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论新中国的两条道路斗争

2015-3-10 10:41|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4223| 评论: 2|原作者: 迎春|来自: 作者供稿

摘要: 建立新中国,完成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以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一直是贯穿我国社会发展的一条红线,所以,我们要探讨我国两条道路斗争的发展规律。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总之,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就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来说,今后各级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下册   第774、776、781页)《决定》规定把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包括国营企业都改变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从根本上否定国家调拨产品,否定政府的直接经营管理,那还有什么全民所有制?还有什么产品?经济发展的这种趋势,必然是商品经济的最高形式——资本主义经济。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更做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公开表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走资本主义道路。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早就撰文指出,所谓的“市场经济,是西方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称谓。如刘日新的一篇文章,标题就是《为什么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载于《<从计划到市场>论战文章》刘日新著   第167页)市场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所谓的“市场配置资源”说,实际上是私有制之间的竞争无政府状态,只有拥有大量货币的资本家才能够“配置资源”,出卖劳动力商品的无产者,能够“配置资源”吗?不论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也好,“起决定性作用”也罢,都不过是修正主义者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遮羞布。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到劳动力买卖,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当前我国到处是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到处都是劳动力商品买卖,这种经济是地地道道的雇佣劳动经济制度,怎么能够加上一个社会主义的帽子,就变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了呢?这纯粹是文字游戏,是骗人的鬼话!走资派不仅说说,还学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搞所谓的新金融,设立了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发展债券交易,还要建立“自由贸易区”等等。总之,在经济关系方面,亦步亦趋地跟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即使面对如此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也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劲头,跟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到底!

    总之,我国的经济改革,开始还说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后来干脆就说是建立市场经济,不过还带上一顶社会主义的“帽子”,不然就不成为修正主义了!

 3改革开放时期生产发展的外部条件

 列宁早就指出:“......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趋势之一,即形成为‘食利国’、高利贷国的趋势愈来愈明显了,这种国家的资产阶级愈来愈依靠输出资本和‘剪息票’为生了。如果以为这一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那就错了。不,在帝国主义时代,个别工业部门,个别资产阶级阶层,个别国家,不同程度地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时而又表现出那种趋势。整个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但是这种发展不仅一般地更不平衡了,而且这种不平衡还特别表现在资本最雄厚的国家(英国)的腐朽上。”(《列宁选集》第二卷  第842页)列宁准确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经济一度得到高速发展,正是资本输出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是依靠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吸引外资的结果。1991年外商直接投资仅43.7亿美元,1992年就增加到110亿美元。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外资直接投资的数量急剧上升,2002年就达到527.4亿美元。从1979年至201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1.49万亿美元。(《中国统计摘要》2013   第69页)外资的大量输入,与我国的廉价劳动力的结合,是改革开放时期出现“经济奇迹”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也是我国由社会主义经济演变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物质条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大量输入我国,表明了我国当时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比这些国家的低很多,这也是我国经济能够复辟资本主义的物质条件。如果说毛泽东时期我国社会还存在商品经济,是雇佣劳动制度死灰复燃的基础和内部原因,那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我国,能够大量输出资本,则是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复辟的外部条件。

列宁说:“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资本主义造成了在农奴制度下所没有过的劳动生产率。资本主义可以被彻底战胜,而且一定会被彻底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造成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他还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列宁选集》第四卷  第16页  第一卷  第8页)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经济经济可能复辟的物质条件。

1958年,有人提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问题。毛泽东指出:“斯大林对于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划了线的,他说过渡要有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条叫增加社会产品......他这三个条件还是好的,主要是第一条,基本点是增加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产品”(《毛泽东年谱》3   第500-501页),可见,斯大林、毛泽东这些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把物质生产力的大发展,作为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基本条件。

大量的外资输入我国,为在我国复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提供了有力地支持,这也是邓小平一再强调吸引外资的原因。

外国资本明明知道我国是一个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为什么要把资本输入中国,而不输入其他发展中国呢?这是资本追逐高额利润本性和我国具备良好条件的结果。

我国经过了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封建主义被扫除干净;又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实现过公有制经济,工人阶级经过工业大生产的培养训练;广大农民有一份自有的承包地和宅基地,具备了抚养家庭成员和自身失业保险的物质条件,因而劳动力价格最便宜,再加上我国已有的工业体系,可以为外资配套,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运输条件,为发展外贸准备了良好条件,当然,还包括走资派对于外资的“超国民”优惠待遇等,所以,国外资本不顾中国共产党执政而大量输入我国。

