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政 治 查看内容

伊朗的2009年大选 —— 人民与“改革派”的较量

2012-2-24 09:04|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333| 评论: 0|原作者: 雨夹雪|来自: 华岳论坛

摘要: 2009年大选是主张私有化、市场化和卖国外交的大官僚、大商人和西化的“知识精英”与伊朗人民的较量。尽管“改革派”用尽了卑劣手段,但是无法改变遭到伊朗广大人民的唾弃的现实,反而让伊朗人民看清了“改革派”的真面目。
(本文写于2009年6月伊朗大选时。今天在伊朗局势紧张时重发,帮助大家了解伊朗伊斯兰革命30年来的历史。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或许可以看到某些似曾相识的东西哦!另祝伊朗人民粉碎美国和以色列的侵略阴谋。)

一、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前前后后  

1.伊斯兰革命以前的伊朗

伊斯兰革命以前的伊朗在巴列维王朝的统治下。1963年1月,巴列维在美国支持下,正式宣布了以土地改革为核心的六点改革计划,从而揭开了“白色革命”的序幕。 “白色革命”又称“国王与人民的革命”,就是除了维持王权专制不变以外,一切效法西方。据伊朗当时的统计,1968 -72年间工矿业生产年增达14%,石油与天然气年增15.2%,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年增达11.6%。1973年巴列维提出要在不久后使伊朗成为居于美、苏、日、中之后的世界第五大经济强国(这也从侧面说明1973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强国)。  

巴列维全盘西化的“现代化”和“高速经济增长”不仅没有给人民带来好处,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贫富差别,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在农村,土地改革虽然有偿分配给农民一部分土地,但随后政府就放住不管。获得小块土地的农户,要以年租的10-12倍偿付地价,因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此外种子、农具、水源仍在地方寺院手里。农民因缺少资金、技术、生产落后,生活继续贫困甚至更加恶化。他们中有的人被迫出售仅有的一小块土地后迁往城市,没有福利保障、生活在赤贫线以下,有的则留在农村,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在城市,1974年的调查显示,73%的工人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水准。1977年,伊朗有工人400万,除了少数企业里的技工,绝大多数收入微薄:四口之家平均日收入55-204里亚尔,而 一公斤 米和肉分别卖到90里亚尔和220-250里亚尔,一间房租金每日100里亚尔,众多工人只好全家住贫民窟。福利、卫生、教育大多成为有钱人的专利。大批农民进城,扩大了产业后备军队伍,加之连年的通货膨胀(1975-77年通涨率达50%),使工人处境更加恶化。此外,巴列维王朝推行“开放型文化政策”,使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大量涌入,色情、淫秽、凶杀书刊和影视泛滥,赌场、妓院公开活动,酒吧、夜总会争利于市,吸毒者日益增多,社会风气败坏,引起穆斯林群众的普遍不满。  

全盘西化的“现代化”和“高速经济增长”的真正受益者只是王室、高层官僚、大商人和西化的“知识精英”等极少数人。巴列维家族富甲天下,王族成员总共63人,却在瑞士银行有数十亿美元存款。国王本人挥金如土、穷奢极欲,用黄金建造厕所,花费10多亿美元为自己预修坟墓。首相和各部部长也照此办理,想方设法为自己捞钱,除公开的合法收入外,纷纷在各大公司和政府机关设立秘密预算,日常生活甚至“从荷兰买花,从法国买矿泉水,从东地中海购买野味,从非洲购买水果”。这一切与广大人民的极端贫困形成鲜明对照,更激起社会各阶层民众对现实的不满。这种不满终将爆发,形成摧枯拉朽的革命洪流。

