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颠扑不破的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与秋石客先生商榷

2014-10-2 22:38|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755| 评论: 1|原作者: 贺合林|来自: 红歌会网

摘要: 秋先生是主张阶级妥协以达到共生共荣的和谐相处。但是,在王伟光提出阶级斗争话题的以后,秋先生却以《支持王伟光,直面阶级斗争》为题发表文章,让大家直面他的阶级斗争理论。

鹤龄:颠扑不破的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与秋石客先生商榷

 

  ——贺合林——

 

 

  一  马克思的阶级分析

  人的生命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关键是创造生存的条件——生活资料。怎样创造生存条件?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依靠自己劳动获得所需生活资料;另一种是不劳动而获取。这样,人类便由劳动与不劳动“自然”地分成了两个对立的群体:劳动者群体和不劳动者群体。即劳动阶级与不劳动阶级。

  不劳动阶级的“获取物”从哪里来呢?这就用得上剥削两个字了:剥削劳动阶级中部份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成果。于是,按照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人类又进一步地“自然”分成了两个对立的群体: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不劳动阶级即为剥削阶级,劳动阶级中被剥削的群体就是被剥削阶级。劳动阶级中的另一部份没有受到剥削的就属于中间阶级。

  在阶级社会中,这种用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划分阶级的阶级分析法无疑是正确的是科学的,阶级关系非常简单,阶级属性十分明了。对立的双方都有各自鲜明的区别于对方的特性即其所有成员的共性。如:剥削阶级的每个成员都是剥削他人劳动的剥削者,他们有共同的利益诉求,维护剥削制度;被剥削阶级的每个成员都是爱剥削阶级剥削的劳动者,他们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反抗剥削制度……

  在这种鼎足三分的阶级格局中,每个人的阶级归属都只有一种选择,不是剥削阶级,就是被剥削阶级或者是中间阶级。不存在有两种阶级归属的个体。它比起按劳动与不劳动的二分阶级格局更进了一步:突出了不劳动阶级的剥削本性,将劳动阶级细分为被剥削阶级和不被剥削的中间阶级。

  马克思认为:“至今的一切社会都是建立在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的对立之上的”奴隶社会,建立在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对立之上;封建社会建产在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对立之上: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之上。

  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划分,基于这种剥削和被剥削关系,马克思用了一个更具体的概念衡量——生产资料。占有生产资料的是资产阶级;不占有生产资料的是无产阶级。为什么要突出生产资料在阶级分析中的作用?因为这种阶级分析法明确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目标——消灭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制。生产资料是一种可以“繁殖”的资料,它在占有者的投入下不断增长,是一个投入——增长——再投入——再增长的向前推进式过程,与占有者的财富增长直接相关。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得占有者拥有“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拥有“支配别人劳动的权力”亦即拥有剥削无产阶级的权力,拥有独占增长财富的权力,从而使剥削者愈来愈富,而使被剥削者愈来愈穷,贫富差距因此不断扩大,愈来愈大。 因此,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掌握主动权以后,关键的一步就是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自己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从根本上铲除资产阶级复辟的土壤。

  对于生活资料,马克思则表现得非常的宽容。因为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的性质完全不同,生活资料在占有者的消费中消失,是一个补充——消费——消失——再补充——再消费——再消失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每个人都必须通过劳动获得生活资料的补充,一旦放弃劳动,生活资料的补充立即断绝。生活资料不能为占有者增殖财富,不能为占有者提供剥削他人劳动的资本。用马克思的话来说是:“这种占有并不会留下任何剩余的东西使人们有可能支配别人的劳动”,所以,“我们决不打算消灭这种供直接生命再生产用的劳动产品的个人占有”。马克思甚至说: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

 

  “奴入他人劳动的权力”,是社会最大的不公,是社会不公之首,也是一切社会不公的源头。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就是要彻底剥夺资产阶级利用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

 

  因此,生产资料公有制,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性的标志,是社会主义的命门,是社会主义的根基,是防止两极分化逐步缩小贫富差距的法宝。不甘心失败不甘心被消灭的资产阶级势力则时刻梦想着捣毁社会主义的这个命门、根基和法宝,企图恢复生产资料私有制复辟资本主义。所以,围绕着生产资料展开的坚持与反对、保护与颠覆的斗争就成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阶级斗争的主要内容。

  因此,马克思在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上亦即剥削与被剥削关系上建立的阶级斗争学说,是科学的,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二  斯大林非常重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

 

  秋石客先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叙述阶级社会和阶级斗争的时候,并没有彻底和全面化。否定原始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阶级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原始社会究竟有没有阶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肯定是没有的,因为原始社会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当然,按照秋先生的阶级分析法,原始社会肯定是有阶级的。关键是看你的阶级分析法是不是科学的。“阶级”本来就是一个多义词。尊卑上下的等级叫阶级,官员的品位、等级叫阶级,事物发展的阶段叫阶级,文章的段落叫阶级。还有台阶也叫阶级。家家户户都有,千年万代永远都会有。

