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2016 —— 私人投资、工业增速逐年回落趋势未变

2017-2-12 17:19|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849| 评论: 2|原作者: 夏小林

摘要: 2017年非公经济增长难有明显改观,国有经济的作用、地位也会顺其自然地相应上升。那些限制其发展的政策设计,欲在国企中尽可能大量注入国内外私人资本的“改革”设计,及来自党、政媒体和所谓“智库”等的同声鼓噪,是不识时务的。
2016:私人投资、工业增速逐年回落趋势未变                        
    ——兼议东北“民营”超浙、沪、粤现象

    一、私企、民间投资逐年回落趋势未变,短期有回升

    2016年1-12月份,私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88152.47亿元,同比增长10.1%,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但降幅减少5.4个百分点,短期有回升(见图1)。同期,个体经营单位投资2145.55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构成中,私营企业占比为31.5%,个体经营单位投资占比为0.4%,两者合计为31.9%。

    另外,港澳台企业投资同比增长18.5%,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同比增长12.4%,不再是负增长。

    2016年1-12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6521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2%,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6.9个百分点,降幅减少1.1个百分点,短期中微有回升表现。其中,一、二、三产业民间投资增速分别为18.1%、3.2%、2%,分别比去年回落15个、6.2个、7.4个百分点。其在第三产业增长最慢。再考虑到近期非制造业企业用工量有所减少,这是否意味着三产中私人资本发展和就业增长空间已经不大,需要有关方面进一步分析。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1.2%,比上年降低3个百分点。

   

    二、规模以上私企增速下行,盈利改善

    2016年1-12月份,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其呈逐季下降趋势(见图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增长5.2%,增速上升1.5个百分点。

    


    2016年1-12月份,私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8%,上升1.1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12.1%,去年是负增长。

    2016年1-11月份,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为21245个,累计增长5.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6.5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亏损企业为11159个,比上年同期减少。

    三、私企、外企出口负增长

    2016年1-12月份,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值增速同比均为负增长;私营企业进口总值增速同比增长8.2%,外企进口负增长。

    四、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

    小微企业(非公企业集中区)的贷款增长较快,增速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2016 年 12 月末,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20.8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6%,增速比上月末高 0.7 个百分点,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 7.2 个和 9.1 个百分点。2016年12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32.1%,占比比上年同期占比水平高 1.6 个百分点。全年小微企业贷款增加 3 万亿元,同比多增 7815 亿元,增量占同期企业贷款增量的49.1%,比上年同期占比水平高 12.5 个百分点。

    五、制造业中、小企业的PMI仍位于收缩区间

    2016年12月份,制造业大型企业PMI为53.2%,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49.6%,低于上月0.5个百分点,落至临界点以下;小型企业PMI为47.2%,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落,继续位于收缩区间。至2017年1月份,中型企业PMI升至临界点以上,但小型企业PMI为46.4%,比上月还下降0.8个百分点,仍位于收缩区间。这些情况意味着非公企业最为集中的中小企业发展情况仍需关注。

    六、国家工商总局未公布个体私营企业户数

    2017年1月,国家工商总局的信息显示,“个体私营经济、小微企业成为去年经济发展领域的亮点。截至去年年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3.1亿人,比2015年增加2782.1万人。第三产业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最多,实有2.3亿人。小微企业活跃度不断提升,带动就业作用愈加显著,初次创业小微企业占新设小微企业的85.8%,新设小微企业周年开业率达70.8%,近八成开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令人不解的是,该部门仍没有公布全国个体私营企业的户数。其相关发布规则善变,重要数据时有时无,远不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发布行为规范。

    七、总结和评论

    第一,回顾和展望

    2016年私营部门投资、工业逐年下行的总趋势未变,某些状况在短期内微有改善;出口负增长。港澳台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增速较上年有所恢复。小微企业(非公企业集中区)的贷款增长较快。比较国家统计局的非公经济数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更为简单和乐观。

    2017年非公经济增长难有明显改观,不可轻言其(及整个国民经济增长)“触底反弹”。因为,非公经济仍然面临国内外错综复杂的下行压力,某些方面的不确定性和压力还有增强迹象。如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两极分化、资源和环境恶化、国际贸易矛盾增加、某些地缘政治矛盾可能升温等等。同时,非公经济的体制机制和经济结构问题也将进一步表现出来,其改革难以回避。中央的总体判断是要“稳中求进”。当然,目前也没有证据预示非公经济增长表现将十分糟糕。

