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支持王伟光,直面阶级斗争

2014-9-29 17:10|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362| 评论: 2|原作者: 秋石客

摘要: 资本主义制度足以毁灭人类和世界,一切利己主义的制度和思想灭亡,一切利他主义的制度和思想的新生,才是人类自救的唯一正确道路。至于这条道路的细则如何,有待于所有未来学者的积极研究成果,有待于全人类的革命实践。

                     8〕、阶级消亡问题

 

                     严重的阶级对立,各阶级在阶级关系中不断的采用使其激化的办法,给人类带来无究无尽的灾难,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消灭阶级这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愿望和伟大目标。但我认为,最终人类要消灭的只能是对抗性的阶级。非对抗性阶级是否能够消灭,我是心存疑问的。但愿以平等为人类社会主要关系的和谐的社会早日到来。

 

                     9〕、阶级转化问题

 

                     在本文中提出的知识阶级概念时,有许多人会说,知识分子不可能单独形成一个阶级,其原因是知识分子阶级不确定性,其右翼可能转化为资产阶级,其左翼可能转化无产阶级。实际上的确如此。其实,不但是知识阶级是这样,其它阶级也是这样。资产阶级分子在破产之后,也可转化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分子经过努力,发了财也可成了资本家,也是转化的一种形式。社会各阶级之间,各政治力量之间是经常发生转化的。

 

                     10〕、阶级的社会跨越问题

 

                     任何阶级都具有社会跨越的功能和特点,例如奴隶主和奴隶阶级虽然是奴隶社会的基本阶级,但在奴隶社会形成之前,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产生了这两个阶级的萌芽;在奴隶社会解体后,在进入封建社会后,这两个阶级的残余依然会长时间存在。封建社会的地主和农民阶级,同样脱胎于奴隶社会的后期,同样在封建社会解体后,其残余依然会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同样脱胎于封建社会的后期,在资本主义社会解体后,这两个阶级的残余依然会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初期阶段。

 

                     解决阶级的社会跨越问题,意义在于使人顺理成章地能够理解社会主义也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5、政治、文化、思想对阶级形成的影响

 

                     阶级的存在不仅仅跟经济有关是毫无疑义的。那么,为什么说阶级的存在又和政治、文化和思想有关呢?我们来看一下事实就清楚了。例如毛泽东领导革命成功后,在政治上采取消灭阶级的路线,新中国成立后许多阶级如地主资本家就消灭了,反之,改革开放后采取复活阶级的政治路线,资本家阶级等就出现了。文化思想的影响也大量存在,出身资产阶级的人由于信仰共产主义,就会背叛资产阶级走向无产阶级立场,反之,出身无产者的人由于思想文化上是资产阶级的,所以,一旦条件成熟,如做官或经商,也会变成资产阶级分子。

 

                     二、统治阶级问题

 

                     1〕、统治阶级是独立的阶级

 

                     在以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有关阶级的观念中,关于统治阶级的概念是不准确的、模糊的。在原始社会,马克思主义认为没有阶级,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统治阶级的概念。在奴隶社会中,马克思主义的统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是同义语,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就是上升到统治阶级地位的奴隶主,奴隶主就是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同样逻辑,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和地主阶级也接近同义语,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上升到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就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同理,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上升到统治阶级,资产阶级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在就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上升到统治阶级,经过全面的阶级斗争,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最终消灭了阶级,从而进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以上马克思主义的有关阶级的特别是关于统治阶级的观点是否完全正确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事实上统治阶级不是个复合和虚的概念,而是单一和实实在在的阶级,是独立的阶级,是和人类社会产生后一直相伴的阶级,是以国家权力为生的阶级。只不过在不同社会中,统治阶级的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人类既然步入社会形态,不论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文化和意识形态怎样发展变化,每个社会形态都需要统治阶级,而且社会越发展,统治阶级就越发展,这是社会发展一定历史阶段的需要。一句话,社会形成是统治阶级的形成的必然产生的条件。人类社会的阶级斗争史,实质上主要是争夺统治阶级地位的斗争史,而不是别的。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但统治阶级的存在框架始终存在并且日益完善。获得政治权力,是获得经济、文化等权力的关键。有了政权就拥有一切,丧失政权,就失去一切。

