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学习习总书记指示——“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

2015-7-29 01:57|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600| 评论: 1|原作者: 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来自: 中国航空报

摘要: 国有经济应该和非公经济平等对待,而不能用非公有制经济去压缩公有制经济的生存空间。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国有资产必须在市场中不断壮大发展、不断得到保值增值,如果我国不牢牢掌握一批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我们就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国平:“三个有利于”确立国企改革价值标准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在吉林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国企改革提出的这一重要论断,第一次为国企改革确立了价值判断标准,具有鲜明的改革指向性和现实针对性。

  “国有企业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7月16-18日,习近平在吉林调研考察时,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对我国经济发展适应新常态、对我国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有哪些重要意义?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释放出哪些新信号?

  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航空报》记者采访了中航工业董事长、党组书记林左鸣。


  重不重视大企业,是国民是否具有大国意识的标志

 

  《中国航空报》:习近平在吉林调研时强调,国有企业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您知道,近些年来,有关国有企业先“做大”还是先“做强”“做优”有过很多争论,这次,习总书记明确把“做大”排在了首位,对此,您怎样理解?

  林左鸣:我认为,习总书记上述重要讲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充分肯定了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把过去一直在争论的问题,即国企做大、做强、做优的关系问题,给予了一个明确的定调,这是非常重要的,是非常英明的,我想他是做了调查研究的,是听取了企业界声音的。

  我最近接受《中国航空报》的采访时,提出了一个大国意识的概念。我认为,重不重视大企业,是国民是否具有大国意识的标志。航空工业是装备制造业,是国防工业,在发展中航工业的时候,我经常想,中国当年是怎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当时的中国不是被哪一个国家打败的,而是被大企业东印度公司打败的。

  举目看世界,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和较量,实质上就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较量,冲在最前面的就是大企业。世界强国,又何尝不是把企业做大排在首位?何尝不是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的顺序来做?

  如果我们一直意识不到大企业对于大国的重要性,这是没有大国意识的表现,这是很悲哀的。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们真的是很大的鼓舞和激励。中航工业成立之初就提出“做大做强做优”,我们一直是坚持“做大”优先。这些年来,有关做大做强做优哪个更重要,有过一些争论,也有过一些反复,排序也有一些变化。现在,在这个问题上定了调,明确了方向,让我们做企业的不再迷茫,真的是很大的鼓舞!极大增强了我们做大做强做优国企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航空报》:习总书记把国有企业“做大”放在“做强”“做优”之前,有些学者因此就说,国企要合并了,是这个意思吗?

  林左鸣:国企是否合并,要看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该合并的要合,不该合的也不能强求。但是,我认为,国企做大,主要是市场占有率的扩大,而不能仅仅理解为企业规模大和人数多。在企业一线的企业家非常明白,进入一个行业,一定要想办法在行业里做大,如果不能在全世界做大,也会在全国做大,如果不能在全国做大,也要在省市县等自己的区域内做大。做大意味着要占领更多的市场,拥有更多的客户。这个道理非常简单。

  《中国航空报》:如何理解国有企业的“做大”“做强”“做优”?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林左鸣:这三者包含着做企业的内在逻辑。所谓“做大”,我个人理解就是要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所谓“做强”,就是企业在自身领域要有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所谓“做优”,就是指产品要有非凡的品牌影响力。很显然,作为一个企业来说,投入商战以后,第一要务就是抢夺市场、控制市场,就要提高市场占有率,这是毫无疑问的。只有做大了,挣到钱了,才有能力支撑持续的技术投入,才能把企业真正做强,除此而外,我们还要做技术服务,还要保证产品质量,通过企业在质量、服务上做优,才能巩固住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始终保持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就会渐渐形成它的品牌影响力。反过来看,要想持续做大,就必须做好技术创新,要做强、做优,所以,做强做优必须紧随其后,但最重要的是先“做大”,先把市场控制在自己手里。

  最近,我就这个问题和某省分管工业的领导同志有过讨论交流,这位领导同志举了个例子让我很受启发。他说,如果一个医生认为自己医术很强,并且妙手回春,口碑很好,但长期每年都看不了几个病人,你能真的相信他医术高吗?只有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临床经验的量很大,才有可能医术高强。他举的这个例子很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回头看一下这些年中航工业的发展,我认为,从做大、做强、做优这三者来看,中航工业这些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近些年来,国外评价中国航空工业是“井喷式”发展,这确实不假,但体现的仅仅是做强而已,我们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同台竞技,现在正准备为并驾齐驱发力,这只是体现了我们的“做强”,这些年,我们的技术创新有了长足进步,做出了很多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过去我们要手工画图纸、放大样,我们现在已经完全实现无图纸设计、电子仿真,这都是巨大的技术进步。

