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马钟成:美国是如何用“楔子战略”分化中苏、中朝、中越关系的 ... ... ... ... ... ...

2014-8-29 22:39|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683| 评论: 1|原作者: 马钟成|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中国应该重新认识国父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并继续从中汲取营养,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美国全球范围围堵中国的计划得逞,才能从根本上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

  二、一箭三雕的“楔子战略”:美国利用朝鲜战争分化中苏朝联盟

  1、影响今天中朝关系的历史问题——朝鲜战争究竟如何爆发?

  从朝鲜战争的爆发及美国的战略应对来看,美国为分化“中苏联盟”及“中朝联盟”采取了一系列深谋远虑的连环活动。不为人知的是,1950年1月杜鲁门及艾奇逊对华友好的演讲,除了分化中苏关系外,更是在分化中朝关系,也是在分化苏朝关系。当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1950年初的种种行为的真实深层目的才真正展现出来。

  在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中,南北双方究竟是谁打了第一枪,长期以来双方阵营一直相互指责。6月25日前后朝鲜半岛三八线附近发生了什么,由于没有第三方在场,很多年来南北双方以及背后的两大阵营一直是各执一词。中国本来一直认为,是南朝鲜军队在美国的策划下首先越过三八线,向北朝军队进攻,从而引发了朝鲜战争。然而,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美国及南朝鲜一方的意见主张似乎在中国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及认同,这种意见认为,朝鲜战争是斯大林和金日成在瞒着毛泽东的情况下秘密发动的,是北朝鲜军队在6月25日凌晨4点首先越过三八线发动了突袭。极力在中国传播上述观点的,是沈志华等人。

  早在2000年,邓力群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7周年时,曾对朝鲜战争发表过这样一段话:“关于抗美援朝战争这个历史事件学术界一些人有糊涂观念,说是北朝鲜人首先发动战争,而不是美国,也不是南朝鲜。这个问题,大家可以从最近黎可飘与克林顿的—次谈话里得到很好的答案。黎可飘对克林顿说:你们美国人出兵越南的理由是,我们北越人越过了十七度线。你们把十七度线作为美国的国境线,是没有道理的。我们越南人是在解放自己的国家,这是正义的战争。从人民革命的观点来讲,朝鲜人要解放全朝鲜是正义的事业。问题在于,金日成也好,斯大林也好,当时都以为美国不会干涉。”[20]很显然,沈志华等人的观点给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带来很大的混乱,即便是邓力群也不得不退一步说,“朝鲜人要解放全朝鲜是正义的事业”,美国的武装干涉没有理由。

  沈志华等人强调是北朝鲜及苏联首先发动了战争,其目的是希望中国人如此理解那段历史:美国原来确实不想介入朝鲜半岛及台湾海峡问题。金日成急于解决问题要发动战争,而斯大林在失去中国的大连港及旅顺港后,急切地希望统一朝鲜半岛,因此同意金日成于6月25日发动战争,朝鲜半岛的平衡被打破。美国担心共产主义国家全面进攻,因而派出军队迅速介入朝鲜半岛及台湾问题。美军仁川登陆,北朝军队溃败后,斯大林又要求中共出动军队,最后又在三八线达成平衡。因此整个朝鲜战争,从三八线开始最后又中止于三八线。然而中共不仅解放台湾的计划被阻止,反而又在朝鲜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本来美国没有打算与中国为敌,朝鲜战争一交战,中美成了宿敌,而中国被迫更加依赖苏联。因此,整个朝鲜战争,斯大林是最大的赢家,毛泽东是最大的输家。整个朝鲜战争,毛泽东被斯大林耍得团团转。显而易见,这种历史叙述和阐释是美国长久以来的论调。从九十年代末开始,沈志华等中国学者不断地散播这种论调,并获得了相当多的认同。

  朝鲜战争究竟是谁发动的,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现在似乎已经盖棺定论。但笔者认为此问题仍然有进一步深入分析的必要。

