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中国革命启示录

2017-2-6 21:03|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4970| 评论: 3|原作者: 一元

摘要: 因此未来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后,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社团执政民主轮替制度将会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彻底实现劳动人民直接掌管国家政权,把毛泽东的文革实践继续完善,让社会主义道路走得更远!

近代中国革命启示

 

近代中国,是中国历史上人口死亡幅度最高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屈辱最黑暗的时期,更是中华文明生死存亡的关键期。欧美国家的资本主义优越性通过他们的战争能力完全暴露无遗,热兵器和冷兵器两个完全不同等级的物质文明的巨大差距极大的震撼了中国上下各个阶层。因此中国进入近现代的革命根本目的就是救亡图存,保家卫国,民族独立!

 

中国进入近现代之后的革命具有多重任务,产生了多种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近代废除帝制和现代人民共和。在第一个废除帝制的近代革命阶段中,既有中国封建社会王朝末期的农民革命——太平天国运动,也有人民自发反抗国际资本主义列强的民族革命——义和团运动,还有资产阶级反抗封建皇权专制争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在第二个人民共和的现代革命阶段中,既有北洋军阀主导下的民国乱政,也有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革命,还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些革命的爆发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整个近现代中国人民在国内外反动政治势力联合压迫下,中国人民奋勇反抗的结果!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自发的革命运动,也是中国漫长封建社会制度的最后一次挣扎,试图通过重建王朝达到封建社会的延续,但最终成为封建社会终结时提前出现的一曲挽歌。太平天国的革命运动,最重要的历史功绩,不是对满清王朝和殖民主义列强的打击,也不是提出了一些带有资本主义特点的政策制度,而是客观造成腐朽的满清贵族不得不让比较先进的汉族地主官僚逐渐进入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一部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汉族官僚开始主导国家经济发展方向,比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以及后期的张之洞等,这些汉族地主官僚在地方上积极开展“洋务运动”,成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积极参与和鼓动者,极大的推动了中国晚清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为培育新兴资产阶级客观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封建历史结束前翻起的最后一朵农民运动浪花,也是东方的封建文明和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近代中国的最后一次较量,同时也是清王朝中央集权体系解体失控的标志性事件。自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以来,清王朝腐败的军队就已经无法保卫国家,随着列强通过诸多的不平等条约将殖民统治特权渗入满清政府的政权体系,清王朝的中央集权就已经逐步走向瓦解。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了地方军事力量的强大,清王朝的八旗军队已经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结果更是标志着清王朝组建的新兴国家军队也同样不具有保卫国家的能力,维护清王朝中央集权的军事基础完全被瓦解了。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的内忧外患推动了满清的洋务运动出现,为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启了大门,最终推动了上层实施了短命的“维新变法”。由此满清内部出现学习西方先进文明的“维新派”和祖宗之法不可变的“保守派”之间的对抗。西方殖民主义列强的入侵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被剥削被压迫程度,民间出现了自发盲目的反抗西方文化的义和团组织,而基督教会是当时渗透中国最广的西方文化代表,于是成为首当其冲的被攻击目标,尽管落后文明反抗先进文明是徒劳的是盲目的,但是具有民族正义性的。由于西方列强支持“维新派”,上层“保守派”和民间义和团结合起来共同打击“维新派”和西方势力。“保守派”的腐朽性和愚蠢性暴露无遗:国家军队都无法击败列强,却寄希望于一群盲目自发的民间武装。结果是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义和团被“保守派”反手镇压出卖,而以张之洞为首的南方诸省搞“东南互保”,不服从中央号令,不与列强冲突。甚至已经秘密协商一旦清皇室成员遇害,将推举李鸿章为总统接管国家政权,这意味着满清政府的国家管理和组织能力基本丧失,就此满清的中央集权体系已经名存实亡。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阶级政治意识自觉主导产生的一次革命。这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对满清封建统治绝望之后的一种选择。从武昌起义向前追溯到孙中山领导的1895年的广州起义,资产阶级革命者共计发动了20余次一定规模的武装起义,大多数的起义规模小,人员普遍年轻,且大多都是受到良好教育的富家子弟,这些起义给予当时的中上层统治者的震动是巨大的。这些青年才俊原本是清王朝统治的继承者,然而他们却选择了推翻这个王朝的革命道路,当一个政治体系后继无人,众叛亲离的时候,灭亡就是必然了。辛亥革命与历史上农民革命的最大差别就是:中国出现了比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先进的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资产阶级政治意识的自觉主导着这场革命的方向,是为了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而不是重建一个皇权国家。

