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的契合点

2014-7-17 22:39|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862| 评论: 3|原作者: 田辰山|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无法分开的;历史性、政治性上二者是一脉相承的。中西方两大哲学传统有结构性差异,但马克思主义是比西方其他思想更多、更深地与中国哲学发生契合的。近现代众多西方思想学派涌入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正是它与中国哲学有更大融通性。再加之历史和社会政治条件更造成融通的契机。 ... ...

  6、马克思更接近中国哲学

  有个常识性的事实,即从西方来的思想,没有哪种更比马克思主义向中国人提供了那么多的对话而不是碰撞的机会。在这个节点上更为清晰的是,马克思更接近中国哲学。这点与“马克思不是决定主义,毛泽东不是唯意志论”的分析是一条线下来的。有三个论点可以解释这个东西,为什么马克思更接近中国哲学!

  有三个论点可以解释,就是郝大维和安乐哲所指出的:一、中国哲学是一种事物本体观,而不是质的本体观,把人当成事物看待,讲人与其行为(the agent and his act)的互系。也就是说人跟人的行为在西方看起来是分开的,在中国它是不分开的。二、中国哲学没有超绝观(sense of transcendence)。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互系的。不象西方二元论,中国哲学将任何二物,如阴阳,都看成其中一方构成规定另一方的必须条件。这种关系的解释需要域境化(contextualist)。也即“心场结构”。在这个视野中,阴和阳是互相决定的,在讲阴的时候不能不讲阳,讲阳的时候不能不讲阴。三、传统作为解释的域境(context)。就是说传统本身是一个域境,也即,历史不是什么神和哪个“英雄”的主观臆造。人是在传统当中的,对人的解释必须要在传统当中得到,而不是说某个人可以指挥一个传统。在这三点上,或说从以观关系为中心的视野中,中国哲学是很典型的。[18]

  要是意识到马克思更接近中国哲学,为什么毛泽东强调人的能动作用不是那种无视客观经济力的唯意志论,就应该更清楚了。马克思不是决定主义,毛泽东也不是意志主义。因为像马克思论述内部联系的关系所说的一样,毛泽东是个中国传统哲学意识强烈的人,其实坚持的也是,而且总是强调人的努力要适当,要根据和符合具体环境、时间和情况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曾一度成了一句口头禅的话。在毛泽东的分析方法中,找不到如此众多“专家”所说的那种二元主义线性思维的“唯意志论(voluntarism)”。“实事求是”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中国哲学的很大特点,是具有强音的中国哲学理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最好的契合标志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变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西方一多二元自由主义思想结构的断然拒绝。中国哲学由于具有与马克思主义的类似宇宙观和思维方式,并通过一场具有强烈中国意识的中国化哲学运动,将马克思主义嫁接到中国思想传统的大树上,成为现代枝繁叶茂的、与中国儒学及传统思想相合则使中国昌盛,相分则致中国受挫的不可分割文化组成部分。二者的契合发生于马克思哲学实现哲学中国化的四个过程:

  1)马克思主义一经从日文译为中文,已经产生深层结构的变化,原有二元对立、形而上学语言的西方含义被屏蔽;蔡元培用古汉语概念翻译“辩证法”(如:静之于动也,有之于无也,盖触处无非矛盾者-以对待“contradictions”);梁启超在对西方哲学解读中,用古汉语“有”、“无”、“成”、“万法”、“则”、“象”等观念对待西语“being”、“Not-being”、“becoming”、“the world of plurality and change”、“law or rule”、“form”等概念。[19]

  2)在中国用中国典故、成语、观念对马克思哲学进行解释,很多西方概念都变成了可以理解为通变互系或者是道的延伸意象语汇。如瞿秋白直接将辩证法解释为正反相成、“互辩法唯物论”、正反相成、互变律、互动律、变易互动、矛盾性;将许多概念互相对待为例如:规律(law)、动律(law of motion)、线索(clue)、原因(causality)、联系(link)或关系(connection)、逻辑(logic)、影响(influence 或 impact),不一而足,皆变为类比联想。[20]

  3)一个刻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和中国化运动(毛泽东、艾思奇李达、吴亮平、张如心、陈唯实、沈志远等作为主要推动者)。如陈唯实从中国古代哲学“探究辩证法的观念”;如郭沫若及其他一些持同样观点的学者,陈唯实专门撰写“中国古代哲学上的辩证法”。他对中国古代哲学遗产进行整理和研究,对《周易》、《老子》、《庄子》的辩证法作了高度评价,并指出,这些古代著作“对于辩证法已有相当的发现”。[21]

