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政 治 查看内容

打造改革共识

2012-3-3 06:21|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498| 评论: 2|原作者: 孙立平|来自: 孙立平

摘要: 改革陷入困境,不仅是由于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力,更重要的是由于在转型陷阱中既得利益集团败坏了改革的名声,使得改革在民众中失去了基础。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凝聚改革共识是很困难的。即使是顶层设计的改革,如果没有真正的社会基础也很难推进、实施。
打造公平正义取向的改革新共识——访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

  问:最近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清华大学凯风研究院社会进步研究所提出的第三份“社会进步研究报告”,提出中国现在面对的是转型陷阱。这个问题是怎么来的呢?

  孙立平:这份报告的题目是《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转型陷阱?》。很多人现在都有一个感觉,我们现下处在一个非常令人困惑的时期。有人说“中国社会的气质正在发生变化”;有人说改革已经终结,已经死亡;有人说中国开始要进入一个停滞时期。一种沉闷而焦躁的社会氛围在悄然形成。如果将这种状态置于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其中具有的含义就更是耐人寻味: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的特征是改革,90年代的特征前期是改革,后期是开放,而进入21世纪后的这10年,维稳则成了最基本的基调。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目前流行的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从发展角度提出的解释,即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另一种是从改革或制度角度提出的解释,即认为是改革处于停滞甚或倒退状态。

  我们的报告明确指出,我们现在最需要警惕的既不是中等收入陷阱,也不是简单的改革停滞或倒退,尽管这两个问题也是存在而且需要加以关注的,我们现在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另一种可能性,即陷入转型陷阱。转型陷阱指的是,在改革和转型过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阻止进一步变革,要求维持现状,希望将某些具有过渡性特征的体制因素定型化,形成最有利于其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体制”,并由此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畸形化和经济社会问题的不断积累。中等收入陷阱的突出表现是原有支撑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耗尽而形成的经济停滞,而转型陷阱的主要表现则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畸形化。

  问:那提出这个问题的意义是什么?

  孙立平:提出转型陷阱的概念,对于我们认识和澄清当今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转型陷阱的概念可以使我们更明确地意识到我们现在身在何处。我们现在可能不是处在改革或转型的途中,也不是处在中间性的过渡状态,而是处在一种结合了新旧体制因素的“混合型体制”定型过程中。对这种新的体制最理论化的概括也许就是“中国模式”的概念。

  第二,转型陷阱的概念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理解现在改革的阻力究竟在哪里。现在问题的实质,并不是像有人担心的那样,是旧体制的拥护者在反对改革,而是一些昔日的改革者、今日的既得利益者在要求固化现有状态。严重者,将会出现特殊利益集团绑架国家绑架社会的现象。旧体制的拥护者与今天的既得利益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

  第三,转型陷阱的概念可以使我们更明确地意识到改革遇到的实质性问题是什么。对于改革的推进来说,关键的问题不仅在于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更在于由于改革中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滥用了改革,已经败坏了改革的声誉,使得相当一部分民众对改革失去了基本的认同。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形成改革共识已经是相当困难。

  第四,转型陷阱的概念可以使我们看清楚今天种种令人困惑的现象背后的基本逻辑是什么。为什么维稳会到了不顾一切的程度,为什么一些地方的发展会进入走火入魔的状态,为什么一些只能在特殊情形下实行的措施会常规化、体制化,在所有这一切的背后,是有其内在逻辑的,即转型陷阱的逻辑。

  第五,转型陷阱的概念可以使我们对一个问题产生警觉,即在转型陷阱的逻辑没有打破之前,那些深化改革的措施,那些想矫正目前一些弊端的措施,都有可能被扭曲变形,被组装为获取既得利益链条上的环节,或者说,被利用为形成转型陷阱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改革会进入一种进退维谷的状态。

  第六,转型陷阱的概念有利于澄清笼罩在左与右争论上的迷雾。现在中国的问题其实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改革与保守、前进与倒退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左与右的问题。过多将争论集中在这样的问题上,不仅会造成社会不应有的裂痕,而且会模糊我们正在面对的实质性问题。

  问:但是陷阱往往意味着进退两难、不易挣脱,中国如何才能走出转型陷阱?

