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如何用阶级斗争去理解和分析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2017-8-10 08:07|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592| 评论: 4|原作者: 韩武|来自: 激流网

摘要: 历史唯物主义是大家认为最基本的,但实际上了解范围并不广泛的一个东西。大家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也仅仅是限于教科书,教给大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这个是大家理解的最多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如果用概念去理解唯物主义不仅是不足的,甚至是有缺陷的。 ... ... ... ...
二、短时段的历史唯物主义如何指导了十月革命

今天是2017年,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100年前,列宁带领无产阶级的阶级队伍打败了资产阶级的阶级队伍,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分析十月革命这样的一个历史转变,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就是短时段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工具。

在这样一个时段上,你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话,显然美国比俄国更加有资格进入社会主义,但事实上是俄国进入了社会主义而不是美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当时的俄国是比较落后的,仍然是半封建的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俄国革命的动力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动力,什么叫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呢,就是推翻沙皇。十月革命之前的二月革命就是推翻沙皇统治的军事封建帝国,把农奴制的残余取消掉,从而建立起一个比较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

但是列宁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俄国可以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动力,通过无产阶级来领导来走向社会主义,那列宁是怎么样做到这一点的呢,它的做法就是使无产阶级在力量对比上占有优势,从而取得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从而使民主革命走向社会主义,就跟我们的社会主义差不多,我们中国也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因为这样一个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他可以在这之后继续进行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如果无产阶级革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才能走向社会主义的话,那么问题就是如何让无产阶级去领导这场革命呢?资产阶级是不会放弃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的。他们希望按照自己的面貌去塑造一个资产阶级社会,就是如果无产阶级在力量上边不能比资产阶级更强的话,不能在政治上,军事上,意识形态上的实力强于资产阶级的话,那么无产阶级就不可能去掌握这个领导权。

所以当社会主义的问题转化为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的问题,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就又进一步转化为无产阶级怎样使自己的力量强于资产阶级这么一个问题。而无产阶级的力量强于资产阶级取决于无产阶级如何能够把自己的无产阶级群众组织起来,如何能使无产阶级比资产阶级组织的更好,这麽一个问题。

这个事情是很难的。在一般的情况下,有产者的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实力都要强于劳动人民,原因在哪里呢?第一在于有产者人数比较少,第二个在于有产者有物质力量的支持,他组织成本比较低而捍卫的利益又特别大,所以有产者比无产者相对更容易组织起来。

但是无产者有一个问题,需要无产阶级理论做指导,不是在资产阶级内部发展无产阶级。就是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有产者往往比无产者组织的更好,只有把无产者组织起来才能在各方面去战胜资产者,而不是把资产者变成无产者。

列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能组织的比资产者更好?这就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一个非常大的贡献。大家知道,在列宁之前并没有人在一个国家把社会主义从科学变成了现实,列宁第一个做到了这一点,和他通过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去发展无产阶级的力量这么一个做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列宁的这样一种做法,第一次使有组织的无产阶级力量超过了资产阶级,著作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1902年的《怎么办》。

列宁在书里,与一种学说就是经济主义进行了斗争,经济主义讲啥呢,就是我们工人主要应该为了经济而斗争,而不是为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组织而斗争。刚才说到列宁通过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和实践,使得无产阶级的力量第一次超过了资产阶级,我们刚才说到,列宁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就是建立一个集中式的政党。

这样一个集中式的政党包含了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建立了一个自上而下的体系,就是各个党的支部去服从中央。用列宁的话就是有这么一个党,它在各个地方都有这么一个分部,在每一个工业区都有自己的代表,然后通过这样一个代表,去与各个地方觉悟的工人进行联系,然后让觉悟的工人去推动不觉悟的工人,从而使全国形成一种统一的宣传步调。