  欲灭其国,必先亡其史。对于今日的中国来说,以上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历史问题。假如美国的逻辑成立,那么1950年中国与苏联的结盟及后来的抗美援朝等决策的正确性便存在很大疑问。而以这种眼光看,金日成的北朝鲜,与其说是中国的铁杆盟友,是“同志加兄弟”,还不如说是中国国家利益的破坏者。那么后来的金正日的朝鲜、金正恩的朝鲜呢?答案也不言自明。所以,对历史上朝鲜战争真相如何认识,直接会影响到当前的中朝关系。90年代以来,借助沈志华等人的著作,美国的以上逻辑在中国得到极大传播,与此同时中朝关系也陷入冷冻时期——这些相互关涉现象的连续出现绝不是偶然的。

  2、俄罗斯解密档案无法证明金日成及斯大林发动了朝鲜战争

  仔细分析沈志华等人的著作,所谓“1950年6月25日的朝鲜战争是金日成及斯大林发动的”这个结论,仍然存在很大的疑点。沈志华在《1950:朝鲜战争是如何发生的》一文中,明确指出了“金日成确定的6月25日”这个结论,但是他所使用的材料,并非是其一直洋洋自得的从俄罗斯档案馆购买的解密档案,而是“上世纪80、90年代,当时给金日成当翻译的人叛逃,叛逃后他写了回忆录”。此文中还指出,“还有很多细节,比如计划是怎么制订的,苏联顾问又怎样同朝鲜人民军协商,等等,这些情况在北朝鲜一些叛逃人员写的回忆录中有记载。按照苏联顾问的原定计划,攻击于7月份开始。后来金日成不同意,坚持将时间提前到6月25日”。[21]用叛逃人员的回忆录来证明如此重大的结论,这是沈志华文章最大的漏洞。实际上,北朝鲜一方也有大量类似的证据证明战争是由美国及南朝鲜政权发动的,如文学凤、金孝锡等人的证言和声明等。

  2003年,沈志华编辑的《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在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然而,即便是在这些档案资料中,仍然没有金日成于1950年6月25日发动朝鲜战争的直接证据。众所周知,从赫鲁晓夫时代开始,尤其是戈尔巴乔夫执掌苏联后,由于苏共及克格勃被美国大面积渗透,苏联的一手档案已经被恶意篡改。即便如此,在沈志华所编辑的这套俄罗斯解密档案中,唯一可以勉强论证其论点的是那份著名的苏联驻朝大使于1950年5月30日发出的第408-410号电,即《什特科夫关于朝鲜进攻日期致维辛斯基转史达林电》。其中谈到金日成正在考虑和准备“进攻行动”,苏联驻朝大使什特科夫认为,“由于金日成打算在6月底(в конце июня)开始军事行动,并且在此之前部队的准备工作也可以完成,因此,我们可以同意这个期限。”[22]而斯大林收到电报后马上接受了此建议。

  然而,这里疑点颇多——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

  首先,这里所谈的“军事行动”、“进攻行动”,究竟是指主动地突然袭击敌人,还是在敌人突袭情况下进行反击式进攻,仍然是不明确的。

  其次,很明显,这份电报只能证明金日成有相关的计划,并做了准备工作,而不能证明北朝鲜政权已经做出了相关的进攻决定。此电报明确指出,“金日成说,在党的政治委员会讨论会上他还没有正式提出这个问题,他打算在最近几天提出这个问题……”,而什特科夫则建议金日成说,“这个问题至关重要,他应该与军事领导人商量,他们需要多少时间准备好自己的部队,还要同政治委员会的委员们商量,然后再做出最后的决定。”[23]1950年的金日成,在北朝鲜内部还远远没有一言九鼎的绝对权力,同时金日成也在通过什特科夫试探斯大林的意见。也就是说当什特科夫发出此电报时,北朝鲜政权还远远没有做出发动主动进攻或反击式进攻的正式决议。

