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未来关键运动的发起者可能是我们都不认识的人

2016-11-3 17:22| 发布者: 小石头| 查看: 1401| 评论: 1|原作者: 赵思乐|来自: 《民主中国》

摘要: 我们前面提到的大规模政治集结 —— 对整个时局、整个政治体制会有影响的关键的政治运动 —— 它是在整个社会政治形势到了某一点,然后由一些突发事件引爆的。这种时候谁会成为那个事件当中最关键的推动者、参与者,那实际上是非常偶然的,有可能是我们都不认识的人。
    • 近日,端传媒刊发了笔者关于2009到2012年间推特运动的报道《王荔蕻:推特时代的留守者》。在写作该报道期间,笔者也采访了深度参与推特维权运动的维权律师滕彪。


      滕彪先生关于推特的作用和维权运动意义的阐述见解独到,是他多年经验和思考的总结,在《王荔蕻》一文中因篇幅和文体所限未能完整展现,故在此专文收录。


      访谈内容索引:

      *推特兴起:Web2.0与维权运动一拍即合

      *推特中文圈:跨界线的民间共同体

      *推特运动:低组织低保密的社会运动萌芽

      *“茉莉花”与“709”:当局打压思路的调整与“合法化”

      *从推特时代到冰河时期:维权运动何去何从


      对推特时代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看最后两部分,非常精彩。


    • 律师滕彪



  • 推特兴起:

    Web2.0与维权运动一拍即合



    • 问:您是怎么知道并开始使用推特的呢?


  • 滕彪:2003年我和许志永成立公盟,做很多维权工作,也认识全国很多相关的人,其中就有最早一批在推特上活跃的人,他们帮我注册了推特,大概是在09年的5月。


    当时我没有意识到它有什么新特点,没有马上去用。但是过了一两个月,许志永被抓,我就尽一切可能的渠道去为许志永呼吁,博客、skype、mail list,包括手机短信,所以就开始频繁地用推特。从那之后,基本上在坚持用推特发布消息、组织活动,包括一些日常联络、获取信息等等。


    • 问:在推特之前,您有使用其他网络工具进行公共参与吗?


  • 滕彪:03年孙志刚事件的时候,就是bbs和博客,bbs为主,比如一塔湖图、关天茶社。博客就是新浪、搜狐。饭否我看别人用过,我自己没有用过。


    互联网最早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时间段,和中国维权运动兴起和快速发展的时段,基本上是同步的,所以只要互联网有新东西,我们都会用在维权运动上。


    而且伴随互联网的普及,像王荔蕻还有野靖环这样生于50年代的维权者也涌现出来。这让我意识到,中国的维权运动、维权人士,年龄并不是界线,每一个年龄段都会有人随时加入,或者说随时觉醒。这跟中国8、90年代之后社会自由度的变化有关系。


    • 问:为什么大家渐渐地集中在推特了呢?


  • 滕彪:一方面是推特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它很短的一条,比传统的新闻更快的,甚至比博客更快,而且能互动,可以通过推特认识志同道合的人,因此它可以组织一些及时性的社会运动,web2.0时代的运动,比如有一些访民被抓到黑监狱,我们就用推特来号召网友去声援,组织街头抗议活动。


    推特的还有一个特点是,它不会被中国官方封锁住。09年七五事件之后推特被墙,但当时推特第三方比较活跃,一个被破坏了,然后很快网上就能找到另一个。技术上它是开源的,像一个岛,任何人都可以搭一个桥到这个岛上去。中国政府可以把这个桥拆掉,但是另外的人也可以再搭另一个桥。所以哪怕翻墙最困难的时候,仍然可以上推特,我在2013年底离开中国之前没有用过推特官网。