就是各个地区的工人的行动取决于各个地区的当地的工人代表即党的支部的这样一个行动的节奏和步伐,而各个地区党代表的行动步伐,又取决于中央的统一组织。这种方式,使得全国的工人形成了一种步调一致的行为。

这样非常集中地政党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组织模式,但是在列宁之前是没有的,大家知道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仍然在形式上保持了这种组织模式,就是每个地区有自己的区委,区委上边有市委,市委上边有省委,省委上边有中央,中央有他的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尤其政治局,政治局尤其常委,常委尤其总书记,从而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状的结构,保障各个地方的组织结构有一个组织机关,从而使得他有非常强的集体行动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去投入关键性的力量去投入战场去战胜自己的敌人,而这种组织形式,实际上是列宁开创的。

列宁面对的下一个问题就是这样一个政党如何能保证就是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

大家知道一个政党,虽然很有战斗力,但是他可以是为了资产阶级利益去服务的,怎样保障一个具有高度行动能力的政党保持与无产阶级的关系,保持自己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样组织的性质,而不是变成为一小撮党的高级干部服务的一个政党?列宁的做法就是我们要集中制,不能采取选举制。
意思是,在资本主义概念占领统治地位的一个社会里,一般情况下都是如此,比如我们今天就是处于一种强的资产阶级意识心态的包围之中,普通群众在经济上的身份即使是一种无产阶级身份,但是头脑中的思考方式却是资产阶级赋予他的,这个是世界上的一种普遍情况,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英国,都是这样的,无产阶级用资产阶级的这样一种方式去思考, 去理解这样一个社会,所以你采取这样一个选举制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就是用资产阶级思考的这样一种工人群众会把选票投给领导人中的一种资产阶级形象的代表,反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代表给清理了出去。

这个地方有点难以理解,我们再来重复一遍,就是为什么在党的发展的早期不能采取形式上一人一票的这种选举制,而是以集中制去保障党的纯洁性,去保障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原因在于党的相当数量的群众,日常是处在资产阶级的行动和资产阶级的包围之下的,所以也用资产阶级的思考方式去思考自己所处的社会条件,而资产阶级认为社会进步的方式不是革命而是改良,所以往往少数中出现了革命的无产阶级代表外,多数都是改良的倾向于经济上的斗争和经济上的利益的,如果你采取了选举制的话,要么你的群众基础特别狭小,只能团结一小部分人工人阶级最先进的分子,要不在选举过程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派别会被选下来。

所以这个时候列宁提出了灌输轮,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从工人中自发的成长起来,而只能由党从外部给他灌输进去,这是第一个方面,就是不能让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这样一种舆论上的,观念上的统治地位,通过普选制转化为在党内的这么一个领导地位。

列宁的第二种做法就是把干部的主要的社会关系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

就是一个党员在加入共产党之后的主要工作就是去做革命工作,然后日常的社会关系也只是和自己的同志和觉悟的工人打交道,它的主要工作就是反资本这样的一种社会斗争,主要材料就是马列主义的原著和党的这样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报刊,它的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转变为了社会主义的一个关系,不断地把头脑中资产阶级的社会关系给祛除掉,这样就造成了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小市民的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种无产阶级战士,这样无产阶级战士的合法性不是用普通选民的选票来保障而是用同志之间的互相监督和社会关系的改造来保障。

通过以上这两种方式列宁建立起了一种集中制,一方面是社会主义新人构成的无产阶级的政党。会有无产阶级政党到各个地方去再把当地的觉悟工人的社会关系变成主要是社会主义的关系,从而形成了这样一种体系结构,就是从中央到各地,一方面是造就了一批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新人。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大部分不觉悟的工人改造成觉悟的工人,这就是一种全面的意识形态的压迫,不仅在经济上受到压迫,也不仅仅在政治上,在意识形态上也是被统治集团所统治的,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统治集团不主要使用暴力集团进行压迫,在工厂中不会说警察拿着枪,强迫工人去干活,而是通过一张意识心态的灌输。