  从6月1日至6月25日,在这段十分重要的二十多天的时间里,金日成和其他朝鲜领导人及和斯大林究竟是如何沟通、商议并决策的,在俄罗斯解密档案里,完全是个空白。北朝鲜政权是否最终做出了突然发动战争的决议仍然是个未知数。很难想象,假如北朝鲜政权之前已经做出决议要在6月25日发动对南朝鲜的突然袭击,如此重大的事情会完全瞒着毛泽东乃至斯大林。而在俄罗斯解密档案里,既没有原始文件档案能够证明北朝鲜做出了突然进攻的决议,也没有原始文件档案能证明金日成将进攻日期确定于6月25日。因此俄罗斯解密档案,恰恰证明了于1950年6月25日发动战争的,恰恰不是金日成和斯大林。

  最后,这里涉及的日期是“6月底”这样模糊的时间,仍然不能证明朝鲜战争为何于6月25日爆发。另外关于此份电报涉及的这个时间点(в конце июня),还有人翻译成“6月下旬”而不是“6月底”,这是一个更加笼统地时间范围。

  众所周知,自1949年后,南北朝鲜双方在美苏的分别支持下,都在谋求统一朝鲜半岛消灭对方,也都曾各自制定了各种“北进”及“南下”的进攻计划要统一朝鲜半岛(参见本文第二部分)。

  至1950年6月25日前,双方都已经在三八线附近集结军队,并不断发生军事摩擦。不能因为美国及南朝鲜做出过北伐的战争计划,便以此证明战争就是南朝鲜发起的;同样也不能因为北朝鲜做出过统一朝鲜半岛的战争计划,便断定战争是北朝鲜发动的。因此仅凭以上第408号电以及斯大林对408号电建议的同意,很难证明是金日成和斯大林于1950年6月25日发动了朝鲜战争。值得注意的是,1966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为了更加彻底地反斯大林,苏联外交部曾配合勃列日涅夫专门提供了一份名为《苏联外交部关于朝鲜战争的背景报告》的文件,为了论证金日成及斯大林发动了朝鲜战争,此文件指出“在金日成的坚持下,军事行动的发起时间定为1950 年6 月25 日。(第408 号电报,1950年)”。[24]如上文所分析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对408 号电报的曲解。

  如果沈志华等人认为以上俄罗斯解密档案便能证明是斯大林及金日成发动了朝鲜战争,那么沈志华所编的同样的一套档案材料中,还有一份1950 年6 月26 日《什特科夫关于转呈朝鲜外务省通报致葛罗米柯电》,其内容有:“6月25日清晨,南朝鲜傀儡政府所谓的民族国防军部队,沿整个三八线向北朝鲜发起了突然进攻。开始突然进攻的敌人,攻入了北朝鲜境内,纵深达三八线以北1-2 公里的海州以西地区,以及金川、铁原地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务省给保安部队下达了命令:打退攻入北朝鲜境内的敌人的进攻……”[25]按照这份俄罗斯解密的档案文件,是否能够证明是美国及南朝鲜发动了朝鲜战争?按照美国及沈志华等人的观点,这份通报肯定是当时北朝鲜一方采用阴谋手段故意制造的假情报,因此是不可信的,然而这种“阴谋论”更多地是一种猜测而已。要证伪这份档案中提供的信息,需要更多的原始证据而非猜测。如果结论预设,态度先行,对自己结论有利的档案则采信,对自己不利的档案材料则否定,这显然不是科学而严谨的治学态度。

  北朝鲜军队的确于6月25日大规模越过了三八线,这在6月26日《什特科夫关于朝鲜战况致扎哈罗夫电》中已经有详细说明。然而,在此之前南朝鲜军队是否主动进行了挑衅并随后诱敌深入,至今仍无可靠地档案材料能够得出确定性的结论。什特科夫此电中还记录了当时北朝鲜政权的政治命令及军事命令,如“南朝鲜军队侵犯三八线,挑起军事进攻”、“朝鲜人民军转入反攻”等等[26],但按照俄罗斯解密档案本身,实际上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这些信息的真实性。

