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人民日报》本质的大暴露

2015-4-13 21:50| 发布者: 左向前| 查看: 964| 评论: 1|原作者: 迎春|来自: 作者供稿

摘要: 《人民日报》发表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史蒂芬.罗奇题为《向更可持续发展迈出决定性的一步》的文章,为李克强的《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鼓劲打气、献计献策,遥相呼应,真是应了“外来和尚会念经”的俗话,但是,却充分暴露了现在《人民日报》的阶级本质。

《人民日报》本质的大暴露

        ——评发表《向更可持续发展迈出决定性一步》的文章

4月10日,李总理在《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上说:“必须有效顶住下行压力,否则就业、收入等民生问题会受到较大影响,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也难以实现。”“东北----经济下行压力更大。必须全面准确判断和把握经济走势,采取有效措施,破解发展难题。”同日,《人民日报》在国际论坛上,发表了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史蒂芬.罗奇题为《向更可持续发展迈出决定性的一步》的文章,为之鼓劲打气、献计献策,遥相呼应,真是应了“外来和尚会念经”的俗话,但是,却充分暴露了现在《人民日报》的阶级本质。

年纪大一点的人都还记得,毛泽东时期《人民日报》发表过《论无产阶级专政》、《再论无产阶级专政》和“九评”等一系列批判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雄文,理直气壮地对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资本主义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揭露和批判,而现在的《人民日报》竟堂而皇之地直接发表美国教授的西方经济理论的文章;由批判修正主义理论,转变到宣扬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由无产阶级的喉舌,转变为宣传资产阶级理论的工具,正是现在《人民日报》本质的达转变、大暴露。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应该知道社会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是新兴的、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社会,而资本主义则是没落、腐朽的社会;作为不同性质社会在理论上的表现,社会科学有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区分,两者是根本对立的;前者是科学的社会学,而后者则是不科学、反科学的。《人民日报》不顾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的根本区别,不顾中国共产党机关报的身份,公开发表美国资产阶级学者的西方经济理论文章,为我国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实在是它本质的大暴露。

耶鲁大学确实是世界知名的大学。它的自然科学教学、科研可能在世界上做出了一些成绩,有科学性,但是,在社会科学方面却很不科学,也可以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科学。

毛泽东早就指出:“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第815页)自然科学没有阶级性,而阶级斗争知识的结晶——社会科学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资产阶级因为是没落阶级,所以,它的学者千方百计地掩盖这种阶级区分,他们把经济学说成是统一的经济学,不承认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资产阶级经济学之分;而新兴的无产阶级就是要鲜明地揭示这种阶级区别。所以,我们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名牌大学也必须加区分。对于这些大学的自然科学、技术学,要认真地学习,而对于它们的社会科学就必须批判,绝对不能把两者混同。美国名牌大学的资产阶级学者运用西方经济理论写出的文章,一定是“毒草”,不可能是“鲜花”。

其次,西方经济学理论根本就是错误的理论,史蒂芬.罗奇的这篇文章更是破绽百出。

文章说:中国“经济增长正更多依靠消费和服务业驱动——这是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特征——中国正向更加可持续发展阶段迈出决定性一步。”这是荒谬的论断。

“经济增长正更多依靠消费和服务业驱动”就是一种谬论。

经济增长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再生产的各个环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详细地论述了“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他指出:“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因为只是在消费中产品才成为现实的产品,例如,一件衣服由于穿的行为才现实地成为衣服;一间房屋无人居住,事实上就不成其为现实的房屋;因此,产品不同于单纯的自然对象,它在消费中才证实自己是产品,才成为产品。”(《马恩选集》第二卷  第93、94页)可见,生产物质产品就是为了消费。生产了物质产品不消费,再生产就不可能继续进行,经济也不能增长,这是经济生活的基本常识。但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即GDP)支出法竟分为消费、投资和出口三个部分,就是通常所说的“三驾马车”,这种分类显然违背了经济生活的基本常识,说明资产阶级学者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生产、经济和经济增长。我国当前存在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本主义不断爆发经济危机,就是因为广大劳动群众消费能力限制,造成生产相对过剩,而史蒂芬.罗奇却说什么“经济增长正更多依靠消费---驱动”,表明他不仅不懂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也不懂什么是生产一般,更不懂经济危机或“下行压力加大”的原因。“消费”如果能够“驱动”经济增长,还会爆发经济危机吗?还会“下行压力加大”吗?

对于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包括三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我们曾经反复进行过批判,不过主要是对它的生产法进行了批判,这里又涉及对支出法的批判。由于本文主要是揭露《人民日报》的本质,说明它刊登这种错误百出的外国资产阶级学者的文章,所以,对于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内容批判就不展开了。

史蒂芬.洛奇说什么:“经济增长正更多依靠消费和服务业驱动”,逻辑是也有问题。按照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服务业是生产的一个行业、一部分,属于生产法的范畴,而消费则是支出法的分类,怎么能够把支出法的消费与生产法的服务业并列,一起“驱动”经济增长呢?与生产对立的消费,和生产的一个行业(服务业——先不说服务业这个概念科学不科学)“驱动”经济增长,这在逻辑上也说不通。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所谓的“外向型”发展经济的道路,主要是依靠向国外出口商品带动经济增长。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靠借债形成的虚假购买力不能继续,出现了债务危机,造成我国的出口急剧下降,这是“下行压力加大”的主要原因。

为了克服经济“下行压力”,政府进行大量投资,搞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筑,扩大房屋开发,发展生产资料生产,企图摆脱生产过剩的危机。实际上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是紧密联系的,生产消费最终是为了生活消费。现在房地产生产过剩,生产资料生产的严重过剩更加充分显示出来,“下行压力加大”是必然趋势。

史蒂芬.罗奇一篇不到一千字的文章,错误百出,公然还敢于判断“中国正向更加可持续发展阶段迈出决定性一步。”

再说史蒂芬.罗奇等学者连美国自己的经济问题也解决不了,又怎么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持续发展的问题呢?

