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政 治 查看内容

论大学私有化

2012-3-7 07:10| 发布者: redchina| 查看: 782| 评论: 0|原作者: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摘要: 私有化在世界各地开始意味这样几件事:一是,开始有一些高等教育机构作为追逐利润的企业而建立起来。二是,公共院校机构开始从公司赞助者中寻求和获得资金,后者开始介入大学的内部治理。三是,大学开始以寻求大学研究人员已经发现或发明的专利为己任,从而作为运营商亮相于经济,也就是说,成了工商企业。 ... ... ...
费尔南德•布罗代尔中心
纽约州宾汉顿大学,美国
Fernand Braudel Center, Binghamton University 
http://fbc.binghamton.edu/commentr.htm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路爱国 译)

评论 第324号
2012年3月1日

高等教育受到攻击

    在相当长时期内,世界上只有几所大学。这些机构里的学生规模非常小。这一小群学生主要来自上层阶级。上大学带来巨大声誉,也反映出极大特权。
 
    这种情况在1945年后开始发生根本改变。大学数量开始大增,上大学的适龄者比例也开始扩大。此外,这还不仅是在那些已经拥有著名大学的国家出现扩张的问题。1945年前只有很少或根本没有大学院校的大量国家也启动了大学教育。高等教育成为世界性现象。

    大学扩张的压力来自上下两层。从上层看,政府认为非常需要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以确保他们有能力在世界经济爆炸性扩张所需要的远为复杂的技术上进行竞争。从下层看,世界人口中大量中间阶层以及甚至低下阶层坚持认为他们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从而大大改善他们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规模惊人的大学扩张之所以有可能,是由于1945年后世界经济的巨大上行性扩张,这是现代世界体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扩张。有大量资金可用于大学,而大学也乐于利用这些资金。

    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体系。单个大学变得大多了,并开始失去较小单位提供的那种私密氛围的质量。大学生群体的阶级构成以及随后教授群体的阶级构成都在变化。在许多国家,扩张不仅意味着减少了上层群体对学生、教授和行政管理者的垄断,而且往往意味着“少数”群体和妇女开始更有机会入学,而这在以前完全或至少部分地无法做到。

    这幅美丽的图景在大约1970年后陷入困境。一方面,世界经济进入了其长期停滞阶段。大学得到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的数额渐渐开始减少。同时,大学教育的费用持续上升,而来自下层要求继续扩张的压力却越来越大。自那以后的情况就是,两条曲线向相反方向发展--更少的资金和更大的开支。

    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这种情况变得十分严峻。大学是如何应对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私有化”。1945年之前甚至在1970年以前,大多数大学都是国家的机构。一个显著的例外是美国,它有大量非国有院校,其中大部分是从宗教机构演变而来。但即使在这些美国的私营机构里,大学也是作为非营利组织运行的。

    私有化在世界各地开始意味这样几件事:一是,开始有一些高等教育机构作为追逐利润的企业而建立起来。二是,公共院校机构开始从公司赞助者中寻求和获得资金,后者开始介入大学的内部治理。三是,大学开始以寻求大学研究人员已经发现或发明的专利为己任,从而作为运营商亮相于经济,也就是说,成了工商企业。

    在资金缺乏或至少看起来缺乏的情况下,大学开始把自己转化为更类似于工商业的机构。这可从两个主要方面看到。大学及其院系的最高行政职务历来由学者担任,此时开始由那些拥有工商业而不是大学生活背景的人担任。他们筹措资金,但他们也开始制定资金分配的标准。

    开始对整个大学和校内院系从对其投资的资金产出角度进行评价。这可以从有多少学生希望从事哪些学科来衡量,或某大学或院系的研究成果如何受到推崇。知识生活被按照伪市场的标准判断。甚至招收学生也用通过其他招生方式带来了多少金钱加以衡量。

    如果这还不够,那么,大学还开始遭到攻击,主要来自反智极右思潮,它把大学看作世俗的反宗教机构。大学作为一种批评机构—批评主导群体和主导意识形态—历来总是遭到国家和精英的抵抗与镇压。但它们的生存能力一直植根于其相对的财政自主上,其基础是低廉的实际运作成本。这是昔日的大学,而不是今天的大学,也不是明天的大学。

    人们可以对此忽略不计,认为这只不过是我们现在生活其中的全球混乱的又一个方面而已。但大学应该发挥作为分析我们世界体系现实的一个主要基地(当然不是唯一一个)的作用。正是这种分析,有可能把混乱的过渡成功导航到一种新的、并希望是更好的世界秩序。此刻,大学内部的动荡似乎并不比世界经济的动荡更容易解决。对它的关注甚至还更少。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版权所有,Agence Global负责发行。有关版权和授权,包括翻译和张贴到非商业网站事宜,请与rights@agenceglobal.com、1.336.686.9002或1.336.286.6606联系。在不改动本评论和展示版权所有条件下,允许下载、电子转发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他人。如欲与作者联系,可发邮件给immanuel.wallerstein@yale.edu。每月两次发表的这些评论,旨在从长时段而不是当前头条新闻的角度,对当今世界变化做出反应。]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5 07:33 , Processed in 0.02770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