  3、美国是朝鲜战争的顶级发动师

  实际上,仔细分析朝鲜战争前后的各种迹象,弄清楚战争究竟是如何爆发的并不困难。

  例如,《纽约时报》驻汉城特派记者曾指出,本来,“好战的的谈话……几乎都是韩国的领导人发表的。”[27]1950年5月5日,李承晚曾说,“五月和六月,也许在我们国民的生平中成为极其重大的时期。”[28]第二天5月6日,他又发表“热战”鼓动,要求北朝鲜人民为了赶走“外来势力”而动员起来,他甚至“预计”占领北朝鲜,任命北半部五个道的“知事”后,在汉城设“临时办事处”。[29]在这个阶段,几乎全世界的人们都预计,南朝鲜李承晚政权在加剧半岛紧张气氛。然而,5月10日,南朝鲜国防部长申性模发表声明,称大批北朝鲜军队转移到三八线,“侵略的危险”已经临头。此后,南朝鲜政权一贯好战的言论突然消失了,从而被听惯了其好战言论的西方记者们讽刺为“平静的国家”。很明显,是美国制止住了李承晚狂妄的好战言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后面发动战争并通过信息舆论战的方式将战争责任嫁祸给北朝鲜做铺垫。[30]

  从战略上看,美国及南朝鲜比北朝鲜更有可能于6月25日发动战争。

  首先,1950年5、6月的南朝鲜政权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严重的通货膨胀已经使南朝鲜的经济破产,南朝鲜的工人、知识分子、农民大规模地左倾已经无法避免。李承晚为了消除政治危机,于5月30日提前举行了选举,他采用法西斯暴行残酷镇压了南朝鲜的左翼和中间力量——在朝鲜战争爆发前,李承晚政权开始大规模屠杀左翼韩国民众,人数高达10万人。[31]然而选举的结果仍然是李承晚的惨败,在“国会”210个席位中,李承晚的“独立促成国民会”只占12席,而全部的支持者仅有57席。[32]李承晚政权的5、6月的困境是朝鲜战争爆发的重要背景。在北朝鲜一方看来,一旦亲美的李承晚政权垮台,南北朝鲜和平统一的机会就大大增大了。而在南朝鲜李承晚政权看来,只有发动战争能够避免自己的覆亡命运。在美国看来,也只有爆发战争并很快出兵,才能够避免南朝鲜沦入共产主义之手。

  其次,当时美国情报部门接到情报认为中国将于6月下旬解放台湾。格林·培吉在他的《美国与朝鲜战争》一书中写道,美国情报局直到1950年晚春搜集到的情报资料证明,“中国共产党仍然想进攻台湾,进攻将在夏季的某一天开始”。[33]为了在中共打响台海战役前封锁台湾海峡,朝鲜战争的爆发将是唯一的一个救命稻草。

  实际上,在朝鲜战争爆发两年后的1952年,由美国著名学者I·F·斯通所著、美国著名左翼学术出版社《每月评论》所出版的《朝鲜战争内幕》一书,便通过大量准确的、详实的资料证明了朝鲜战争爆发的真相。

  斯通指出,在5月10日南朝鲜防长申性模发表声明后,南朝鲜一方突然“毫无理由地缄默了”。“汉城方面的声明没有了;东京那具有火药味的新闻快讯也没有了;国会的发言也同样不再涉及朝鲜。”斯通分析指出,或许“有人向李承晚建议最好是邀敌进攻或干脆挑逗敌人进攻”[34],这使美国更有理由出兵干涉。斯通指出,李承晚显然满足于听从美国的基本战略,他曾“让联合国观察员看到他的一切军事部署都是防御性质的”,观察员在24日递交了观察书并离开了南朝鲜。然而观察员刚刚离开后,朝鲜战争就爆发了。——显而易见,北朝鲜及金日成的情报系统没有强大到了解联合国观察员一举一动的程度。朝鲜战争爆发时,为何偏偏没有第三方作证,从而使南北朝鲜各执一词,声称是对方发动了战争?当时能够做出这种精确性全球设计的,恐怕只有美国。朝鲜战争爆发前,三八线附近集结了南北两方的大规模军队,联合国观察员却在战争爆发前期突然离开,这很可能正是美国的战略设计。