  4)毛泽东让马克思主义完全融入中国传统哲学思维体系,使用大量中国典故;提出与西方形而上学加以区别(包括调整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定律、对恩格斯提出质疑);在孔子身上找到“辩证法因素”;用“辩证唯物论”的概念解释墨子,提出墨子的“两而无偏”与儒家的“执两用中”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质”。毛泽东在延安时搞了一次发动学者去整理古代思想的活动。这些学者找出很多人物,阐述这个是唯物主义者,那个是辩证法大家。在此值得提出的是,中国讲的辩证法和西方的黑格尔的辩证法不是一个东西。所以中国化这样一个过程说明,从结构上,从哲学上,从学理上,从逻辑上马克思主义怎么跟中国哲学这套东西能够贴近,能够不发生矛盾,成为一致的东西。[22]

  7、历史契机,恰逢其时

  历史契机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的契合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本文一开始就提到西方整个欧洲的形势。回想一百年前欧洲那个状况,是不难以理解那种私人资本全球化的浪潮(西方一些学者讲全球化的概念提前到那个时代去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向世界其他地方推进,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开始。其时正逢中国在诉求革命。中国遇到清朝末年腐败无能而出现的诉求革命,诉求新思想。恰有欧洲风起云涌工人运动,可以回忆一下,找一些资料理解一下那时代马克思主义及其他西方思想是怎么样传到中国来的。正是在那样一个情势之下马克思的思想被欧洲很多的杂志,很多的传媒传播,后来被介绍到中国。那时的孙中山曾提出申请加入欧洲的共产国际,被拒绝。另外还有俄国革命的成功。这些是整个西方对中国输入马克思主义形成一个历史契机。

  此外,就是有的学者提出来的,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本身是带有中国元素的,受到中国的影响,当然这个东西还需要进一步去调查研究。不过有一个大概其的描述可以介绍一下。那就是,王殿卿提出,从历史文化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其孕育过程中,就已经融入了儒家思想的文化基因。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与社会试验,有着中国《礼运篇》的痕迹。黑格尔对儒家思想多有贬低,但仍对儒家思想有自觉与不自觉的汲取。马克思承认是黑格尔“学生”。启蒙运动包括一大批莱布尼茨、沃尔夫、伏尔泰等哲学家、政治家和文人,用孔子的名字和思想推介自己的主张。莱布尼兹是西方第一个承认中国文化对西方做出重大贡献的人。马克思说过:“我是佩服莱布尼兹的”。这些是非常间接的描述,有这种可能。还有就是从1598年到1689年一直到1789年,经历过三个阶段大量地将中国思想翻译到欧洲去,致使法国大革命本身也包含许多中国文化元素。中国文化接触欧洲在欧洲形成文化热有二百年的时间,也加入西方启蒙运动,成为启蒙运动的一部分。这个时候讲马克思主义,它不仅有三个来源,也应说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继承。[23] 有些学者过去曾研究过辩证法本身在欧洲的出现,也有资料可说明中国思想传到西方的影响。[24]不过在这方面还需做大量的工作,进行调查研究。

  再有一个是政治层面,就是前面也提到过的人民性。政治上的人民性是很重要的原因。如果谁要认为西方自由主义是带有人民性的,我坚决说是大错。这个其实没有什么复杂的逻辑好琢磨就可以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明确声明自己是无产阶级的哲学,这是它强烈的人民性。在中国哲学方面,整个民本思想就是一种浓厚渗透的人民性。它把天意和民意视为一体。两边的这种情况是很容易使这两个思想跑到一块的。还有内在联系导引出来的平等逻辑。不少人记住了西方的平等观念是很强列的,但是忽略了平等是怎么个逻辑导引出来的。平等是因为上帝造人,造出的人在上帝面前平等,这是一个平等。再一个是在法律面前平等,还有一个是在市场竞争面前的平等。是这么几个平等,但是这几个平等都是抽象的,现实生活当中很难实现的。因为现实生活竞争是天经地义的,竞争机制恰恰是制造不平等结果的。如果好好品味的话,中国的仁义思想是一种实打实导致平等的逻辑思维;讲的是内在联系,而内在联系认识必然是导致平等观念的逻辑。应该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户的形式,大量是对中国哲学的再阐释和改造。这种改造表面上虽然曾呈现过反传统倾向,但在深层却沿袭了传统的深层结构,是运用现代语言在现代语境中的基本深层结构保留,换得在一套全新的现代语言体系中的弘扬。这是需要花费气力细致的嫠清分析工作才能认识的。例如,以“中和”思想为例,原本对人与人之关系的重视,追求社会和谐和对大同理想的追求,在其现代形式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是“为人民服务”,是将“仁”视为众生平等,将“礼”视为做好本份事而阐述的。有位网友说:“

