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 毛泽东晚年更辉煌 》第十二章

2015-4-4 01:19|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120| 评论: 0|原作者: 罗四维 编|来自: 香港四季社

摘要: 《 毛泽东晚年更辉煌 》罗四维 编第十二章 毛泽东晚年是千古绝唱的文学家毛泽东是千古绝唱的文学家,人们是从几个方面说的:一是他的诗词,二是他的散文,三是他的文艺理论,还有他那几千万字的讲稿中,只有“八大”开幕词(两千多个字)是他的秘书田家英写的而外,其余的讲话、文稿全是他自己写的。任傲霜在《毛泽东散文作品赏析》的前言中说:“……毛泽东作为一位曾经深刻地影响过(包括他的身前与身后)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 ...
《 毛泽东晚年更辉煌 》
罗四维 编

第十二章 毛泽东晚年是千古绝唱的文学家
毛泽东是千古绝唱的文学家,人们是从几个方面说的:一是他的诗词,二是他的散文,三是他的文艺理论,还有他那几千万字的讲稿中,只有“八大”开幕词(两千多个字)是他的秘书田家英写的而外,其余的讲话、文稿全是他自己写的。
任傲霜在《毛泽东散文作品赏析》的前言中说:“……毛泽东作为一位曾经深刻地影响过(包括他的身前与身后)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散文学家已成为无争辩的事实。”
“……在国外,他散文的影响力一直很大,60年代,他的散文曾在全球范围内达到过一个竞相学习的高潮,在美国,尤其在法国的“五月风暴”中,毛泽东散文的影响力一直稳步前进、持续不衰。而且在国外研究毛泽东的散文已取得相当大的成果。……”
“平心而论,自五四以来,真正影响过中国文学进程的只有两个人,一是鲁迅、二是毛泽东。毛泽东非常推崇鲁迅,他说,中国只有两个圣人,一是孔子,二就是鲁迅。”
“然而鲁迅作为中国文豪的地位早已成了定论。但是毛泽东呢?我们可以非常骄傲地说,他除了是一位伟大诗人之外,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中国大文豪。”(任傲霜著《毛泽东散文作品赏析》前言1-7页)

诗人们对毛泽东的诗词评价都很高:千古绝唱、独领风骚、前无古人、现无来者,这是毛泽东逝世后许多诗人对他诗词的评价。就是在政治上反对毛泽东的懂诗的人中,绝大多数人对毛泽东的诗词也赞不绝口。蒋介石虽恨死毛泽东,但在毛泽东诗词面前却羞愧难言,无话可说。
毛泽东晚年(60岁后)写了39首诗,已公开发表的50首诗词中,有21首是他晚年创作的。在这21首诗词中,格律诗有11首(七律和周世钊同志、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七律冬云、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他60岁前的29首诗词中,只有3首七律(长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柳亚了先生)。下面摘录的全是专家学者们对毛泽东诗词的评价。
第一节 毛泽东的诗词是“史诗”和“诗史”
臧克家:“毛泽东诗词,篇数不算太多,但造诣是很高深的。他的作品,是半个多世纪以来革命经验的结晶。他以高超的艺术手腕,表现了时代精神和人民的希望,写出了亲身经历的战斗生活,为实现远大理想,不屈不挠、压倒一切艰难困苦的磅礴气魄一往无前的坚强意志。他的诗词堪称“史诗”,也可以说是“诗史”。“史诗”,是就他的作品所表现的时代而言;“诗史”,是就他的诗词,继承了中国诗歌优秀传统而又有所创新,为旧体诗词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说的。”
“他的诗词中的一部分是革命现实主义的,写了所经历的现实,使人读了,如历其境,……另一部分,是革命浪漫主义的,上天下地,想象高妙奇特,把人引入一个非凡的境界,……他的现实主义作品中也不无浪漫主义成分,浪漫主义作品中也离不开现实生活。因此,可以说,毛泽东诗词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
“毛泽东诗词所以能够达到这么高的艺术成就,是由于几个重要因素造成的。顶顶重要的是,长期的战斗生活,使他有了极为丰富多彩的实践经验。同时,他个人有着浓重的诗人气质,……毛泽东天份高,青年时代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成绩优异,不到20岁,写的诗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毛泽东的作品,一般的评论,词高于诗。……但是,他的诗作也是高超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气势宏伟,情感充沛,音调高昂,令人奋发,系出自大胸怀,大手笔的大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另是一种情调,一种境界。