  1950年6月14日,美国著名的好战分子、大韩民国的教父、美国国务卿顾问(及下一任国务卿)杜勒斯离开美国对南朝鲜及日本进行访问。杜勒斯在南朝鲜待了三天,视察了北部防线,而当时美国已经得到情报,北朝鲜正在三八线附近集结重兵。根据汉森·鲍德温在《纽约时报》的文章,这一消息是“(情报局)6月9日的报告上透露的,6月13日又有报告更加详细地阐述了此事”。[35]因此,杜勒斯正是得到相关情报后访问了南朝鲜。毫无疑问,假如北朝鲜真的正在准备主动发起进攻,美国发达的情报系统肯定能够得到大量信号,但是无论是麦克阿瑟还是杜勒斯,都没公开发出一句警告,也没有媒体大规模地渲染战争即将来临,这意味着什么?结合后来美国的表现,我们只能认为,当时的美国,正如“珍珠港事件”前的状态一样(当时罗斯福政府隐瞒相关情报,故意让日本偷袭成功,从而顺利加入二战)——美国不仅不想阻止战争,而是正在急切地盼望着这场战争。

  6月21日杜勒斯从朝鲜半岛飞往东京,在那里,他与麦克阿瑟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当时在东京的还有国防部长路易斯·约翰逊以及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布拉德利将军:美国军方及强硬派代表人物几乎全部聚集东京,这意味着历史的节点已经快要来临。据美联社报道,杜勒斯“预计美国方面会在远东方面采取积极的行动以维护远东的和平。”[36]按照当时的语境,杜勒斯的表态只能被理解为美国将在远东地区(如朝鲜及台湾)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众所周知,朝鲜战争一爆发,美国的确“积极行动”,不仅迅速介入了朝鲜内战,还封锁了台湾海峡。历史已经多次证明,美国一旦“积极行动”起来,总是先发制人。因此,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真实表现,只能比在“珍珠港事件”中更加积极——正是美国的“积极行动”引起了战争。

  美国给朝鲜战争的起因定性,依据的是美国驻汉城大使约翰·J·穆乔的电报,其中谈到:“由(美国)朝鲜军事顾问团组成的战地顾问的报告部分证实了朝鲜(南)军方的报道,即北朝鲜军队于今天凌晨从几个部位向朝鲜(南)领土发起了攻击……大约在凌晨4点钟,战争爆发了。凌晨6时左右,北朝鲜步兵开始越过三八线……”这是美国政府承认的关于朝鲜战争的第一份官方报告,美国及联合国正是依据此报告,对朝鲜战争起因做了认定:“电报上说,北朝鲜军队于今天凌晨时分从几个部位向南朝鲜领土发起了侵略战争”。[37]实际上,美国及联合国的以穆乔电报为依据,完全采信了南朝鲜军方的报道。然而按照穆乔电报,南朝鲜军方的报道却仅仅被美国驻南朝鲜军事顾问团“部分地证实”。显而易见,北朝鲜军队大规模地越过三八线这点没有疑问,那么当时军事顾问团无法证实的,只能是究竟哪一方首先发起攻击这个问题了。因此,美国及联合国实际上曲解了穆乔报告的本意。

  按照美国的说法,朝鲜战争于6月25日凌晨4点爆发,战争爆发6个小时后,美国政府于本地时间6月24日晚上9点26分收到约翰·J·穆乔的电报。而战争爆发4个小时后,也就是在东京时间8点20分,麦克阿瑟的头号政治顾问考特尼·惠特尼将军正要出发去日光游览,突然间接到麦克阿瑟传话“今天必须呆在办公室里”。[38]由此可见,美国在接到大使约翰·J·穆乔的电报之前,已经得知朝鲜战争已经爆发,而这个消息内容一直被美国隐瞒。当时在麦克阿瑟司令部的约翰·冈瑟描述了当天的情景:“有两位占领军的重要人物”与他同去日光,午饭前,其中一位“出乎意料地接到电话”。他回来时,“小声说道:‘大战爆发了,南朝鲜军队攻击了北朝鲜’”。约翰·冈瑟评论道,“战争开始后起初传到东京,继而又传到我们耳中的消息是南朝鲜攻击了北朝鲜,而不是北朝鲜攻击了南朝鲜。”因此他认为消息传错了,他认为麦克阿瑟司令部的高官们被北朝鲜无线电的“大肆渲染”蒙蔽了。[39]

