴国家面临的处境要比法国艰难许多,因此发展的情况也稍有不同。台湾的国际处境从1970年代开始面临到重大的转变,先是美国因介入越战国势日衰,因此不得不打中国牌,联中抗苏,美国与大陆关系大幅改变。在美国的默许下,大陆于1971年取得联合国的席位,台湾被迫退出联合国,随后就是大量邦交国与台湾断交,使台湾在国际社会的正当性日益下降;1979年美国与大陆宣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更是对台湾波拿巴国家的严重打击。面对这些严重的危机,蒋经国政权一方面采取镇压的方式维持政权的统治,另一方面则采取某些改革措施,以争取民众的支持。1980年代以来台湾出现了某些自由化(liberalization)现象,民众可以透过党外杂志与地下电台获得许多批评国民党的信息。有些学者用软性威权主义(softauthoritarianism)来形容蒋经国时期国民党政权的特质,以别于蒋介石时代的硬性威权主义(hardauthoritarianism)(Winckler,1984)。

  尤其从1986年以后,旧有的体制已经无法规范新兴的社会力量,许多抗争活动不断上演,但此时波拿巴国家已经完全不能对这些违规、脱序的行动进行有效镇压。1988年1月蒋经国过世,象征着强人政治时代的结束,原有的波拿巴国家也就随之消逝,这情形正如同法国的拿破仑三世在普法战争中失败被俘导致法国波拿巴国家的解体。

  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在波拿巴国家体制所建构的体制下发展的,因此存在着严重的「强国家、弱社会」以及一党独大的执政格局,但也因为它的「外来的波拿巴国家」特殊性,使得民间一直潜藏着一股不满的氛围,可以成为反对人士操控动员的动力。1985年以来部分党外人士开始利用这一不满的情绪,将传统「反对国民党威权、独裁统治」的口号改为「反外来政权」的诉求,很快就赢得部份民众的共鸣,却也使得台湾此后陷入统独对立的民粹主义政治动员中。

  当一个社会由波拿巴国家过渡到资本主义国家后,波拿巴国家的性质并不是就突然完全消失了,事实上某些波拿巴国的残余痕迹仍会遗留在新政权内部,特别是如果在转型过程并未出现重大动荡的局面,新的政权继承了旧的国家机器,自然会带有旧政权浓厚的色彩。不论是在统治方式及文化思想上,这些传统因素都会影响日后台湾民主的发展。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14-5-9 00:37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6 05:16 , Processed in 0.01806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