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社区 查看内容

l刘光晨:使用价值问题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增补

2012-3-6 17:09| 发布者: 平民| 查看: 342| 评论: 0|原作者: 刘光晨|来自: 作者

摘要: 刘光晨:使用价值问题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增补 ——生活量尺度和劳动效用价值论【2012稿】 目录导读 几个说明 引论 在引论中我将引出生活量问题、生活量与劳动量的关系问题 一、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这里讲,竞争中部门各生产者不同具体劳动间不同的效用,对其劳动所得生活多少的影响问题。 二、 使用价值和它的效用 分析使用价值的效用本质, 及其基本发展规律问题. 三、交换价值 这部分进一步梳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
生活量尺度和劳动效用价值论

刘光晨:使用价值问题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增补

   ——生活量尺度和劳动效用价值论【2012稿】

 

                  目录导读

几个说明

引论  在引论中我将引出生活量问题、生活量与劳动量的关系问题

一、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这里讲,竞争中部门各生产者不同具体劳动间不同的效用,对其劳动所得生活多少的影响问题。

二、  使用价值和它的效用   分析使用价值的效用本质, 及其基本发展规律问题.

三、交换价值  这部分进一步梳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生产所消耗了的劳动量,交换价值是交换中社会赋予生产者的社会劳动量。而交换价值量本身就是生产者劳动所得的生活量。

四、生活量   本篇实际包含三或四部分内容,先是分析劳动量与生活量的关系由人与自然关系向商品社会关系再向资本主义关系的转变问题;再就是分析了竞争中具体劳动的效用或说商品效用对交换价值的影响机制问题。最后分析了商品交换价值或商品生产中生产者生活量的结构问题,及实际交换过程。

一、生活量的等价交换

二、劳动量的非等价交换

三、工业革命的机制    结合五、六、两部分,分析部门内部竞争,不管是劳动消耗的缩短还是商品效用的竞争,都在不间断的促进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动。

五、成本及效用趋同趋势和利润率平均化趋势  分析劳动量的等价交换是竞争造成的一种趋势。

六、市场价值与部门基于效用更新的商品结构变动   分析在部门商品效用竞争条件下,马克思所说市场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作用问题。

七、四部类生产和不断的生产生活革命  直观讲述生产生活方式革命消灭劳动问题,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人类解放的桎酷作用。

八、生活总财富与总效用递增

九、工业革命的本质   工业革命是消灭劳动的革命.

十、劳动价值论的要义和马克思的不足

十一、资本主义矛盾的新认识   总体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量与生活量的矛盾结果进行了分析。

十二、共产主义革命   共产主义是劳动消灭进程中和劳动消灭后人类新的社会生产组织形式。人们共同的劳动外自由生活的生产。

 

              

                  第一个说明

 

 在马克思和列宁的时代,由于他们对社会生产史发展演进的分析,尤其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曾经大大地推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今天我们处在旧的一轮社会主义革命的潮落和新一轮社会主义革命潮起之前的这么个时期,为了要继续和更好地推进这个革命,我们依然需要从重新对社会生产史演进的分析和重新从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分析入手,进一步增进对这个革命的认识。

从另一个意义讲,这同时也就是要求我们随实践发展反思修正丰富以往的一些认识,尤其是关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即共产主义过渡时期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

这就要求我们往回看。马克思是从资本主义最简单的商品开始,我们今天依然需要回到最简单的使用价值开始【我这里之所以经常用使用价值代替商品,是因为我们已经经历过了一个临近产品生产的阶段,使用价值概念在这里囊括了商品和产品两个概念】;马克思通过商品的价值揭示的是生产关系,而我们通过使用价值的效用问题,则同时将揭示生产力。今天看来,使用价值——商品或产品,其实同时蕴含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两个方面发展潜在的可能。

然而,要研究效用问题,首先会面临一些困难,因为正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一直以来都还在排斥它。

长期以来,使用价值的效用问题一直徘徊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外。然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把效用问题纳入在内,我们就无法解释各部门商品尤其工业品为什么会不断的更新换代的问题——比如彩电为什么会代替黑白,数字电视为什么又会主导市场,再比如说从BP机到大哥大再到手机后来的一系列的发展,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有不少人依据马克思所说的使用价值不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之列,以及马克思批判耶利米.边沁的话,教条的认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应该把效用问题排除在外,否则就不再是马克思主义的了。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实际上马克思关于使用价值不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之列的话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至多只是说明使用价值及其效用问题,在当时还没有进入马克思的视野,还没有引起马克思的足够重视,因此不足以作为否定效用问题的依据。

