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境外宗教渗透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几个问题

2014-6-24 22:0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355| 评论: 1|原作者: 莫岳云 李娜|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成为境外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主阵地。

境外宗教渗透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几个问题

作者:莫岳云 李娜 发布时间:2014-06-24 来源:乌有之乡 

  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也是西方敌对势力的争夺对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苏东剧变以来,高校成为境外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主阵地,宗教渗透形势尤为严峻。研究境外宗教对我国高校渗透状况及其对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挑战,提出应对策略,对于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不可轻视的高校学生“宗教热”

  在日益开放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出现了一股宗教文化热潮。宗教正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对青年大学生产生着影响。高校一些学生,或阅读宗教书籍、出入教堂寺观、过宗教节日,或追奉宗教人士、参与宗教团体,把宗教作为一种精神生活追求,逐渐形成一种“宗教热”。

  2004年戴艳君、马连鹏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信教比例为19.9%;[1]2005年李志英研究发现:“信教大学生占调查总样本的13.58%,与2003年相比上升了4.38个百分点。”[2]2007年,冼德庆对广东省内的18所高校的大学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有19.1%的学生表示其信仰宗教,涉及佛教、基督教、道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多个宗教。尽管这19.1%的学生未必个个都是某个宗教的忠实教徒,但他们对某种宗教认同却是非常明显的。[3]2008年一项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上海松江大学城7所高校学生中,有宗教信仰的比例也高达19%,有67.5%的未信教大学生表示对宗教信仰感兴趣。[4]北方民族大学承担的“宁夏高校学生民族观念和宗教信仰状况”课题的调查资料显示:有45%的学生表示信仰宗教,信教的比例很高,信教的学生中有37%的人表示“信仰伊斯兰教”,26%“信仰佛教”。[5]2010年,吉林省七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资料中,明确表示自己信仰宗教的学生占被调查总数的10.11%。其中信仰佛教占50.75%,信仰基督教占32.09%,信仰伊斯兰教占11.94%,信仰其他宗教7人,占5.22%。[6]2011年山东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891份有效问卷中,明确表示有宗教信仰的有96人,占总数的10.77%,其中,信仰基督教占信教大学生总数的54%,信仰佛教的占31%。[7]同年,兰州地区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资料显示:967份有效问卷中,赞成并信仰某种宗教的占调查人数的23.3%。[8]而2012年刘秀伦课题组对西南、西北、东北及华东地区的重庆邮电大学、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西北大学、塔里木大学、石河子大学、吉林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高校的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进行调查,在回收1638份有效问卷中,有22.3%的大学生信仰宗教。[9]2013年,华南理工大学课题组对广州地区7所高校的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在781份有效问卷中,信教的有109人,占总人数的14%(基于本课题组对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等7所高等院校的调查数据)。

  上述调查资料表明,近10年来,高校逐渐形成“宗教热”的现象。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中信仰宗教多者高达45%,(主要是西北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较多),少的也占10.11%,一般在20%上下,即是说,大约有1/5左右的大学生信仰宗教。这个数字相对于我国对信教人数占全国总人口10%的总体估计来说,比例显然是偏高的。而西方的各种宗教文化对高校的青年学生的影响和冲击,更是比较普遍。平安夜、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以西方宗教文化为背景的节日对大学生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元宵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有一年的圣诞节,北京市天主教南堂,共有39所大学的学生参加活动,中学生还未在统计之列。[10]P232006年中国印刷发行的《圣经》达4300万册,2012年就达1亿册。[11]《圣经》作为一部宗教文化典籍也被许多大学生所接受。大学生信教,尽管有的受宗教书刊、宗教影视和宗教物品等宗教文化作品的影响,有的受社会上各种宗教活动的影响,有的受家庭背景、民族传统的影响,也有的是从众心理的影响。但是,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高校进行渗透加剧,则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