比如让其相信个人奋斗,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相信社会是流动的,而不去相信整个工人阶级整体的解放。如果工人阶级都这样想的话,那么经济意义上的无产阶级就不能转化为政治上的无产阶级,就不能转变为具有历史能动力量的社会能动集团,你要想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对无产阶级的组织是全方位的,应该带领其做阶级斗争,把其在政治上组织起来,然后还得在思想上进行教育,通过这种全面的组织才能把一个具体的工人通过教育变成一个不但经济意义上的无产阶级,而且是政治上的一个无产阶级。

而列宁做到这一点主要是通过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一个高度集中制的,成员的高级干部主要是社会主义的一种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组织,通过这样的一个组织,使全国的无产者有一个比例,这个比例不用很大,往往是百分之2或者百分之3就足够了,像俄国夺取政权的时候也不过是30多万党员,中国党员人数占劳动人口比例可能更低,所以你不需要,让全国的工人阶级都变成无产阶级战士社会主义的政治教育和组织才会成功的,不用,只要你的力量相对的超过资产阶级就可以了。

而列宁正好利用了一个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现了一个国际上的军事、政治上的失败,造成了国内的巨大的危机,他的主要军事力量在前线不能回来,无产阶级就利用了这样一个时机,取得了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并把民主革命推向了社会主义的衣蛾高度。这个是列宁运用短时段的历史唯物主义,利用阶级斗争的相对的阶级力量的改变去实现社会主义的一个例子。
当然列宁的道路很光辉,中国与列宁的道路有很大类似的地方,中国作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这样的一个国家,他的主要的革命任务仍然是民主革命,主要动力是农民需要取得更多的土地,耕者有其田,这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的动力,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有一个很好的组织,非常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么一个机制,所以使得他在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军事力量强于国民党,通过民主革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且这个胜利是共产党领导的,所以没过多长时间就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新民主主义推向了社会主义的高度。

所以无论是中国革命还是俄国革命它的历史飞跃都是在很短的历史飞跃里,当然对于一个人是很长的,在俄国花了15年,在中国花了28年,但是这样一个时段相对于生产方式的转变而言都是相对很短的,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用短时段的去分析十月革命。


鲜花
3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RedFlag 2017-8-13 09:37
水边: 有兴趣欢迎多发表一些评论,我编辑成短文。
这个话题理论性很强,也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可惜我也不太懂,仅有一两个零星想法而已。
引用 水边 2017-8-12 20:55
RedFlag: 不错的文章。 “生产力的发展关系并不是很直接,就是生产力的水平提供了一个各个阶级斗争的背景,而各个阶级斗争的结果取决于他们的力量和策略。而组织相对较好 ...
有兴趣欢迎多发表一些评论,我编辑成短文。
引用 RedFlag 2017-8-11 18:08
不错的文章。
“生产力的发展关系并不是很直接,就是生产力的水平提供了一个各个阶级斗争的背景,而各个阶级斗争的结果取决于他们的力量和策略。而组织相对较好的社会集团,能够击败其他社会集团并且按照自己的面貌去塑造一个社会,从而让自己的利益得到稳定的制度化。”——很有道理,但不够科学,因为仍然没有说透。只是讲到了力量对比问题,而没有揭示力量对比的成因。我觉得这个成因主要是思想意识,但归根到底还要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间寻求答案。
作者好像是借鉴了“布罗代尔”的学说。对历史进行不同时长的划分应该只是皮毛,精髓在于摆脱帝王将相。因此真理不必求诸布罗代尔,问问毛主席也就知道了。
而在分析历史事件的时候,作者恰恰有点历史唯心主义,表述中基本上就是帝王将相史,人民不见了,另外就是理论分析篇幅太大而推理并不算太严密。 ...
引用 水边 2017-8-11 05:06
责编 水边

查看全部评论(4)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7 05:25 , Processed in 0.01902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