作比的话,《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好似大风歌,《和柳亚子先生》则是春风和煦,充满友情。其中警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与《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中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成为哲理性很强、为万人所称道的名句。可以这么说,毛泽东的诗词风格,有的豪放,有的婉约。”
“毛泽东的词作,题材多样,长短不一,有的写实,有的述志,有的抒情,有的写景。……而此一作品中,为万人所传诵,可称为毛泽东诗词冠首的《沁园春·雪》境界之高,气魄之大,可说前无古人,写景与抒怀结合得天衣无缝,状写本领令人惊佩!……”
“读毛泽东的诗词作品,鼓舞人的志气,又得到美的享受。学习他的革命人品与诗品,也要学习他勤奋学习、虚怀若谷的高尚精神。”
“《毛泽东诗词选》俄文版在俄罗斯联邦出版,谨以这篇短文表示我的祝贺!”(臧克家为俄文版《毛泽东诗词选》写的序言)

鲁 歌:“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他在五十多年的革命实践中写下的诗篇,是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遗产。这些诗篇,同他的理论著作一样,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艺术上,它又是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高度统一、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了更好地继承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遗产,它在今天的革命建设中,在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事业中发挥作用,我们应当更深一步地学习和研究毛泽东诗词。”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人物,才能表现往往是多方面的,他们有的既是政治家、军事家,又是思想家、哲学家,或者文学家,甚至科学家。例如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他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王安石是封建社会进步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但他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史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样又是伟大的诗人。这一点决非过誉。”
“……就作品而论,从艺术角度着眼。毛泽东诗词不仅在当代旧体诗词创作中无与伦比,即便置于唐宋名家诗词中也是光彩夺目的。试看,一九四五年,中国共产党还不是执政党,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人们对共产党和它的领袖还多怀疑虑,毛泽东同志的诗名更少为人所知。这时,他写给柳亚子的《沁园春·雪》公诸于世了,一时间轰动全国。除了极少数反动份子,如无耻文人、《扬州闲话》的作者易君左“传声鹦鹉翻娇,又款摆扬州闲话腰”反唇相讥外,一时赓和相联,交口称誉之声,不绝于道,其中包括不少词坛前辈,当时对共产党并无认识、无好感的人士都对这首词予以极高评价。”
“一代词宗,南社盟主柳亚子在和韵中写道:“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
当代名家,新文化运动主将郭沫若也在和韵中写道:“岂等沛风?还殊易水,气度雍容格调高。开生面,是堂堂大雅,谢绝妖娆。”
“他们把毛泽东的词誉为“千古词人共折腰”、“气度雍容格调高”,置之于苏、辛、纳兰之上,连刘邦的《大风歌》、荆轲的《易水歌》都难比拟,写出这样作品的词人,难道还不能称做大家吗?”
“《沁园春·雪》是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毛泽东同志的词作。仅此一首,轰动山城,流誉全国。若与后来发表的其它词合并来看,毛泽东同志的“堂堂大雅”之篇更加美不胜收了。《沁园春·长沙》的气魄雄伟,语言明丽;《念奴娇·昆仑》的思想神奇,大气磅礴;《水调歌头·游泳》豪情激荡,意境高远;《蝶恋花·答李淑一》清丽宛转,感情充沛,试阅古今词坛,有多少词人能写出这样美好的词作?”
