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中国革命 查看内容

上海“龙华24烈士”史料查考

2015-7-3 23:30|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9147| 评论: 1|原作者: 恽仁祥

摘要: 建议再次发表《上海“龙华24烈士”史料查考》一文,以纪念党的生日,对揭露、批判修正主义大搞历史虚无主义和无耻地诽谤、攻击、否定革命先烈有重要现实现义,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来之不易。谁忘掉和否定历史,就意味着对人民的背叛。

17、胡也频:
    胡也频19035月生,原名胡崇轩,福建省福州市人。出身于福州的一个戏剧世家。1908年入私塾上学,1914年进外国教会开办的崇德小学。爱好文艺,喜爱演戏。因父亲经营的戏馆破产,被迫停学,1918年进一家金铺做学徒。19308月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战士、杰出的革命作家、著名的左联烈士。
    民主革命时期,1919年,在·运动的影响下,阅读上海报纸,引起了对外部广大世界的关注和向往。1920年春,因不堪忍受铺主的欺凌,愤然逃往上海,进浦东中学就学。1921年到大沽口海军预备学校学习机械制造。因学校停办,去北京度过了34年穷困的流浪生活。
    大革命时期,1924年开始创作小说,在《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发表的《雷锋塔倒掉的原因》一文,曾引起鲁迅的关注。1925年与丁玲相爱。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春,与丁玲怀着一种股俄的希望迁居上海,主编《中央日报》副刊《红与黑》。19291月至8月,又创办了《红黑》和《人间》半月刊。当时受到革命文学运动的影响,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列宁主义的书籍,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创作上也出现了新的活力。在1929年写作的中篇小说《到莫斯科去》,标志着他的创作正在向革命文学转换。1930年春,去济南省立高中教书,热情支持学生成立文学研究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文学,受到学生们的拥护,但却遭到反动当局的迫害。5月被迫返回上海。在此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丰满形象,揭示了革命青年的光明前途。作品发表后受到文学界的重视和不少进步青年的好评。同年8月加人左联,被选为执行委员和工农通讯委员会主席。11月加人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推选为将于193111月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代表之一。
    胡也频在小说、诗歌、戏剧创作上均有建树。其小说多反映旧中国的社会黑暗,农村的愚昧落后,农民的悲惨人生;描绘知识分子的爱情、苦闷与追求。早期小说带有小资产阶级情调,牺牲前创作的《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充满革命热情,标志着其创作的新发展。

注:参见《龙华革命烈士史迹选编》和互联网报导。

 

18、殷夫:

殷夫1910年生,浙江象山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本名徐孝杰,字柏庭,学名徐祖华,在他短暂的五六年写作生涯中,所使用的笔名除殷夫外,还有白莽、徐白、殷孚和徐文雄等。

殷夫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1920年秋他考入象山县高等小学;1923年进入上海民立中学,声援“五卅”运动的斗争;19267月转入浦东中学,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被捕关押3个月;1927年秋入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科,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2月重返上海,从事共青团和工运工作,同年7月因组织上海丝厂工人罢工第三次遭捕,出狱后在团中央宣传部工作;19303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

诗坛骄子 胜似翻译家:

殷夫虽不是职业翻译家,却胜似翻译家。他的译作,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精品,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著名的诗作《自由与爱情》,于1929年被这位“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殷夫翻译了过来。

《自由与爱情》有两个中译本:自由与爱情,我需要这两样。为了爱情,我牺牲我的生命,为了自由,我又牺牲了我的爱情。(匈牙利语翻译家兴万生译)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殷夫译)。

兴万生译文“忠实”原作。而殷夫的译文是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个追求自由的不羁的灵魂。殷夫译此诗有着深刻的个体生命体验、个人情感和思想在内,他的诗作是用他的生命,他的灵魂,他的精神熔铸而成。他的诗作具有了生动鲜明的形象和更高的艺术价值。