 

辛亥革命的领导力量新兴资产阶级,本质上来说是从满清中上层统治者中分化出来的一大批爱国的健康力量,他们选择了与旧有的封建统治体制决裂。但是他们的利益基础就决定了他们无法寻找占人口大多数的底层人民支持,也不具有发动底层人民参加革命的能力。因此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精英式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新精英对封建贵族旧精英的革命,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影响十分微弱。新兴资产阶级的革命力量本身是比较微弱的,却最终能够瓦解掉清王朝的统治,与太平天国以来的人民反抗运动早已摧毁了清王朝的中央集权体系有莫大的关系。清王朝的中央集权政治基石早已破碎,辛亥革命只是在这个基石上猛推了一把,整个封建统治的大厦顷刻崩溃。资产阶级精英瓦解了帝制,但是贵族旧精英的力量是强大的,这些旧精英不会轻易放弃封建特权,纷纷成为割据一方的封建军阀。所以由于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辛亥革命废除帝制仅仅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起点而不是终点,距离资产阶级的共和还很遥远。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虽然结束了一个中央封建皇权,但封建旧精英形成了更多的地方封建皇权性质的军阀,国家被分裂。新兴资产阶级面临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完成资产阶级共和下的国家统一,毕竟弄垮一个国家与统一一个国家相比较难度系数不是同一个级别。

 

辛亥革命以及之前的中国革命,主要是宗教政治、会党政治和社团政治的形式组织发动的。这些形式的组织都具有封建帮会的特点,在封建时期成功的革命运动中最终还是只能是用一个新的中央集权体系取代另一个旧的中央集权体系。孙中山虽然是受西式教育出身,但是对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的核心却完全没有领悟到。他想要用资产阶级共和取代帝制,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资产阶级共和的核心组织力量——资产阶级政党,一直是以封建帮会性质的社团政治的形式从事革命运动,这样的结果就是皇权被推翻,国家却成了一盘散沙。直到辛亥革命之后的19128月才主要由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至此中国的革命历史才算是实质性的进入近代资产阶级革命阶段。

 

中国近代历史在辛亥革命后废除帝制进入民国时期,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革命原本应该走向资产阶级共和却逐渐的走向人民共和,这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突变。由于中国资产阶级脱胎于封建体系内,发展时间短,因此政治力量既分散又弱小,一直都没有进入政党政治这一成熟的阶段,直到民国建立后,才组建了中国国民党。由于刚组建的国民党的组织体系混乱,人员复杂,也处于政党政治幼年阶段,内部意见分歧巨大,无法形成共同协商并统一执行的机制,加上北洋军阀的暗中破坏,导致刚成立的中国国民党无法形成有效的政治力量,能够有力的与北洋军阀斗争。孙中山在处理宋教仁被刺杀事件中力主北伐袁世凯,在没有形成国民党内部一致的政治意见基础上,将个人意志凌驾于党的意志之上强行推动了1913年的二次革命,导致国民党和北洋政府分裂,同时还导致了国民党内部分裂,最终导致了二次革命的失败,国民党被袁世凯解散,此后中华民国进入了北洋乱政时期。在这期间,发生了袁世凯复辟、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等等事件,但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法整合成有效的政治力量,始终处于政治边缘化的处境,政治前景黯淡,民国时期北洋乱政的起初十年对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来说是一个失去的十年,是孙中山革命理论匮乏,长期不注重政党组织建设产生的恶果。而这十年中,世界革命形势已经起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经过苏俄革命的成功实践,有力的推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革命几乎是同步发生的,而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比苏俄早一步,因此列宁对孙中山是比较尊重的,十月革命胜利后曾经在苏俄召开的关于讨论支持中国革命的大会上同时悬挂列宁和孙中山的肖像。但是由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革命理论主要来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度,他尤其欣赏英美宪政民主模式。而英美当时是资本主义强国,具有漫长的上层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共和协商的传统,而中国在进入封建社会后已经有两千多年几乎没有这样的政治历史习惯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是建立在西方资产阶级发展的特殊历史基础上的,而中国政治历史的发展和欧美完全不同,中国的资产阶级对社会的主导性、影响力与欧美资产阶级完全不具有可比性,这就导致了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是却并没有推翻封建制度,民主共和的制度形式成为封建军阀手里的玩具,民国共和最终成为泡影。俄国十月革命之前爆发了资产阶级推翻帝制的二月革命,二月革命中的武装起义主要力量却是俄国工人武装,造成了一个俄国革命历史上一个奇特的现象,资产阶级政府和苏维埃政府两个政权同时存在,是列宁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写了大量的理论文章论证俄国必须走向社会主义,统一了党内认识,迅速组织俄社会民主党(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阶级武装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府。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历史短暂,力量薄弱,导致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得不依靠地方军阀的力量打击破坏民国共和的北洋军阀,但是常常以失败结束。这一局面直到苏俄十月革命胜利,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与苏俄和中共合作后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后才逐渐改观。