“以诗而论,……《长征》那样的气势包举,风格雄浑,对仗工稳,章法致密,堪称叙事诗的楷模;如《答友人》那样的工丽流畅,情调优美,亦属抒情诗的上乘。……”
“毛泽东同志,作为政治家,是诗人的政治家;作为诗人是政治家诗人。”
“纵观古今历史,一切著名的政治家、国家统治者,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有毛泽东同志这种无与伦比的诗才。”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是历史上以雄才大略著称的帝王。秦始皇没有留下文学作品仅一些纪功刻石,传为李斯所作,而且很少文学意味。汉武帝有一首《秋风辞》……没有多少文学价值。唐太宗爱好文学,也能写诗,《全唐诗》里收了他几十首诗,但没有一篇传诵后世的名作。宋太祖传有《咏月》、《咏初日》,……在文学史上没有地位。“刘项原来不读书。”刘邦一首《大风歌》,项羽一首“垓下曲”,尽管传诵至今,但也不过是胜利后的感慨;或英雄末路的哀叹。这些驰名千古的风云人物,试问有哪一位能写出象毛泽东同志那样掷地作金石声的诗篇?”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建安文学的始祖曹操作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无愧为开一代诗风的著名诗人。但是,且不说他的功业难于与毛泽东同志相比,就他的诗歌来说,……远没有毛泽东诗词所开拓的那种波澜壮阔的境界,那气凌霄汉的豪情。具体拿两人的诗篇作一比较,更足可证明这点。”
如情语:同样写昂扬奋发精神,曹操在东征乌桓,胜利归来之际,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虽然奋发有心,毕竟驱驰无力,表现了壮烈之中略带苍凉。
而毛泽东则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虽然是解放后的回忆,而“不到长城非好汉”,却是革命遭到挫折,被迫长征中之作,没有一点“暮年”、“伏枥”之感。
同样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曹操说道:“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表现了顺应自然的情怀。毛泽东词中“踏遍青山人未老”之句,表现了更加积极的“老当益壮”的精神壮态。”
“至于写自己的抱负,曹操说道:“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目的在于使自己得人心,治天下。固然他也有悲悯苍生之感的思想,如《薤露行》、《蒿里行》等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呜,生民百无一,念之断人肠”,表现对人民遭逢战乱的关心,但诗歌主要表现的思想还是个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唯恐年华消逝的慨叹。
而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储今朝”等词句则表现了人民主宰历史命运的博大胸怀。我们固然不能要求古代政治家具有今天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但对比可见高下,何况曹操还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之叹,而通观毛泽东诗词,却找不出这样情调的诗句。”
再如景语:同样写秋天景色,……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却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可见,不论情语还是景语,曹公的悲凉终不能比毛泽东的昂扬奋发。”
“三国时代另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没有什么诗作,一首“梁甫吟”,真伪莫辨,且亦很少诗意。”
“著名的封建社会革新家王安石,……。他的诗词虽多佳作,但在气象上,语言上也还逊于毛泽东诗词。”
“迄至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留下的诗作,现在只看见一篇《挽刘道一(七律)》,“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的确沉雄、悲壮。可惜只此一首,故难以论其诗才。”
“其余如黄巢、洪秀全、秋瑾、章太炎等,虽有一些气壮山河的诗词,但均难与毛泽东同志同日而语。由此可见,毛泽东同志作为诗人的政治家,他在诗词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在古今著名政治家中是少有的。”