    • 问:推特时代草根维权人士是不是突然涌现得比较厉害?好像BBS和博客的时代,涌现出来的人现在大多数成了言论者。


  • 滕彪:我觉得这个观察是有道理的,这也是互联网其中一个积极方面,它很大程度上推进了获得知识和话语权的门槛降低,民间的草根行动者也有了平台。


    有一个推特账号、FB账号,你就是一个媒体人,只要你的信息比较快,慢慢的就会有很多人去关注你。推特的互动性、及时性、传播倾向比博客和论坛强很多。


    限制140个字符,又进一步降低精英和草根的差距,更有助于草根行动者被人知道、成为运动的重要的一份子,比如王荔蕻、屠夫等等。


    中文推特跟其他的语言不同,140个中文字符能够表达的信息要比140个英文字母要多几倍,时间地点发生什么事情能够说得比较清楚,这个传播的就更快,更适合运动。


    如果一个技术,它有这么多有利于社会运动的特点,那社会运动的领导者、活跃者们,是不可能放过的。


    除了技术特点,另外一方面是,恰好推特产生的时候,也是中国维权运动走到了一个发展比较快速的时期。从03年之后,经过陈光诚、邓玉娇、奥运会、三鹿奶粉、上海杨佳、汶川地震等等事件,维权人士、维权律师、公民记者、异议作家相互支持,形成人数越来越多的一个队伍。恰好在这段时间推特在中文圈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和维权运动走到比较活跃的阶段,是重合的。



  • 推特中文圈:

    跨界线的民间共同体



  • 滕彪:上述原因让民间活跃人士某种程度上离不开推特,它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所以发展非常快,09年、10年达到高峰。推特中文圈形成了一种比较亲近团结的气氛。


    这些维权人士相互之间可能都没有见过,或者不知道真名,但是在推特上形成一种彼此信任的关系,一种共同体的情感,所以这也是也是促使大家不放弃推特的原因。


    • 问:您说的这个共同体,里面有哪几种人是比较主要的类型?


  • 滕彪:第一类是维权人士,包括维权律师和王荔蕻之类的行动者;第二类是公民记者,像左拉、北风等等,但他们与前一类的界线往往并不分明;第三类是艺术家、作家,如艾未未、慕容雪村;还有一些学者,如夏业良、崔卫平、艾晓明等等。


    • 问:这些人士都是主要在维权运动和社会运动方面活跃,政治反对意识是不是相对较弱?


  • 滕彪:这个当然,中国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如果是直接明确地表达政治反对、颠覆政权的想法的话,风险会非常高。


    但推特是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一些海外的民运人士,比如王丹、吾尔开希,以及国内的前政治犯,胡石根、李海等等,都能活跃于推特。这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国内跟国外、维权跟民运界线。


    国内维权人士一开始听到民运的声音可能觉得突兀,或者觉得有风险,但随着大家互动、私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脱敏。维权运动者和过去的政治反对运动者,逐渐有所接触、重叠,然后相互影响。


    另外中国的政治形势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也非常快,从03年前后维权运动产生兴起,经过胡锦涛10年,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共主导的改良不抱希望。中国这些年,民情民意对这个政权和政治制度的态度,发生了一个比较深刻的变化。


    • 问:为什么09年开始的“墙内版推特”新浪微博没有形成像推特那样的共同体呢?


  • 滕彪:有两点吧,一点就是中国互联网的内容审查,某些词根本就不能出现,比如法轮功、64等等,稍微敏感的一些话题都没办法公开讨论,很多人为了保住微博平台也自我审查,所以在推特上坚持发言的,应该是有比较坚定的反对意识,这样就有一种守望相助、抱团取暖的需要。


    我记得有一段时间,因为微博的审查特点,我们推特上的这些人有意地不去上微博,但是后来有所变化,推特上很多人就跑到微博上去,因为微博毕竟人多、消息也很多,然后就把微博上消息放在推特,把推特消息转到微博。


    另外就是,我认为团体意识的形成不能完全靠虚拟,推特上形成这样一种共同体情感,和线下的聚会和甚至共同行动是有关系的,比如艾未未带动的各地的推友聚会,然后不仅仅吃饭,还一起参加“416”(“三网友案”开庭围观活动)、抗议垃圾焚烧厂等等。这些活动把网友从线上的虚拟身份拉到线下,非常有助于共同体的形成。


    但是2011年茉莉花是一个转折点,很多人被抓、失踪,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吧,有一些人就没有回到推特上。



  • 推特运动:

    低组织低保密的社会运动萌芽



    • 问:发起推特运动的流程一般是怎么样的呢?


  • 滕彪:需要两种方式的结合,一个是通过推特公开地说我们要聚会、要做什么事情、我们会在网上直播等等,号召大家去看、去关注;但是这个运动要想有效果、有影响,那组织者一定要有大量的幕后工作,通过比较保密的方式,甚至是面对面的方式,去研究现场如何指挥、出现什么情况怎么办,等等具体的策略、具体的组织工作。甚至有的情况,幕后起到主要组织作用的人,他不露面,不去现场,不公开身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16-11-3 23:39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该文反映自由派方面的政治动态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8 06:03 , Processed in 0.01254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