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世界革命 查看内容

日俄战争与列宁“一国胜利论”的形成

2017-9-27 21:50|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3244| 评论: 1|原作者: 吴日明|来自: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 列宁并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才认识到,落后的俄国可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走向社会主义。早在1904年,随着日俄战争爆发,列宁指出了这场战争的性质,分析了战后俄国有利的革命形势,运用革命辩证法提出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领导并发动了俄国十二月起义,从而在实践中鲜明地体现了“一国胜利论”的思想。列宁“一国胜利论”的内在逻辑最初来源于巴黎公社起义。普法战争引发巴黎公社起义,日俄战争引发俄国十二月起义,第一次 ...

三、果断提出革命的目标——“要通过起义走向自由,通过自由走向社会主义”

面对俄国社会空前的危机,尤其是沙皇政府军事力量遭到严重削弱,列宁认为,社会危机为争取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俄国的自由事业和俄国(以及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事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制制度的军事失败”[8]142。列宁审时度势,向俄国工人发出起义的口号,指明了斗争方向,“全俄国的工人们,让我们再一次宣布这个伟大的战斗口号,我们不惜任何牺牲,我们要通过起义走向自由,通过自由走向社会主义!”[10]66在这里,列宁提出的革命目标是“争取社会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已经把俄国革命同社会主义关联起来。

诚然,这次俄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者绝对相信俄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7]554。但是必须清楚地看到,这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是由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社会民主党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与的、以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为目的革命,民主革命只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奏。列宁指出:“对于我们,对于无产阶级来说,民主主义变革只是使劳动彻底摆脱一切剥削、达到伟大的社会主义目的的第一阶段”[10]324,“社会民主党‘夺取政权’,如果按这几个字的直接的和通常的含义来说,正好就是社会主义革命,而决不可能是别的什么东西。如果把这几个字理解为不是为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而是为民主革命夺取政权,那么,不仅谈参加临时革命政府,而且还一般地谈‘夺取政权’,这有什么意思呢?”[7]540列宁还把1905年俄国革命运动与巴黎公社起义联系起来,更加清楚地阐述了1905年俄国革命目标。这也可以看出列宁的革命逻辑来自于巴黎公社起义。1905年2月,列宁在《关于公社的演讲提纲》中指出,“在当前的运动中,我们大家都在沿着公社所开辟的道路前进”[8]315,“公社所开辟的道路”既是指巴黎公社所指向的革命目标,也是指巴黎公社起义所立足的革命逻辑,即利用两国交战造成的有利革命形势发动起义。1908年,列宁在《谈谈对俄国革命的估价》中又回顾了1905年的十二月起义,指出“十二月斗争是巴黎公社以后最必要、最合理和最伟大的无产阶级运动”[11]40。众所周知,巴黎公社起义是世界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夺取政权的尝试,目的就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俄国革命是巴黎公社起义的继续,目标也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直接指向社会主义。列宁后来重申,“1871年的巴黎公社、1905年和1917年的工人代表苏维埃实质上就是这样的国家”[12]68。其中“实质”二字再次清楚地表明,1905年俄国革命目标是指向社会主义。