“另一方面,古今诗史上一切著名的诗人,也没有任何一位能象毛泽东同志这样,在政治上有如此伟大的业绩,即使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来看。“屈原和李、杜、苏、辛”这些著名诗人,他们在当时历史条下都有过豪壮抱负,然而,他们取得多少成就呢?屈原早年深得楚怀王的信任,但不久被馋去国,终身未能在政治上施展才能。他的确不愧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诗人”,但在政治上却因条件所限,没有建树。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青年时代崭露头角,驰骋疆场。率众南归后,仍然志在北伐,恢复中原。但到头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取东家种树书”,终于“旌旗未卷头先白”,理想成为泡影。他的《稼轩词》慷慨悲壮,冠绝古今,但远大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未能实现。”
“李白、杜甫齐”名诗史,他们都各有积极用世的政治理想。李白志在“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杜甫则“窃比稷契”,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他们的抱负只落得纸上空谈,诗坛泰斗终难在政治上一展经纶。
“至于以统治者身份而又因诗词著称于世的,如“宋徽宗、南唐后主”这些亡国之君,在政治上已不足道,就诗词而论,也多情调低沉,内容消极,思想颓靡的亡国之音。由此可见,古今多少诗人,但没有一位在政治上堪与毛泽东的千秋功业相比。”
“毛泽东的诗词数量不多。……但决定作品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此。正如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仅六首诗传世,但首首句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佳句千古传诵不衰。相反,清乾隆皇帝诗作遍于全国,名山古刹,庵堂寺院,到处刻有他的诗篇,但今天谁能记得或背诵乾隆皇帝的一首诗呢?谁称他为诗人呢?所以毛泽东以四十余首韵味超绝的诗词,足以当诗人的称誉。”
“纵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伟大的诗人;是作为诗人的伟大政治家,又是作为政治家的伟大诗人。”(鲁歌著《毛泽东诗词论稿》第3-11页)
来自全国24个省市区以及香港、韩国、加拿大的专家、学者、教授、诗人共144人一致认为,毛泽东的的诗词是前无古人的。”(摘自《光明日报》第1993年12月8日)
《毛泽东诗词大典》序二说:毛泽东是古老文明而又饱经忧患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吮吸民族之母甘甜而又苦涩的乳汁,成为民族的伟大歌手,成长为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诗坛巨子争辉的诗词大家。
无论在中国文化史上,还是在世界文明史中,毛泽东诗词所记录的时代风云,承载的历史负荷,引起的共震效应,都是十分罕见的。为了探究毛泽东诗词世界的奥秘,我们必须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从多方位、多层面的角度,以大视野大文化的眼光,作一番艰苦深入的科学考察。……
20世纪的中国和世界,是人类文化史上风霜激荡的时代。自从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文化格局起了质的变化。这个格局,呈现出一种多元文化搏击的态势:……毛泽东诗词,全程跟踪了这一段历史,浓缩了这一段文化。
从传世的毛泽东最早的诗篇《五古》“天井四方方……”算起,我们共收集了82首。毛泽东诗词世界的文化构成,就基于部分而言,大致包括七个方面:政治文化——哲学文化——军事文化——经济文化——文人文化——民间文化——伦理文化。
这里有政治文化的忧患意识: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有哲学文化的思辩色彩: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有军事文化的阳刚豪壮: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有文人文化的傲世奇雄: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梯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
