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私有化阻滞中国高科技发展

2014-7-7 22:49|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770| 评论: 0|原作者: 范正美

摘要: 私有化改革,“精英”和大大们还有一个重要理由,就是高科技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公有制不利于科技进步。理论分析和历史实践证明,私有化才是高科技发展的桎梏,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展开中国高科技发展的翅膀。
私有化阻滞中国高科技发展

     私有化改革,“精英”和大大们还有一个重要理由,就是高科技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公有制不利于科技进步。理论分析和历史实践证明,私有化才是高科技发展的桎梏,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展开中国高科技发展的翅膀。

一、科技革命的两重性
 
世人皆知,任何事物的发展,无不具有两重性。对于科技革命带来的高科技发展的作用,我们也必须作如是观。
(一)科技革命的正面作用
第一、在高科技条件下,促使社会经济复合结构实体的形成
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广泛应用,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促使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迅速地普遍建立。所谓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其实是从简单手工业进到作坊(工场)手工业,跃升到现代工厂,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生产体系。 于是,形成工业推浪运动,引起社会产业的分化和改组,社会不再是农业、手工业基础上的简单商品经济运行,而是工业(含包装)、采矿、冶金、化工、交通运输、城市建设、邮政通讯以及由此推动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事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兴起。这就是被历史称为的产业革命(或工业革命)。完成了几个世纪所没有的物质和文化辉煌,创造了人间奇迹,成为资本主义的划时代贡献。
经过半个世纪,到19世纪中、后期,也就是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资本主义的工厂形态这种生产方式,发展成为各种形式的不同组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杠杆就是自由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必然引起生产集中,垄断成为不可遏止的趋势,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矛盾越来越明显,成为有志者思考的专门对象,一批思想家便登上了人文学说的新峰。
19世纪70年代,电磁理论的应用,引发了电力革命,促使机械化、半自动化、自动化的出现,这样一种新的推浪运动,进一步引起企业结构的巨变,因而社会经济结构日新月异。
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高科技,即信息科学与电子技术、能源科学与新能源技术、空间科学与航天技术、海洋科学与航海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技术及医药技术、环境科学与绿色技术、材料科学与新材料技术等几个领域,知识、信息爆炸,把现代社会劳动生产方式,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也就是说,在此之前,主要依靠能源的进步,来推动生产力的社会发展,并不断开发新能源;而信息科学与电子技术、空间科学与航天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技术及医药技术、环境科学与绿色技术、材料科学与新材料技术等的出现,则是人的思维和手与其各种工具、新型原材料的组合运用,极大地扩大了人们的视野、生存空间及生产开发的深度与广度。
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经济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原来的一般公司制度,即独资、合作、合营等不同生产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已经不能容纳生产方式。这就是被中国“精英”们大吵大闹的所谓现代企业制度。其实,就是活跃在市场、社会的各种经济实体,是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采取企业法人的主体制度,投资者和企业均以其资产承担有限责任,以公司为主要形式。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权力相互制衡。
目前,独资、合作、合营等名目繁多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国公司形式的法人组织,蓬勃发展起来。这些现代企业由现代设计、生产、研发(科研)、培训(教育)、检测(监督)、营销(市场调研与分销)管理等若干子系统,通过投资者(包括资产、智力)组成智能指挥管理系统,形成一体化的经济运行实体。学者把这种经济运行实体,称为现代经济复合结构经济实体。就是说,这种经济组织不再采取某种单一的形式,而是将两种或多种产品需要的各种组织运行要素、各种运行机制采取复合结构的方法,将其组织为一种中心智能指挥,适应外部变化而高度灵活可以极大地发挥各要素、各机体的最大职能,从而实现具有生命体运行特征的一体化组合效用。它具象为一个生物体,有中枢神经(传导)系统、主要肢体脏腑、门户及皮肤、管理系统、信息系统、运输系统、吸收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调节系统、保卫系统、外交系统等,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各要素、各机体、各系统,自如伸缩,统一快速应变。
