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社区 查看内容

劳动人民反孔斗争势在必然!

2017-12-20 23:01|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701| 评论: 0|原作者: 田凯|来自: 旗帜日刊

摘要: 反动统治阶级把孔子抬到吓人的高度,尊孔子为“圣人”,奉孔教为“圣道”;而劳动人民却反其道而行之,指孔子为“盗丘”,斥儒经为“妖书”。这两种不同的态度,鲜明地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和反动统治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劳动人民反孔斗争势在必然!
原创 2017-12-20 田凯 旗帜日刊

鲁迅说过:“能象中国的愚民那样,懂得孔夫子的,恐怕世界上是再也没有的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反动统治阶级把孔子抬到吓人的高度,尊孔子为“圣人”,奉孔教为“圣道”;而劳动人民却反其道而行之,指孔子为“盗丘”,斥儒经为“妖书”。这两种不同的态度,鲜明地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和反动统治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孔子作为顽固地维护奴隶制的思想家,他的言论和行动,都是直接对抗奴隶解放的伟大历史潮流的。因此,当他刚刚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其反革命生涯的时候,奴隶们就同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这种情况,在专门辑录孔子言行的《论语》里已有所透露;《庄子·盗跖》更是生动地描述了奴隶起义领袖跖同孔子面对面的斗争。当时跖所领导的奴隶起义,“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奴隶主贵族闻风丧胆,“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孔子妄图以他那一套仁义道德说服跖不要犯上作乱,结果被跖驳得哑口无言,“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面无人色,狼狈不堪。《庄子·盗跖》虽是寓言,但毕竟是春秋时代客观现实的反映,它说明了起义奴隶对孔子这个奴隶主贵族代言人的强烈的阶级仇恨和无畏的斗争精神。

   《论语》中记有孔子的弟子子路同荷莜丈人的一段对话:“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一针见血的批判,表现出劳动者对孔子这个剥削者、寄生虫的极端鄙视。从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就成为刻画剥削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典型语言。

《庄子·盗跖》写孔子请见跖,跖斥之为“不耕而食,不织而衣”者,拒之门外,不屑一见。不劳而获正是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奴隶主阶级的本性,这个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存在正是奴隶们受苦受难的根源。

孔子这个不耕不织却要美衣美食的剥削者,提出了一整套论证剥削有理、劳动可鄙的反动理论,还设想出一个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劳而不获的“理想”图景。他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认为奴隶主只要用礼、义、信等去维持自己的统治秩序,人民就会服服帖帖地任从他们剥削和压迫,用不着自己去干种庄稼这类鄙事。奴隶们看穿这是孔子替剥削者设计的治国方法,因而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的社会理想。可见,奴隶们反对孔子,从根本上说,是他们反抗剥削压迫、争取自由解放的阶级要求的反映。
    孔子复古倒退的反动政治立场,也遭到了奴隶们的猛烈抨击。孔子生活的时代,奴隶制的崩溃已是大势所趋。他却打出“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旗号,为挽救奴隶制的灭亡而到处奔波。劳动人民对孔子的倒行逆施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愤怒。有一个守门人说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斥之为不识时务的顽固派。他的弟子子路向正在“耦而耕”的长沮、桀溺两人问路,长沮、桀溺也乘机嘲弄孔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论语·微子》)奴隶制的崩溃有如滔滔大水,谁能改变这个历史趋势?孔子妄图改变,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奴隶起义领袖跖更直截了当地怒斥孔子妄称文武、是古非今的反动行径,指出孔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妄图开历史倒车,顽固维护罪恶的奴隶制度,是罪恶极重。   

对于孔子建立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奴隶们采取了否定的态度。跖断然宣布:“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在孔子看来,人人都讲孝悌,犯上作乱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因而孝悌是“仁”的根本。跖对孔子“仁”的批判,也正是从这个根本开始。他列举事实,数说奴隶主贵族统治者的“不慈”、“不孝”、“淫湎”、“放杀”、“暴乱”,揭露孔子妄作孝悌完全是为了欺骗人民。跖按照奴隶阶级的利益,提出了与孔子截然相反的道德观。他认为奴隶主不劳而获是最不道德的,而奴隶们造奴隶主的反,把他们霸占的不义之财夺回来,才是最道德的。在夺取这些财产时,“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时,智也;分均,仁也。”(《吕氏春秋》)对于勇、义、智、仁等道德范畴,都作出了自己全新的解释。《吕氏春秋》坚决反对这种“盗”的道理,但这正表明奴隶和奴隶主之间在意识形态上毫无共同之处。            

奴隶们从孔子的言行中,认清了他极其恶劣的政治品质,并给予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批判。孔子满嘴仁义道德,自吹“天生德于予”,俨然以“圣人”自居。而在奴隶们看来,他不过是一个“诈巧虚伪”、卑鄙无耻的家伙。跖严辞斥责他是个“摇唇鼓舌,擅生是非”“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的反动政客;是个“好面誉人”“亦好背而毁之”的“巧伪人”。寥寥数语,把孔子的丑恶嘴脸勾画得活灵活现。

“巧伪人”,同我们所说的伪君子、政治骗子、两面派的意思类似。孔子确实是好话说尽、坏事做绝。他嘴上高唱“爱人”,鼓吹“为政,焉用杀”,可是上台刚刚七天,就把宣传革新道理的少正卯杀害了。他背着跖说跖“为天下害”,当着跖又说跖身兼天下“三德”,这不是面谀背毁的两面派吗?跖对于孔子的这种揭露,至今仍不失为我们识别那些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的宝贵经验。

孔子出于反动奴隶主贵族的阶级本性,对奴隶极端仇视,甚至公开辱骂劳动人民是“不可与同群”的“鸟兽”。奴隶们对于他当然也是深恶痛绝的。孔子所到之处,劳动人民无不嗤之以鼻。匡人把他拘留起来,陈人不给他饭吃,郑人骂他“累累若丧家之狗”。(《史记·孔子世家》)起义奴隶发誓要“死而操金椎以葬”,“下见六王五伯,将敲其头矣”!(《吕氏春秋》)。就是死了也要同孔子所代表的奴隶主阶级斗争到底。《吕氏春秋》作者站在孔学立场上记录这些材料而坚决加以反对,认为“辨若此,不如无辨”。但这正反映出奴隶们的反抗的声音是压不倒的。

奴隶们反孔斗争的革命精神,反映了他们推翻罪恶的奴隶制度的决心。正是由于奴隶们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才从根本上动摇了奴隶制的统治基础,推动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到了封建社会,孔子用以维护奴隶制度的一套社会等级学说和宗法伦理观念,经过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一番改造,遂又成为封建制度的理论基础,成为地主阶级用来统治农民的精神武器。因此,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从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历次农民革命斗争,总是触及到孔子及其反动思想。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断然否定“君权神授”,这实质上批判了孔子的唯心主义天命论和他那一套“君君、臣臣”的反动说教。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7 12:22 , Processed in 0.01331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