 

                     2〕、统治阶级的不同形态

 

                     人类最初的社会形态形成必然要求有低级的社会管理工作,而从事管理工作而非直接创造财富文化等层面,就是氏族领导成员,氏族领导成员自然而然成为最初的统治阶级,而其他被领导成员自然而然也就成了被统治阶级。因此,完全有理由说,原始社会是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只不过是这种斗争不具备对抗的性质罢了。原始社会的矛盾表现为统治阶级的内部之间和统治阶级与外部之间的矛盾,这种外部矛盾表现为同氏族部落内部被统治成员和不同部落之间的矛盾。同理,被统治阶级也有内部矛盾,也有外部与统治阶级和不同部落之间的矛盾。

 

                     随着氏族社会发展成部落,又从部落兼并的你死我活的斗争中使社会进一步扩大,直至形成部落的种姓国家。这时,社会管理层面就更加扩大和深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对抗性矛盾,于是最初的国家就形成了,掌握管理国家的社会强力集团就形成了,以掌握国家权力为特征的更高级的统治阶级形成了。

 

                     统治阶级的定义就是靠掌握国家权力为主要生存条件的阶级,其主要成份是国家元首和各级官吏。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我们从最初的国家的镇压和调节职能中,可以看出,早期国家的主要职能并不是镇压被压迫阶级的反抗,而是管理!强调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他关系到怎样理解国家消亡的实质。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职能消亡的只能是镇压类负面职能,共产主义社会的管理职能不但不会消亡,而且会得到加强。进入奴隶社会后,国家的镇压职能才占了统治地位。

 

                     由于社会的发展,被统治阶级出现了分化。出现了阶级的复杂化。氏族领导层和被领导层平民中间,分离出奴隶主阶级,从部落之间的战争中产生的战俘和犯罪、破产的平民中,分离出奴隶阶级。这样,奴隶社会带有共生性、对抗性特点的敌对性阶级产生了。

 

                     在所谓的奴隶社会中(这个定义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奴隶并不是该社会的主体,还有平民等),平民阶级被许多人忽略了。在氏族部落当中只有少数氏族领导和战功获得者才有资格和机会拥有奴隶,而大多数氏族部落成员成为奴隶社会的平民。由于氏族部落的扩大,奴隶的出现,奴隶制国家的镇压职能突显,国家日益完善,成了统治阶级的最佳统治工具。

 

                     原始社会的阶级是简单和非对抗性的。原始社会的统治阶级就是氏族领导层,被统治阶级就是氏族部落成员。氏族领导层之所以能成为统治阶级就是因为其成员掌握着氏族部落的领导权力。原始社会的阶级斗争,就是统治阶级氏族部落的领导层与被统治阶级氏族部落成员的斗争。原始社会中阶级之间的对立同一二重性,同一性显然占据主导地位。

 

                     进入奴隶社会,统治阶级的统治任务更加繁重了,统治的对象也复杂起来。因为被统治阶级分化成奴隶主、奴隶和平民,统治阶级用一般的管理已经不能胜任了,于是建立了国家,设立各种暴力和非暴力的国家机构就成为了必然。统治阶级之所以不断扩大暴力机器,归根到底,是因为少数人统治多数人,这是人类所有剥削阶级社会的统治阶级无一例外都发展暴力的原因。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原始社会的统治阶级和奴隶主演变出来的。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不但统治奴隶和平民,还要统治奴隶主,这是该引起特别注意的。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机器,迫使奴隶、平民、奴隶主等阶级为他们服务。虽然奴隶社会中的统治阶级成员有大量奴隶主,但掌握国家的奴隶主和没有在国家中供职的奴隶主已经分离了。奴隶主阶级同平民、奴隶们一样,也要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奴隶社会后半期,奴隶制的诸侯一国之间不断展开新的兼并,出现了争霸现象,出现了统一的趋势。

