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世界革命 查看内容

英国共产党的兴衰

2014-6-26 22:4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172| 评论: 0|原作者: 王军 游楠|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和战争使世界各国共产党及其追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正义性和必要性。

  二、近百年来英共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

  英共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是坎坷的,影响英共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英共的自身建设、理论政策以及国际重大历史事件促使英共党员人数上升,组织规模得以扩大。

  早期英共党员人数的持续上涨,主要归因于其在自身建设、理论政策以及实践活动方面的努力。英共早在三大上就明确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共有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平等的共产主义共和国”[7];与此同时,英共创办了《共产主义评论》,加强理论建设并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四大和五大上,英共将原来的中央执委会改成党代会来统一选举最有能力的领导机构,从而解决党的组织问题。二战期间,英共又不断宣传共产主义理论,吸引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参加。

  英共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方针,也是颇有成效的。早期英共就与工党左翼及其劳工运动建立了统一战线。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雷蒙·威廉斯认为,与英共相对应的文化观念与民族文化就是同盟军,建立统一战线增强了其战斗性,对组织规模扩大的作用不能忽视。这一政策指导着英共进行积极的实践活动。二战前,英共积极参与并领导工人罢工运动。例如,1921—1922年,英共领导工人进行削减工资运动。在1926年震撼人心的大罢工运动中,英共的表现十分突出,为党赢得了声誉,党员人数激增至10730人。同时,英共还开展反帝、反种族歧视以及支持殖民地人民的斗争。在1928年4月,英共召开第一次失业者全国代表会议,明确制定与失业作斗争的政策。

  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英共的组织发展提供了机遇。二战前,英共党员人数的上升主要得益于其在西班牙内战中的积极行为。[8]在西班牙内战期间(1936—1939年),英共参与支持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运动,除积极募集资金、捐送物品外,还进行医疗救助,组织大量志愿者参加国际纵队。在两年半的战斗中,共有526人牺牲,其中一半为英共党员。英共中央的报告称这场可歌可泣的斗争是“英共历史上最光荣的一页”[9]。英共在西班牙内战期间的表现,为其组织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战爆发后,英共执行“两条路线作战”的方针,即在国内反对执行绥靖主义的政策,在国际上反对法西斯主义,并号召英国人民积极参战。1941年7月,英共发表《人民战胜法西斯主义》的宣言,声称支持政府反对希特勒的一切战争措施。英共本身所表现的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吸引着人们加入。因此,党的威信有很大提高,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从1939年开始,英共党员人数增速明显。

  另一方面,组织分裂、党的建设方面的失误以及众多国内外因素的影响,致使英共党员人数自二战后开始持续下降,最终萎缩为不到1000人的小党。

  第一,组织分裂是导致英共党员人数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1968—1988年间发生的三次分裂严重削弱了英共的实力。第一次分裂发生于1968年4月,中苏论战导致英共内部出现意见分歧。英共执委会委员瑞格·伯奇因反对英共的亲苏反华政策而另建“英国共产党(马列)”;第二次分裂发生于1977年,英共党内因“布拉格之春”和苏军入侵捷克事件而产生分歧,锡德·弗伦奇另立“新英国共产党(NCPB)”;第三次分裂发生于1988年。由于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使英共党内矛盾再次激化,并形成了对立的两派:以《今日马克思主义》主编马丁·雅克为首的“多数派”和以《晨星报》主编托尼·蔡特为首的“少数派”。1988年4月,全国执委会委员希克斯在伦敦召集少数派成立“英国共产党(CPB)”。“像马克思主义政治组织中的许多分裂一样,英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分裂也如同幽灵间的战争”[10],三次分裂最终致使英共党员人数只剩下8546人,此后,英共再也无力恢复昔日的辉煌。

  第二,党内民主建设上的失误导致英共党员人数减少。长期以来,英共对党内持不同意见的党员干部采取开除或撤职的措施,而且,英共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实际上以完全不民主的方式进行工作,极少受到反对”[11],这样的方式损坏了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效力,只能导致党员的损失。正如拉斐尔·塞缪尔所嘲讽的:“民主集中制在这个党内得到了严格实行,它不仅被用来开除个别的持不同政见者,而且,在伦敦和兰开夏还被用来解散整个区的党组织。”[12]

  第三,英共党员人数减少还与众多国内因素的影响密不可分。英国实行的简单多数选举制度以及两党制,均有利于两大主流政党,而对于像英共这样的组织规模较小、竞选资金募集困难、选举手段有限的众多小党的生存,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二战以后,英共长期被排斥在议会之外,也就不难理解了。而与此同时,两大政党的挤压,也大大缩小了英共的生存选择空间。例如,工党主张实行缓和、妥协和改良的政策,吸引了大批劳工,致使人们产生这样的错觉,即有工党就已经足够了,英共没有必要存在了。[13]再如,1979年大选之后,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入主唐宁街,这“并不仅仅是将选举钟摆摆向了保守党,而是发生了真正的变化”[14]。撒切尔夫人任职期间,推行“去工业化”改革,使得工人阶级的群众基础变小,阶级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从而对英共造成沉重打击。[15]

  此外,英国带有宗教色彩的政治文化,也对英共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奉行新教的英国,共产主义简直就是一种异端邪说。与此同时,大不列颠民族向来是推崇实用和妥协精神的,渐进的、务实的文化氛围,致使人们比较重视传统,反对激进思想。“英国人们从来没有革命的情绪。政党的历史的所有荒谬之处就在于这个方面,它是一个在非革命环境下偏偏要进行革命的政党。这其实就是缺乏紧迫感,今天的共产主义运动一点儿也没有这样的紧迫感。”[16]

  第四,英共党员人数减少还由于受到众多国际因素的影响。共产国际常常将一系列政策强加于各国共产党。二战前,共产国际奉行“阶级对抗阶级”的左倾路线,在英共党内产生激烈争论;1939年,英共提出“两条路线作战”方针,而共产国际的指示却导致英共陷于党内斗争,埋下了组织分裂的祸根。1943年6月,共产国际宣布解散后,英共则继续受到苏共的牵制。就像亨利·佩林所说的:“党员人数的变化明显地依靠于苏联在国内军事和外交领域的行为,而不是与英国本身的社会现实直接相关。”[17]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动荡、分化始终在影响着英共的发展,加剧了其衰退的进程。1956年,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波匈事件均在英共党内激起了千层浪,党内知识分子与英共中央就如何处理与苏共的统一战线问题产生了巨大分歧,最终导致大批党员退党。20世纪60年代的中苏论战直至中苏交恶、苏军入侵捷克、中苏边界冲突,70年代苏军入侵阿富汗等,所有这些都直接损害了英共党员心目中的社会主义形象,致使部分党员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1989年前后的苏东剧变,致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挫折,直接加速了英共(CPGB)走向终结的进程。

  此外,全球化也是导致共产党影响力出现持续衰退的重要诱因。二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西方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所营造的整个欧洲的政治文化氛围使得西方选民表现出政治冷淡的情绪,极大地削弱了英共的阶级基础。另外,新兴的中间阶层往往支持新社会运动,主要是以环境运动为主,“不仅一批英共党员和原来支持英共的选民投奔,而且英共在社会民主党化时,也表现出来浓厚的绿党化倾向”[18]。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15 17:05 , Processed in 0.011189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