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大传》(第七卷 九天揽月)第289章

2014-7-31 00:22|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299| 评论: 0|原作者: 东方直心|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毛泽东大传》(第七卷 九天揽月)第289章作者:东方直心发布时间:2014-07-30来源:乌有之乡  “鼓足干净,力争上游,15年内赶上英国,这是人民群众的  意志和愿望。要爱护群众的积极性。有缺点错误,用大字报,  用大鸣大放的方法来纠正,不要泼冷水。搞建设像打仗一样,  杀敌1万,损兵3千,有缴获,有损失。有所得,有所失,  不能泄气,6亿人泄气可不得了。”  1959年6月20日深夜,高智应召来到毛泽东书房,毛泽 ...

  6月25日下午,下了一场雨,天气凉快多了。毛泽东在公安部长罗瑞卿、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38岁的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华国锋等人陪同下,乘吉姆车朝韶山飞驰。毛泽东凝望着车窗外的景色,不住地抽烟。

  下午5时许,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

  当晚,毛泽东下榻于位于松山的韶山招待所1号寓所。中共韶山人民公社书记毛继生来见毛泽东,他激动地说:

  “主席,您终于回来啦!”

  毛泽东握着他的手,仔细打量着,感觉很面熟,可一时又叫不出他的名字,便问道:

  “你是……”

  毛继生激动的情绪尚未平息,结结巴巴地说:

  “我……我是这里的公社书记,叫毛继生。主席,您怕不认得我了吧,1954年夏天,我到过您那里,跟您在北戴河住了3天。”

  毛泽东马上想起来了,哈哈大笑着说:

  “你看你看,我的眼睛瞎起,连叔老子都不认得啦。”

  毛继生不好意思地说:

  “那年在北戴河,就希望您回乡看看。这一次回来了,希望您多住一些日子,对冲里的工作,多做指示。”

  毛泽东说:

  “你这么说,就把我当外客啦。我这次回来,是来看看家乡,会会乡亲。同时来的有罗瑞卿同志,公安部长;王任重同志,湖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同志,你们省委第一书记;还有华国锋同志。他们是我邀来的客人,都要在这里住两三天。同时,也要请你帮忙办一件事情。”

  毛继生马上说:

  “请主席指示。”

  毛泽东摆摆手说:

  “不是指示。这是我的私事。这次回来要请客,请乡亲们吃餐便饭。”

  毛继生马上说:

  “主席,您不要费心了,由我们来请客。”

  毛泽东认真地说:

  “不!我离开家几十年哒,欠了太多的人情债,明天请大家来叙一叙,团聚一番。事,要请你去办,钱,归我出!”

  毛泽东板着指头数着要请的人,有老地下党员、老农民自卫军队员、烈士家属、亲戚朋友等等,一共有40多人。毛继生一一记下了。

  这一天深夜,招待所的电灯坏了。毛泽东对值班卫士封耀松说:

  “我今晚兴致勃勃,要写一首诗,你给我找个煤油灯。”

  毛泽东靠在床栏上,就着煤油灯,用报纸垫着一张白纸,手握铅笔,在上面写了涂,涂了又写。他嘴里念念有词,哼来哼去,大约有两个多小时,才停住笔,抑扬顿挫地吟诵了一遍《到韶山》。

  吟罢,他又拿笔写了一行小字:

  “1959年6月25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32周年了。”

  “小封啊,”毛泽东招呼封耀松道:“你去把梅白同志叫来。”

  封耀松叫来了梅白,毛泽东将诗稿递给梅白,征求他的意见。梅白仔细看了一遍,说:

  “主席,这首句‘别梦依稀哭逝川’的‘哭’字改为‘咒’字如何?”

  毛泽东仔细一看,欣然接受,他说:

  “好,改得好!你是我的半字之师哩。”

  梅白又说,最后一句“始使人民百万年”,有喊“人民万岁”的口号之嫌。毛泽东略一思索,遂将末句改为“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吩咐秘书说:

  “你把这个拿去誊一誊。”

  就这样,《到韶山》一诗的全篇就成了后来发表时的这个样子:

  到韶山

  1959年6月25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32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6月26日清晨,毛泽东步出招待所的前坪,踏着山道,朝南岸方向走去。他回头对跟上来的毛继生说:

  “今天我先到父母坟上看看。”

  毛泽东父母的坟墓位于土地冲楠竹圫,离毛顺生夫妇的坟墓约四五十米处,有好几处坟墓。毛泽东停下来问:

  “就在这个地方吗?”

