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世界革命 查看内容

战后世界格局转变的一个案例(斯里兰卡)

2015-4-2 23:48|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879| 评论: 0|原作者: 吴晟 |来自: <星火导刊>90期

摘要: 世界格局的第二次转变是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修正主义分子的上台,特别是中修政权的叛变,世界革命的重要根据地失陷了,中修分子并对其它共产党和进步力量釜底抽薪,致使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共运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陷入低潮,很多二战后独立的前殖民地国家失去了一股重要的支援力量

纲要:

一、锡兰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努力

1、1948~1956年

2、1956~1977年

 

二、斯里兰卡重新沦为半殖民地

1、1978~1994年

2、1994~2005年

3、2005~2015年初

4、戏剧性的总统更迭

 

三、一些思考

1、二战以后70年世界格局的两次转变

2、半殖民地的新特征

 

一、锡兰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努力

 

1、1948~1956年

二战前,锡兰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帝国主义通过总督为首的殖民政府直接统治锡兰。二战后期,和印度一样,锡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日益激烈,英殖民主义者看到殖民地独立已势不可挡,只得改换新的殖民方式后承认其独立。不同的是,英帝国主义对印度采取”印巴分治”的策略;在锡兰,英殖民主义者首先扶持一个买办资产阶级政党(统一国民党,1946年9月成立),然后在1948年2月4日承认锡兰自治、成为英联邦内的自治领。

 

1948年到1956年,统一国民党治下的锡兰和自治前没什么本质区别:经济上严重依附于英美资本,国民经济的80%操纵在外国资本家手里;政治上,统一国民党把持的政权对内压制工农,对外反苏反共亲英美,科特拉瓦拉政府在1953年实施了不准进口社会主义国家书籍的禁令美国资本操纵锡兰橡胶市场、强制压低橡胶的价格,同时美国政府禁止锡兰向社会主义阵营出口橡胶。英美通过”科伦坡计划”保持和巩固其殖民统治的地位,保持锡兰作为一个向帝国主义国家输出原料和输入工业品的广阔市场,便于帝国主义继续进行剥削。

 

2、1956~1977年

统一国民党搞得民怨沸腾,国内工人运动、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社会主义政党未能把握时机夺取政权,民族资产阶级政党(自由党,所罗门·班达拉奈克1951年6月创建)倒是抓住机会在1956年的锡兰选举中击败统一国民党,人民联合阵线的领袖所罗门·班达拉奈克担任总理进行组阁。

以自由党为主体的人民联合阵线执政后采取一系列加强民族政治、经济独立的措施:收回英国在锡兰的军事基地,限制外国资本与私人资本,接管外国企业进行国有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956年7月,锡兰政府拒绝了一家英美石油联合企业在锡兰建立一个炼油厂的建议。

1958年1月,锡兰公共汽车业在1月1日实行了国有化。

 

由于这些资产阶级改良措施损害了英美资本及锡兰国内买办资产阶级利益,所罗门·班达拉奈克遭暗杀。其夫人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班达夫人)继任自由党主席,并在1960年大选中再次击败统一国民党,班达夫人担任政府总理并组阁,继续奉行班达拉奈克的内外政策,加强民族经济独立。

1960年12月,锡兰广播电台决定停止转播英国广播公司的新闻节目。

1961年5月,锡兰一家国有纺织厂开工

1961年8月,锡兰政府将把锡兰银行收归国有。锡兰银行是锡兰的十多个大商业银行中唯一的由锡兰人经营的银行,目前政府在这家银行中占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股份。

1962年5月,锡兰政府无视美英政府施加的压力和”抗议”,根据众议院1961年5月5日通过的《锡兰石油公司法案》接管英美石油公司的设备,成立政府经营的石油公司,以进口并在锡兰分配石油产品,和打破西方石油公司在锡兰的垄断。在这之前,锡兰石油的进口和分配是由美国的德士古石油公司、美孚油公司和英国的壳牌石油公司垄断的。

1964年1月,锡兰政府在接管外油公司的同时,还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所有外国保险公司业务将全部由锡兰保险公司经营。

1964年12月,锡兰政府接管锡兰最大的报业垄断企业”湖滨大厦”,并准备进一步控制一切报纸。

 

1965年3月,统一国民党在大选中上台,仍奉行亲西方的买办路线。1970年5月,班达夫人领导的锡兰自由党和以她为首的联合阵线在大选中获胜,继续执行其原路线。

 

1970年12月,锡兰石油公司把美国、英国和荷兰在锡兰经营的三家石油公司供应船用燃料的业务收归国有,还接管了壳牌石油公司的蜡烛厂。

锡兰政府还建立了一个国有航运公司,过去锡兰对外进出口贸易物资,全靠外国轮船公司运输。

1971年1月1日,锡兰政府成立了锡兰国有贸易公司,经营的进口业务包括各项生活必需品、五金材料、纺织品、汽车配件、轮胎、药剂、成药、工业原材料等。

1971年12月,锡兰政府通过收买的办法接管了总面积达16320英亩的七家英国人拥有的茶园,并将其交给锡兰国家种植园公司经营管理。

 