 

                     最初的奴隶制度国家领导人,种姓色彩并不浓厚。谁成为国家领导人,在氏族内部奴隶主与平民之间大概是一种推举协商关系,奴隶制度国家领导人的更换出现的禅让制说明,国家成立之初,国家政治基本上是民主推选的,由德才水平高低决定的,直到大禹的后代才确立种姓王朝。夏朝建立说明奴隶制度种姓统治阶级形成。夏朝建立后,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对抗性矛盾不断出现,从此,争夺统治阶级的事业,就成了社会各被统治阶级奴隶主集团、平民、奴隶生死相见的最高目的。夏、商、周都是利用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率领被统治阶级推翻统治阶级,使自己的种性上升为统治阶级。这就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真正政治史。

 

                     奴隶社会国家主要矛盾不是奴隶与奴隶主,而是统治阶级与奴隶主、平民、手工业者等被统治阶级的矛盾。奴隶社会的矛盾还表现为统治阶级的内部之间和外部之间;奴隶主阶级的内部之间与外部之间;平民阶级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矛盾。奴隶制度国家内部各阶级与外部国家之间的矛盾有时也会成为主要矛盾。

 

                     进入西周后,中国统治阶级的种姓制度决定了分封制,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天子和诸侯国国王及各级官吏,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这个统治阶级不但统治着奴隶残余,统治着广大平民、农民,而且统治着地主阶级。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比较复杂,有天子与侯国的斗争;有天子、诸侯国与地主、农民、手工业者、奴隶之间的矛盾;有地主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地主与农民、手工业者、奴隶的矛盾。有农民与农民之间;农民与统治阶级、农民与地主等阶级的矛盾;有手工业者之间、手工业者与奴隶、农民、地主、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封建社会初期底层依然是奴隶,农民阶级在封建社会初期实为中产阶级。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统治阶级国王及官吏与被统治阶级地主、农民、手工业者等之间的矛盾。同时,封建制国家与外部之间的矛盾也会成为主要矛盾。

 

                     经过春秋战国的连年争战,中国到秦始皇,完成了对封建社会的整合,形成了一个高度集权的以种姓王朝与官吏组成的新统治阶级。秦王朝开辟的社会,不能简单归结为封建社会,而是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可称之为集权社会。统治阶级拥有政治经济文化全部权力,这是其他社会统治阶级所没有的。

 

                     集权社会下的阶级矛盾表现为统治阶级之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地主农民手工业者等矛盾;农民与农民之间、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农民与统治阶级、农民与手工业者等矛盾;地主与地主之间,地主与统治阶级、农民、手工业的矛盾等。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同样,有时集权制国家与外部国家的矛盾会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历史上频繁的改朝换代,反映出争夺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斗争是阶级斗争中最集中利益的表现。

 

                     在所谓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阶级发生了巨大变化。由种姓统治阶级发展到非种姓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由相对稳定变成了相对不稳定,由非和平方式获得统治地位变成由和平方式获得统治地位。统治阶级由无固定集团变成固定集团政党来担当。政党统治现象代替了种姓集团统治现象。掌握资产阶级国家的统治阶级,压迫、剥削其他如资本家、地主、工人、农民等不同的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有统治阶级内部,统治阶级与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农民阶级等矛盾;有资产阶级之间,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农民、统治阶级的矛盾;有无产阶级内部,有无产阶级与统治阶级、资产阶级、以及其他阶级的矛盾。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依然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同样,有时资产阶级国家与外部国家的矛盾也会成为主要矛盾。所以,推翻资本主义社会,首要任务是推翻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然后才是解决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等问题。拿中国革命为例,就是首先推翻国民党统治集团,打倒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权力系统,而不是别的。

 