鲁迅先生在为“左联五烈士”所作的悼文中悲愤地写道:“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殷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左联五烈士之一。他本姓徐,谱名孝杰,小名柏庭,读书时先后用过徐祖华、徐白、徐文雄(字之白)等学名,笔名有任夫、殷夫、白莽、殷孚、沙菲、沙洛及Lven等,殷夫则是他较为普通的笔名。 
    六月十一日(清宣统二年端午节),殷夫出生在象山县怀珠乡大徐村(即今大徐乡大徐村),故居坐落在村南沙朴树下。父亲徐孔甫是个农民,识一些字,无师自通,会一点医道,擅长妇科、麻疹等,后来是乡间比较有名的土医生。母亲钱月嫦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农家妇女。她对殷夫特别关心,后来知道殷夫参加革命,也未加阻拦,只是经常叮嘱说:柏庭,你要小心呢!殷夫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大哥徐培根、三哥徐文达在殷夫参加革命前后,都是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校级军官。他们(特别是徐培根)总是企图以自己的模式来塑造殷夫,但殷夫却毅然决然地摆脱了他们的羁绊,坚定地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殷夫从小就受到比较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很早就教他认方块字、背诵古体诗。大约在六、七岁时,入大徐村徐姓义塾,读了三、四年四书五经与初小课程。一九二O年秋,他是一岁时进丹城就读于象山县立高等小学校。当时,县立高小受五四新文化的影响较大,师生们经常在校内外宣传打倒列强,反对军阀。这使殷夫思想上受到了较深的启迪与教育。
    一九二三年秋,殷夫在县立高小毕业,由徐培根接往上海,考入民立中学新制初中一年级。这时,他开始了新诗创作,今存有组诗《新脚时代的足印》八首。诗中,他流露了对社会的隐隐不满,希望改变现状,但还不知道如何去寻求希望。因此,他沉吟:
      “希望如一颗细小的星儿,
         在灰色的远处闪烁着,
        如鬼火般的飘忽又轻浮,
        引逗人类走向坟墓。
     一九二五年五卅惨案爆发,民立中学师生积极参加三罢斗争,使殷夫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五卅运动后期,他一度回乡,在丹城和大徐家中认真阅读了许多革命书刊和理论著作,并参加过象山旅甬进步学生组成的革命团体新蚶社的活动,还在该社举办的《新蚶》小报上发表过抨击封建礼教的新诗。同年九月,他仍会民立中学,读完初中二年级下学期及初中三年级的全部课程,于一九二六年夏初中毕业。同年秋,他考入上海浦东中学,越级插班就读高三级课程。其时,浦东一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小,革命活动十分活跃,是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主要策源地。在浦东中学,殷夫进一步接触了革命,并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殷夫因一个广西籍同学獐头小人的告密,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囚禁三月,险被枪决,后由徐培根托人保出。这次逮捕,对刚刚踏上革命征程的殷夫,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他在狱中写下的长诗《在死神未到之前》里,对这次被捕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述。他面对一切将随风散殒的逆境,时刻准备献身。因而,他告别朋友啊:
        “朋友,有什么呢?
         革命本身就是牺牲,
          就是死,就是流血,
          就是在刀枪下走奔!
 他奋起号召:
          “同志们,快起来奋争,
           你们踏着我们的血、骨、头颅,
          你们要努力地参加这次战争。