1972年5月22日,锡兰政府断绝与英国王室长达150年的宗主关系,并更名为斯里兰卡(是锡兰岛的僧伽罗文古名,意思是”光明富饶的土地”),宣布成立斯里兰卡共和国,结束了二十四年的英联邦自治领地位。

斯里兰卡废除了由美国和以色列等训练武装部队高级军官的制度,而以民族方式组成武装部队。斯里兰卡还赶走了美国”和平队”和”亚洲基金会”。

1973年,斯里兰卡政府发动的”粮食生产运动”,以改变殖民主义者统治和掠夺导致的畸形经济发展,逐步实现粮食自给,不依赖外国,也不依赖国际借货机构。为了增加粮食生产,斯里兰卡人民积极兴修水利。

1977年以前,斯里兰卡实行计划经济和国有化,不断扩大国有企业,把交通运输、港口、保险业和石油业等收归国有。国家制定消费品价格,对食品进行补贴和定量供应。

1972年6月,班夫人赠送中国1头小象米杜拉(朋友 的意思),这是在首都体育馆(紧邻北京动物园)的交接仪式.

 

二、斯里兰卡重新沦为半殖民地

 

1、1978~1994年

1977年7月,斯里兰卡第八次国民议会大选中统一国民党获胜,理查德·贾亚瓦德纳就任总理并组织新政府。

1978年,斯里兰卡新宪法生效,其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政体由议会制改为总统制,国名改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1978年,斯里兰卡政府实行一项综合性的新经济政策,其特点是:改变以发展国有企业为主体和加强国家控制的政策,鼓励外国投资,发展私人资本,放宽进口限制,提倡自由竞争,增加建设投资等。

至1981年,主要实施这些政策:建立自由贸易区或叫投资促进区,大量吸收外国投资,已批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7个项目,总投资额达2.3亿美元;提倡国有与私人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积极发展私人资本,凡管理不善、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均交由资本家代管,所有权不变,迄今已有60%的工业企业由私人资本接管;解除对进口的限制,除粮食和石油的进口由国家控制外,其他商品均可自由进口;削减福利开支;增加基本建设投资。

 

随后,在统一国民党执政的十六年期间,一直维持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2、1994~2005年

1994年11月,人民联盟(自由党、平等社会党组建)领导人钱德里卡·库马拉通加(库马拉通加夫人,1974年起随其母从政,1984年与丈夫脱离自由党另组人民党,1988年丈夫遭暗杀;1992年重返自由党,任中央委员;1993年任自由党副主席)当选斯里兰卡总统,随后任命她的母亲班达拉奈克夫人担任总理并组织新内阁。

1999年12月,库马拉通加夫人在总统大选中再次胜出,但在2001年12月的议会选举中被维克勒马辛哈领导的统一国民党击败,两人达成妥协,任命维克勒马辛哈为斯里兰卡总理,库马拉通加夫人则继续担任总统至2005年。

 

再次上台执政的自由党改弦更张,投入国际垄断资本的怀抱,执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执政后期,两党在内政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待反政府武装”泰米尔猛虎组织”的态度上,自由党更强硬一些。

在政党性质上,自由党已经丧失了之前争取民族独立时的那点进步性,和统一国民党一起沦为帝国主义间接殖民斯里兰卡的资产阶级政党,区别仅在于代表不同帝国主义集团的利益,统一国民党仍投靠美英日印帝国主义集团,而自由党则逐步投靠开始扩张势力范围的中修帝国主义。

 

 

3、2005~2015年初

2005年11月,同为自由党人的拉贾帕克萨在总统选举中胜出,继续执行对反政府武装”泰米尔猛虎”的强硬态度,并组织武装”围剿”。 2009年5月完全占领”猛虎组织”的控制区域,将其领导人全部击毙,并完成清剿游击队残兵,持续26年的内战结束。拉贾帕克萨威望大增,并借此在2010年1月赢得连任,2011年11月开始第二个总统任期。

在”围剿”反政府武装的过程中,欧美各国要追究内战中的侵犯人权问题,2007年美帝中断对斯里兰卡的军事援助。中修帝国则见缝插针扩大影响力,大幅增加了对斯里兰卡军售,大批制式化常规武器开始大量出现在斯里兰卡陆军,中修帝国的武器供应和援助在帮助拉贾帕克萨剿灭”猛虎组织”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与此同时,中修帝国还在联合国给予斯里兰卡关键支持,阻止将斯里兰卡问题纳入议事日程。

 