    在此情况下,如相关数据所示,国有经济的作用、地位也会顺其自然地相应上升。那些限制其发展的政策设计,欲在国企中尽可能大量注入国内外私人资本的“改革”设计,及来自党、政媒体和所谓“智库”等的同声鼓噪,是不识时务的。

    关注“不炒房”政策对非公经济的较大影响。政府真正落实“不炒房”政策,对投资、企业户数和就业占大头的非公经济等的影响将远大于国企。在房地产为“支柱产业”的原政治决定下,以私企和炒房者为主要基础的自由市场机制发展起来了。其中,由于国企非常少,作用有限。在2017年的政策日程中,这种“炒房”机制及特殊利益集团已成为值得注意的改革对象。非公经济等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将因此受到比国企更大的影响。因为,在房地产5类不同性质企业的投资额构成中,私企等非国有单位占比多年来都超过了70%。而在众多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占比不足2%。同时,在与房地产业密切相关的部分行业,如建筑业中,私企等非国有企业在企业户数、固定资产净值、总产值和从业人员构成中也占据了绝对优势,并因此会成为“不炒房”改革的波及对象。至于有人希望这些企业将贷款投资转为投入国企混改、PPP等,由于其筹资机制、成本、利润预期、家族利益约束和经营管理差异较大等原因,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第二,政策性简评

    ◇2016年政府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从企业层面看,政府“放管服”的最大受益群体是非公单位及所有者等。国务院承认,目前“非公经济创造了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而在微观层面与全国2000万户以上私企及数千万个体户等比较, 28万户国有控股企业则是“寥若晨星”,且还可能在混改中进一步减少(如有地方又出台了竞争类国企“放开国有股权比例限制”政策),其资本构成中的国资也“被要求”进一步下调,即所谓“引入更多的非公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实现改革任务可探索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章:《东北混改:“放开国有股权比例限制”违反党中央决策——兼评混改观与党中央〈指导意见〉矛盾》)。

    ◇同年,为促进私人投资,政府组织了自2013年以来规模空前的全国性检查和动员活动,并形成了一些相关文件。在促进长期以来表现并不理想的PPP方面也有新动作。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观察期。

    ◇私人金融机构“野蛮人”收购行为受到证监会等的批评和阻止。之前主要来自私人部门的一些恶劣案件,如电信欺诈(“徐玉玉案”等)、武警医院等公立医院与莆田系等私医混改+“百度门”(“魏则西案”等)、P2P集资、食品安全案件(天津假盐案等)、外企价格垄断等,也广为社会关注,并得到有关方面查处。总结经验,国家应该尽可能避免让普通老百姓接二连三充当自由市场的“炮灰”。“改革开放”已近40年,还出现这类问题,已没有理由再为相关政府人员“免责”了。“放管服”内部的关系要真平衡,不要“七上八下”的。

    ◇东北振兴不能够迷信私营经济。要如习近平所说,谁都不能走,但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横向比较中,东三省GDP构成中的“民营经济”已相当“充分”,甚至存在超浙、沪、粤现象,但却依然问题重重。

    2016年4月份,党、政就“振兴东北”联合发文,表示东北“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并在相关条款中借用习近平“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重要指示中的语言,规定“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却又只字不提习近平关于东三省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这是第一个令人奇怪之处。

    继而,政府部门和所谓NGO全国工商联联合发文,用行政权“确定大连市等13个城市为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城市”。但是,这里政府和全国工商联是在联合“依法行政”吗?按规则,工商联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是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具有民间商会身份;享受财政拨款;按公务员方式管理并根据公务员录用规定招聘人员。同时,全国工商联领导班子里大资本家众多;能够向私营企业要钱盖办公楼,吃了政府,吃资本。它还有资格被国务院确立为中立的“第三方”,以帮助国务院去调查、评价各级政府帮助资本家发展壮大是否尽心尽责,并能够和中央政府部门联合发文件和召开全国性会议,显示这个“助手”有号令全国和银行的行政权力。这种“桥梁纽带”、“财政供养”、“公务员方式管理”、副主席中一堆“资本家”、中立“第三方”、“行政性文件制定者”等多重身份极为混乱,相互矛盾,“皇帝新衣”。但该干政乱象自2013年以来不断增多,并获媒体热捧。这是第二个令人奇怪之处。

    另外,如果该文件是从地区生产总值构成角度提出“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问题,那么,恰如《数据如镜:国企非“僵尸”“下岗”集中领域》所指出,在东三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构成中,“民营经济”占比并不低,全都超过“半壁江山”了。真要攀比,东三省中“形势较严峻”的辽宁省的“民营经济”占68%的指标能让浙江省“自愧不如”(吉林省预计于2017年将占65%;在黑龙江省已于2013年达到52.2%。)