  显然,麦克阿瑟司令部是不会轻易相信北朝鲜的宣传的。联系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做出如下4点判定:1、在接到约翰·J·穆乔的电报之前,美国政府高层已经得到情报朝鲜战争已经爆发。2、美国得到的最初情报是南朝鲜首先进攻了北朝鲜,而不是相反。3、美国将此最初也最真实的情报完全隐瞒了起来。4、约翰·J·穆乔的电报转述了南朝鲜军方的报道,即北朝鲜首先发动了进攻,但是电报本身并不能确定这一点,而美国及联合国则故意遮蔽了后者。

  此外,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国早已经将谴责朝鲜的决议草拟好,以便战争爆发后迅速递交给联合国。1951年6月5日,在美国参议院拨款委员会上,负责联合国事务的国务卿助理约翰·D·希克森曾不小心将这个信息曝光了。希克森一开始咬定战争的爆发完全是北朝鲜的突然袭击,他们没有收到“任何有关攻击的警报。”但是参议员麦卡伦指出,对此问题,“中央情报局已向国务院和行政部做过汇报”,而且“这些汇报已经归档。”这时,希克森为了证明自己没有渎职,不得不承认中情局“报告说南朝鲜可能会遭到攻击”。在另一参议员弗格森的步步紧逼下,希克森不得不承认,在战前,他们已经为战争的发生做出计划,即“请联合国立即采取行动”,给北朝鲜施加压力要求其“停止战争并让他们撤回军队”,他们还“草拟了这一决议”以便战争爆发后提交给联合国。[40]美国政府在战争前设计的计划已经考虑到,如果苏联代表“重返安理会行使否决权”,美国将如何应对。希克森说,“我们将请求秘书长召开一次特别的联合国大会。我们已让几个人考虑具体的行动的计划,并起草了一份声明以便在他返回之后用。”[41]美国的应对战争的计划已经制定得如此详尽而细致,显然,美国在战前已经知道,战争一定会爆发。

  正常情况下,美国国务院都要把它对战争所作的准备公布于众,以表示其先见之明,而这次却十分反常地遮遮掩掩。除了蓄谋已久的系统性设计使北朝鲜跳入已经布置好的陷阱,还有什么更好的理由能够解释这些现象吗?

  因此,真实的历史只能是:1950年6月25日,美国策划南朝鲜主动挑起了战争,在此之前联合国观察团在美国安排下离开了南朝鲜。因此,所谓战争的真相,究竟是谁开了第一枪,便没有了第三方的证据。因此,事实真相便由美国任意解释来欺骗全世界,包括试图欺骗毛泽东和斯大林。北朝鲜反攻后,南朝鲜部队故意大幅撤退——正如什特科夫6月26日电中所言,“敌人进行抵抗并在战斗中向南朝鲜领土纵深退却,未发现南朝鲜军队大批投降和被俘的情况。”[42]斯通指出,“根据战争爆发前一天观察员的报告,南朝鲜指挥官接到的指令‘只不过是如果既定部位遭到攻击,即行撤退’。”[43]北朝鲜军队因突然发现敌人原来完全是不堪一击,于是全面越过三八线向南追击,而美国则趁机在联合国将其定性为侵略者,为自己出兵朝鲜并封锁台湾海峡奠定了舆论基础。

  4、美国60年前在朝鲜半岛的整个战略布局

  战争爆发后一个月时,在麦克阿瑟司令部的情况简报会上,一位情报官告诉记者:“6月25日战争爆发时,北朝鲜并未完成其军事行动计划……侵略开始时,只有6个师完成了预定计划,而北朝鲜原计划启用13-15个师。”[44]显而易见的是,在南朝鲜政权风雨飘摇,李承晚政权马上就要垮台,和平统一曙光已经完全显现,而北朝鲜自己的军事准备还远远没有完成时,金日成不可能主动发起进攻。此外,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代表并没有立刻重返联合国,这使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谴责并侵略北朝鲜的阴谋得以实现,这完全能够说明,斯大林对6月25日朝鲜战争的爆发,也像毛泽东一样感到意外。如果是斯大林及金日成共同策划了6月25日的朝鲜战争,苏联代表应该会在战争爆发后迅速回到联合国以阻止美国的阴谋。无论是什么情况,斯大林都没有任何理由让美国假借联合国之手侵略朝鲜半岛。遗憾的是,美国的战略计划十分完美,给斯大林和毛泽东来了个措手不及。