                     进入所谓的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事实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而是产生了一个全新的阶级社会。在这个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地主与农民及其他阶级与阶层,都成了被统治阶级。新统治阶级由退化的掌握国家政权的共产党组织内形成。这个统治阶级的特点比以往任何社会的统治阶级权力特征更为明显。在以往的其他统治阶级当中,权力不是利益的唯一源泉。而社会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变成了由权力支配一切的特殊的统治阶级。在这个社会中,主要矛盾就是特权统治阶级与资产阶级、农民、无产阶级等阶级与阶层的矛盾。这个社会的矛盾还表现在特权统治阶级内部,特权阶级与外部阶级矛盾;表现为知识阶级内部,知识阶级与外部阶级;表现为无产阶级内部矛盾,无产阶级与外部阶级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与农民阶级外部的矛盾;表现为资产阶级内部与资产阶级外部的矛盾等

 

                     3〕、有组织的政治集团才能上升为统治阶级

 

                     在全部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任何阶级都不能单独成为统治阶级。任何阶级在无组织情况下都是软弱无力的,只能是自在的阶级。新统治阶级的出现,都是由政治精英用一定理论集合了各种阶级的精英,组成强大有组织的集团、特别是武装集团完成的。这一点,无论从古代统治阶级的更替中,还是现代政党争夺统治阶级地位,都是如此。无论是刘帮、朱元璋类夺权,还是西方政党统治的更替,都说明了这一点。马克思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就是看到了无产阶级要想上升为统治阶级,必须有自己的组织才行。

 

                     4〕、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只能是劳动阶级

 

                     首先,必须明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实践是不完善的。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阶级分析,所谓阶级是一定生产方式的产物,是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物。一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必然产生一定的彼此紧密联系彼此对立的一对阶级。例如奴隶制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封建制产生了地主和农民,资本制产生了资本家和工人。在阶级社会中,尽管被压迫阶级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但从来不会产生被压迫阶级专政,因为被压迫者阶级同压迫者阶级随着他们共生的生产关系的灭亡而一起灭亡。奴隶起义推翻了奴隶制,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都要灭亡,并不存在什么奴隶阶级专政;农民起义推翻封建制,农民和地主一起随着封建生产关系的灭亡而灭亡,并不存在什么农民阶级专政;同样,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产阶级和资本家阶级一起被埋葬,不可能其中一个死亡,另一个继续活着,不可能有什么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革命目的是要建立共产主义生产关系,这种公有制生产关系一经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原有的阶级关系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人与人的关系;如果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阶级,也必然有其特殊的形式。因此,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统治阶级专政,用无产阶级专政一词未必准确,而应该是劳动群众阶级专政。因为在公有制条件下,旧的剥削阶级以消灭,工人﹑农民﹑士兵﹑一般知识分子和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是劳动者,以无本质区别,他们才应是新社会的主人。文化革命中提出的群众专政,才更接近真正的无产阶级专政内含和本质。而斯大林的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特权阶级的代名词而已。未来社会主义的专政,应该是劳动群众阶级组成的自由联合体,监控管理者阶级异化,完成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其次,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统治阶级是多数人统治少数人,是同以往剥削阶级社会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相对立的。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国家的暴力职能只能够日趋增加,正因为在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是多数人统治少数人,所以,国家的暴力职能将日趋减少,原本意义上的国家将走向消亡。

 

                     最后,劳动阶级怎样才能上升为统治阶级。答案是:劳动阶级必须彻底组织起来,武装起来,全面掌握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权利。

 

                     5〕、搞清统治阶级的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说,马克思主义在叙述阶级社会和阶级斗争的时候,并没有彻底和全面化。否定原始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阶级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否定各类阶级矛盾由一条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由于历史条件限制,马克思主义阶级与阶级斗争学说带有一定程度的片面性,缺乏完整性。因此,本文提出的关于统治阶级概念和作用问题,试图纠正马克思主义阶级与阶级斗争学说的局限性。

 

                     人类社会历史证明,无论前进和倒退,统治阶级都是历史的主角,争夺统治阶级的地位斗争,是所有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矛盾是一切社会形态的主要矛盾。

 