所以,这种经济复合结构经济实体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也是四大优点。即资源的优化组合,规模膨胀,快速创造与应变,社会化扩张。一是产品的纵向链接,形成产业链式的发展;二是产品的横向扩展,即在主导产品、主导技术的基础上,向相关产品、相关业务扩张,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包装、仓储、运输、维修、营销、反馈、管理等与之配套的产品、配套服务,以至于出现了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的产业群组合;三是纵横交错的空间网络格局的形成,以至于趋向天地人的生态链接。
第二、在高科技条件下,推动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生长而加速转换
一个个经济复合结构经济实体,纵然庞大,仍然只是社会一个个细胞,它们的自我运转及其形成的上下、左右关联性运转,促成经济复合结构实体在社会活动中发生奇妙的交互作用,从而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纵横的不断分化与重组。一是劳动组合性的经济组织向技术组合型经济组织转换,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本投入,走向知识、智能投入;二是第一、二、三次产业序重向第三、二、一产业序重转换,社会经济由阶段性产业递进性进步,走向整体性发展;三是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生产方式向脑力劳动为主、脑体劳动相结合的劳动生产方式转换;四是资源导向型经济向复合经济型经济转换;五是城乡二元经济向城乡一体化经济转换;六是民族的、区域的经济向世界全球化经济转换。
原来存在的两个世界经济体系,由于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解体,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不复存在。马克思说过 :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照着自己的面貌为自己传造出一个世界。”那么在今天的条件下,两大对立体系的解体,正在以最发达的国家、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的人才、技术、物产、人力资源的优势实行所谓的国际分工,事实上形成了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这既是一种盲目的自发发展,资本的野性扩张,只能靠事后的经济危机调节,必然带有极大的风险和破坏性。同时又是一种美帝国主义强权制导下的国际资本的剥削和压迫,能令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窒息的国际经济发展走向。对此,要求这些国家经济的民族性、地区性发展,必须谋求同国际间的关联性、互补性设计,同时也不能不时刻注意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安全性。
第三、在高科技条件下,促使人们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进入工业社会以后,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潮起潮落,劳动生产率不断攀升,劳动生产方式大转变,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出现了机械手、机器人,大大回避了人们的体力付出,人们的工作日缩短,假期增多,产品日益丰富而多样化,为满足人们日益发展和提升的需求,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展现了人们生产无限扩大和创造力无限发展的广阔前景。这样,就产生了这样的局面:一是人们的生存、生活由物质主导向优质物质享受和精神生活主导方向转换。二是生存型经济向健康、长寿、发展型经济转换。三是目的效益性主导的经济扩张向安全、可持续经济发展转换。与此同时,高科技也造成了某种假象,表面的繁荣,掩盖着不平等、剥削和压迫。日益更新的科技进步,带来的物流、人流、信息流的快速运转,掩盖社会的腐化、堕落和犯罪。
(二)科技革命的负面作用力
我们在讴歌科技进步之时,顺便鞭打了它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负面作用。但这远远不够,请看下列事实:
第一、劳动经济向知识滥用溃变。科技革命,实现了劳动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换,社会经济运行的一个特点,就是由传统的体力劳动型的劳动再创造,转变为脑力劳动型的知识、智力再创造。这里的要害就是,必须把知识转变为可操作性的知识,也就是必须转变为信息,即转变为字符、数字,才能进入信息库,进入电脑工作状态。也就是说,不论是知识的生产者、管理者,还是思想、知识、技术的传播者、使用者,也不论是一般劳动者,还是高级劳动者、管理者,只要从事创新性劳动,都必须具备把他(她)们试图发现、发明或试图传播、学习、使用的知识、信息、思想编译成计算机语言中去的手段和能力。问题恰恰是这样一个过程,这样错综复杂的转变过程,必然产生复制、抄袭、重复劳动,因而出现离谱、以讹传讹等虚假信息、错误信息、失真信息,他们成为社会犯罪的新根源。更不待说,各种黄色信息、有害录像、游戏机等直接犯罪工具。
第二、交换经济向信用泡沫溃变。商品经济就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经济。货币的出现,本身是信用发展的结果。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资本主义的信用体系,出现了一系列名目繁多的衍生物。这些金融工具,已经成为人们汲取社会财富的现代杠杆,为富人敛财提供了一切方便,使两极分化成加速度发展。金融寡头操纵信用体系,快速地把社会财富高速歛到自己手里。据报道,1976年,美国前1%家庭占有全国总收入的9%,到了2007年,该比例攀升为24%。前IMF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瑞占说:“1976年至2007年间,美国每产生1美元的实际收入增长,就有58美分落入前1%的家庭之手。”2007年,仅一名对冲经理约翰·鲍尔森运用信用体系手段就赚了37亿美元,相当于美国中等家庭收入的74000倍。1989年至2007年间,美国前5名的富翁所持财富占全国财富总额的比例,从59%猛升至62%,远远超过其余95%的家庭。1990至2008年,美国前10位金融巨头,所持金融—工业资产比例增加了5倍,即由10%增至60%。