  毛继生说:

  “还在前面一点。”

  毛泽东点点头,又往前走。来到一座坟墓前,只见这个土堆坐西北朝东南,周围张了不少杂草,墓中央还塌了一个洞眼,墓碑上写着:

  显考毛公顺生 显妣毛母文氏老大人 之墓

  男 泽东 泽民 泽覃 敬立

  毛泽东好像记起来了,说了声:“是的。”他在双亲的墓前肃立了良久。

  警卫局沈同副处长忙去旁边采了几根松枝,摘了几朵野花,用茅草扎成一束,递给毛泽东。毛泽东静静地接在手中,把这几枝带露珠的松枝和野花,恭恭敬敬地放在坟上,然后深情地三鞠躬,眼圈有些红了。他对随行的人们说:

  “前人辛苦,后人幸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毛继生问毛泽东说:

  “主席,是不是把坟修一下?”

  毛泽东说:

  “不要了,保持原貌,添一点土,把洞眼填一下就行了。”

  毛泽东又问:

  “这坟为什么没有被毁坏?”

  原来,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恐怖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曾经派人寻找过毛泽东父母的坟墓,声言要挖坟毁墓。是韶山人民不顾一切保护了这座坟墓。毛继生见毛泽东问起此事,就回答说:

  “这里的农民出于对主席的热爱,进行了保护。”

  毛泽东离开父母的坟墓,漫步在稻田田埂上。他看见对面山腰樟树丛中冒起一股青烟,一个短发妇女正用耙子将草丛中的枯枝败叶搂出来,放进火里焚烧,便走了过去。短发妇女闻声回头,看见是毛泽东,便抱起孩子朝家里大声喊:

  “毛主席来了!”

  大队党支部书记毛迪秋和乡亲们闻声赶来。短发妇女把毛泽东领进一间干净宽敞的堂屋里。毛泽东像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坐在竹凳子上,抽着烟,亲切地同大家拉起家常。

  “这栋房子住几家?”毛泽东问:“我小时候的好朋友土地老倌和四道士有没有后代?”

  大队支书指着短发妇女说:

  “她就是四道士的儿媳妇。”

  毛泽东高兴地问那妇女:

  “我怎么没见过你?”

  那妇女回答说:

  “你老人家1927年就走了,我是1931年生的,所以没有见过呀!”

  “你是哪里人?姓什么?”

  “我是如意亭的,姓汤。”

  毛泽东摇摇头,说:

  “如意亭没有姓汤的。”

  “我小时候从宁乡逃难过来的。”

  这位逃难来到韶山的汤姓妇女,就是数十年后鼎鼎大名的毛家饭店的总经理。毛泽东听她如此说,就点点头,发现她穿着解放鞋,又问:

  “你爱人是干什么的?”

  汤姓妇女说:

  “他原来当过志愿军。”

  毛泽东说:

  “你是军属啊!他在外面打美国鬼子,你在家里打美国鬼子,你们俩都打美国鬼子。美国鬼子打完了,现在该好好搞生产了。”

  汤姓妇女说:

  “我一定听您老人家的话,搞好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

  毛泽东问:

  “今年每亩能收多少稻谷?”

  这一问,在场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才好。此时,全国各地到处都在“放卫星”,亩产千斤,双千斤,甚至上万斤的也有的是。众人正在为难时,有人说:

  “亩产800斤。”

  毛泽东摇摇头,说:

  “亩产800斤?依我看,平均亩产500斤就谢天谢地了。要实事求是,要计划种田,要科学种田。我看见韶山的稻田绿化了,但山上树不多。韶山人多山多地少,要腾出田来种庄稼。”

  大伙儿边听边点着头。有人说:

  “感谢毛主席……”

  毛泽东打断他的话,说:

  “不要感谢我,要感谢人民。人民团结起来力量大!”