 

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辛亥革命革命取得的成果有巨大的差别。俄国后来居上,反而走到了中国的前面,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首先就是中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与俄国相比较都十分微弱,在1905年代,俄国工人阶级的罢工人数就已经达到了300万人,而同期的中国工人阶级全部也只有60万人左右,同期中国人口是俄国人口的2.5倍,就可知道相对应的中国资产阶级力量有多么弱小。革命力量的阶级基础弱小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长期失败的根源。其次就是俄国革命的成功是俄国革命者学习西方最先进理论马克思主义与本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结果,而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当时只有孙中山糅合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形成的一个比较笼统模糊的三民主义,革命理论的成熟和进步本身对政治组织的引导和建设作用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中俄革命产生不同结局的重要原因。最后是孙中山领导的主要革命力量在政党政治组织上不成熟,不注重纪律和纯洁性建设,而俄国的政党政治组织在列宁领导下要成熟许多。俄国资产阶级性质的二月革命获得俄社会民主党()领导的工人阶级武装的支援,形成一股强大的联合力量,也为后来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而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一个孤立松散群体的斗争,他们数量稀少,自身力量弱小,为了革命发展常与各种势力妥协合作,但收效甚微。他们同时也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完全没有与工人阶级的联合,也不可能主动发动工人阶级,缺少与各个阶层群体的联合斗争,内部常常出现意见分歧无法统一,反而常被军阀利用,导致了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长期陷于反复的失败中。

 

中国近代的革命历史反映了中国5千年文明古国历史积淀的能量,为了救亡图存,中国人民尝试了各种不同的革命道路,不屈不挠。中国近代革命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残酷压迫的斗争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在失败中进步的革命历史,还是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正确革命道路的历史!


鲜花
2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龙翔五洲 2017-2-9 09:23
我们反对官僚主义和官僚主义阶级,是不是我们就要反对官僚?或者说反对官及其僚员?反对领导和办事人员?反对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到什么时候都会有管事的头和办事的人员,问题是他们从哪里来,代表谁,为不为人民服务,合不合人民的意。我们在反对官僚主义和官僚主义阶级时还应同时反对无政府主义。人民应当有真正的从班组长开始的选举权、监督权、撤换权和罢免权。还有就是适时的轮换制,取消终身制。等等。总之,要避免官僚阶级和官僚主义的形成,保证人民的权力永远掌握在人民自己的手中。
引用 龙翔五洲 2017-2-8 01:23
【从已经有的历史经验来看,只有两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尝试,第一种模式是文革中把上海夺权模式复制到全国各级政权中,把直接让工人政治社团民主执政模式坚持下去,进一步形成社团执政的轮替制度,让老干部结合进各个不同工人社团,把不与工人社团结合的旧官僚全部清算出政治权力中心,把旧官僚分化掉;第二种模式是学习苏联直接剥夺和消灭农民,迅速建立低生产力水平下的集体农业,把农民直接改造成为农业工人,但是这种模式必须要解决官僚化问题,否则官僚特权阶级依然会重新演变成剥削阶级。】——文中没有提到在这个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即党的作用和地位。是不是干脆不要有任何党的存在,完全由工人阶级社团执政的轮替制度?那末,工人阶级社团执政会不会形成新的多党制执政?值得探讨。
引用 远航一号 2017-2-6 01:09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本网过去曾经发表过一元同志《中国革命启示录》的一部分,这是作者这篇文章经修改后的完整版

查看全部评论(3)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8 18:53 , Processed in 0.015802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