                     一般来说,任何新统治阶级在开始时都起过积极、进步的作用,到后来又通通起了消极、反动的作用。统治阶级的作用概念认识到了,人类如何向共产主义目标前进就不言而喻了。全世界劳动者的首要目标是夺取统治权,然后才能谈得上其他权利,如没收剥削阶级财产等。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劳动群众,首先必须肃清国家政权中的腐败分子,夺回失去的统治权,改变错误路线,才能真正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三、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阶级

 

                     传统社会主义社会,不同于任何其它社会,它是一个独立的特殊的社会形态,因此,必然有其独立的特殊的阶级关系。这些阶级,有的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阶级,有的是新生的阶级。下面就简单分析一下传统社会主义社会有哪些阶级。

 

                     (一) 新阶级

 

                     当列宁首创、斯大林加工完成的所谓无产阶级革命粉碎了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新生产关系后,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雇佣工人都随着封建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灭亡后而理论上灭亡了,这也是斯大林主义所谓在传统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阶级,进入无阶级、无阶级斗争社会的理论基础。那么,事实又如何呢,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真的消灭了阶级吗?答案是否定的。随着传统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生产关系的逐步建立,这个社会产生了三个新的阶级。

 

                     首先产生的是特权阶级,这是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这个阶级的产生不同于其它社会统治阶级的产生。奴隶主的生存主要靠奴隶,地主阶级产生主要靠土地,资本家阶级的产生主要靠资本。而特权阶级的产生靠的是特权制度。特权阶级靠特种权力统治着传统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特权阶级比以往任何统治阶级都强大。

 

                     第二阶级是劳动阶级。无论是旧社会的地主和农民,还是资本家和工人,都在传统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从事劳动。所谓工农商学兵都要从事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体劳动者,构成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被统治阶级。

 

                     特权阶级与劳动阶级,是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基本的,也是对立的阶级。

 

                     第三个阶级是知识阶级。知识阶级的构成,主要包括中高级知识分子,而不包括一般知识分子。一般知识分子,在数量上占着绝对的优势,由于他们靠脑力劳动为生,自然属于劳动阶级的一分子。而中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同特权阶级联系较为密切。这个阶级主要控制着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文化、宣传阵地,通常为特权阶级服务,不断帮助特权阶级欺骗劳动阶级。当然知识阶级除了有高于劳动阶级、歧视劳动阶级的一面外,其经常也受特权阶级的压迫,因而有时也会站在劳动阶级一方,反对特权阶级。

 

                     特权阶级、劳动阶级、知识阶级是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新阶级。

 

                     (二) 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其他阶级

 

                     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从严格意义来说,在传统社会主义社会被彻底消灭了。从经济基础领域上看不到地主阶级的存在,但在思想领域,地主阶级的文化还生存着,表现在对帝王将相,地主、清官的泛滥性传播,这种泛滥性传播说明地主阶级(即封建主义)的根基依然存在于传统社会主义社会中。想有朝一日成为新地主,幻想新的土地兼并,靠地租为生的人并没有死绝,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余毒每日每时都在毒害着人类,改革开放后,种粮大户就是新生的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农民阶级,在传统社会主义社会中是大量存在的。特别在传统社会主义社会初期,经过土地改革,和传统社会主义后期改革开放后的分田到户,都在加强农民阶级的社会基础,加强农民阶级的力量。尽管在传统社会主义社会中,经过集体化运动,但作为一个封建社会残余的阶级,农民阶级,是始终存在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ahjoe 2014-9-30 06:12
钟情。 2014-9-29 05:35

【“王伟光”,“右派”和“老王”。这三方“争雄”,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咬定邓江胡习资本主义剥削制度黑恶复辟团伙是共产党。为什么呢?他们为什么要唱这个三簧?因为他们的共同目标都是要欺骗老百姓,忽悠老百姓,为这个黑恶复辟团伙的幕后总操盘手习近平和习彭丽媛有朝一日彻底甩掉共产党的招牌,实现其“总统梦”鸣锣开道。】
远航一号 2014-9-29 17:17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2)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3 01:42 , Processed in 0.067430 second(s), 17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