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读传记,思“老马”,梅林的《马克思传》好在哪?

2016-3-14 23:08|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915| 评论: 1|原作者: 卢刚|来自: 破土网

摘要: 我们在课堂上学过“马原”,也在媒体上见过频频出境的“马克思主义”,甚至在书店里看到“马克思教你赚钱/炒股/识别传销”……然而,对于马克思其人其说,主流舆论依然广泛存在各种不解,甚至是误解、曲解。对此,国际共运史学者卢刚在本文介绍了梅林的《马克思传》,从三个角度论述这本唯物史观马克思传记的优点。在马克思逝世133周年的今天,破土特向大家隆重安利这篇书评和这本传记,愿大家既收获批判的武器,也不忘武器的批判~ ...

 

【破土编者按】我们在课堂上学过“马原”,也在媒体上见过频频出境的“马克思主义”,甚至在书店里看到“马克思教你赚钱/炒股/识别传销”……然而,对于马克思其人其说,主流舆论依然广泛存在各种不解,甚至是误解、曲解。对此,国际共运史学者卢刚在本文介绍了梅林的《马克思传》,从三个角度论述这本唯物史观马克思传记的优点。在马克思逝世133周年的今天,破土特向大家隆重安利这篇书评和这本传记,愿大家既收获批判的武器,也不忘武器的批判~

读传记,思“老马”:梅林的《马克思传》好在哪?

新世纪经济危机以来,马克思重回思想界,各种关于他的传记作品也随之层出不穷,新书积极上市,旧书再版印刷,马克思这个名字在坊间的风头一时无两。但在众“书”喧哗中,德国历史学家弗兰茨·梅林的《马克思传》却寂寞地只能在旧书网上才能找寻到它的踪迹。这与梅林及其《马克思传》曾经在历史上产生的重要影响,颇不相称。

不“为尊者讳”,不因人废言

但凡一部优秀的传记作品,一般要求作者对传主的日常生活起居有相当的了解,而这部分了解,得之于史料还是得之于日常观察,又截然不同。英国作家包斯威尔追随当时的文坛巨擘约翰逊二十余载,事无巨细地记录下后者的日常点滴,因而能为读者呈现一个随时跃然纸上的约翰逊,也为后世留下了一部伟大的传记作品——《约翰逊传》。弗兰茨·梅林自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追随马克思以来,就与后者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并与马克思的后人以及恩格斯长期交往,清楚地了解马克思的生活、家庭以及社会交往情况。而梅林最初也是受马克思的女儿劳拉之托,开始准备撰写《马克思传》。得益于自己的日常观察和马克思亲朋的转述,梅林笔下的马克思是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形象,他的神态、举止、饮食、家庭日常无不令读者如在传主身侧。

西谚有云:仆人眼中无伟人。对马克思的近距离观察,既可以看清他的雄姿丰仪,当然也看得清他脸上邋遢的胡子。在梅林的记述中,马克思写得一手令人难以辨认的潦草笔迹,会抱怨婚后生活的琐事限制了他自己的发展,也会有时候沉沦在极端穷困的生活中。在这里,马克思放言的“人所具有的我无不具有”,才真正有迹可循,这倒比后世笼罩着圣人光环的马克思,平添了几分亲切。

如果以为梅林的《马克思传》只是对马克思生平的生动介绍,那就大错特错了。作为马恩的学生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开拓者,梅林不仅力求“把马克思的伟大形象不加修饰地重新塑造出来”[2],还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剖析马克思本人成长战斗和思想演变的过程。在创作《马克思传》之前,梅林已经凭借其《莱辛传奇》进行了“对普鲁士传奇这个堡垒第一次最好的正规的围攻”,他在其中对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运用更是得到了恩格斯的青睐,恩格斯欣喜地看到,“二十年来唯物史观在年轻党员的作品中通常只不过是响亮的辞藻,现在终于开始得到恰当的应用——作为研究历史的引线来应用。”[3]所以,毫不奇怪,梅林的《马克思传》中“充斥”着各种已经被现代人深恶痛绝的“阶级分析”;同样也毫不奇怪的是,梅林对马克思的某些论断也有诸多指责和批评——姑且不论这些指责和批评正确与否,如果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竟然无法揭示马克思的失误之处,那倒是一件令人奇怪的事情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绝不可能不犯错误,只是在事实本身迫使他们承认错误的时候,他们毫不回避自己的错误,而梅林当然也无须“为尊者讳”。梅林的这点精神是伟大的,他比那些坚信马恩永远不会犯错,一听到有人稍微怀疑这一点就周身战栗的信徒们,要伟大光明正确得多。

