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刘长明:纪念626指示,反思医疗市场化

2014-6-26 22:43|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207| 评论: 0|原作者: 刘长明|来自: 红色文化网

摘要: 纪念626指示,反思医疗市场化,对当今中国的医改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新医改”方案确实是在“兼顾”多方利益的博弈,是一个各方利益妥协的结果,主流话语集团皆有利益表达,唯独人民群众利益缺位。“新医改”能否成功,取决于如下管理价值选择:人民为本还是以人为本;是回归管理正义还是醉心管理邪恶;是回归和谐管理还是在私有化改革路上越走越远;是重用又红又专的医务人员还是把医疗卫生系统交给贪污腐败分子;是回归共产主义奉献精神还是继续奉行庸俗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是依靠人民管理医疗卫生系统还是依靠伪精英集团进行所谓“新医改”。做何种选择是一个基本问题,也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翘首以待的就是这个目标,这也是真假改革的试金石。实际上,新医改成功与否的标准就在眼前,如果说是在博弈,那么最大最重的一方就是人民群众。所以,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已经沦落为“弱势群体”的人民群众不再为生病、看病去发愁、为难!树立了人民为本的和谐管理理念,解决了平等问题,医改就成功了一半。

  众所周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是:落实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让每一个人都能看得起病”及胡锦涛同志代表党发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的号召。任何不顾、脱离民声、民意的改革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这次是“新医改”,一旦不成功,下次又叫什么呢?“新新医改”?花样已经够多了,难道民众被折腾得还不够吗?!

  纵观30年的医改之路,我们可以看出医疗改革的手段是一脉相承的,那就是“给政策不给钱”。国家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只占到医院支出7%,93%的支出需要医院自己去赚。在改革开放中,卫生医疗部门的行业作风开始变坏。由于过分强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则实行“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随着政府补贴越来越少,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渐渐淡化。遵循效率原则,医疗机构开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各种乱象随之纷至沓来:医德医风被金钱腐蚀,一些医生开大处方、多用高新仪器检查,医院乱收费,以及医院和药商间的药品回扣,医务人员和患者间的“红包”,虚假广告,胡乱诊断,医疗责任事故频发,医患关系紧张等等。

  世界卫生组织向中国发出警告: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成员国的卫生总体绩效评估排序中,中国位列第144位;同时,得出了一个令人极为震惊的结论——在对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中,中国居倒数第4(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乃世界第4大经济体国),与巴西、缅甸和塞拉利昂等国一起排在最后,是卫生系统“财务负担”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不公平,直接体现在医疗资源向大城市和高收入群体集中的势头越来越猛,而在绝大部分人财物都聚集到大城市和大医院的同时,曾经水平不高却也能够基本满足基础医疗服务的基层和农村医疗卫生网却在瓦解。实际上,医疗卫生保障要靠国家财政大量投入和严格的管理,以确保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的公共品特征。世界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卫生列入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科目。发达国家的医疗卫生开支均占GDP10%以上,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占到相当可观的比例,印度是6.1%,赞比亚是5.8%,而中国只占2.7%。居民个人医疗卫生支出所占比例过大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国家教育、医疗投入的人均指标居然落到了非洲后面,这大概是2000多年以来,中国老百姓的人文指标第一次落在非洲后面。鸟瞰神州大地,性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几千万妇女靠出卖肉体生活;艾滋病累计已达100多万人;每年吸毒人员上千万;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9亿农民在改革的名义下被剥夺了已经享有的初级医疗社会保障。

  两相对照,1979年以前的医疗制度与改革后的医疗制度哪个好、哪个对、哪个符合管理正义与人道主义的原则,也就不言而喻了。做这样的对比,无疑有利于我们走上和谐管理之道。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美国主导的世界范围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如火如荼,但都以不可避免的失败惨淡收场。看一看拉美新自由主义席卷后的无奈,看一看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的一地鸡毛,结论非常清楚:资产阶级自由派也好、保守派也好,他们主导的改革终究都逃脱不了国际垄断资本安排的宿命!两种改革开放的前途摆在了面前,我们必须作出选择。当前的问题不是要不要改革开放,而是我们要进行怎样的改革开放:是要一个在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成为危机转嫁对象的、永远也摆脱不了在资本主义全球化国际分工中饱受帝国主义盘剥地位的“改革开放”,还是要一个在百年不遇的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逐步强大起来、最终掌握主动权的、超越资产阶级局限的改革开放;是要一个人民贫穷、伪精英集团维持其奢华生活的“改革开放”,还是要一个能创造性地运用社会主义的集中优势与国际垄断集团博弈,同时凭借我们雄厚的政治资源和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纵横世界舞台的改革开放。

  在以人为本取代人民为本的失衡管理之路上,一些本来完全能够解决的问题反而无解。像30年来陷入困局的“三改”——医改、房改、教改,为什么越改问题越多,越改越无解?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钱信忠后来在回忆文章中说:“毛泽东主席对卫生工作非常关心,做过许多指示和批示,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关心群众,关心和重视占全国人口近90%的农民的卫生医疗工作。”[9]诚哉斯言!就医改谈医改、就房改谈房改、就教改谈教改注定收效甚微,假使超越“三改”,从和谐管理之道切入,肯定会别有洞天。就是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是我们是否真想解决这个问题,是否有人民为本的为人民服务管理指归。中国目前大约拥有的200多万亿人民币财富,是中国人民建国以来60年艰苦奋斗创造出来的——并不只是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应该由劳动人民共同享有,目前我们不过13亿人口,人均财富不下20万元,已经具备了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1] 《中央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80页。

  [2] 龚云:《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学术通讯》2008,(2)。

  [3] 龚云:《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学术通讯》2008,(2)。

  [4] 董虹、王珏:《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程及动力机制》,中国论文网 2008-03-08 。

  [5] 欧阳洪亮:《“为民医生”大胆揭开医院黑幕——屡遭恐吓报复愤而辞职 娄底市委书记出面挽留》,《潇湘晨报》。

  [6] 陈安庆:《医疗黑幕,一层纸的后面是铜墙铁壁》,《瞭望东方周刊》 2008-09-04 ,(36)。

  [7] 陈安庆:《医疗黑幕,一层纸的后面是铜墙铁壁》,《瞭望东方周刊》 2008-09-04 ,(36)。

  [8] 周其仁:《人人享受卫生保健的限制条件——医改系列评论之四十》,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2008-01-11 。

  [9] 钱信忠:《纪念毛泽东同志做好农村卫生工作》,民族魂网站 2006-08-29 。

  作者单位 山东经济学院和谐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30 08:48 , Processed in 0.01837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