美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就存在着周期性经济危机、不能“持续”发展的老问题。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萨谬尔森承认:“美国经济在我们的整个现代史上一直受着经济周期的折磨。”(《经济学》第12版   第313页)仅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就爆发了12次经济危机,包括当前这一次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不仅美国经济没有解决“持续”发展的问题,日本经济也如作者所说的“陷入日本式‘经济停滞’”,用作者的话说,整个“世界经济仍然低迷”。既然资产阶级学家连美国、日本等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各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都解决不了,包括美国的“病”都治不好,怎么可能解决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加大”的问题呢?

最后看看这位教授开出“药方”的内容。他开出“药方”主要是两点: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二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美国的这位教授说:“可喜的是,服务业是目前中国增速最快的劳动部门”,“如果到2025年,中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现在的48%提高到56%-------最近互联网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就是明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的比重,是这位美国教授开的第一剂“药方”。可是,他忘记了美国的服务业比重早已经超过56%,而经济危机依然不断爆发,最近爆发的经济危机,至今还处于萧条阶段,“可持续”发展仍然可望不可及。

教授的第二剂“药”就更毒。他说:“当前各国货币竞相贬值的大背景下,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明智的”。我国以廉价劳动力给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廉价商品,这种剥削就已经很残酷了,现在在“各国货币竞相贬值”的条件下,还要我们“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让发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汇率方面再剥削我们一次,我们采用这种“药方”吗?

总之,这位名牌大学教授贩卖的是资产阶级的“陈年旧货”,根本就不可能解决“下行压力加大”的问题,但是《人民日报》却在“多如牛毛”的文章当中,偏偏挑选出这样一篇文章当成宝贝给予发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才是解决经济问题的科学“药方”,而《人民日报》就是视而不见,从另一个侧面暴露了现在《人民日报》的阶级本质。

我们有现成的科学理论和历史经验,完全可以解决“下行压力加大”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早就指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爆发经济危机,经济不能“持续”发展,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只要改变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下行压力加大”的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毛泽东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也证明,在公有制条件下经济发展根本就不存在“下行压力”的问题,尽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生产高速发展,但还是赶不上劳动群众需就的增长,还被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嘲讽为“短缺经济”。可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才是科学的理论。但是,《人民日报》刊载的都是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解释经济现象的文章,连美国资产阶级学者的文章也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文章却被扼杀,这不是资产阶级的文化专政又是什么?这是《人民日报》资产阶级本质的大暴露!

 

 

 

 

 

(附)向更可持续发展迈出决定性一步 

 

2015年04月10日 09:30:56 来源: 人民日报 

 

 

  目前,世界经济仍然低迷,中国也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的10%左右降低到7%左右,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保持这样的增长率。这绝不应该被解读为中国经济的弱点。应当看到,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正更多依靠消费和服务业驱动——这是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特征——中国正向更加可持续发展阶段迈出决定性一步。

  中高速增长背景下,处理好就业问题是一个严峻考验。中国仍有45%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每年有2000万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可喜的是,服务业是目前中国增速最快的劳动部门,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就业增长超过预期,这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中国经济进入下一个增长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选择的全面深化改革之路无疑是正确的。如果中国经济不进行“壮士断腕”式的调整,未来几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几率就将大大增加。世界上能有远见与决心改变旧有增长模式的国家为数不多,中国是其中之一。我个人看来,中国经济改革勇闯“深水区”,实际上也是针对满足于亮丽经济增长数据的“常态”思维开药方的过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精心谋划,未雨绸缪。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中国政府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应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当前各国货币竞相贬值的大背景下,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明智的,因为在国际市场需求萎靡的大背景下,货币政策盲目转向将得不偿失。

  对世界而言,中国经济新常态意味着机遇。如果到2025年,中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现在的48%提高到56%,那将是12万亿美元的规模——这还是一个保守的估计,届时服务业的比重可能更高。中国服务业市场进一步开放,能为世界提供一个4万亿到6万亿美元的大市场,最近互联网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就是明证。

  同那些面临结构改革难题、力图避免陷入日本式“经济停滞”的发达经济体相比较,中国更是显得动力十足。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的经济新常态,其外溢效应都是非常积极的,如同为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心剂。抓住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机会,世界将获益良多。但若任由机会流失,则对各国而言都将是历史性的悲剧。

  (作者史蒂芬·罗奇为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左向前 2015-4-13 21:51
责编  左向前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4 07:14 , Processed in 0.01795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