关于马克思一生中的重要论敌,官方的评价往往采取基本否定的态度,而对于他们某些需要肯定的方面,也通常贯彻“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方针,卢格、蒲鲁东、魏特琳、巴枯宁等人莫不如此。而在这一点上,梅林的态度要客观得多。比如梅林评价卢格,“在他的思想所能达到的限度以内,他曾经相当勇敢地进行过斗争。但是当他在巴黎面临着当代社会矛盾的巨大矛盾时,这种热情也同样急速地使他后退了。”[4]1876年,巴枯宁病逝于伯尔尼,梅林在回顾了马克思和巴枯宁之间的分歧与斗争之后,满怀深情地说“他理应死得更为快乐,他理应从工人阶级的许多人(即使不是工人阶级全体)那里受到更为光荣的怀念,因为他曾为工人阶级的利益那样英勇地斗争过,并且受过那样多的痛苦。”[5]

正是这部现在看来有点离经叛道色彩的《马克思传》,在尚未正式出版之前,就获得了众多好评。德国著名革命家罗莎·卢森堡称赞这本书将是“一部不朽的杰作”[6],而俄共(布)在1918年首次筹划出版马恩全集的时候,就把第一卷的版面留给了梅林的这部《马克思传》[7]。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人物传记在求实之外,还贵在写得好看。写得妙笔生花的伟人传记,至今都非常罕见。梅林作为第二国际数一数二的大才子,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硬生生将这部伟人传记写成了一部公认的“文学作品”。

梅林非常善于运用一些精练的比喻,能够让复杂模糊的事件变得激动人心而且易于理解。马克思在早期作品中喜欢雕琢一些警句般精练的语言,比如“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一切内在条件一旦成熟,德国的复活日就会由高卢雄鸡的高鸣来宣布”[8]等等。梅林称赞马克思的这种文风,说“年轻的马克思有时很欣赏他那锋利而沉重的武器的铿锵声。”对于马克思早期思想转变的过程,梅林更是形容为“在《德法年鉴》上,马克思还在耕耘着哲学的田地;但是在他用批判的犁开出的垄沟里,唯物史观的幼芽已经生长起来,它们在法兰西文化的阳光下很快就扬花抽穗了。”

如果说在梅林看来,马克思善于使用重武器,那恩格斯则“携带的是轻便武器,因而行动迅速得多;他的眼光十分敏锐,能够一眼看透任何问题或形势的本质,但是不够深入,不能立时看到使重要问题的解答复杂化的各种反面论点。”[9]这种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精辟独到的判断,立刻在马恩的学生一辈中引起了共鸣。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李卜克内西在狱中看到梅林的《马克思传》后,难以掩盖自己的激动,迫不及待地向他的同志们介绍说梅林“再一次显示了无与伦比的大师的妙笔生辉”[10]。

在梅林心目中,马克思作为战士的一面永远胜过作为思想家的一面。因此,梅林串起马克思生平的一条主线索,并非像一般马克思传记那样的思想演变脉络,而是马克思的革命斗争脉络。梅林不惜笔墨详述了马克思人生各个阶段的革命形势以及他本人的抗争,其实从这个视角,我们反倒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那些或成功或失败的斗争,如何在马克思的大脑中投射了怎样的问题意识。这是马克思传记写作的两种写法,其中隐含着马克思到底是一个革命家还是思想家的争论。这个争论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界,仍是缠讼不休。对此,梅林旗帜鲜明地回答说,“那些用了三十年甚至四十年的时间来专心考究马克思著作中的每一个逗点的一本正经的研究者们,本来到了可以,而且必须像马克思那样行动的历史时机,却只是像风信标那样吱吱呀呀地绕轴自转。”[11]当年曾经以“马克思主义的教皇”自居,并严厉指责梅林曲解马克思的考茨基,很快在一战后的革命浪潮中迷失方向,而备受打压的梅林则勇敢地站在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左翼一边,并在苏维埃俄国最艰难的时候,给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提供了最坚定的支持。列宁曾经十分感慨地评价梅林,说他不仅是愿意当马克思主义者的人,还是善于当马克思主义者的人。

从工人运动的角度做“同情之理解”