  实际上,不仅仅是美国对朝鲜战争的爆发做出了充足的准备,就连蒋介石也知道战争将于6月25日爆发。根据1950年美国商品进出口局8月10日“大豆买卖中的投机活动”的报告,朝鲜战争爆发前几周里,美国大豆市场出现垄断迹象。到1950年6月30日为止,56个中国人账户已经占据了7月份大豆现期交易合同额的一半,中国商人已经垄断了大豆市场,而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大豆价格出现了暴涨,由于中国东北是大豆的重要产地。而在这个56个中国人名单中,最大的投机商人是宋子安——蒋介石的姐夫宋子文的弟弟。[45]蒋介石集团在朝鲜战争过程中,通过对美国大豆市场的垄断,获得了巨额暴利——这几乎是蒋介石集团唯一的一次成功的商业投机。显而易见,蒋介石集团已经提前知道,朝鲜战争肯定要在6月份爆发,因此投入巨资在美国大豆期货市场大赚了一笔。至于蒋介石是从李承晚还是从美国人那里得到了战争情报,已经不是十分重要了。

  至此,我们可以勾勒出美国60年前在朝鲜半岛的整个战略布局:首先由杜鲁门及艾奇逊于50年初发表迷惑人心的演讲,让外人以为美国不会在朝鲜及台湾用兵。其次,当中国正准备解放台湾时,美国突然策动南朝鲜军队于6月25日前突袭北朝鲜军队,北朝鲜军队反击时,南朝鲜军队诱敌深入、不做抵抗、大幅撤退。紧接着,美国以北朝鲜侵略南方为借口,迅速介入朝鲜战争并封锁台湾海峡,展开了对新中国的全面围堵,同时在联合国控告北朝及苏联突然发动了战争,通过美国控制的全世界媒体制造舆论谴责北朝和苏联发动了战争。最后,美国军队在仁川登陆包抄已经大幅南下北朝鲜军队。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1950年6月25日之前,美国指挥下南朝鲜军队是否如北朝一方所言首先越过三八线挑衅北朝鲜军队已经不是十分重要。当北朝鲜军队大规模越过三八线时,南朝鲜军队正常情况下会尽力抵抗,然而美国事前早已做好了严密计划,美国指挥南朝鲜军队以退为进、请君入瓮,接着通过联合国将北朝鲜定性成侵略者,然后美军仁川登陆再从背后猛烈攻击——这一连串行动都是典型的战争行为,而且是综合了信息战、舆论战、心理战因素的总体战争行为。因此,无论南朝鲜军队是否首先越过三八线进行挑衅,美国都是朝鲜战争的顶级策划师和发动师。

  5、一箭N雕——美国妙计意图分化中苏朝联盟

  美国的这一典型做法是欲擒故纵、请君入瓮。通过这一连串的连环操作,美国不仅实现了对新中国的全面围攻,反而把战争责任嫁祸到了北朝鲜头上,从而在中苏朝联盟间钉入了楔子。可以想象,假如1950年6月正在准备解放台湾的毛泽东,相信了美国制造的心理战舆论,必定怨恨斯大林及金日成没有与自己商量,便于6月25日发动了战争,使中国不能顺利解放台湾。这样,美国便可一箭N雕,即离间了中苏关系,也离间了中朝关系,同时也离间了苏朝关系——假如斯大林被美国制造的舆论所误导的话。美国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鸭绿江后,一直认为中国不会出兵参战,或许很大程度上正是出于对自己心理战阴谋伎俩的高度自信、自恋——美国认为通过嫁祸北朝鲜,已经成功地在中苏朝之间打进了三个楔子。美国的这个“瓮“很大,不仅想装下北朝鲜,也想装下苏联和中国。可惜,美国的战略家再狡猾,也欺骗不了毛泽东。美国最后在朝鲜战场损失惨重、颜面扫地、铩羽而归。