  孙立平:改革陷入困境,不仅是由于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力,更重要的是由于在转型陷阱中既得利益集团败坏了改革的名声,使得改革在民众中失去了基础。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凝聚改革共识是很困难的。即使是顶层设计的改革,如果没有真正的社会基础也很难推进、实施。

  这时,能够重新凝聚改革共识的,就是将推进公平正义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作为改革的基本目标。温家宝同志指出,应当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在转型陷阱中,人们感受最深最不满的,是公平正义被破坏。前段时间,不止一次的社会调查都得出了类似结论,即在社会各阶层中存在一种普遍的弱势感。不仅是那些公认的弱势群体如此,就是被那些通常人们羡慕的群体,如公务员、警察、教师、民营企业家甚至领导干部,也都有明显的弱势感。在中国改革已经进行了30多年,经济又是如此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普遍的弱势感是很值得人们警觉的。这种现象至少部分说明,在一个公平正义不能得到维护的社会中,每个群体的人生活得都不舒服。因此,重建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社会当前最急迫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打造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改革新共识,可以正面面对现有体制的主要弊端,能够凝聚民众变革要求,而且在意识形态上无太大阻力,可以超越左右分歧。

  问:在一个贫富分化呈现加剧态势的断裂社会中,如何以公平正义来凝聚人心,形成你所谓的改革新共识?

  孙立平:以公平正义为取向的改革,强调如下的改革内容:实现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将政治社会生活纳入法治轨道,破除权贵资本主义,建立利益表达、施加压力和社会博弈机制,促进公民意识和社会组织的发育,促进公民权利平等。

  真正的公平正义,只有在民主法治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主与法治的建设,应当是未来中国改革的核心内容。首先是要形成对公权力的制度性制约。因为,现在公权力的滥用和不受制约,是损害公平正义的第一位原因。公平与正义的实现,必须基于法治的基础,需要宪法权威、司法公正、行政公平。同时,以公平正义为宗旨的改革要破除权贵资本主义,如周瑞金先生所说,执政者要勇于与特殊利益集团切割。

  如何以公平正义来凝聚人心? 如何以公平正义来重新凝聚改革共识? 所需要的,并不是什么深奥而复杂的东西,而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东西,这就是勇气。多少年来,罩在改革头上最大的魔咒,就是犬儒主义,就是对不公平、不正义的默认,就是一种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哲学,就是过于讲究策略的圆滑和“成熟”,就是缺乏面对实质性问题的勇气的体制性拘谨。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中国最需要的是一种勇气,一种能够正视既得利益格局,冲破既得利益格局,打破转型陷阱的逻辑,走出目前僵局与困境的勇气。执政大国,智慧、谨慎是重要的,但在今天的中国,勇气和魄力显然要比智慧更为重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人民合力定乾坤 2012-3-4 00:30
树立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思想、推进人民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大发展
必须总结前30年的经验教训,需要先解决好以下问题:
1、结束30多年推行的特色祸国殃民畸形资本垄断贫富悬殊社会;
2、复兴毛泽东继续革命思想,创新建设人民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
3、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对各级党和政府领导人的监督罢免机制;
4、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对各级党和政府官员定期的问责制和评议机制;
5、设立毛泽东思想文化新经济产业开发园区示范中心基地 ;
6、凡涉及人民公共财产和公共资源的处理问题必须通过全民表决方可实施;
7、增加中国共产党党纪新规,并写入党章:不管是谁、不论你职位有多高、资格有多老,凡是把中国人的钱拿去救资本主义危机市场的人,不配做共产党员。统统驱除党外,免去一切行政职务,情节严重的,以叛党卖国贼论处……
只有恢复毛泽东思想指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工人阶级劳动人民才能重新翻身求解放!
只有毛泽东继续革命的光辉思想才能救中国! ...
引用 人民合力定乾坤 2012-3-4 00:24
特色改革死路一条!
中国绝对不能再走资改开的道路!从国企改工人下岗、教改、医改、房改……改革什么,失败什么,人民遭殃什么!特色改革已经改得社会乱象丛生,贪官污吏盛行、腐败堕落成风,贫富悬殊严重,……工人阶级改革成为农民工(农奴工)打工仔、人民公仆改革成为官员,人民警察改成黑猫警官,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改成一切向钱看的富豪党,社会主义改成修正主义,保家卫国的军队改为保皇御林军,……特色改革使人民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劳动人民没有安居乐业的生存条件,再特色改革下去死路一条!

查看全部评论(2)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4 02:03 , Processed in 0.01969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