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中国革命 查看内容

毛时代的伟大工程:红旗渠——英雄壮歌撼山岳

2015-7-17 22:02|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965| 评论: 0|原作者: 超级工程一览|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红旗渠诞生于"文革" 时期 , 所以 , 一提起红旗渠, 人们便觉得充溢着一种浓郁的政治色彩。但当我们用心灵与良知,人们就会发现:红旗渠这一令世界惊叹的巨大工程 , 正是人民用生命同大自然搏斗的一次壮举 , 它源于中国农民最为实际的基本生存需求 , 是解放了的中国农民自身伟大力量的真实见证。 ... ... ...

修渠奇观

  86a04f719d9e76608839d609e2df8126.jpg

  红旗渠整个工程修了整整十年时间,那么在这漫长的修渠的岁月当中,其实真正困扰他们的还是那些生活和建设工程当中的一些实际的问题和困难。

  首先是住的问题。当时红旗渠,是在1960年的2月11号正式开工的,开工之后,一下子就上了37000人,一下子就涌进了太行山,当时连山西的平顺县县委书记也发愁了,跟林县的县委书记杨贵就说,说老杨,你是不是疯了?你一下子上了几万人,你让我到哪儿,给你找这么多房子啊?当时杨贵书记就说,说老伙计,你也别害怕,你能给我找多少间?他说顶多400间,这我就把所有的办法都想了。那老书记就说,400间就400间,其他我们自己想办法。但几万人的住房,老书记又不是神仙,怎么想办法呢?

  当时这几万人吃的问题又怎么解决呢?当时工地上吃饭的地方和施工的地方,它不在一块儿,有的吃饭的地方离工地有5里甚至到10来里路。有一个青年,他每次吃饭的时候总是先喝一碗汤,把这一个窝头揣到怀里面不吃,为什么?因为我们当时吃过饭以后要走几里的路才能到工地上,等走到工地上的时候还没有开始干活就又饿了。所以当时队长问他,说你为什么不吃窝头每天都要揣在怀里,他说我就是想等我走到工地上我准备干活的时候我再吃,这样就不至于我还没干活我就饿了。其实当时他们一劳动下来,早上就是一碗野菜汤,一个菜窝头,中午是一个菜窝头一碗野菜汤,到了晚上,他们说吃的饭叫“天池捞月亮”,什么叫天池捞月亮?稀饭太稀了,就像清水一样,这个月亮呢就在碗里面泡着,捞来捞去,碗里面什么都没有,就有个月亮,所以叫“天池捞月亮”。当时在家里的老人跟孩子,也心疼这些为他们修渠的民工们,当时呢,因为都是在公社食堂吃饭,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一个星期当中他们要有两顿、四顿甚至有到六顿不吃干的,光喝稀的,省下来的干粮干什么呢?省下来这个干粮送到渠上让民工们吃。村里的老奶奶说修大渠的时候,家里的老人跟孩子吃的是什么?是捧在手里面捏不到一块儿的散糠,能够捏到一块儿的糠就都送到红旗渠上让民工们吃。

  1960年10月,红旗渠总干渠第二期工程开工,工程移到林县境内。第一期工程试通水,极大地振奋了干部民工的精神。11月份,中央发出通知,为了在困难时期得以休养生息,全国实行“百日休整”,基本建设项目全线下马,上级督促红旗渠停工下马。已修了一半的红旗渠难道就此半途而废吗?是停?是干?经过讨论县委决定,中央指示要执行,红旗渠工程也不能停。绝大多数民工回生产队休整,开凿狼牙山隧洞的艰巨任务,交给了留下的300名青年,并把它命名为“青年洞”从1960年2月到1969年7月,红旗渠修建了十年时间,战线1500公里,30万人参与修建,这个大禹式的开山导河工程,历经“最困难时期”和“动乱时期”两个特殊时期,完全凭着林县人民一锤一钎一双手修成。这其中有多少大刀阔斧的劈山工程?又有多少精雕细刻的石拱结构?更有多少英雄人物汗水、泪水、血水流淌?1964年,红旗渠总干渠胜利建成。漳河水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入林县,实现了林县人民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4月15日,在分水岭举行了隆重的通水典礼。成千上万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的老人让自己的孙子推着小车,翻山越岭前来看水。庆典场面气势宏大,一片欢乐的海洋。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砌得齐整的红旗渠右岸上,两排整整齐齐排列很长的奖状,手执奖状的人满脸笑容和自豪,这是整个工程中给予他们的最丰厚的奖励,也是唯一的奖励。

ad3913db00512cd8f5950c5a50d42621.jpg

  悬崖峭壁之上修筑的青年洞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位于林县任村镇卢家拐村西,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纵坡为1/5000,设计流量23秒立米,挖石方19400立米,总投工13万余个。

  该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当年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因难,上级决定红旗渠停工,农民生产自救,总干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提出“宁愿苦战,不愿苦熬”,并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背着领导坚持继续施工,当领导来检查时,他们就躲起来,领导走了继续施工。当时每人每天只有六两粮食,为了填饱肚子,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他们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瓦缸窑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进O.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完成了红旗渠建设的关键工程。

  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了洞名。

c34913cf9f18da065bf915df261c2b32.jpg

a3a8b312a11f32494bb854e833aebe05.jpg

  红旗渠龙口镇南北总渠渡槽工程,南北渠总长37公里,渡槽就占了9公里

  长久以来 , 人们似乎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势:红旗渠诞生于"文革" 时期 , 所以 , 一提起红旗渠, 人们便觉得充溢着一种浓郁的政治色彩。但当我们用心灵与良知,人们就会发现:红旗渠这一令世界惊叹的巨大工程 , 正是人民用生命同大自然搏斗的一次壮举 , 它源于中国农民最为实际的基本生存需求 , 是解放了的中国农民自身伟大力量的真实见证

  红旗渠是一条救民于既倒的生命之渠 , 但它又不仅仅只是一条能灌溉沃野农田的渠 , 内中所凸现出来的精神光华 , 与日月同在。红旗渠精神也决不是因修渠而偶然诞生的 , 它是林州人民千百年来与天斗与地斗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 百折不挠 , 勇于和善于冲决一切艰难险阻追求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的必然产物 。

  当年,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对国际友人说: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的确,十年一条红旗渠,一条水的长城。它不仅是初创时期的共和国艰苦创业的一个历史缩影,更是改天换地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一种时代象征。它闪耀着一种精神的光辉,预示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巨大潜力。

75ed3b3a74ef1335fbebe4e9c0339c66.jpg

34dc58a25b847bd995b0780db355f958.jpg

  从红旗渠开始施工至今已经四十多年了。有人在红旗渠景区见到一位1955年出生的中年妇女,问她是否记得修红旗渠的情况,她说:“只记得民工住在家里,吹号上工和躲炮。我爷爷和爸爸都修过红旗渠。”她现在和女儿一起在青年洞景区开了一家商店经营食品。在人们的记忆里,修红旗渠好像已成为久远的历史。

  在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修渠民工每人每天只有0.5公斤原粮,1.5公斤蔬菜,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ee62b8988dd854dea39befa151900fdb.jpg

  除险队长任羊成带领民工们在悬崖峭壁上排除险石。常年吊在悬崖上排除险石,因此他的背上被保险绳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自己几次从半崖上摔下来,掉到荆窝里,浑身扎满了枣刺,一次房东大娘从他背上挑出了70多根枣刺,石头落下砸掉了三颗牙,也不下火线。当地人都说:排险队长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3 12:30 , Processed in 0.02137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