 出狱后,他曾回家暂避一段时间,写下了《呵,我爱的……》等诗,以抒发不忘革命之情:
           “看,她有如仙嬛,
            胸中埋着我的情爱,
            呵,我的爱是一朵玫瑰,
            五月的蓓蕾开放于自然的胸怀。
     一九二七年九月,殷夫通过女友盛孰真借得上虞人徐文雄的高中毕业文凭,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科学习。在那里,他结识了共产党员王顺芳、陈元达等同学,并经常与他们一起参加校内外的秘密革命活动。他还办过油印文艺刊物《漠花》,在青年学生中鼓动革命情绪。后来,他又被推选为学生代表,多次在学生会上宣传革命道理,并跟反动学生进行过坚决地斗争。这时他由团转党,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一员。一九二八年初,殷夫又在校外参加了共产党人蒋光慈、钱杏 等人组成的太阳社,党的组织关系也编入该社,属闸北区第三街道支部。同年四月,他写下了《啊!我们踯躅于黑暗的丛林里》一诗,反映了革命者(我们)在斗争中锻炼成长的新风貌:
         “啊,我们踯躅于黑暗的,黑暗的丛林里,
          世界大同的火灾已被我们煽起,煽起,
          我们手牵着手,肩并着肩,喷着怒气……
         大火中我们看见了天上的红雾,旖旎!
    一九二八年秋,他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反动当局再次逮捕。后由大嫂张芝荣转托徐培根在上海的熟人保释。获释后,他又会同济大学学习德文。党组织考虑到他和王顺芳、陈元达等人的安全,决定让他们暂时转移到象山。 
     十月,殷夫先到丹城,在他二姐徐素云任校长的县立女子小学作代课教师。随后,王、陈也到象山(王载象改名汪涅夫),也在女子小学教书。他们三人都以小学教员作掩护,向师生宣传革命理论,并组织学生排练宣传反对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新剧目,进行街头演出,观者人山人海。他们以游览名胜为名,在丹城西寺、东乡珠山、爵溪沙滩、白墩码头等处秘密商讨革命问题。不久,女子小学放寒假,王顺芳、陈元达离象。殷夫则因大嫂张芝荣未给川资,不能同往。直到一九二九年三月,他才在二姐徐素云的资助下,重返上海。 
   这次回象山,殷夫前后住了五个多月。期间,他曾随母寄住丹城西寺,写下了一系列立志献身革命的诗作。现存的有《给母亲》、《地心》、《归来》、《我醒时……》等。他向他最敬爱的母亲辞别:
            “此后,我得再造就我得前程,
              收回转我过往的热情,
              热情固灼燃起青春旧灰,
              但也叫着我去获得新生。
              他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
              “我的诗和彩虹一样,
                从海起入天中,
                直贯着渺漠的宇宙,
                吹嘘着地球的长孔。
        他还立誓:
               “我枕着将爆发的火山,
                火山要喷射鲜火深红,
                 把我的血流成小溪、骨成灰,
                 我祈祷着一个死的从容。
     殷夫于一九二九年三月重返上海后,经过一段流浪生活,又与党组织接上了关系。从此,他完全投入了地下革命斗争,从事青年运动工作。这时,他的诗歌创作也有了新的发展。在《写给一个姑娘》一诗中,他庄严宣告:
            “我不是清高的诗人,
             我在荆棘上消磨我的生命,
             把血流入黄浦江心,
             或把颈皮送向自握的刀吻。
     面对白色恐怖,殷夫好似一团燃烧着的烈火。他以饱满的激情和高亢的诗笔,写下了《血字》、《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我们的诗》等,被后人誉为红色鼓动诗的革命战歌。他在诗中直截了当地号召人们:
               “打倒国民党!
                 没收机器和工场!
                 打倒改良主义,
                 我们有的是斗争和力量!
 他断言:
                 未来的世界是我们的,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两周年的时候,他写成《别了,哥哥》一诗,以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英勇气概,断然宣布与反动哥哥彻底决裂:
                 “别了,哥哥,别了,
                  此后各走前途,
                  再见的机会是在,
                  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注:以上参见互联网有关文章介绍。

 

19、冯铿:

冯铿,又名岭梅,1907年生,广东潮州人,中共党员。自幼爱好文学,1922年开始发表作品,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曾作为潮州学联代表,积极参加反帝斗争,以后又参加了迎送北伐军的工作。1929年春来到上海,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3月,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她经常出席“左联”领导的各大学里的读书会。与青年学生一起研究文艺理论和文艺作品,谈论时事政治。许多青年学生在她的启发教育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同年5月,她代表“左联” 出席上海举行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会上,来自革命根据地的红军、赤卫队的革命战士和工农群众代表人物的讲话,极其强烈地缴荡了她的革命情感。会后,她根据大会上获得的丰富材料,从事文学创作,又积极投入准备召开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秘书处的工作。

注:以上24烈士中的几位作家的介绍,主要参见有关网上 “烈士展览馆》。

 

20、贺林隶:

贺林隶,中共党员,1930年任上海华德路小学党支部委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15-7-3 23:49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6 16:51 , Processed in 0.017289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