至于马克思批判边沁的那段话,实际马克思一整段话也只是在挖苦边沁看待效用问题的“幼稚”和“乏味”,认为边沁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太过浅薄,实际也根本不存在马克思对效用问题本身的任何讨厌之意。非但如此,恰恰正是在这个地方,兴致所至的马克思实际上无意中为我们后人最终解决效用问题流露指明了原则和方向。

 

马克思在批判边沁时说:【效用原则并不是边沁的发明。他不过把爱尔维修和十八世纪其他法国人的才气横溢的言论枯燥无味地重复一下而已。假如我们想知道什么东西对狗有用,我们就必须探究狗的本性。这种本性本身是不能从“效用原则”中虚构出来的。如果我们想把这一原则运用到人身上来,想根据效用原则来评价人的一切行为、运动和关系等等,就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但是边沁不管这些。他幼稚而乏味地把现代的市侩,特别是英国的市侩说成是标准的人。凡是对这种标准的人和他的世界有用的东西,本身就是有用的。他还用这种尺度来评价过去、现在和将来。例如基督教是“有用的”,  艺术批评是“有害的”,  如此等等。这位勇敢的人的座右铭是“没有一天不动笔”[204],他就用这些废话写出了堆积如山的书。如果我有我的朋友亨·海涅那样的勇气,我就要把耶利米先生称为资产阶级蠢才中的一个天才。】——许多人从马克思批判边沁的这段话中,得出马克思反对讨论效用问题的结论。其实正好相反,马克思兴致之外正是在这里无意中流露了我们解释使用价值及其效用问题的一般钥匙——效用不是虚构的,它应该体现在“人的一般本性”,及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的变化”中。

 

在马克思那里效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比较好理解,主要是历史本身的局限,当时效用的意义还没有足够显现。

然而,历史是发展着的,今天各生产部门内部的竞争,已经使部门内各生产主体把基于效用的商品的更新换代作为他们抢占市场份额和提高各自利润率的主要的手段对待。使用价值基于效用的更新换代,在今天是如此频繁的影响着人们对部门同类不同效用商品的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而部门同类不同效用商品实际供给结构的变化,以调节实际物质生产,那么在这个时代,还要去怀疑商品效用的经济学意义,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来说,就一定是掩耳盗铃了。

如此,劳动价值论就要对使用价值进行研究,就要对效用更新中的经济学问题做出解释——既要对部门内部竞争中不同效用同类商品的价值确定问题做出解释,也要在劳动价值论中补充上使用价值的效用更新对部门同类商品供给结构影响的解释[实际对产业革命规律的补充解释]。这是马克思整个经济学研究(定型于《资本论》四卷)所缺乏的。由此看,马克思限定使用价值不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之列,确实是不恰当的。

效用问题的最终解决,不仅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点拾遗补缺,关键还在于它对共产主义过渡时期经济学的意义。如果说过渡时期经济学是要研究如何尽可能地节约人的劳动,实现人们共同的尽可能多的劳动外自由生活,那么它就要研究节约劳动的物质手段,而这些物质手段作为劳动产物首先又都是从物质生产的终端,即从使用价值—产品或商品来的。

当然,既然是一个多世纪后继续马克思未完成的工作和为社会主义经济学准备,旧理论的个别问题甚至基础性问题,就有重新梳理的必要.

 

第二个说明

 

恩格斯在他1843年底到1844年初完成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最早的比较系统的著作)中提出:“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如果两种物品的生产费用相等,那末效用就是确定它们的比较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恩格斯在1895年逝世前亲自再版有关著作时,依然说:(有关价值是有用效果和劳动花费的衡量的)观点,‘我在1844年时已经说过了。可是,读者可以看到,这一见解的科学论证只是由于马克思的《资本论》方才成为可能。’”[冒天启《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

可惜,虽然恩格斯留下了这句话,但工作一直没有能完成!

