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毛泽东和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

2014-10-20 22:13|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670| 评论: 0|原作者: 贾章旺|来自: 文革网

摘要: 毛泽东时代,中国人民的医疗水平、卫生条件、生存年龄都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
毛泽东和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
  
贾章旺 文革网

  
  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改善卫生状况,控制疫病流行,从19502月开始,全国军民联合开展了春季防疫运动,并取得很大成绩。
  
  1952316,由于反细菌战争的需要,毛泽东在阅读新华社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分社报送新华总社的防疫工作资料后。批给周恩来、聂荣臻、粟裕:应通令东北军区、华北军区、华东军区及华南军区仿志愿军办法组织防疫机构。进行清洁卫生工作。于是一场规模宏大的、全民性的爱国卫生运动迅速掀起:这场受五万万人民全心全意支持的卫生运动,是人类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
  
  这年83日,毛泽东在年度国家预算草案报告稿上批示说: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如果只注意前一方面,忘记后一方面,那是不对的。
  
  12月,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毛泽东为大会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会议把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定为工作方针之一。确立了新中国卫生工作的方向。
  
  19521953年,政务院相继颁布实施《关于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和《劳动保险条例》,向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工青妇等团体,各种工作队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的国家公职人员、大学生和革命残废军人提供公费医疗,向厂矿企业职工提供劳保医疗。国家采取减免收费的办法,加强对严重危害农民健康的流行性疾病的洽疗,烈性传染病、肺结核和性病初步得到控制。从1953年开始,在毛泽东亲自关注下,经5年奋战,在中国全面消灭了血吸虫病,创造了世界血吸虫病防治史上的奇迹。
  
  至1956年,与1952年相比,全国卫生机构总数由38987个增加到107305个,疗养院所由270个增加到799个。卫生防疫站由147个发展到1464个,妇幼保健所站由2379个发展到4564个。
  
  1957年,全国人口预期寿命达到57岁。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写道:新中国是一个人人感觉自豪的国家——控制了通货膨胀。废除了外国人的特权,铲除了腐化,公民们都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如修理公共设施,开展扫盲活 动,防止疾病……”
  
  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广天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
  
  1956年,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合作社对于因公负伤或因公致病的社员要负责医疗,并且要酌量给以劳动日作为补助,从而首次赋予集体介入农村社员成员疾病医疗的责任。为解决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毛泽东多次指示城市中的医院组织医疗队下乡为农民治病。19651月,毛泽东和中央又批转了卫生部关于组织巡回医疗队下农村基层的报告。很多医疗专家纷纷响应,像著名的胸外科专家黄家驷、儿科专家周华康、妇科专家林巧稚都曾加入其中。深入农村巡诊。
  
  1965年。城市平均每千入所得的医院床位以及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数目,分别是农村的7.4倍和3.7倍。而农村人口是城市入口的4.6倍。是年626日,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向毛泽东汇报,讲到全国医务人员分布情况时说:全国现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l0%在农村;高级医务人员80%在城市;医疗经费的使用农村只占25%,城市则占去了75%
  
  毛泽东听后面容严肃地站起身来说:卫生部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且这l5%中主要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
  
  一个多月后,毛泽东再次召见钱信忠等人,提出了在农村培训不脱产的卫生员的总构想。他指出:现在那套检查治疗方法根本不适合农村,培养医生的方法。也是为了城市,可是中国有五亿多农民。”“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书……高小毕业生学3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总比骗人的医生与巫医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
  
  1965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6 01:00 , Processed in 0.099487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