有民间文化的质朴清新: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有伦理文化的情深意笃: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当然,这七种文化构成并不是单纯的、唯一的。它们往往是兼而有之,诸色杂成,浑然一体。中华民族(当然也包括世界各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构成了毛泽东诗词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他府仰天地,吐纳风云,独出机抒,睥睨古今。他穿越广袤的时间空间,跨越众多的文化层面,从古典的雄浑、近代的激越,走到当代的崇高。他把古典诗词从五四以后的日渐式微,推向了今天新时期的日渐繁荣。他情钟豪放,不废婉约,身体立行,振兴百代,把古典诗词从大半个世纪来的低谷,推上一个无愧于前人、笑傲于同代、欣慰于来者的峰巅。我们只有深入到它广博精邃的艺术天地里遨游,才能知其味,获其趣,识其妙。 (摘自《毛泽东诗词大典》序二)
日本的武田泰淳和竹内:“毛泽东诗词,宛如水与火、天与地合为一体时迸发出的威力无穷的奇观。他说:很多人在读《毛泽东选集》上的文章之后,觉得毛泽东的诗兴非凡。文章虽说都是政论文,但不像人们想像那样枯燥无味,他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容,有力地展开了文章的逻辑性。我们不仅仅从措词和举例,还从作者那独具风格的文体中散发出来的香味,发现毛泽东在文学上的才华和在中国古典方面的很深造诣。……
“毛泽东的词,在气势宏伟和热情豪放方面,继承了豪放派的体系,但是从各重要处用词上的表现来看,在本质上与婉约派有共同之处。就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也有婉约派的作品,所以并非不可思议。可以说毛泽东从两派最突出的长处中吸取营养,把自己的作品精练到更高层次的诗境。而且他的个性本身具有那种复杂性,所以由个性喷出的词自然具备那种格调。毛泽东在用词上大胆地采用现代汉语,并加进现代的事件和人物,这也表现出一种超越两派的延伸和综合的新鲜感。”……
“毛泽东的诗词植根于中国这块辽阔的沃土之上,并充分的表现它。我为毛泽东这位有男子汉气概的人物、人中之杰的行动记录所感动。当我写‘后记’时,虽然为‘伟大’、‘巨人’这类形容词使用过多和用得过度而难为情,但是,尽管如此,它还是不能充分地表达我那种‘地球上出了个巨人’的感概。”
“毛泽东诗词,到底是强有力政治领导人的作品,他的诗词令人难以忘怀,我真正无法摆脱想读它的诗的愿望,无法割断把毛泽东的诗词当优秀文学作品的感佩。我要说,对毛泽东的伟大形象的魅力,不能视而不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那些诗词如同厚厚的冰雪融化后萌发出来的强劲小草。他的诗词的优美,宛如火与水、天与地合为一体时迸发出的威力无穷的奇观。” (《毛泽东——人类智慧的遗产》第283——284页)
李捷和闻郁:“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也是一位独领风骚的诗人。他的诗词不多,却是中国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写照。读过他诗词的人,多为其大气磅礴所感动,也为其作品的丰富内涵而赞叹。毛泽东的诗词,是革命现实主义同革命浪漫主义的典范,但写实多于浪漫。……
毛泽东的诗词,给人以博大恢宏、一泄千里的感觉,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决不是偶然的。中国革命造就了非凡的领袖人物,也造就了伟大的诗人。毛泽东的诗词创作,绵延达半个世纪,是中国近百年革命与建设的缩影。古往今来,以情入诗,以景入诗的人不胜枚举,以史入诗,而又表达得如此潇洒自如、得心应手的人,却世所罕见。这是毛泽东诗词的特色,也是它的魅力所在。……”(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375页)
蔡清富和李捷:“在中华沃土上,产生过风流倜傥的诗人,却很少有人象毛泽东那样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如此广泛深远的影响。这除了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所具有的特殊的历史地位外,还与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波澜壮阔、气凌霄汉的气势分不开。“文如其人”,诗的品味,首先是由作者的人格决定的。”(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312页)
叶君健:“《毛泽东诗词》,在世界流传之广,恐怕要超过《毛选》本身,因为作为文学名著,他的欣尝价值高、群众性强,远如南美的巴拉圭和地中海一角的希腊都有毛诗的译本。”(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306页)
