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社科院长王伟光言论 引发左右两派口水激战

2014-9-28 09:26| 发布者: 左向前| 查看: 707| 评论: 1|原作者: 于泽远|来自: 联合早报

摘要: 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在官媒上重提“阶级斗争”引发左右两派激烈口水战。有网民指王伟光重提阶级斗争是“作死的节奏”(往死里折腾),也有网民认为重提阶级斗争“让汉奸、卖国贼现了原形”。

在官媒重提“阶级斗争” 社科院长王伟光言论 引发左右两派口水激战

于泽远

2014年09月27日



有网民指王伟光重提阶级斗争是“作死的节奏”(往死里折腾),也有网民认为重提阶级斗争“让汉奸、卖国贼现了原形”。

于泽远 北京报道

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在官媒上重提“阶级斗争”引发左右两派激烈口水战。有网民指王伟光重提阶级斗争是“作死的节奏”(往死里折腾),也有网民认为重提阶级斗争“让汉奸、卖国贼现了原形”。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社旗下的《红旗文稿》周二(23日)刊发王伟光题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并不输理》的文章,长篇论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国家和专政学说,强调“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剥削、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文章认为:“今天,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处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判定的历史时代,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前途、两条道路、两种命运、两大力量生死博弈的时代,这个时代仍贯穿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阶级斗争的主线索,这就决定了国际领域内的阶级斗争是不可能熄灭的,国内的阶级斗争也是不可能熄灭的。”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文章说:“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人民民主专政是万万不可取消的,必须坚持,必须巩固,必须强大。否则,不足以抵制国外反动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私有化、资本主义化的图谋,不足以压制国内敌对力量里应外合的破坏作用。必须建设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设强大的公安政法力量,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保卫和平、保卫人民、保卫社会主义。”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是中共开国领袖毛泽东发动文革等一系列政治运动的理论基础,1978年12月,邓小平主导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毛泽东“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标志着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此后,虽然中共在党章中仍保留了“阶级斗争”的字样,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以及习近平等历代中共最高领导人都极少提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已基本从官方政治话语中消失。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而作为中国重要智囊机构负责人的王伟光重新强调阶级斗争不可能熄灭,并将国内外“反动势力”对中国西化、分化、私有化、资本主义化的图谋都归为阶级斗争的体现,引起不小波澜。一些右翼人士痛批王伟光重提阶级斗争是其根深蒂固的“毛左”观念在作祟,左派人士则认为王伟光只不过讲出了中国社会阶级分化、阶级斗争依然存在的实情。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清华教授:是否需要恢复文革戴高帽游街

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在微博上要求王伟光给出阶级斗争的方案和方法,包括是否需要通过公布财产划分阶级,阶级斗争是否需要恢复文革时戴高帽游街。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赵士林认为,这是直接否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路线,鼓噪复辟毛泽东的极左路线。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被视为左派代表人物的司马南则指出,“反对者主要看‘阶级斗争’四个字不顺眼,似乎采取不承认主义就万事大吉了。承认阶级斗争与坚持阶级斗争为纲是两回事。撇开阶级斗争是无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

人民日报社旗下的《环球时报》昨天则借机批评追随西方的右翼人士。

该报在社评中说,中国社会有一批西方政治观念的追随者,他们很反感阶级斗争的提法,但恰是他们在以阶级斗争的方式追求自己的目标。如果中国现在有“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人,真的是非他们莫属。

王伟光今年7月在社科院一次会议上强调,社科院是中共领导意识形态的重镇,不是“自由撰稿人”的松散联盟,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毫无政治性、组织性和纪律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左向前 2014-9-28 09:27
责编 左向前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4 01:38 , Processed in 0.012419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