  1953年7月朝鲜战争刚刚停战三个多月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于11月6日正式制定了NSC166/1号文件用以全面指导对华关系,其题目是“美国的中共政策”。这是一份更加系统地全面围堵中国的纲领,其要点有:1、中共政权“从根本上改变了远东地区的权力结构”,美国的权力和影响“即刻从阿穆河(黑龙江)、喜马拉雅山、东京湾之间的整个巨大区域排除出去”,于此同时,俄国的影响力迅速向南推进。因此,“美国在远东外交政策的主要问题”,就是应对“一个强大的敌对的中共的存在及中共与苏联的同盟。”2、美国将说服盟国一起对中国实施经济限制,“就会对中共实现工业化增加困难并拖延之,迫使苏联继续承担起援助中共的担子。”3、美国对中国的目标首先是迫使中共改变敌视美国的倾向,或者“建立起一个对美友好的替代政权”,其手段包括直接使用美国军事力量推翻中共政权、扶植台湾国民党政权推翻中共等。其次是“降低中共在亚洲的相对实力地位”,为实现这个目标,美国的政策包括:“a、主要通过发展非共产主义亚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b、同时通过削弱或至少延迟中共在中国力量的上升;c、通过破坏中苏关系。”

  为此,美国又提出了十个措施:“a.维持近海岛屿链的安全。b.如果必要可行的话,准备动用美国的军事力量,阻止中共在其他地方进一步领土扩张。c.必要的话,,资助远东非共产主义政府对抗共产党的颠覆。d.在远东,尤其位于中共边境的朝鲜半岛、台湾和印度支那地区,扶植强大、健康的非共产主义政权。e.资助日本发展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以及有选择性地帮助具有可行性发展的非共产主义亚洲国家。f.继续在太平洋地区探索集体安排机制的潜能,鼓励该地区国家解决它们的分歧,克服其他影响地区合作的障碍。(即建立亚太反共联盟)g.继续对中共实施政治、经济压力,包括非常规的、隐秘的压力,至少直到中共周围区域出现令美国满意的结果。h.继续承认、支持台湾的国民政府;帮助它获取更多非共产主义团体的支持;采取提升台湾有效防御军事力量的行动,对与中共进行陆地、海上贸易的共产主义者进行打击,以及采取符合美国利益的进攻性行动。i.采用所有可行的方式,无论是隐秘的还是公开的,来破坏中苏关系。j.尝试让自由世界的其他成员相信美国的中共政策是合情理的,他们采取类似政策是明智的,而不需要施加会产生严重分裂的压力。”[46]

  仔细分析NSC166/1号文件可以看到,那么朝鲜战争后亚太地区的整体设计几乎都在美国掌控内,比如中苏关系的恶化、台湾独立倾向越来越强、日本及所谓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的经济崛起(恰好都在中共周边)等等,无一不是美国战略设计的产物。

  而今天的朝鲜半岛,事实上仍在不断地重复昨天的故事。六十多年前的1950年,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及南朝鲜突然袭击北朝鲜,当北朝鲜反击后迅速撤退将战争责任嫁祸于北朝鲜。十年前的2002年,小布什政府突然宣布朝鲜政权是邪恶轴心,并加大对朝鲜的经济军事围堵,逼迫朝鲜不得不自卫选择制造核武器,然而美国又一次将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的责任嫁祸到北朝鲜身上。2009至2013年,奥巴马政府继续沿用了从杜勒斯到小布什的轨迹,美国屡屡通过军事手段给北朝鲜施加压力,使朝鲜半岛的战争似乎要一触即发。不同的是,当年的毛泽东那一代人一眼看穿了美国人的伎俩,并最终打得尼克松不得不亲赴北京求饶。而今天的中国人,在沈志华等“历史学家”的误导下,似乎更容易钻进美国的“瓮”里,也更容易被美国人钉入各种“楔子”。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解鹿刀 2014-8-30 05:30
责编:解鹿刀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9 20:11 , Processed in 0.01708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