总之,外国资本为追逐高额利润和我国具备的良好物质生产条件,这就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内、外部的物质原因。这些物质条件的集合,必然会出现所谓的“经济奇迹”。我国的“经济奇迹”,和日本、亚洲“四小龙”等“奇迹”,都是帝国主义阶段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改革开放的一段时期里,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社会生产力总是受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影响,呈现附属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特性,主要表现是:

A核心技术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控制

高技术产品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控制,如大型民用客机。毛泽东时期我国自行试制的运10,被走资派逼迫下马,高价向美国的波音公司和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购买飞机,受制于人。我国能够生产的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如“两弹一星”的技术,都是毛泽东时期自主研制成功的。

一些产品的核心技术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控制。如手机的芯片。

我国是手机生产大国,但是,手机芯片却被美国的高通公司等控制。生产的手机要给美国的高通公司交专利费。“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芯片厂商之一,高通掌握了大量的3G和4G移动通信相关专利技术,并通过授权等方式获得收益。2012财年,高通的专利授权费收入约为67亿美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超过三成,其中42%来自中国大陆。”(《高通在华遭遇反垄断调查》腾讯科技|2013-11-28 )类似的实例很多。

 B生产力的地区分布集中在沿海城市

    旧中国仅有的一点现代工业,大都集中在沿海城市,如上海、天津等。毛泽东时期,社会生产力逐渐向中西部转移,而且出现了“离土不离乡”的社队工业,呈现出均衡发展的态势。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的分布,又恢复了旧中国半殖民地时期的状态,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沿海城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在华企业,为了投资和运输便利造,集中在沿海的一些大城市,这种分布具有鲜明的附属经济的特点,也是造成我国一些大城市畸形发展的原因。上海、广州、深圳等人口高度集中,带来一系列的大城市畸形发展的社会问题,具有资本主义国家的通病。

 C产业结构低挡化

农业经济衰落,加工工业发达。

首先是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衣、帽、鞋、袜以及小商品等廉价商品;其次给发达资本主义的大公司提供配套产品等。最能盈利的行业都被外国的大企业掌握,包括大型零售企业,如家乐福、麦当劳、肯德基等。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虽然在一段时期得到高速发展,但是,从性质看,呈现出殖民地经济的特性。这和毛泽东时期的自主发展社会生产力,形成鲜明的对比。

4世界经济危机以后的困境

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经济奇迹”的终结和面临经济危机威胁的开始。

2008年,以美国的雷曼公司倒闭为标志,爆发了新一轮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下降,企业倒闭,失业人数猛增,信用中断,是又一次震惊世界的严重经济危机,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几乎是连年直线上升,货物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35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7年的166740.2亿元,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也由-0.3%增加到8.8%(《中国统计摘要》2013    第62页),就是说,我国经济的总量中,有8.8%是供出口外国的,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对外贸易带动。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增长。

2009年,货物进出口贸易额下降了2.9万亿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是-37.4%,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增长率由以前的两位数降至8.3%(以上数据引自《中国统计摘要》2013  第62、36页)生产下滑的趋势非常明显。

当前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上的又一次严重经济危机,延续至今已经六年多了,仍然看不到复苏的迹象,用政府工作报告话说,叫“世界经济复苏艰难”。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表现为需求不足,对于依靠出口的我国来说,则是生产过剩。自从爆发经济危机以来,我国一直面临着生产过剩危机的威胁,生产下滑或者说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成了经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我国政府承认生产过剩。

早在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就发文指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制定和实施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出台了钢铁等十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不仅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   

(一)钢铁。2008年我国粗钢产能6.6亿吨,需求仅5亿吨左右,约四分之一的钢铁及制成品依赖国际市场。......  

