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中国革命 查看内容

文革:不得不革非革不可的革命(一)

2017-11-24 00:11|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3425| 评论: 1|原作者: 唐青钊 |来自: 砥柱中流

摘要: 当人们从天真烂漫的想法回到并不天真烂漫的现实,当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逐步展开并发生矛盾,当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业已展开并发生斗争,当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内部矛盾大量爆发并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当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交织、纠缠甚至对抗着,调整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文化、政治与思想、思想与经济、文化与经济之间矛盾的自我革命就会不期而至。 ... ... ...

二、获得一定“自由”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让我们将目光投向53年前的中国。毛泽东在那年发表了一个著名的讲话,叫做《十二年总结》。 

毛泽东在这个总结里给出了这样的哲学命题:“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要有一个过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活动,这是自由和必然的辩证规律。所谓必然,就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在没有认识它以前,我们的行动是不自觉的,带有盲目性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来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给出了这样的总结: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我们还缺乏经验。”“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社会主义经济,对于我们来说,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社会主义建设,从我们全党来说,知识都非常不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头8年内,我们的革命任务,在农村是完成对封建主义的土地制度的改革和接着实现农业合作化;在经济建设方面,那时候是任务是恢复经济和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不论在革命方面和建设方面,那时候都有一条适合客观情况的、有充分说服力的总路线,以及在总路线指导下的整套方针、政策和方法,因此教育了干部和群众,统一了他们的认识,工作也就做得比较好。”“从1958年起,我们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在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那一年又办起了人民公社,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相当时间内,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提出,也没有可能规定一整套适合情况的具体方针、政策和方法,因为经验不足。”“这时候我们是一些蠢人。最近几年我们不是干过许多蠢事吗?

    毛泽东在这个总结中提出的自由与必然的哲学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天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提出的一个天才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自由与必然的问题,实质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这个基本问题是我们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的哲学理论基石。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2年的总结,是一个比较切合实际、比较实事求是的总结。这个总结,对文革前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7年的经验教训同样基本适合,比较地切合实际、比较地实事求是。 

(一)   文革前17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文革前的17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取得巨大成绩的时代。这些成绩足以说明,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已获得了一些自由。这个巨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了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这个国家制度实际是党的领导、人民民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四位一体的国家制度,为中国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基础。 

     2、顺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地恢复了国民经济,有计划地开展了经济建设,实现了工农业生产的齐头并进,较大地推进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为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奠定了一定的生产力和物质基础。 

     3、成功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所有制基础。 

     4、尽管有过曲折和反复,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有所提高,人口大幅增长,人均寿命较大增长,人民健康水平日益提高。 

     5、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制定了比较切合实际的知识分子政策和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事业政策,较好地调动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初步实现了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事业的繁荣。 

     6、基本确立起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各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全国形成了革命的、健康的、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社会道德风尚。 

(二)文革前17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相当的理论成果 

理论是对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文革前17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形成了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取得了相当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成果主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理论。毛泽东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体系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理论、政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等等,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2、开创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953年,毛泽东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即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这个总路线和总任务,毛泽东创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手工业合作化理论和独具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理论,为实现以国营经济为主导,以农业集体经济为基础的中国社会主义公有经济制度奠定了所有制理论基础。 

3、开创了独特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考察研究,开创了独一无二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这个理论体系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主要矛盾理论,敌我矛盾理论、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对抗性矛盾理论、非对抗性矛盾理论,为我们考察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探究社会主义的本质、把握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基础。 

4、提出了相对成熟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考察中国社会主义运行的规律,提出了相对成熟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这个理论认为,要想建设和建成社会主义,就不仅要开展经济建设上的革命,还要开展政治战线、思想战线和文化战线上的革命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 

5、基本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同样是由毛泽东开创的。毛泽东认为,如果我们写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可以从所有制出发,先写生产资料私有制变革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把官僚资本主义所有制和民族资本主义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把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个体农民私有制,再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把个体的手工业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然后在写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矛盾,以及这个矛盾发展的趋势和解决的办法,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所有制。(邓力群辑:《毛泽东读苏联教科书批注》)。从这个认识出发,毛泽东实际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包括:(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主要有两种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而个体所有制例如农村自留地、手工业个体户等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2)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理论。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主要有: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规律,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社会主义劳动生产不断提高规律等。(3)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开展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的理论。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不能就经济抓经济,因为社会主义是经济和政治的统一,经济是基础,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要搞好社会主义经济,就必须同时开展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的革命;(4)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理论。毛泽东认为,管理是社会主义所有制解决后最重要的问题,必须加强所有企业的管理、自治权和企业管理的关键问题;(5)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分为不发达与发达两个阶段,每个不同的阶段又有不同的时期,由此出发,必须提出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时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总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多快好省的发展;(6)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并举理论。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系列并举的主张,例如,工农业并举、农轻重并举、前海和内地并举、中央和地方并举、土洋并举、大中小并举,等等。毛泽东提出的这套中国社会主义理论,是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的,是实实在在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水边 2017-11-25 12:41
责编 水边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7 03:22 , Processed in 0.01373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