第三、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溃变。各种经济现象,实际上都是实体经济的反映。用凯恩斯的话说,正统的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物物交换理念的基础之上。人们认为,货币是实物交换的中介,不会影响交易的根本性质。然而,在电子信息时代,现代信用体系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资本积累的本质,它把真实资本的资产所有权,变成了从属于股票或其他金融纸面符号所有权——通过举债这种杠杆而实现的经营,越来越多,即,这种虚拟资本变成了生产性资产价值的广泛投机,搭建起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框架,也就是说,金融资本已经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美国《每周评论》2010年10月号发表了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积累的金融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已经会融化,其表现是:(1)金融利润在总利润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相对于GDP债务越来越多;(3)金融、保险、房地产部门(FIRE部门)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上升;(4)出现各种奇怪的金融工具;(5)金融泡沫的影响扩大。总之,相对于经济基础,金融上层建筑的规模和重要性大大增长,金融寡头已经取代了工人企业家的地位。这样,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就出现了两个定价标准:一个是实际产品定价;一个是金融资产定价。于是,在资本积累中,这种货币资本的频繁转化为资产的投机“超值”价值,并形成长期趋势,而且通过连环性的社会积累,形成资本主义的整体经济结构,而因为金融资产长期处于“超值”状态,也就是离开实体经济越来越远,必然因为某个链条的断裂,而酿成难以克服的全面金融危机,这是一种深层次的远离实体经济的经济危机。2010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就是这种虚拟经济的一次总爆发。
第四、文明经济向罪恶经济溃变。“买卖公平、童叟无欺。”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在人民群众中流传的格言,它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商场普遍存在的尔虞我诈现象的一种向往和愿望。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活动中,一方面随着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经商的理性,也在进步,由卖方市场的生产理念(生产什么卖什么)、产品理念(只要产品好就行),这种以生产为中心的经商理念,逐步进到买方市场的推销理念(向顾客介绍新产品、未知产品等),进一步发展到市场营销理念(根据顾客需要组织生产销售)和社会市场营销理念(考虑消费的社会后果不至于造成社会损害),这样一些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消费者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的营销理念。另一方面,由于资本的唯利是图,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时也出现了泛滥成灾的罪恶经济。诸如:通过成型技术为产品变脸,改包装整容,玩弄名称变换;利用材料技术滥用替代材料,公开使假、掺假,或者以伪劣产品冒充名牌产品,把水搅浑,乱中渔利。滥用辅助剂、添加剂、着色剂、增稠剂、速熔剂、防腐剂,使某些微量元素,或有毒有害、致病致癌的辅助材料、添加剂、着色剂、防腐剂严重超标。滥用生物技术,将没有经过长期试验或未来风险不确定的产品大面积、大规模生产,例如当前的转基因产品。甚至利用下水排污物、污油、污垢,生产食用油或其他制品、食品。侵犯知识产权,采取傍技术、傍品牌等手段,生产经营劣质产品、假冒产品。在工程建设中,层层承包、剥皮,偷工减料、违法赶工减时,或者违背操作规程施工。违反法律审批程序、生产操作技术流程,生产经营未经过鉴定和试验的所谓新产品。克扣劳动保护,滥用童工和妇女,或其他违法用工,从事有毒害害作业、高危险作业或严重超时、高强度劳动。各种地下黑加工、黑生产泛滥,或者走私贩私。滥用新知识、新技术,从事经济犯罪。出卖肉体、出卖灵魂,从事性交易、性犯罪,或贩毒、贩黄、赌博,拐卖人口,雇佣杀人、放火,谋财害命,黑社会猖獗,或者从事海盗活动。滥用电子技术,通过各种影视、光碟、互联网或其他媒体,进行虚假广告宣传,夸大性能、功能,公开盗名欺世。等等,等等。
第五、自然生态向生态、环境恶化溃变。二战以后,在物质财富膨胀的高山花环之下,却出现了经济社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的大破坏。资本主义通过科技进步推动的高速工业化,只图人的私利,只顾满足人的需要,以万物之灵、世界之主的姿态,资本唯利是图的本性,致使个别企业计划周密,而整个社会失去控制。所以,盲目发展的后果,只能靠滞后调节,必然不究人们对生态系统、环境系统的链合,颠倒天人关系,理性认识和反省,相形见晚,致使人口激增,大城市崛起,问题激增,雪上加霜,不可再生的能源几近枯竭,沼泽、森林、草原、河流过渡开发,工业排除的废水、废物、废气有增无减,造成空气、水的严重污染,整个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被严重破坏。继而,出现了粮食独缺、有问题的食品、饮水大量产生,能源供应紧张,环境破坏,水、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增加,沙尘暴泛起,生态循环失衡,同时出现了气候变暖,冰山开化,海水升高,又成为令人头痛的新问题。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发展,遇到了严重的挑战。于是,智者大声疾呼:人类向何处去?


(责编:刘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30 11:16 , Processed in 0.01998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