梅林积三十年心血写就的《马克思传》,是马恩的学生辈第一次尝试撰写自己导师的传记,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马克思传记。自1919年正式出版后,该书陆续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为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该书先后有1945年罗稷南和1965年樊集两个中译本,出版后引起了很大反响。但自从1965年人民出版社的樊集译本出版后,五十年来都没有再版。究其原因,据说是梅林因为偏爱德国工人革命家拉萨尔,因而对马克思及其著作的评价“有欠公允”。1984年,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孟氧教授曾经撰写长达七万字的长文,分十七个小条目声色俱厉地批判梅林《马克思传》中的拉萨尔主义倾向,并指责梅林“拖着过去的那条长尾巴始终没有割掉”[12]。

众所周知,拉萨尔因为发动工人争取普选权、坚持所谓的“工资铁律”以及主张建立国家资助的生产合作社,而饱受马克思及其追随者的批评。拉萨尔的问题在于,他幻想通过将德国工人阶级凝聚成一股政治力量,迫使当时德国的独裁者俾斯麦坐到谈判桌上来,并为自己从统治者那里获取的暂时妥协而沾沾自喜,甚至将其作为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一条有效途径。离开了对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工人运动的科学分析,拉萨尔主义的失败已经得到了历史的证明。梅林并非认识不到拉萨尔的致命缺陷,而他的《马克思传》之所以受到指责,是因为在梅林看来,拉萨尔本人当时的观点及其在德国工人运动中产生的巨大影响,被证明是当时的德国革命形势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尽管这一切得不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认可。梅林据此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做出的批评,“他们站在国际的瞭望台上观察事物,而这就妨碍了他们洞悉各国的实际情况”[13],也正是梅林这句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不敬之词”,后来又引起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他的巨大非议。

其实,拉萨尔在各种场合都公开说自己是马克思的学生。忽视历史条件盲目指责拉萨尔的“工资铁律”并不公道,因为在拉萨尔去世后的第三年,即1867年马克思才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第一次揭示了科学的工资规律。关于拉萨尔在德国工人运动中采取的策略,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边写文章声讨,一边也不得不惊讶于拉萨尔这个家伙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竟然能走这么远。这种惊讶甚至一直持续到1892年,恩格斯在《德国的社会主义》一文中写到,“拉萨尔靠自己的天才、勤奋和无限充沛的精力,竟然把工人运动发动起来了,十年来德国无产阶级独立所做的一切都同这个运动有肯定的或否定的、友好的或敌对的联系。”[14]

作为一个德国人,梅林钟爱那些为本国工人运动做出历史贡献的人物,其中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包括拉萨尔。也仅仅是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历史这个范围内,梅林才把拉萨尔看成是可以和马克思比肩的人物,并对此不吝惜褒奖之词。但在梅林心目中,马克思永远是无可取代的一座丰碑,并被他誉为是十九世纪“一切天才人物中最伟大的天才”[15]。尽管梅林固执地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拉萨尔的评价并不正确,但这并不表示梅林本人就是一个拉萨尔主义者。正如德国历史学家施拉夫斯坦所言,“再说一遍,如果认为弗兰茨·梅林信仰拉萨尔主义那是错误的。在梅林的著作中找不到一点拉萨尔的决定性的理论痕迹。”[16]其实,不仅在著作中找不到,梅林也用至死捍卫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退一万步说,即便梅林的《马克思传》从头到尾充斥着拉萨尔主义,难道不比如今市面上那些从头到尾闻不到一丝一毫马克思主义气味的马克思传记好太多了吗?

注释:

[1] 卢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政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2] 弗兰茨·梅林:《马克思传》,樊集译,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3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10页。

[4] 弗兰茨·梅林:《马克思传》,樊集译,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84-85页。

[5] 弗兰茨·梅林:《马克思传》,樊集译,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618页。

[6] 约·施拉夫斯坦:《梅林传》,邓仁娥等译,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7页。

[7] 姚颖:《世界首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问世始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1版出版历程及其历史意义》,《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3期。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9] 弗兰茨·梅林:《马克思传》,樊集译,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90、96、296-297页。

[10] 约·施拉夫斯坦:《梅林传》,邓仁娥等译,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9页。

[11] 弗兰茨·梅林:《马克思传》,樊集译,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页。

[12] 孟氧:《评梅林的<马克思传>》,《马克思主义研究》1984年第3期。

[13] 弗兰茨·梅林:《马克思传》,樊集译,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626页。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89页。

[15] 弗兰茨·梅林:《马克思传》,樊集译,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87页。

[16] 约·施拉夫斯坦:《梅林传》,邓仁娥等译,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97页。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燧鸣 2016-3-15 00:45
责编:燧鸣

查看全部评论(1)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7 07:54 , Processed in 0.012593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