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智取威虎山》——与历史重逢

2014-12-30 00:38|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362| 评论: 0|原作者: 行者|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我走出影院,沉浸在还没有带入理性批评的感性世界里,英雄主义和历史纵深的感召力依旧轻易地勾起我的玄想,使我头脑里氤氲笼罩着徐徐灵晕,和恨不早生的遗憾;走到天桥,我看到满地上贴着的“包小姐”,我看到流溢的光辉,川流的车,我和同学走着,说着。

  【四】

  对《智取威虎山》的意见(一九六六年四月四日)

  第三场要修改,去掉神秘化。杨子荣是战场的一员,是侦察员,现在剧本架子立下来了,看起来要抓剧本;在排练上一锅煮是不科学的。

  小分队要改名字,小分队是苏联的称号,当时东北常用的是剿匪队或追剿队。

  少剑波名词要统一,干脆用二零三,唯独在“壮别”时称一声“剑波同志”亲切一些。

  第二场是比较麻烦的,李勇奇的表现不大合理,可能是个调度问题,结束也不强烈。李母的腿上功夫太差,应该把她调到台前来,离儿子近些,表现儿子要母亲,母亲要儿子的心情,现在太粗不细。

  第四场少剑波唱很多。是虚的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抒革命之情,裁掉是不行的,有虚有实才好。

  现在来看,每一场戏就给人有悬念,组织得严密了,唱词要搞得非常精练,要是诗。这个问题先不急,慢慢修饰。锣鼓要打出新的,舞蹈有一两个绝招就行了。

  成绩最大的是第六场,音乐、唱腔、演员表演、舞台调度等都好,有戏了,没意见。

  第九场还显得有些乱,少剑波要有两手准备。这场戏群众要给人以翻身感,民兵也组织起来了,猎户化装要健壮些,不要太臃肿。

  第九场后面要有雪意,要起风给滑雪作准备。滑雪舞蹈层次还不鲜明,舞蹈动作要少而精,翻得出色一些。不精不要,吃力不讨好。要讨巧一些,现在长了。总的来讲舞蹈动作要简洁过硬。场面要使人有动的感觉。老戏中的舞蹈程序化了,我们要程序不要化,要创造出新的程序。

  最好,剧本把“臃”字去掉。

  【五】

  对《智取威虎山》音乐形象的意见

  《智取威虎山》千方百计要塑造成功杨子荣、少剑波、李勇奇这三个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

  首先是京剧队伍的革命化。京剧队伍过去适用表现帝王将相,现在搞现代戏,不加以改造是不行的。

  杨子荣前半部分,特别是第五场一定要把人物树起来。板式以用二簧再拉西皮。杨子荣的音乐性格要刚柔相济,刚要多些,要挺拔。

  二簧的调性此较稳健,深沉,但拉得不好就忧郁,所以要突破旧的,这一段要求是高昂的调性,所以后转西皮。

  第三场,小常宝的诉苦唤起了杨子荣的阶级仇恨,采用西皮比较明朗,容易有刚,但缺点是容易飘,不易给人深沉的感觉,就把反西皮和二簧的音调溶进去,前半场深沉,后半场明朗。

  第八场,杨子荣上山后要有侦察行动。写出他深入虎穴后如何对待敌人摸情况,同时也写了他如何想念着远方的战友,就浑身有力量,溶和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音调。前部分是杨子荣唱腔中唯一用慢板的,老戏中这给人沉郁的感觉比较难处理。我们不是原封不动,去掉了沉郁感,在节奏上给以压缩,不给人沉郁感觉,表现了杨子荣对同志们的怀念。最后用紧板,并创造性的运用《东方红》乐曲。杨子荣的精神面貌就此较完整地刻划出来了。

  第三场和群众的关系;第四场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藐视一切困难的精神;第五场只身入虎穴,抱着必胜的信念,刚柔相济;第八场表现了他和党和小分队的关系;第十场表现了他歼敌前的胜利信心。在这几段唱腔中从几个大的方面表现了英雄。

  第六场表现了杨子荣是在敌人心目中的“好汉”,在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最后“甘洒热血写春秋”从各方面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特写镜头。

  唱腔要成套,从狭义讲,具体某一段要成套,而整个一出戏也要有一整套的音乐,来塑造英雄形象。

  少剑波和杨子荣在音乐形象上如何区别?从行当讲是两个老生,又都是正面人物,容易雷同,怎样从音乐上加以区别?

  从选腔方面,两人的性格不同,少剑波是青年指挥员,深谋远虑,动作上幅度不是很大的;杨子荣是侦察员,性格更粗犷些,机智勇敢,刚更多一些。少剑波选用老生腔,杨子荣用武生腔,并吸收小生腔和花脸腔。

  在节奏板式上,少剑波采用快板比较少;杨子荣一般在速度上,板式运用上,快板比较多,干脆。

  在音调上,少剑波行腔柔和些,而杨子荣行腔上硬一些,创新也多些,幅度也大些。

  在音乐性质上,杨子荣和少剑波上场的音乐不同。杨子荣采用《解放军进行曲》,把全剧的主调给了第一主人公;少剑波则基本上用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曲调,从配曲上加以区别。

  整个创作分四个大阶段:

  第一阶段,思想不解放,不敢创新,步子迈得很小,一开始提出声韵以中州韵为基础,普通话为辅。如少剑波一段“朔风吹”老腔老调多,中州韵一多就显得陈旧。

  第二阶段,要突破老腔调,就一反以往北京音为基础,以湖广音为辅,就出现了一批唱腔如“打虎上山”一段。

  第三阶段,我们发现路子对了,就大胆革新,第八场完全突破,创造性用了“东方红”的乐曲。

  第四阶段,我们更大胆,把反派角色的音乐都加强了,另外把整个全剧音乐贯串起来。

  正面音乐形象和反面音乐形象。正面是以解放军进行曲为主,贯串全剧。音乐形象上的群像是解放军进行曲,又是杨子荣的主题,又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解放军音乐群像的另一方面,但更多的是少剑波的主题。正面是用进军号,明朗,清晰,有生命力,音调是逐渐向上的,高昂,欣欣向荣。

  反面音乐形象的主题是阴森的,向下的,低沉的,没落的。反面音乐形象主要给座山雕,形成鲜明的对比,座山雕每一场出场,都用大锣,表现敌人的走向死亡。在“百鸡宴”喝酒时的音调不稳定,如坠入悬崖,表现了敌人行将灭亡。

  这两方面的音乐形象都是贯穿全剧的。

  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同台演出时,要突出正面人物,可能会淹没反面人物,这也没关系。一定要突出正面人物。如第六场的最后。

  音乐显出一定的时代背景,还要有地方色彩。背景是四六年在东北,选用了“解放军进行曲”这个主题,也溶化了东北民歌,如九场的幕间曲。

  音乐除抓住重点场次着力刻画外,也不能忽略小的节骨眼,抓住小的节骨眼能给人物形象以补充。如“甘洒热血”段,小段唱腔并有利于普及。

  刻划人物深度如何决定唱腔旋律本身,人物精神世界靠旋律的进行很重要。

  音乐旋律和传统唱腔矛盾比较大,旧的是表现封建阶级优柔寡断的感情,矛盾大,但创新的幅度也是大的。

  现代戏的伴奏,不是如同旧戏起托腔衬腔作用的,他是塑造英雄形象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第八场“东方红”的出现,不是终止作用,而是起了点题的作用。功能这不是一个过门所能包括的。

  第八场:“装闲逛”处伴奏加强戏剧性功能。

  第五场:“迎来春天换人间”完全用笛子,比高胡更明朗,鸟语花香。

  第三场:“深山见太阳”解放军进行曲点题。

  配乐部分,配合人物感情,戏剧动作,起了戏剧上的表情作用,如第二场媳妇死后的音乐悲切表现了人民的苦难。

  有时不配乐也是一种音乐效果,“此时无声胜有声”。

  (对传统的打击乐器)不要束缚演员,“要打出新的程序来”。打击乐可以造气氛,烘托节奏感,表达感情差一些。

  第五场一开始的打击乐是创新的,描写杨子荣在雪地上的急促步伐,急促心情。起戏剧效果作用。

  唱词的处理,一方面从声韵方面处理是技术性的,一方面从功能作用方面,从表现什么情感去处理一个词,形式服从内容。

  连续平声,连续仄声的看那个是主词,从内容出发,重要的句子,重要的字摆平,不重要的不管它,一般讲有一个是倒字。如“手套上血迹尚未干”。

  【六】

  对《智取威虎山》音乐创作的意见

  现在京剧板头要活,要善于表达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旧京剧音乐是凝固的,四平八稳的,表现帝王将相的。

  怎样塑造表现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

  主要唱腔要成套,这样才有层次,旋律要有线条,(高低快慢)有连续性,适合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主要唱腔一般是在人物处在矛盾最尖锐的时刻表现人物的。

  (江青同志很重视《智》剧第八场的主腔,这是“战斗在敌人心脏”,这段搞好,音乐基本过关。)

  在唱腔上尽量不用散板,要上板。散板把戏搞得没有节奏。

  乐队不要被锣鼓经困住,不要乱用打击乐,戏时间长,也搞松了。打击乐用弦乐代替,或弦乐和打碎的锣鼓经合在一起。

  乐队要增加低音中音乐器,没有中音乐器,低音就没有厚度。“外为中用”,加了中音提琴,音乐色彩可以丰富。

  音乐上可参考余叔岩、高庆奎、杨宝森、刘鸿声的,他们几个唱得慷慨激昂。第五场“打虎上山”可参考杨宝森的《击鼓骂曹》,可用些小生腔和武生腔。一切围绕着塑造英雄形象,唱腔要求有性格。

  配曲运用革命歌曲《解放军进行曲》富于时代气息。

  主要唱腔很重要,能把人物感情无遗的表现出来,唱腔散,就一散而光。

  (春桥同志指示,音乐要有整体设计。)

  唱腔要注意到异峰突起,要使人拍案叫绝。

  一套唱腔要有高潮,整个戏要有高潮(音乐高潮)。

  二簧转西皮这条路将来是要走的,只要新的观众拥护。

  在什么地方用腔,用腔不一定用在最后一个字上,这不是从生活出发,应强调的字,就要用腔。如《击鼓骂曹》的“手中缺少杀人刀”。

  (春桥同志讲:有人说《智》剧是两个老生戏不好办,这个意见不对。因为杨子荣和少剑波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老生行当了。要从人物出发,不要从行当出发。)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wyzxwk.com/Article/wenyi/2014/12/335565.html
4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7 19:34 , Processed in 0.02194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