  这些年,航空工业主要是在“做强”,但在“做大”“做优”方面,差距非常大,我们的航空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很低,航空军品主要是满足国内的需要,国际市场占有率非常有限,因为航空工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产品具有政治属性,不是做强了就能卖得出去的,“枭龙”战机、“翼龙”无人机的性价比再高,也难以跨越国际政治格局到处卖。我们的民用航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国际强者相比,差距就更大了,我们民用航空产品在国外同样受到挤压。我们的航空主业远没有做大,其最突出的矛盾是做不大的问题,而不是做不强的问题。也许有人说,做强了自然就会做大,做不大还是因为不够强。有时候企业不可能一下子就很强,需要有一个过程,例如空客起步的时候,并不很强,是依靠欧洲多个国家共同的力量,在亏损长达25年之久的情况下,先做大了,然后再逐步做强的。韩国的汽车业,依靠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做大了,甚至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依然谈不上已经做强了。美国柯达公司率先发明了数码照相技术,可谓在这个领域是强者,因为受自己传统业务的羁绊,没有及时做大数码照相业务,结果最终破产退出了历史舞台。

  因为航空主业做不大,就只好通过非航空民品来反哺主业。我们何尝不想有一天我们的航空民品能像波音、空客那样大量走向市场,通过军民融合效应推动整个航空工业军民产品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现在做不到,因为我们还太小!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如果不做大,市场占有率就低,就很难具有持续做强的能力,这样我们的品牌影响力也不会大,也就不可能做优。这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在争论。为什么?因为没有人去倾听真正在一线做企业的人的想法。一些宏观经济领域里的专家,在宏观经济领域也许有真知灼见,但是如果一辈子都未曾在企业干过,对微观的企业经营管理,一会儿提该这样做,一会儿提该那样做,其实是很容易出偏差的。企业该怎么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企业家应该心里最有数。

  习总书记能明确把国有企业“做大”放在“做强”“做优”的首位,是很英明的,解决了长期争论和困扰企业界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要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把这样的思想,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去。


  “国进民退”是偷换概念,是在故意把“国家”和“人民”对立起来,国有经济与非公经济应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中国航空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提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三个有利于”,其中第一条就是“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您认为习总书记将其作为推进国企改革的重要标准之一,有什么特殊意义?

  林左鸣:国企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解决国企脱困的问题,采取了抓大放小、关停并转、下岗分流等脱困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错误地提出“国企无用论”、“国有资本无用论”,很多地方把国有企业一卖了之,这就谈不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了,而且很多地方认为中国的改革发展主要依靠非公经济,这样的一种思想,长期影响着中国社会。

  到了本世纪初,国有企业逐步脱困了,搞好了,发展起来了,有活力和竞争力了,其他的一些论调又来了,包括“国退民进”的论调。一些人想尽办法压缩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存在的空间,找出一些所谓冠冕堂皇的道理,说什么国有企业应该退出完全竞争性领域。这是没有道理的!完全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都退出了,国有企业只局限于不竞争的领域,其“武功”自然就被废了,哪来竞争力?那国有资产还怎么保值增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完全竞争性领域也会越来越多,国有资本完全退出,自然就没有办法保值增值。所谓“国有资本全面退出完全竞争性领域”的说法,就是当年“国有资本一卖了之”的翻版。如果真的退出竞争性领域,这些人又攻击国企没有竞争力,效率低。总之,国企在他们眼里怎么做都不对,说白了他们就是要让国企退出历史舞台。

  这几年,“国民之争”甚嚣尘上,国有企业和资本一旦进入竞争性领域,就会被指“与民争利”,这其实是把“非公经济”“私有经济”的概念换成“民营经济”的概念后,很容易让人们把这里的“民”理解为“人民”,其实这是巧妙地将“非公经济”“私有经济”视为代表“人民”,而把真正的国民所有的国有经济,变成了“非国民”的,让人们理解为似乎是“国家”与“人民”争利,真是岂有此理!如果说有“国进民退”的话,应该是“国进私退”,显然用“国进民退”这个词是在偷换概念,是在故意混淆视听,是在故意把“国家”和“人民”对立起来,制造一种国家在与人民争利的假象,说穿了,就是在制造“国家”与“人民”之间的矛盾,就是要摧毁作为社会主义根基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这次习总书记在吉林调研考察时反复强调,国有企业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这是对一些唱衰国企论调的有力驳斥。