  二、境外宗教对我国高校的渗透无孔不入

  所谓宗教渗透,是指境外团体、组织和个人利用宗教从事的针对我们国家宗教界、宗教信仰和宗教政策的各种违反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活动。苏东剧变之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成为境外敌对势力进行宗教渗透活动的重要目标。美国中央情报局曾经制定了关于对付中国的《十条戒令》,其中第二条就指出:“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核心是宗教传布。”[12]高校是境外势力进行宗教渗透的一个重点。具体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专职人员亲自传教。传教人员一般都隶属于某个宗教机构或者宗教团体,他们利用自己的正当职业,以工作上的正常联系为由,通过各种手段接近大学生群体,进行传教。或利用大学英语角活动,与大学生沟通、交流,进而宣传教义教规;或是利用资助贫困生的名义宣传教义发展教徒,如在一些贫困地区,将贫困学生列为资助对象的首要条件是加入教会,或利用贫困学生感恩的心理进行传教。很多大学生在校园公共场所经常会遇到基督教的传教士,他们经常以“交朋友”、“学外语”等为诱饵,吸引大学生参加宗教团体,发展和培养宗教信徒。课题组对广州地区多所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所做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在你接触过的外国人或境外人士中,是否遇到过向你传教的人”这个问题,781份有效问卷中,有25%(192人)选择偶尔遇到;2%(15人)表示经常遇到。

  二是通过传输宗教读物对大学生进行传教。或邮寄宗教经书、书刊、音像制品,或通过陆路和水路走私大宗宗教宣传品等,甚至在中国内地建地下工厂私自印刷传教书籍制造宗教活动用品,向中国公民包括大学生发放。近年来,各地海关截获大宗宗教宣传品的事件经常发生。其中不少宗教宣传品直接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攻击我国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13]

  三是通过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进行传教。因传统的大众传媒如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大都掌控在国家手中,境外势力很难直接操控用其进行自由的宗教宣传。互联网的出现从根本上冲破了这层阻碍。互联网集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优势为一体,并具有自己鲜明的传播特性:快捷性、海量性、开放性、互动性、多媒体性、虚拟性。加之互联网传播低成本、难监控、匿名性、受众广,为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高校进行宗教宣传和渗透提供了绝佳的前提条件。他们设立宗教网站和网页,进行视频传教,电子教义传教,建立网络宗教活动平台及互动机制,包括网上教堂、网上弥撒、网上论坛、网上远程进香等;设立宗教网络学校,招收网络学生和信徒,建立宗教电子教务;设立宗教电子商务,进行宗教书刊和宗教用品销售;还通过大量群发电子邮件进行传教等。据《宗教与世界》杂志提供的材料显示: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中文网站大约就有1040个,天主教的有160个,70%设在香港、台湾地区;基督教的有380个,一半以上设在港台,105个设在北美、欧洲和东南亚。其中一些网站、网页已经成为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的重要渠道之一。[13]大学生是网络最大的受众群体,所受影响极大。

  四是利用高校的“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等活动进行传教。有的通过外教对高校师生进行传教,不少在中国高校从事教育教学的外籍教师,利用各种方式进行非法传教活动,或是利用研讨会之机对中国的教师进行传教,或是借举办英语培训班之机对学生进行传教渗透,或是利用讲学或捐资办学之机进行宗教渗透。有的利用中国高校师生出国留学之机进行传教,发展他们成为教徒,回国后再在国内高校进行传教。有的以讲学、学术交流为名,或打着合作研究的旗号,通过资助经费等手段,潜移默化地对中国高校师生施加宗教政治影响,甚至暗中搜集我国情报。有的利用各种培训活动的机会进行传教,如在组织一些类似文化论坛、“夏令营”、“外语培训班”活动期间,打着某些专题文化培训的幌子,在文化培训中放入宗教渗透和传播宗教的内容。

  五是利用广播电视进行“空中传教”。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及一些国家的宗教电台都有针对中国的汉语和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固定传教节目;梵蒂冈电台的汉语广播则直接传达罗马教体对中国天主教的指令,操纵我国天主教的地下势力;从香港、马尼拉到汉城的半月形地带约有30个广播电台有针对中国的宗教节目。这些媒体主要以传播基督教和天主教为主。通过宣讲福音节目,吸引人们信教;宣扬“基督教超于国家、民族界限”,全世界都要接受上帝的福音;“美国富强因为是基督教国家”、歪曲中国宗教状况,攻击我国没有宗教自由;攻击中国政府“迫害宗教”。[13]高校不少学生成为这些媒体的听众。