郑伯农:“毛泽东是感情细腻、意志坚强的伟大人物,他的诗词总是体现感情和宏伟的气魄的统一,不论《菩萨蛮·黄鹤楼》、《念奴娇·昆仑》、《沁园春·雪》,还是《满江红·和郭末若同志》,都有前无古人的气魄。……”(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243页)
第二节 千古绝唱现无来者的诗人
向明:“阅读毛泽东同志的优秀诗篇,常会得到丰富的审美享受。诗词中洋益着崇高美,往往令人产生一种钦敬、赞叹、振奋的感情。在这里,我就《沁园春·长沙》为例,粗浅地分析毛泽东诗词中情景交织的崇高美。”……
“前半阕虽然着重写景,但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和祖国前途乐观主义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虽然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13、16页)
魏巍:“这首词(《采桑子·重阳》),从外观上说,词句晓畅,几乎没有什么任何费解的
地方。它究竟有什么奇特之处呢?依我看,它的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它是渗透了无产阶级世界观和美学观的一枝奇葩。虽然它穿的是古典诗词的外衣,但在古典诗词的烟海中,你却找不到这样的诗词。”……
“这首词最核心的句子,或者说最足以代表这首词的精神的,便是那句“战地黄花分外香”了。我自己击节赞赏的也是这一句。我读书有限,在我看过的古今诗歌中,还不曾见过这样的诗句。……”
“下面,我们来研究词的下半阕。这里主要是描写秋天,秋天总多少和悲秋相联系。……可是,毛泽东笔下的秋天,比起许多诗家却是另一种调子。……尽管他“独立寒秋”而看到的却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以及“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总之,不论人和自然界都是一片生命力的欢跃。对秋天作如此描写的,实不多见。这首《重阳》也是这样。所以,尽管“不似春光”却也“胜似春光”了。……请看那绵绵的高山和河谷之中,“万木霜天红烂漫”,比春天的映山红还要殷红,还要可爱,这寥廓的江天不是真的“胜似春光”吗?……”
“总之,这是一首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战斗者之歌。它感情饱满,意象宏丽。一种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同外部世界的美水乳交融化为一体了。”(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39、40、41、42页)
郭风:“我个人一直有一个感觉,毛泽东同志的诗词艺术,不论在世界文学史上,抑或在我国文学史以及诗史上,都是一种格外独特、崇高的文学景象。我没有能力谈毛泽东同志对于本国和世界诗学所作的巨大贡献。但我是否可以把自己的有关感觉,简要的在本文中表示出来?作为东方文明古国、具有10亿以上人口的人民革命领袖,毛泽东同志在半个多世纪里领导了我国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阶段;他一生遭遇与中国人民的命运密不可分。他的革命活动包括战争的经历,以至他的革命襟怀、心智、革命思想和战略家的目光和远见,他的全部人格力量,在他的诗词艺术中所散发的文学异彩,实在是格外罕见的。
在这中间,更具有一个最突出的、在中外古今诗史上几乎可谓独一无二的景象,即毛泽东同志的诗词是与他所领导的革命战争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在其中真挚地、气势恢宏地直抒一位革命巨人的情感,他的相当一部分诗词具有我国革命战争年代的史诗性质,和一位革命领袖为人民事业出生入死、披肝沥胆、建立功勋的诗体自传性质。”
“《如梦令·元旦》出现的又是一位艺术巨匠的平易而不平常的笔墨。诗人的艺术功力,深长于笔墨背后,从而极为耐人咀嚼。这首词,开头平易而奇突;记事写景如在目前,而吟咏之余,益觉有千钧笔力: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把征途中经过的最偏远的基本路线,以及途中景色及险阻,看似都不过是很轻易地点了一下,但读者自然而然地受到一种感应:红军征途中所经历的艰辛生活以及他们的负重、忍受困难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接下去四句,更是千古绝唱: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一种革命信念,一种革命的斩钉截铁的必胜雄心,一种革命的乐观气概,一一成为诗境的雄伟气象。我把此词视为抒情性极为强壮的、独特的一首战歌和一幅描绘革命出征的战争油画,不知读者以为然否?”