这也就是说,对价值与效用的关系问题,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之日起,就已经进入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考之列,只是由于历史的局限,前人没有能充分的展开罢了。  

现在看来恩格斯对价值问题的直觉是准确的。至于恩格斯所说的实际效用和效用确定之间的矛盾问题,其实算不得一个问题。在买卖各自的竞争中,效用到底是好是坏,是在实践中解决的。骗人只能骗得了一时,不能骗人一世;受骗也只能受骗一时,而不能受骗一世。也就是说,社会对部门商品相对效用的好坏,总是可以通过实践确定的,除非买卖双方的人都是傻子。

   

在这里,我们可以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的的理论贡献,做一个粗略的品评。

恩格斯对价值的理解上总体把握的比较准确,只是没有条件展开。和效用问题统一着,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研究比较多,但不够深入彻底。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研究较深,但总的概括较少,因而一些基本问题认识确有偏颇,比如抛开效用谈交换价值,有些问题就无法解释,又比如现在人们公认的马克思抛开人与自然关系对人的本质论下的那个社会关系总和的定义,也确是有些偏颇的。当然有些问题可能是后人以管窥豹拿马克思早年的认识权作他全部的认识了,不过能产生误解总还是与马克思对问题进一步总结概括的缺乏有关的。【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的本质论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辨正》一文中尝试着初步做了新的概括,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当然,我们要承认也正是马克思把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研究达到了一个空前深邃的程度,马克思已经看到“劳动表现为不再象以前那样被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相反地,表现为人以生产过程的监督者和调节者的身份同生产过程发生关系。……工人不再是生产过程的主要当事者,而是站在生产过程的旁边。…”

在这里,人的劳动简化到了最低的限度,如果马克思能够预想到电脑程序机器的出现,预想到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就连看管机器的事情,理论上都可以不再需要人类参与,他一定会坚定的得出结论:人的劳动终结了。马克思曾多次引用安德鲁.尤尔关于机器与分工的段落,其中有一句话说“机器技术方面一切改进的不变的目的和趋势,都是为了完全取消人类的劳动…”。马克思从来没有反对过这个说法。马克思早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曾提到“过去一切革命始终没有触动活动的性质,始终不过是按另外的方式分配这些活动,……而共产主义革命则反对活动的旧有性质,消灭劳动…”。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年都曾各自在人与自然关系及价值论问题上有过伟大天才的想法,只是后来才变得谨慎了,或许马克思是在等待人类未来的实践,做劳动可以消灭这个结论吧。

今天电脑程序和自动化生产工具系统已经大量的代替着人类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并且人工智能技术依然在突飞猛进的发展。或许工业革命作为消灭人类劳动的革命,以及共产主义所蕴含的人们对劳动消灭进程的自觉组织和从劳动中共同的解放——这样一个结论,现在已经可以做了。

 

   第三个说明

 

我最近还偶然从旧书摊上得到了一本《孙冶方社会主义流通理论》,我感觉孙冶方把“费用对效用的关系”主要的理解成费用对使用价值量的关系,还是回避了效用问题的本意的,实际上是依然没有对使用价值进行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使用价值作为预备阶段的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在产品阶段上相比资本主义生产,依然并且应该更有利于节省人的劳动和发展人的自由生活。

 

第四个说明

 

07年切入这个论题之前,没有认真读过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原著。当初切入这个论题,也只是根据所学过的教科书。读原著是我近两年才开始的事情,且越深入原著越感觉到马克思的伟大。至于其他人的经济学著作【除《剩余价值理论》中的人物】我更是基本不知,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的还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所以,严格来讲要我这种人做学问实际是不太够格的。所以,我在此简单做个声明:1、随认识的发展,我保留我对马克思理论认识方面修改的权力,当然更希望朋友们的指正。2、如果在我之前,有朋友在理论上已经确实解决了这些问题,恕某无知了,我确予承认。3、这篇文章只是我阶段性的一个认识,所以我真诚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共同探讨。

我不是专业的研究者,所以我文章一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过,如果真理并不只是专家学者们的真理,也还是千千万万追求真理的普通人是真理。那就从这里开始吧!现在帖出来征求意见。

 

 

 引论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沿袭前人,是从生产者与生产者分工交换的角度提出交换价值问题的, 结论商品的交换价值最终应该归于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或劳动量,商品交换是基于等量劳动时间的交换(主要参看《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马克思那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3 13:27 , Processed in 0.019773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