值得一提的是,1905年俄国革命的逻辑是来自巴黎公社起义。列宁十分重视巴黎公社起义的经验与教训,反复阅读过马克思关于巴黎公社起义文献。“我们知道巴黎公社的例子,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巴黎公社以及谈到巴黎公社时的一切论断”[13]257,列宁把1905年俄国革命运动同巴黎公社起义联系起来,因为两者有相似的革命背景。1908年3月,列宁指出:“公社教会了欧洲无产阶级具体地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无产阶级取得的教训是不会被忘记的。工人阶级将记取这一教训,例如俄国在十二月起义中就已经这样做了。”[14]437从革命的背景来说,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义与1870年的普法战争密切相关。在这场战争中,法国军队遭受严重失败,反动势力遭到削弱,在国内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的情况下,巴黎工人阶级抓住有利的历史契机,发动武装起义,尝试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马克思指出:“巴黎所以能够反抗,只是由于被围困使它摆脱了军队并用主要由工人组成的国民自卫军来代替它。”[15]55在日俄战争后,俄国出现了相似的革命形势,列宁以巴黎公社起义为榜样,利用两国交战后形成的反动力量的薄弱情形而发动武装起义。巴黎公社起义发动的时代背景对列宁产生了重要影响,“公社就是变民族间的战争为国内战争的”[16]44,俄国革命是变殖民战争为国内战争,实现俄国首先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对于列宁关于革命形势的分析,俄国社会民主党孟什维克和自由资产者提出了反对意见。孟什维克认为俄国资本主义还不发达,无产阶级不具备夺取政权的条件,主张俄国沿着宪政和改良的道路发展。俄国自由资产者则指责社会民主党的革命派陷入了“抽象的革命主义”和“骚动主义”,而视反对武装起义的主张为现实主义,他们攻击布尔什维克说:“‘多数派’的基本政治情绪是抽象的革命主义,骚乱主义,趋向于不择手段地在人民群众中发动起义并以人民群众的名义来立刻夺取政权。”[6]99对于各种反对发动武装起义的论调,列宁进行了驳斥。“如果认为只要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使变革完全成熟了,革命的阶级就总会有足够的力量来实现这个变革,那是错误的。不,人类社会的安排对于先进分子来说并不是那样合适和那样‘方便’的”[6]367,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决定性的是革命辩证法,分析俄国社会问题要从具体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的革命辩证法一窍不通,根本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就是要强调先进阶级的战斗任务,就是要在现存事物中发现推翻这种事物的因素”[6]130,“我们现在和过去对这个问题的提法都不是抽象的,而是以具体情况为基础的”[6]133。列宁指出,一切从革命的实际情形出发,俄国运动“已经发展到了非武装起义不可的地步”[6]132。列宁的这一分析和十月革命前后反击俄国“还没有具备实行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论调的实质是一致的。

在列宁的武装起义方针指导下,1905年12月5日,布尔什维克莫斯科市代表会议决定宣布总罢工并开始武装斗争。次日,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莫斯科苏维埃全体会议通过了同样的决议。12月7日政治总罢工开始,10日罢工转为武装起义,工人在街道构筑堡垒。由于起义者缺乏武装斗争的经验、武器不足等原因,起义最终失败,但正如列宁所说,这是十月革命的总演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极大削弱了俄国的反动力量,俄国国内经济崩溃,工厂倒闭,失业率骤增,军火补给困难,士兵极度厌战。1916年冬,俄国内部各种矛盾加剧,首都莫斯科数达百万工人举行罢工。在极为有利的革命形势下,列宁果断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号召布尔什维克发动武装起义,突破帝国主义国家薄弱链条,最终取得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实质上是日俄战争时期形成的革命逻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再次运用。

综上所述,普法战争引发巴黎公社起义,日俄战争引发俄国十二月起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俄国十月革命,三者存在同样的思想方法和革命逻辑。列宁的思想方法和革命逻辑最初来源于巴黎公社起义,形成于日俄战争时期。列宁在日俄战争时期已经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与社会主义革命联系起来,形成并实践了“一国胜利论”思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矛盾更加充分地暴露,列宁把它明确表达出来,并指引了俄国十月革命走向胜利。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季正矩.关于全面理解列宁革命理论的几个问题[J].学术界,2014(4).

[5]徐昕.论“一国首先胜利”问题上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4(1).

[6]列宁.列宁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7]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列宁.列宁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列宁.列宁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1]列宁.列宁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2]列宁.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3]列宁.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4]列宁.列宁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列宁.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日俄战争与列宁“一国胜利论”的形成-激流网(作者:吴日明。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3期。激流网整理录入,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邱铭珊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水边 2017-9-28 04:19
责编 水边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7 01:12 , Processed in 0.013899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