  习总书记重提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并把它作为推进国企改革的重要标准之一,我认为意义非常深远,那就是不能压缩国有企业进入很多重要竞争领域,不能再限制国有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国有企业也要像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而不能人为地设置门槛,限制国有企业进入某些领域。随着我国竞争性领域越来越多,一旦国有资本企业退出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就不复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就不存在了。

  再拿航空工业来说,由于航空产品的市场还没有做大,我们当然要涉足其他领域来做业务组合,通过军民融合实现以民哺军。如果非要我们在很多领域退出的话,我们真正的航空主业也会捉襟见肘,无法发展。从企业生存发展的角度来说,国有企业也不得不参与市场竞争,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把自己做大做强做优,在持续做大做强做优中,使国有资产不断保值增值。

  我要强调的是,我绝不反对发展非公经济,我认为非公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些领域非公经济比国有经济更具竞争力,更有活力,要按照中央“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给予非公经济大力支持。但是,国有经济应该和非公经济平等对待,而不能用非公有制经济去压缩公有制经济的生存空间。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国有资产必须在市场中不断壮大发展、不断得到保值增值,如果我国不牢牢掌握一批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我们就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必须让改革当先锋,才有可能发展民生经济,把内需作为三驾马车中跑得最快的那匹马

 

  《中国航空报》:习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提出,抓民生也是抓发展,第一次提出要将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有效对接,这样的提法有什么新意?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提供哪些新思路和方向?

  林左鸣:抓民生也是抓发展,这句话讲得非常到位。民生是最大的内需。我们第一轮内需消费就是衣、食、住、行,我把它称之为“消费1.0版”,都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1.0版还有很大的转型升级空间。但是第二轮内需消费,我归纳为“医、教、娱、养”,我把它称之为“消费2.0版”,是与民生相关的转型升级版。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意味着内需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应该放到最重要的方面去考虑。当然有条件的话,我们不会放弃任何条件去抓好投资和出口。

  从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看,内需应该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去抓。我的观点始终如一,必须抓好内需。从世界上来看,凡是经济发展好的国家,内需都占主导。日本经济下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内需的萎缩。

  我们应该深刻理解,抓民生实际上就是通过发展内需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全新的思路。对此,我们过去的认识,还是有差距的。

  要做好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相对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就是指我们还有很多领域改革没有真正触及,或者说没有深入触及。从我们改革开放的历史看,凡是改革比较彻底的领域,经济发展就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所有的问题都在改革中迎刃而解。比如,取消布票,“衣”的问题解决了,取消粮票、取消粮食统购统销,“食”的问题解决了,变福利分房为商品房,改革很彻底,“住”的问题也解决了,“行”的问题,轿车以前是地位的象征,是限购的范围,现在改革也很彻底,轿车已经大面积进入寻常百姓家;再比如,我国的航空运输业现状逐年增长,成为世界航空运输大国之一,可曾几何时,我国旅客乘坐飞机必须是处级以上干部,还要单位开介绍信才能买到票,现在这些旧规定都改革掉了,“行”的问题也就逐步解决了。

  要发展民生经济,通过抓民生促进发展,很重要的是要改革。习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指出,要着力保障民生建设资金投入,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保障民生链正常运转。如果把医疗改革做彻底了,医疗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成为一个问题集中的地方,而医疗产业会成为一个不亚于房地产的重大支柱产业。同样,教育、娱乐、养生养老产业等,都是如此。养生养老产业还有一个内涵,我们中国经济经历了“女人经济”、“儿童和青年经济”,现在到了“老人经济”。必须让改革当先锋,才有可能发展民生经济,把内需作为三驾马车中跑得最快的那架马车。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解廌角 2015-7-29 12:03
“把真正的国民所有的国有经济,变成了“非国民”的”
-------------------------------
自从改开之后,就逐步把把真正的国民所有的国有经济,变成了“非国民”的。改开集团偷换的不只是概念,偷换的更是实质内容。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7 09:22 , Processed in 0.01122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