  毛泽东和众人照了相,遂告辞出来,沿着小山漫步走向毛震公祠。护士长吴旭君回忆说:“当地陪同的同志(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是韶山公社党委书记毛继生同志)对他讲,里面没有什么看的了,祖宗的牌子已经没有了。意思是说可以不进去了。主席根本没有听他的劝阻,还是往前走,一边走一边说:管他三七二十一,鞠三个躬再说。”

  在毛氏宗祠里,毛泽东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原来是菩萨神龛不见了。

  “多么可惜。”毛泽东对身边的人说:“应该留下的。没有钱求医,贫苦农民还要来求神许愿,吃香灰。神龛能给他们精神作用,给他们希望。人们需要这类帮助和鼓励。”

  据吴旭君回忆说:毛泽东走向祠堂大门口时,还边走边自言自语地说:

  “菩萨是迷信,但烈士墓和祖宗牌子是个纪念。”

  毛泽东离开毛氏宗祠,又来到韶山小学校。少先队员们手持鲜花,拉着毛泽东的手,前呼后拥地进了校门。孩子们不断地唱歌,毛泽东也微笑着不断地鼓掌。

  毛泽东又同师生们交谈了一会儿,走到排列整齐的少先队员队伍中,准备和孩子们合影留念。这时,少先队员蒋含宇跑上来,给毛泽东戴上了一条红领巾。毛泽东高兴地说:

  “我都60多岁了,也当少先队员了。”

  他的话引起了孩子们一片笑声。他又对蒋含宇说:

  “这个红领巾,我带回北京去喽!”

  立刻又引起孩子们一片天真而可爱的笑声。摄影师侯波在这一片笑声中,赶紧按下了照相机的快门,拍下了一张可以使人听得见笑声的照片。

  告别了韶山小学的师生们,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上屋场。他进了堂屋,对着神龛做了一个揖,风趣地说:

  “这是我小时候初一、十五工作的地方。小时候,我信过佛,后来慢慢不信了。”

  那时候,毛泽东的母亲常常在神龛前烧香。在毛泽东生病时,母亲还让自己的儿子吃一点香灰。

  走到炉塘,毛泽东说:

  “1920年冬,我们兄弟姊妹就围在这炉子边烤火,我说服他们离开家乡,他们后来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走进横屋,毛泽东打量了楼上地下,对身边的人说:

  “这里过去是我们家的客厅和饭厅。那时客人来,总是我父亲作陪,母亲带我们兄弟到灶屋吃饭。我们平时很少吃荤菜,餐餐吃蔬菜。”

  他又指着小阁楼说:

  “我小时候白天劳动,晚上回来就在那里看书或记账。”

  穿过横堂屋,毛泽东来到父母亲的卧室,见左边的墙上挂着他和两个弟弟与母亲的合影,还有他和父亲与伯父毛福生及小弟毛泽覃的合影,心情顿时激动起来,非常惊讶地指着照片用地道的韶山话说道:

  “咯是从哪里拱出来的呀!”

  他们母子唯一的一张合影,一直保存在外婆家。他和父亲的合影也被亲友们保存了下来。伫立在照片前,缅怀着早已作古的母亲和父亲,还有1935年牺牲在江西战场上的小弟毛泽覃,1943年牺牲在新疆的四弟毛泽民,而如今只剩下了自己一个人了,心中该有多少感慨啊!良久,毛泽东小声说:

  “这是我的父亲母亲。我父亲得的是伤寒病,我母亲是因为脖子上长了一个疱,穿了一个眼,后来听说是淋巴腺瘤。只因为是那个时候医疗条件太差了,尽管他们年纪不大,但还是死了。照现在的医疗条件,他们是不会过早地离开人世的!”

  毛泽东恋恋不舍地走出双亲的卧室,穿过厨房,来到过去放粮食的谷仓,看到谷仓上挂着一个量谷用的器具,便仔细端详了片刻,只见上面刻着“毛四端”3个字,他深情地说:

  “这是我太公的名字。那时候我们家还比较穷,这是我太公的唯一遗产。”

  毛泽东回到住所,还沉浸在对父母的怀念中,他对罗瑞卿说:

  “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迷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也,还得承认。我下次回来,还要来看他们二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5 16:14 , Processed in 0.019951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