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德国革命与俄国革命的比较

2017-11-8 23:5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449| 评论: 1|原作者: 旗帜日刊|来自: 旗帜日刊

摘要: 德国在1918年爆发了十一月革命,也建立工兵苏维埃,可德国社会民主党右派把持苏维埃、清除左派、镇压革命、颠覆无产阶级政权,最终建立了资产阶级魏玛共和国。

德国革命与俄国革命的比较




【编者按】在纪念伟大的十月革命100周年之际,我们刊登此文,以飨读者。俄国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俄的统治,仅仅过了半年时间,就成功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而德国有1918年的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德皇的统治,但革命成果却被社会民主党中的右派所篡夺,延续了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统治,并残酷镇压德国工人阶级的进一步革命斗争。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1、德国革命与俄国革命的比较


德国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故乡,有着悠久的工人运动传统和历史,有一大批被后世熟知的“与工人运动相关”的思想家,比如拉萨尔、杜林、伯恩斯坦、考茨基、威廉·李卜克内西、倍倍尔、卡尔·李卜克内西、罗莎·卢森堡(她是取得了德国国籍的波兰人);先后出现了一系列复杂的工人运动政党,比如全德工人联合会、社会民主工党、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德国共产党;发生过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思想论战,比如马克思与拉萨尔的论战、恩格斯与杜林的论战、对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的批判、列宁和考茨基的论战以及列宁和罗莎·卢森堡的论战。


俄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以及列宁本人都极大地受到了德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而最后作为“学生”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者通过“十月革命”取得了革命胜利,作为“老师”的德国革命者却在“十一月革命”后遭到了惨重的失败。


对比俄国和德国的共运史,最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就是俄国二月革命和德国十一月革命的不同结果。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在二月革命后,通过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以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为首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却在德国十一月革命后,遭到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右派政府的镇压,最终“一月起义”失败,“不来梅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巴伐利亚社会主义共和国”被颠覆,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也被杀害。


我们首先承认这两次革命具有各自的不同情况,其成败原因也不只一个。但是我们更要指出,这两次革命具有很多共同点,是可以进行对比分析的;而组织理论上的分歧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的组织方式是导致它们一成一败的极为重要的原因。



(1)德国革命和俄国革命具有以下共同点


第一、革命的背景都是本国当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重大的军事失败,国家暴力机器受到巨大损失,统治力大大削弱。


第二、革命最初都是以工人、士兵的自发反抗、罢工、暴动开始的。


第三、旧政府(德国皇帝和俄国沙皇政府)在这种自发革命中,摧枯拉朽地轰然倒塌,新的政权没有建立起来,而旧的统治秩序已经崩溃,出现了一定时期的无政府状态。


第四、最初的革命者中,都分为左右两派,而这两派中的主力都曾经是一个工人运动政党内的左右两派,而这两派在旧秩序瓦解后都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这也许是个很不确切的说法,因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内还有“中派”;而俄国除了社会民主工党分裂为了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以外,社会革命党也分裂出来左派社会革命党。而这里其实是要突出,工人运动的左右两派在旧秩序瓦解后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虽然我们可以认为右派实质上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但是必须承认他们也曾经是工人运动中的一支领导力量。


第五、革命中都建立了苏维埃,而在自发革命阶段苏维埃都掌握在了右派手里,右派掌握的苏维埃又都试图承认右派组织的临时政府。


第六、右派的临时政府又都受到更反动的政治派别的威胁。俄国发生了科尔尼洛夫叛乱,而德国发生了卡普叛乱。

   

(2)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德国共产党与俄国布尔什维克相比,具有以下组织路线上的重大问题,导致了他们在十一月革命中的惨重失败


第一、我们需要认识到,在按照列宁的组织理论组建的布尔什维克以前,实际上世界上并没有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这是因为当时的工人运动政党都采取一种松散的、“民主”的、自上而下的组织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


宽松的党员发展方式,一般只要申请加入都可以得到批准,甚至可以自行宣布成为党员;