2009年结束了近30年的内战后,斯里兰卡开始大量吸引外国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帮助其进行战后重建,中修帝国向斯里兰卡提供了大量的贷款,2009和2010年连续成为斯里兰卡最大贷款来源国。其中,2009年提供了12亿美元贷款(第二大来源——亚洲开发银行仅 4.24亿美元贷款),占斯里兰卡当年对外22亿美元贷款总量的54%,这些贷款大部分都被用于建设公路、铁路、码头和发电厂等;2010年提供了8.21亿美元贷款,占贷款总量25%。

截至目前,中修帝国向斯里兰卡输出了50多亿美元资本,用来修建港口设施、公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详见附录),大部分是以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融合的方式进行资本扩张。

日本帝国主义曾一直是对斯里兰卡提供最多贷款的国家,但在2009年中修帝国替代日本帝国主义成为其投资的主要来源,例如:斯里兰卡南部高速公路、科伦坡外环高速公路项目的前期工程是日帝提供贷款,而后期工程变成了中修帝国提供贷款。

中修帝国与斯里兰卡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双边关系迅速升温。前总统拉贾帕克萨的老家汉班托塔在中修帝国的投资、承建下, 正一步步变成南亚最大的港口之一。汉班托塔港位于斯里兰卡南部省,处于印度洋东西方向航道,是连接南亚、东南亚以及中东、东非地区的重要航运枢纽

中修帝国的投资大部分集中在斯里兰卡南部、西南部,而这里正是拉贾帕克萨支持者较多的地区。

 

 

汉班托塔港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孟加拉国吉大港、缅甸实兑港一起成为中修帝国 “海上丝绸之路”对外扩张战略的棋子,汉班托塔港更是其中最重要的枢纽。


 

4、戏剧性的总统更迭

拉贾帕克萨在2005年11月首次当选总统,任期6年。2009年镇压”猛虎组织”后威望大涨,11月宣布提前举行总统选举,2010年1月赢得连任,第二个总统任期2011年11月开始。

2014年11月20日,拉贾帕克萨故技重施,”充满自信地”宣布提前两年举行总统选举并寻求连任第三任总统(2010年9月修改《宪法》取消对总统任期的限制),因为他和他的斯里兰卡自由党及其盟友在国内一枝独秀,反对党里几乎找不出一个能与其抗衡的人物。

然而第二天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昨天晚上还在与拉贾帕克萨共进晚餐、商讨竞选主张的西里塞纳宣布辞去自由党总书记和政府卫生部长职务,转而投向反对党统一国民党,并成为反对派共同的总统候选人。此举引发连锁反应,约20位内阁部长和政府官员接连宣布倒戈,拉贾帕克萨连任的前景突然变得岌岌可危。

西里塞纳在竞选宣言中承诺在获选后废除总统制、恢复议会制,并表示将与印度、中国、日本建立”相等关系”,同时猛烈抨击用外国信贷建设的项目,若延续拉贾帕克萨的政策,斯里兰卡将”变成一块殖民地”;而反对党统一国民党也表示,新政府将对所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评估,找出其中违规之处,这其中有许多项目的资金来自中国。西里塞纳还抨击拉贾帕克萨贪污腐败严重,政府内裙带关系、任人唯亲,并称其正在把斯里兰卡变成一个独裁国家。

 

2015年1月9日,选举结果公布:西里塞纳赢得总统大选,获得621万张选票,得票率51.28%;而前总统拉贾帕克萨获得577万张选票,得票率47.58%。当晚西里塞纳宣誓就职总统,统一国民党领袖拉尼尔·维克勒马辛哈同时就任总理。

 

这次斯里兰卡选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前总统拉贾帕克萨及其麾下的执政联盟投靠中修帝国主义,损害了其它帝国主义集团在斯里兰卡的经济利益,疏远了日本帝国主义,和邻国印度的关系恶化,特别是2014年中国两艘潜艇携弹停靠斯里兰卡港口引起了印度等国的高度不安和警觉,担心中修帝国将会在斯里兰卡建军港,作为其海外的据点。

或许可以这么说,拉贾帕克萨成为中修帝国在斯里兰卡的利益代理人,其它帝国主义集团是对其不满的,希望自己的代理人能够取而代之。当西里塞纳倒戈到统一国民党成为反对党共同的总统候选人,动摇了拉贾帕克萨继续连任的前景,与美英日印帝国主义集团希望拉贾帕克萨被取代的愿望不谋而合,因此显得非常兴奋,对中修帝国”一路一带”对外扩张战略可能遭受的挫折而幸灾乐祸。

所以斯里兰卡国内政客之间角逐总统的大选引起了其幕后老板的高度重视,这是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之间角力的一次外交战,与乌克兰内战的性质类似。

 

买办资产

阶级政党

依附力量

主要间接代理人

备注

自由党

投靠中俄帝国主义集团

拉贾帕克萨

 

统一国民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07:45 , Processed in 0.01833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