“……毛泽东同志的诗词艺术,正是达到炉火纯青的新境界,他在文学上的贡献,是他革命功勋的组成部分,与他的革命业绩同样永垂史册。”(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45、47、48页)
刘征:“这首……题为《反第一次围剿》,是毛泽东同志于1931年春写的,……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开头写奋起迎敌的红军“气吞万里如虎”的威势。……‘万木霜天红烂漫’,是写实景,也是写豪情,以万山霜叶的绚丽色彩渲染革命军民的昂扬斗志。“烂漫”用得好,形容红得鲜亮。红得火炽、红得生气勃勃,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了。“天兵怒气冲霄汉”,从正面着笔,与起句相辉映,写工农红军的士气。”……
“……毛泽东同志的词不仅不同于任何派,而且也不同于文人笔下的作品,是乞今为止古今词坛上独一无二的。但这正是它得以“不废江河万古流”的真正的价值。”(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62、64、65页)
张志民:“毛泽东同志作为永垂于我国历史的一代伟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一位才华横溢、出类超群的文学家,一位伟大的诗人。”……
“当然,更集中体现他对我国文学巨大贡献的,还是他的诗词。几首脍炙人口、字字珠玑的诗词,艺术成就很高,不仅在当今世界占有显著地位,摆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也无愧为时代的杰作,是我国文学宝库中无可代替的珍品。”……
“《会昌》这首词,写得极为自然、潇洒。……结构紧密而又不显得拥挤,用词浅近,而又寓意深沉,短短八句,没有一句令人费解的词句,每句都明白如话,而每句都余味无穷。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两句极为精彩的词,堪称难得的绝唱!……
《会昌》这首词,不论从思想和艺术去看都是绝好的。几十年过去,今日读来仍感至深。它优美的诗句,既给我们以高尚的艺术享受,又给我们以思想启迪。“东方欲晓”、“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等警句名言,不受任何时空之限,将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以更新的含义鼓舞我们前进,给我们以热爱祖国、展望未来的巨大力量。”(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78*80、81、82页)
垠:“毛泽东同志一身兼伟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伟大的军事家,伟大的诗人。他身上的这几个特点是统一的。如果没有前几个伟大作为条件,他不可能写出光辉夺目的诗篇。他不是为写诗而写诗,而是由他长期在革命斗争的大风大浪中培养成的革命乐观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人格,以及蓄积于胸中的革命激情,喷发而为诗,加上他对诗词艺术有深厚修养兼有天赋的过人才华,所以能写出光辉夺目的诗词。”……
“毛泽东的诗词,……单就其若干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品说,可以说前无古人。……屈原是奴隶制时代的高峰,但不妨产生杜甫这样封建时代的诗人高峰,而毛泽东同志是在我国进行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诗人高峰。”……
“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写于他率领红军经过死伤惨重,艰苦卓绝,震动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根据地之后。……在《长征》一诗中他全用轻快的笔调写出胜利的喜悦,以千古少有的英雄豪迈之气,极端蔑视了长征中的巨大困难。象这样写法,完全出于我的意料之外,而且中国三千年的诗歌史上从无先例。”……
“《长征》一诗,来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这首诗的题材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现实生活概括出来的。一切艰难和牺牲都不提了,只表胜利的喜悦和对艰难与牺牲的蔑视。多么伟大的气派!多么惊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多么鼓舞人心!”……
“律诗必须讲对仗,……《长征》的中间四句,不仅对仗工稳,而且三四句颇为警策。……这“腾细浪”、“走泥丸”,诗人是怎么想出来的,令我不禁拍案叫绝,愿为这两句诗痛饮一杯!”……
“在我国文学史上,写行军打仗的诗很多,都是着眼于写行军之苦。象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行程之远,牺牲之大,经历之苦,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不曾有过。歌咏长征的诗人就是三军统帅在历史上不曾有过。诗人如此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写艰苦卓绝的长征,而艺术上达到如此高的成功,不仅历史上未曾有过,而且今后也很难再有,此谓千古绝唱。”(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93-94、95、102、104-106页)
林焕平:“毛主席这首念奴娇《昆仑》,是运用描写、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方法写成的。它既有现实主义的真实描写,更有浪漫主义的极度夸张,也有象征意味的表现,浑然一体,力量超凡。开头就像巨人挥手,气势磅礴:横空出世,莽昆仑,……”
“总之,这首词,以雄伟的气概开头,又以雄伟的气概结尾;运用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和革命浪漫主义夸张,歌颂未来的共产主义世界。”
“在当时,在今天,在将来,它都有热情似火,鼓舞革命人民奋发向上的伟大力量。”
(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尝》第109、111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15:41 , Processed in 0.754954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