  至于马克思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阶级,却未见有此说法。人们通常了解到的是共产主义才消灭了阶级,共产主义才是无阶级社会。

  为了说明马克思否定社会主义存在阶级,秋先生引来了两位“受害者”作证:

  “斯大林、刘少奇等 ……深受马克思主义阶级经济分析方法影响,认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后,阶级自然不存在了,他们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有阶级是依据马克思主义,是正常的。”

  刘少奇是否“受害”,这里不作讨论。但是,斯大林没有“受害”却有铁证。斯大林说:

 

  马克思说过:任何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这就是说,今天无产者和资本家之间进行着经济斗争,明天他们也不得不进行政治斗争,他们就这样用双重性的斗争来保护自己的阶级利益

  ——斯大林:《阶级斗争》1906年11月,《斯大林全集》第1卷第259页

  现代社会生活的轴心是阶级斗争。在这个斗争进程中,每个阶级都以自己的思想体系为指南。资产阶级自己的思想体系,这就是所谓自由主义。无产阶级也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大家知道,这就是社会主义

  ——斯大林:《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1906年6月—7月,《斯大林全集》第1卷

  我们有些同志既然看不见戴上新的假面具的阶级敌人,既然不善于揭穿他们的欺骗手腕,就往往安慰自己说,世界上已经没有富农了,农村中的反苏维埃分子已经由于消灭富农阶级政策的实行而被消灭了,……同志们,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斯大林:《关干农村工作》1933年1月,《斯大林全集》第13卷第205页—206页

  只要资本主义包围存在,就一定会有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武装干涉的危险,只要这种危险存在,就一定会有复辟的危险即资本主义制度在我国恢复的危险。能不能认为这种矛盾是一个国家完全可以克服的?不,不能。因为靠一个国家的努力,即使这个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也不能完全保障自己免除武装干涉的危险。

  ——斯大林:《俄共(布)第十四次代表会议的工作总结》1925年5月,《斯大林全集》第7卷第99页—100页

 

  由上可知,斯大林对于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和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的认识是非常清醒的。究竟是斯大林没有“受害”还是马克思根本就没有“加害”?斯大林的这句“马克思说过:任何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就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就此而言,秋先生不但“诬陷”了斯大林,也“诬陷”马克思了。

 

 

  三  秋石客先生的“阶级分析”理论的要害

 

  要害一

  

  “自人类有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自然选择和社会选择发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分工结果,产生了不同的阶级。这些阶级,构成了对抗和非对抗性两种状态。”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这句话的表意应为:“自人类有社会以来,人们的自然选择(世袭)和社会选择(选拔)发生的从政、从商、从文、务工、务农等结果,产生了不同的阶级”。通常认为,这种社会分工的结果,产生的是不同的行业。秋先生将行业定义为阶级也是可以的。反正阶级是个多义词。

 

  这种按社会分工的阶级分析法,把整个社会划分成多个阶级。接下来,他又在阶级下面设立阶层。认为:

  “一般说来阶级的最初表现形式就是阶层。譬如,在封建社会后期的少量资本家,他们并不能成为阶级,而是作为阶层存在。当一定的阶层发展成为社会基本力量时才成为阶级,在未成为社会基本力量时只能称之为阶层。”

  按照这种理论,所谓的阶级,在数量上来说,是一个变数,随着阶层成为社会基本力量或是阶级丧失社会基本力量而增加或是减少。

  这种分析法的最大弊端是愈分析,阶级阵容愈复杂,愈分析,弄得人们愈糊涂。特别是要搞阶级斗争,哪个阶级和哪个阶级对阵,一时半会也无法说得清。

  很可能是秋先生也考虑到了这个麻烦事,所以,与此同时,他又用两分法将整个社会划成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要害二

  

  秋先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分别把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分别当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统治阶是不对的。他认为:

 

  “统治阶级不是个复合和虚的概念,而是单一和实实在在的阶级,是独立的阶级,是和人类社会产生后一直相伴的阶级,是以国家权力为生的阶级”。

 

  这样一来多阶级带来的麻烦事自然是没有了。两个阶级对阵,旗帜十分鲜明:

 

  “奴隶社会国家主要矛盾不是奴隶与奴隶主,而是统治阶级与奴隶主、平民、手工业者等被统治阶级的矛盾。”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统治阶级国王及官吏与被统治阶级地主、农民、手工业者等之间的矛盾。”

  “掌握资产阶级国家的统治阶级,压迫、剥削其他如资本家、地主、工人、农民等不同的阶级。……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依然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话虽然很好说,可是,真要“行”起来就麻烦了。秋先生的这种阶级分析法,实际是将整个社会分成为三个层次的阶级架构。第一层次是靠权力生存的统治阶级,第二层次是资本家、工人、农民、地主等被剥削阶级,第三层次是还没有成为社会基本力量的阶层。

  现在,我们还是尽量地把问题简单化。根据秋先生所说的统治阶级应该主要是“行使管事职能”,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也就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二者之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是坚持管理和反对管理的矛盾?是要严格管理和要放松管理的矛盾?而这样的矛盾,并不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在两个阶级中,都有这两种不种思想倾向的存在。