2.伊斯兰革命

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于1902年出生在德黑兰附近的霍梅恩镇的一个宗教世家。他写过25种宗教学术著作和论文,在库姆执教40年,培养了大批宗教学者,现在伊朗的宗教学者大都是他的学生。50年代末,霍梅尼获阿亚图拉称号,60年代初他又被尊为大阿亚图拉,成为伊朗伊斯兰教法权威之一。1941年,他出版了《揭开神秘面纱》一书,揭露了老巴列维国王的独裁政权。60年代初,霍梅尼因抨击巴列维国王的“白色革命”,而在政治上崭露头角。1963年6月4日夜,他被秘密逮捕。8月3日霍梅尼出狱后被软禁在家中。10月,他因发动抵制议会选举运动再次被捕。1964年11月,他又因发表讲话反对国王给美国驻伊朗军事顾问外交特权而遭绑架,被秘密押送到土耳其。1965年10月,霍梅尼流亡到伊拉克,居住在伊拉克什叶派宗教圣地纳杰夫,并通过一所神学院与国内宗教力量保持联系,指导 国内反 君主政权斗争。1970年,霍梅尼被伊朗的48位阿亚图拉拥戴为什叶派领袖,变为反对巴列维全盘西化的“现代化”和“白色革命”的领袖人物。

 1978年1月8日 ,在“白色革命”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之时,德黑兰报纸刊登一篇大肆贬辱霍梅尼的匿名文章。这下子迅速触发了对现实的不满的社会各阶层民众的反抗情绪。愤怒的抗议人群和军警发生了激烈冲突,一直持续了将近40多天。这场争斗也就日益演变成一场宗教革命。1978年8月,国王巴列维更换内阁,宣布对首都德黑兰等12个大城市实行军管。并出动大批军警镇压反对者,在德黑兰打死示威群众数万人,酿成流血事件。从此激起全国更大规模的群众示威和罢工,造成石油工业停产,交通中断,甚至军队都出现发动政变的迹象,不少亲国王的军官被杀。在几次任命的组阁失败后,国王意识到局势的不利被迫选择流亡海外,而将权利移交给 1979年1月16日 才任命的新首相巴赫蒂亚尔。几天后,国王乘专机离开伊朗,电台广播了国王出走的消息后仅仅过了几分钟,德黑兰居民便几乎全都涌上了街头,欢呼“国王完蛋了!”他们互相拥抱,尽情狂欢。国王的支持者和有产阶级也纷纷意识到他们时代的结束,大批人员也随后黯然离开了伊朗。伊朗国内更多的人开始转向支持霍梅尼,巴赫蒂亚尔的新政府几乎得不到支持。  

 1979年1月19日 ,按照霍梅尼的指示,轰轰烈烈的革命在全国各地蔓延,数百万人走上街头支持革命。 1月28日 ,政府被迫允许霍梅尼返回国内。 2月1日 ,霍梅尼回到伊朗。几天后,霍梅尼颁布了一项法令,任命迈赫迪·巴扎尔甘为伊斯兰共和国临时政府总理,并号召全国人民举行和平示威,支持这个伊斯兰政府。接着,霍梅尼毫不犹豫地指挥革命群众占领了政府大楼、电台和电视台等要害部门,伊朗空军的官兵率先起义,一批空军军官来到霍梅尼住处宣誓效忠伊斯兰革命。随后伊朗旧政府派卫队进攻空军基地,被空军官兵击溃!随后伊朗海军和陆军也追随空军宣誓效忠伊斯兰革命。巴赫蒂亚尔见大势已去,坐飞机仓皇逃往国外。就这样,伊朗政权几乎完整的落入了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者手中。 1979年4月1日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宣告成立,霍梅尼任国家元首(最高精神领袖),伊朗伊斯兰革命取得胜利。  