  官,民,士平等为仁;人民安心做好本职工作,造导弹,扫大街,无高低贵贱,又同时敬老爱幼为礼。”[25] 这就是中国哲学的现代表述和发展。刘少奇上世纪六十年代接见时传祥对当时社会震动很大。那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之下的现象。人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由于职业而导致的社会不平等。新话语不仅阐述了和谐,而且还阐述了和谐的根本条件。怎么和谐,怎么才能和谐,必须要有平等在前头才能和谐。既阐释了和谐思想也阐释了和谐的根本条件。

  结语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无法分开的;历史性、政治性上二者是一脉相承的。中西方两大哲学传统有结构性差异,但马克思主义是比西方其他思想更多、更深地与中国哲学发生契合的。近现代众多西方思想学派涌入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正是它与中国哲学有更大融通性。再加之历史和社会政治条件更造成融通的契机。在这个问题上应有大块文章可做。而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已引进中国三十多年,迄今为止仍然在中国环境水土不服,这是非常明显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开花,不是偶然的,是从下至上的它促动了革命,革命成功、推动它从民间走向执政道路的成功,在中国社会一度成为主流思想意识形态。这是没有它在学理结构、历史性、政治性方面的契合与融通,绝对是不可能的。这是中国社会政治、哲学文化于现代发生的一个基本的、无法否认的事实。任何否认的努力都是无益的。

  [1] 王引之校改本《康熙字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版第201页。

  [2]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893页。

  [3] David L. Hall and Roger T. Ames, Anticipating China: Thinking through the Narrativ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Albany, 1995, p. xvii.

  [4] David L. Hall and Roger T. Ames, Anticipating China: Thinking through the Narrativ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5, p. 117.

  [5] Ibid., p. 116.

  [6] Ibid.

  [7] 参见田辰山、蔡德贵:“一与多,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从古希腊奥林匹亚到北京”,《学术研究》2008年第2期,第22-29页。

  [8] David L. Hall and Roger T. Ames, Anticipating China: Thinking through the Narrativ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5, p. 234.

  [9] David L. Hall and Roger T. Ames, Anticipating China: Thinking through the Narrativ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5, pp. 124-25.

  [10] Ibid., p. xiii.

  [11] Haun Saussy, “No Time Like the Present: the Category of Contemporaneity in Chinese Studies,” in Steven Shankman, Stephen W. Durrant, Ed., Early China/Ancient Greece: Thinking through Comparisons,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Albany: 2002), p. 45.

  [12] David Hall and Roger Ames, Anticipating China: Thinking through the Narrativ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5, p. 40。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973年6月版第60页。

  [14] Peter Manicas, "Marx, Marxism and Maoism: An Outline," a manuscript which was written especially for research project “Chinese Dialectics”in 1995. For his detailed argument, see A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Basil Blackwell, New York, 1987.

  [15] Ollman, Bertell, Alienation, 2nd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76, p. 14.

  [16] See Martin Jacques: 2010s low-zh-cn.mpt Ideas worth spreading TED November 24, 2011 downloaded.

  [17]David Hall and Roger Ames,Thinking from the Han,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lbany, 1998 p. 235.

  [18] David Hall and Roger Ames, Thinking through Confuciu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lbany, 1987 pp. 11-25

  [19] 参见田辰山:《中国辩证法:从已经到马克思主义》第二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0] 同上第四章。

  [21] 同上第五章。

  [22] 同上第七章。

  [23] 参见“历经百年沧桑,中华文明更显本色”,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2010年11月17日13:54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3241417.html

  [24] 参见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25] 参见网页http://69.41.162.74/HuaShan/BBS/shishi/gbcurrent/134931.shtml。2005年9月11日下载。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如此而已 2014-7-23 06:34
深层思维结构超越阶级性,不能简单地以政治意识形态和哲学党性立场评判。
引用 棲霞客 2014-7-18 16:47
又来了! 在两个烂苹果(儒家和自由主义)之间证明其中一个苹果腐烂得没那麼严重居然是个重要的学术课题!
引用 水边 2014-7-18 08:08
编辑 水边

查看全部评论(3)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3 05:20 , Processed in 0.02677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