  所以,将统治集团视为统治阶级并以所谓的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为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是一种混淆阶级界线淡化被剥削阶级与剥削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理论。这种理论在现实社会中起的作用,就是淡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面对着无产阶级的反抗斗争,资产阶级完全有理由质问无产阶级:你们为什么不去抓主要矛盾?难道你们不知道我也是被统治阶级?我们都是受统治阶级压迫剥削的患难兄弟(秋石客语:“掌握资产阶级国家的统治阶级,压迫、剥削其他如资本家、地主、工人、农民等不同的阶级)。

  请问秋石客先生,工人要是遇上了资本家降低工资等侵权行为,是找直接面对的资产阶级斗,还是去找遥远的高高在上的统治阶级去斗?

 

  要害三

  还是尽量的把问题简单化。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说起。秋先生将它们捆绑成了夫妻,都进入了被统治阶级。可是,它们的根本利益却是完全对立的。要它们结成统一战线进行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在它们因根本利益发生的对抗中,行使管理职能的统治阶级维护一方的利益,就损害了另一方的利益。被损害一方与统治阶级进行阶级斗争,受维护一方势必与统治阶级站在一起。

  秋先生可能会说,统治阶级公平公正的处理这个问题,不就没事了。不过,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提问:如果统治阶级处理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都能做到公平公正,那么,被统治阶与统治阶级之间就不可能存在矛盾了,你又凭什么认定任何社会的主要矛盾都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如果统治阶级是一个不代表任何阶级利益的公平公正处理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的阶级,那么,它就是一个超阶级的组织了,根本就没资格称为阶级。像奥运会上的裁判和各国代表队一样,裁判是裁判,代表队是代表队。不能将裁判混为代表队。

  事实上,统治集团是有鲜明的阶级代表性的。奴隶社会的统治集团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封建统治集团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资本主义统治集团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社会主义统治集团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将统治集团代表利益的这个阶级称为统治阶级,是没有错的。

  统治集团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是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掌握国家权力的组织,统治阶级是被它代表利益的那个阶级。

 

  要害四

  

  秋先生认定“统治阶级的定义就是靠掌握国家权力为主要生存条件的阶级,其主要成份是国家元首和各级官吏。”

  此语,用之于统治集团,可以勉强说得过去。如果用之于其成员,就要惹麻烦了。因为其所有成员,包括国家元首和各级官吏的工作,都是一种劳动,大家都是凭自己付出的劳动换取工资为主要生存条件,只有贪官才靠手中掌握的国家权力为生。然而,这是一种犯罪的行为。与国家权力的本身无关,是盗用了国家的权力。

 

  要害五

  

  三级阶级架构造成了许多社会成员的阶级身份的重复。譬如秋先生划定的知识阶级。其成员很多都进入了秋先生所谓的统治阶级,是名副其实的“双国籍”。而按照秋先生说的“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统治阶级专政,用无产阶级专政一词未必准确,而应该是劳动群众阶级专政。因为在公有制条件下,旧的剥削阶级已消灭,工人﹑农民﹑士兵﹑一般知识分子和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是劳动者”、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只能是劳动阶级”来分析:工人阶级是统治阶级;农民阶级是统治阶级;士兵阶级是统治阶级; 一般知识份子是统治阶级;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也是统治阶级,唯独特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是统治阶级!岂不成一个笑话了。

  一句话,秋先生的阶级斗争理论,既没有划出一个“独立的统治阶级”,也没有划出任何一个“清清白白”的独立阶级。

 

 

  四  让步妥协不是阶级斗争

 

  “阶级调和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都应当懂得阶级调和的重要性。各阶级在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懂得调和。而调和的方式无非是两种,一种是进攻性的,例如采用暴力镇压或反抗;另一种是防御性的,双方采用不同的非暴力的让步直到妥协。妥协的结果通常达到共生。暴力的镇压和反抗往往导致双方共同受伤和死亡。”

  “其次在对称性的其他阶级,例如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关系,作为两个阶级都存在着如何处理矛盾性关系和共生性非对抗性矛盾性关系问题。处理的好,双方都受益,否则双方都受害。其它的对称性阶级如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等都是如此。对称性阶级同样要特别重视减少矛盾性关系的一面,增强共生性关系的一面,唯此才能保持对称性阶级之间的和谐,避免双方受到致命的和非致命的伤害。”

  

  很明显,无论是从前面的分析还是从这两段话分析,秋先生是主张阶级妥协以达到共生共荣的和谐相处。但是,在王伟光提出阶级斗争话题的以后,秋先生却以《支持王伟光,直面阶级斗争》为题发表文章,让大家直面他的阶级斗争理论。我以为,这种做学问的态度是很不可取的。明明是批评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明明是宣扬阶级和谐的理论,为何就不愿直话直说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14-10-3 01:53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3 06:00 , Processed in 0.01737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