    这里再补充一点就是,以上东三省各自的相应指标,还可以让闻名遐迩的珠三角(“民营经济”占比为44.2%)“汗颜”。

    进一步的问题是,经济发达的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构成中“民营经济”占26.6%;同样发达的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构成中 “民营经济”平均占比为51.7% 。“落后的”东三省要不要去学习一下既“先进”又“发达的”上海、广东(含珠三角)和浙江呢?或者,反过来,要既“先进”又“发达的”上海、广东、浙江等快马加鞭去学习“落后的”东三省“高度”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有哪个“高级讲解团”或“智库”能来说清楚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充满黑色幽默的问题呢?

    当然,好在2016年11月17日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司长已向媒体说明了一下这种问题。他指出“东北民企发展也是很快,数量上也不少。大家一般讲到民企,都看创造了多少的GDP,对地方税收做了多大的贡献,东北这方面跟全国水平是不相上下,很接近的。”同时,该地区各类企业效益都有好有差,分化明显。但他未涉及经济发达的上海市、浙江省和广东省等地区GDP构成中,“民营经济”并不特别大的问题,及辽宁省“民营经济”是已超过,而非是“很接近的”全国平均水平的问题,这可能使得其政策思路存在一些缺陷,如缺乏“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布局意识,而仅是“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但至此为止,应该说,由于政府方面出面澄清,关于东北落后是否由于“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且效益不佳”的争论可以告一段落了。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2017年春节期间即2月8日,全国政协主管主办的新媒体“人民政协网”突发奇文《东北振兴应瞄准国企改革攻坚》,继续忽悠党和政府去解决根本不存在的“东北国有经济的比重过高且效益不佳,民营经济不发达”的伪问题。这是“肿么了”,真以为政府公务员全都不知情?真以为“与风车作战”乃振兴东北之良策?

    全国政协也需要反思了。这些年中,有的知名、著名政协委员利用政协大会的“全体会议”平台,妄说什么“国企应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竞争类国企混改“国有资本所占股权比例不设底线”,其影响恶劣且广泛。某博士政协副主席还在全国政协举行的记者会上自吹自擂: “非公有制经济税收的贡献超过了50%,GDP所占的比重超过了60%”,这种与国家数据格格不入的荒唐观点,甚至还曾一度影响过国务院。2017年一季度的全国政协会议应该避免这些委员的大忽悠言论再度“登堂入室”了。

    当然,按照统计方法的严格要求,主要来自工商联系统和一些地方政府的GDP及构成数据,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但自从当年喜欢用“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以来,尽管2013年后的政、党机构更愿意高频率使用之,但有关方面就是不肯赋予其确切的定义,国家统计局亦无相应数据可统计、发布,以至于目前相关讨论的水平也就只能是这样了,其终将都是“过眼云烟”。但与其密切联系的两个问题可是真的,一是全球性研究表明,说国企无效率是违反事实的“傻瓜经济学”。谁都难以否认私营部门及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存在突出的体制机制和结构性问题,及能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其后长期存在增长疲软、低速,难以复苏的问题。所以,迷信东北“民营经济”多了就能“振兴”,在事实、学术、政策上都经不起推敲。二是要科学地、历史地、客观地看待重化工领域及相关地区“产能过剩”、“企业亏损”及结构性改革等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行业、地区、企业差异化评估标准和政策。切忌将其与产业轻型结构的浙江省等搞简单的类比,切忌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搞简单的类比,不要丢失了起码的科学态度。

    ◇工商总局“加大对僵尸企业清理力度”。2016年国家工商总局“完善企业退出机制。配合去产能、去库存等结构调整工作,鼓励各地开展企业、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改革试点,试点地区已达到39个。总结试点经验,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企业简易登记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大对僵尸企业清理力度,与税务总局联合,在全国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未纳税企业。前11个月,全国注吊销企业合计129.4万户,同比增长83.9%,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61.2万户。”该项信息表明,一是政府没有回避“私企僵尸”问题。二是所谓“僵尸企业”就是非公企业等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因为,全国国企总数还不及“全国注吊销企业合计129.4万户”的零头呢。当然,工商总局“完善企业退出机制”任重道远。国家“三经普”数据显示,“无经营活动”私企原已高达693.5万户了。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马列托主义者 2017-2-13 12:45
单纯地谈要保国企,而不谈国企的民主化,和要求私有化市场化的做法一样不好
引用 远航一号 2017-2-12 17:20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2)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7 03:00 , Processed in 0.01770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