  本课题组对广州7所大学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的数据显示,对于“你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宗教知识”这个题目,在781份有效问卷中,选择“通过收听福音广播电台”的占5.63%,选择“通过网络”的占47.25%,选择“通过宗教信仰者的传教”的占14.34%,选择“通过私人聚会散发的小册子和传单”的占6.79%。这一组数据也能充分说明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高校进行宗教渗透的方式。这些渗透活动大都带有明显的政治图谋。

  三、境外宗教渗透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和挑战

  宗教所具有的社会控制、群体整合、心理调适和文化交流的功能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大学生群体大多比较感性,容易青睐并追逐外来的文化产品,也容易接受外来文化产品所包含的价值观。境外宗教渗透在传播宗教文化的同时也传播着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使高校学生在思想观念深处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境外宗教在我国高校的渗透,使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在高校的传播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据2010年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们在第7届宗教社会科学年会上所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85%的中国人有某些宗教信仰或某些宗教信仰活动的实践,只有15%的中国人是真正的无神论者。其中,有18%的人(约1.85亿人)自我认同为佛教信仰者,有3000万人自我认同为基督教信仰者,还有4000万人虽不认同基督教,但却相信耶稣的存在,并且参加过基督教的宗教活动。[14]这组数据说明神灵观念自古以来就是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根深蒂固,当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也不完全是舶来品。在当代中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已经有两千年历史的佛教也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正式皈依信徒最多的宗教。但是,全球化影响下的中国高校的“宗教热”现象并不能完全用上述的数据来说明,境外的宗教渗透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高校所实施的“福音计划”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传播宗教,而是进行价值观的植入。“基督教普世精神”根植于西方社会核心价值观之中,并赋予了西方政治道德上的“正确性”。基督教依靠“普世价值”和在宗教文化上具有的道德劝诫、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终极属性,已成为西方社会意识形态输出的主要手段。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虽然综合国力在迅猛提升,但是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市场经济体系不尽完善,国内社会矛盾多发,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使很多人更渴望一种公平的、合理的社会秩序和收入分配制度。而宗教正好为人们塑造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公正的、理想的社会秩序,人们这种美好的心理愿望在宗教世界里得到了满足。高校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缺乏深入分析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和社会问题时,容易冲动走极端。反映在思想上就是对社会主义道路持怀疑的态度,有的甚至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西方文化在更广泛、深入的领域进行交流、碰撞,宗教作为西方价值观念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渗透明显增强。对于缺乏政治敏感性的大学生而言,过多地沉浸于基督教中的《圣经》等宗教典籍中,被其较强的文学性、故事性以及哲理性所吸引,却难以正确辨别西方某些国家推行西方价值体系甚至借机干涉他国内政的目的和动机。伴随着宗教信仰而来的是对西方文化、西方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的抵触。很显然,这就是境外敌对势力进行宗教渗透所要达到的目的。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在回答“思政课能否促进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问题时,在781份有效问卷中,有23%(181人)的学生认为不能促进,还有16%(125人)的学生认为不仅没有促进反而削弱了。而进一步问及原因时,有69%(537人)的学生认为当前一些大学生对马列主义情感淡漠的主要原因是多元价值观的冲击。这两组数据都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高校的影响削弱了。

  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高校进行宗教渗透,从事非法传教活动,发展信徒,企图通过传播基督教以控制信众,即“基督羊驯服中国龙”,进而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冲击主流价值体系,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境外敌对势力以宗教为载体对我国高校进行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渗透所产生的冲击和挑战是十分明显的。

  境外宗教渗透影响和冲击着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宗教强调“神不灭”,混淆唯物论与唯心论,无神论与有神论、科学与迷信的界限,模糊了青年学生的视线,给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上带来困惑,甚至是影响一些大学生的信仰选择。境外宗教渗透削弱青年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思想意识,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宗教把超自然的对象神灵作为人们崇拜的偶像,挤压了科学的发展空间,窒息了青年学生正在成长的科学精神。境外宗教渗透扼杀青年学生的进取心和自我超越的动力。宗教强调上帝主宰一切、人命神定,宣扬“与世无争”、“无欲无求”思想,让人们将希望寄托于神灵,不去努力,不去创造,等待神灵保佑,极大地扼杀部分学生的进取之心和自我超越、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使他们的人生态度变得消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左向前 2014-6-25 01:12
责任编辑:左向前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7 16:49 , Processed in 0.02531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