党员并不需要加入党的一个组织,可以不受纪律约束;


党的纲领又由这些通过“宽松方式”入党的党员“民主”选举的代表“民主”决定。因此哪些内容能够上升为党的纲领并不确定。阶级矛盾尖锐的时期革命思想就占上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就会更多地进入纲领,而阶级矛盾缓和的时期改良思想就会占上风,修正主义的内容就会更多地进入纲领。


即便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进入了纲领,由于这个党是松散的,也无法使全党贯彻这些内容。这样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在和其他思想(比如拉萨尔主义、蒲鲁东主义)在“自由竞争”着对工人运动的影响力,而在一个工人运动政党内也是这样“自由竞争”着对党的影响力,而各个工人运动政党又“自由竞争”着对工人运动的影响力,这些政党又通过议会选举“自由竞争”着对国家的影响力。这样整个工人运动完全处于各种思想的“自由竞争”状态下,根本没有一种思想可以称为国际或某国或某党的指导思想。


而列宁主义的政党是严密的自上而下模式的先锋队组织,其主要内容包括:


严格地吸收党员,党员是按照一个确定的马列主义的纲领、章程吸收的;


党员必须加入党的一个组织,必须接受严格的纪律约束;


党的纲领、章程只有按照纲领、章程严格吸收的党员选举的代表才能够修改。


这样就使党的马列主义纲领具有了“确定性”和“继承性”,而严密的党的组织模式,又使这一纲领能够在全党贯彻。列宁主义的“灌输论”又通过党对工人运动的“灌输”,通过先锋队掌握工人运动的领导权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权,把这一纲领贯彻于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因此只有列宁主义的组织理论才可能建立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至少是一个指导思想确定的政党),才可能把马克思主义贯彻于一个党、一国的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整个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以上两种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就是罗莎·卢森堡和列宁之间曾经发生的激烈争论的内容。



第二、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只局限于在党内和党的右派修正主义分子斗争,却不在组织上独立成立政党。而列宁及时地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右派——孟什维克分子彻底地分道扬镳,组建了马列主义的布尔什维克。


第三、卡尔·李卜克内西、罗莎·卢森堡为首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虽然在理论上同伯恩斯坦的和平过渡、议会斗争思想进行斗争,坚持暴力革命原则;但是在组织上却没有按照暴力革命的要求去建立党的组织,而是贯彻和改良主义一样的组织模式;也就是说他们在组织路线上和改良主义没有区别。正是这种革命的主张和改良主义的组织模式的错位搭配,决定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的必然失败。


第四、其实在十一月革命以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已经在实践上改正了以上第二点和第三点指出的错误。他们建立了独立的德国共产党,而这个党其实已经仿效了布尔什维克的组织模式。但是这并没有使他们免于失败,因为这一转变已经太晚了!


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直到1917年4月才和右派彻底决裂,而且还在和“中派”一起按照旧的组织模式组成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直到1918年12月才建立了仿效布尔什维克的独立的德国共产党,而这时右派已经对他们举起了屠刀,一个月以后,也就是1919年1月,右派的临时政府镇压了柏林工人的“一月起义”,卡尔·李卜克内西、罗莎·卢森堡也被逮捕杀害。


而在俄国,“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列宁语)。早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由于组织路线上的分歧诞生了布尔什维克。在1905年,布尔什维克已经独立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三大”,修改了党章,贯彻了列宁主义的组织路线。1912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六大”上,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在形式上彻底决裂,成为独立的政党。因此布尔什维克按照列宁主义的组织理论从1903年到1917年为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进行了长达14年的组织准备工作,才建成了一个可以在二月革命后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革命先锋队。


可见列宁是主动地为着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做着长期的组织准备工作,而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则是在残酷的斗争驱使下,被动地和右派决裂、再和“中派”决裂,最后按照暴力革命的要求建立起严密的革命组织。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水边 2017-11-9 09:30
责编 水边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7 08:08 , Processed in 0.01174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