3.霍梅尼时代

伊朗伊斯兰革命取得胜利后, 霍梅尼在国内推行“全盘伊斯兰化”的政策。1979年12月,举行国民投票,通过了新制定的伊斯兰宪法。新宪法规定,伊朗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以伊斯兰教什叶派(即十二伊玛目派)教义为立国准则;霍梅尼为终身宗教领袖,在行政、立法、司法及军事方面拥有最高权力;总统和议会依新宪法由普选产生;政府必须奉行“安拉之法度”,以行政、司法为主要职能,并受宗教领袖和教法学家的监护、指导。在中央和地方建立了“伊斯兰革命委员会”、“伊斯兰革命法庭”、“伊斯兰革命卫队”。在法律上,以《古兰经》为立法、司法的最高法典,各种法规的制定必须符合《古兰经》、圣训和沙里亚教法。各级法官均由什叶派教法学家担任,设立“宪法监护委员会”,控制立法机构——议会。允许清真寺向教民征收“天课”。将银行收归国有,并冻结美国等西方国家银行的资金。银行按教法规定取消利息,储蓄和贷款,只收取低额的管理费。在文化教育上,以什叶派教义和教法为指导,推行“伊斯兰文化革命”,恢复和发展所有的各类宗教学校,原有的各类普通学校必须开设法定的宗教课程,反对和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关闭影剧院、酒吧、夜总会,禁止出版发行“危害伊斯兰文化”的书刊和放映西方淫秽的影视及录相,禁止穿着有损教律规定和社会风尚的奇装异服,妇女必须戴面纱。

霍梅尼时代另一件大事是反对美国等国的颠覆活动。美国于1979年特派汉斯将军亲自到伊朗督战,企图再次策划政变,企图使刚取得成功的伊斯兰革命夭折,使被人民推翻的腐朽专制的巴列维王朝复辟,但是美国领导人的阴谋被伊朗人民和政府所粉碎。随后,美国又挑唆萨达姆领导下的伊拉克进攻伊朗。 1980年4月1日 ,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一次群众集会上,一名伊朗人投出一枚炸弹炸伤了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萨达姆总统立即指责这是伊朗背后指使的。 9月22日凌晨 ,伊拉克出动空军袭击了伊朗19个重要军事基地和石油设施,地面部队6个师和1 200辆坦克,分三路向伊朗发动了全面进攻,两伊战争正式爆发。伊拉克得到了大量美国军事和技术上的帮助。美国不仅打击伊朗的军事力量,还在1988年7月,击落了一架伊朗航空公司的大型客机,造成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则提供了经济援助。 另外,苏联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了很大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1987年7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火(当时伊朗占明显优势)。伊拉克表示接受,伊朗没有明确表态。1988年4月,伊拉克军队发动进攻,再次攻入伊朗境内。美国等国对安理会施加压力,要求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同年7月,在军事和外交压力下,伊朗同意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至此结束。  

对于霍梅尼时代一向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有人说是“反现代化的保守主义运动”。我认为,判断一切政策性质的标准,应该是看这些政策打击了谁,对谁有利。霍梅尼时代“全盘伊斯兰化”的政策缩小了贫富差别,促进了社会平等。以伊斯兰革命卫队为例,内部的官兵是一律平等的,而巴列维的国防军则是等级森严,仅1978年一年就向陆军高级军官每人发放了近三万美元津贴,普通士兵却连饭都吃不饱。不少人抨击霍梅尼歧视妇女,而我倒想问一句,如果说霍梅尼取缔妓院、酒吧、夜总会是歧视妇女,莫非逼良为娼才是“尊重妇女”?显然,霍梅尼推行“全盘伊斯兰化”受损害的只是卖国的王室、高层官僚、大商人和西化的“知识精英”等极少数人,广大人民是拥护的,完全可以说是一场革命。  

总之,革命前伊朗的巴列维集团全盘西化的“现代化”和“高速经济增长”加剧了社会矛盾、贫富差别,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霍梅尼领导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普遍支持。在霍梅尼取得政权后,以伊斯兰教为旗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沉重打击了卖国的王室、高层官僚、大商人和西化的“知识精英”等人,使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同时霍梅尼粉碎了美国等国的颠覆活动,捍卫了伊朗的主权。伊朗伊斯兰革命是一场以伊斯兰教为旗帜的民族民主革命。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2 20:48 , Processed in 0.27091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