(二)水泥。2008年我国水泥产能18.7亿吨......目前在建水泥生产线418条,产能6.2亿吨......这些产能全部建成后,水泥产能将达到27亿吨,市场需求仅为16亿吨,产能将严重过剩。
   (三)平板玻璃。2008年全国平板玻璃产能6.5亿重箱,产量5.74亿重箱,约占全球产量的50%,平板玻璃产能将超过8亿重箱......产能明显过剩。
   (四)煤化工。......传统煤化工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30%......
   (五)多晶硅。多晶硅是信息产业和光伏产业的基础材料,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产品......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能2万吨,产量4000吨左右,在建产能约8万吨,产能已明显过剩。

(六)风电设备。......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
   此外,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也十分突出......我国造船能力为6600万载重吨,占全球的36%,而2008年国内消费量仅为1000万载重吨左右,70%以上产量靠出口;大型锻件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隐忧......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工业生产经营出现的困难,一方面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外因影响,另一方面也有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内因,不少行业重复建设、盲目扩张,在外需严重萎缩的情况下产能过剩矛盾加剧......任其发展,市场恶性竞争难以避免,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并将导致企业倒闭或开工不足、人员下岗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大量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尽快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其实我国的生产过剩,不仅仅是以上几种产品,而是全面的生产过剩。2009年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就承认,我国24个行业,有21个存在产能过剩。

从国务院文件下发之后,这些行业的产能并没有被抑制,市场的恶性竞争也仍然继续,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产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增长;市场的恶性竞争继续发展。  

 以粗钢为例。据国务院发布的文件指出,2008年我国对于粗钢的需求只有5亿吨左右,其中约四分之一的钢铁及制成品还依赖国际市场,实际国内的需求只有3亿多吨。但是,到2013年,我国的粗钢产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3亿多吨,达到了7.79亿吨(《中国统计摘要》2014  第116页),2014年产量竟达8.2亿多吨(《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它的如水泥、平板玻璃等都是不减反增,具体数据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生活资料的生产也是如此。2008年,我国生产手机(统计指标叫移动通信手持机)近5.6亿台,2013年增长到14.6亿台;空调(房间空气调节器)由8147.4万台,增至近1.3亿台;彩色电视机由9187.1万台,增至1.27亿台等(《中国统计摘要》2014  第116、117页),都远远超过了我国国内的需求。特别是住房的过剩,一方面存在着大量劳动者没有能力购买住宅、租房,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大量空置房。总之,我国的生产过剩,不仅是几种生产资料的生产过剩,而是全面的生产过剩。可是,我国又有一些重要的原材料严重依赖国外,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只要出现一点意外,我国的经济发展就会出现大的波动,反映出了资本主义竞争无政府发展的恶果。

总之,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充分反映出我国经济已经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融合”,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没落、腐朽,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生产、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枯。

 2009年,中央就提出扩大内需,要“增加内生动力”。几年来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支出并没有增长。2012年,居民消费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依然只有35.7%,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低13.1%。(《中国统计摘要》2013   第35页)政府要求抑制部分行业产能,期望扩大内需,资本家不买账,继续扩大生产,压低工资。

总之,经济发展有它自身运动的规律。由于生产的发展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实行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就必然带来需求不足的问题,想采用凯恩斯主义的政府政策拯救经济危机,结果必然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生产过剩危机。

    出口遇到了国际经济危机的严重阻碍,居民消费需求又受到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制约,发展经济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大基本建设的规模。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就是依靠政府投资维持。

2008年,温家宝政府投资四万亿,大搞机场、码头、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当年保住国内生产总值8%的增长速度。以后,我国的经济增长更加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带动。

2008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43.7%,以后逐步增长,2012年增长到48.1%。依靠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保持国内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其结果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那样:“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马恩选集》第一卷   257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经济发展:依靠引进外资,发展私人资本经济,实行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广大劳动群众重新沦为出卖劳动力商品的无产者,因此,社会明显地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劳动群众的相对贫困,另一方面则是新生资产阶级的暴富。这种两极分化,表现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就是居民消费支出比重的直线下降。1978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高达48.8%,2012年已经下降到35.7%,下降了13.1个百分点。尽管大家都知道,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广大劳动群众的购买力不足。政府提出了所谓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类的口号,但是,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这是因为不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劳动群众继续处于雇佣奴隶的地位,工资作为劳动力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雇佣劳动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是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取决维持无产阶级再生产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早已阐明过的经济规律,是已经被资本主义社会反复验证过的科学真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左向前 2015-3-9 23:26
左向前 调整头条及文章来源
引用 燧鸣 2015-3-9 12:01
责编:燧鸣

查看全部评论(2)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2 19:34 , Processed in 0.03545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