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青年忏悔系列之三——“兄弟别去!那是黑厂,我们先去上网。”-激流网

大家好!我是大橙子。上期讲到泰勒的差异工资制及最低工资的问题,主要谈的是现代生产下的工资制度问题。这期我们结合劳动异化理论讲泰勒制的工厂管理制度问题。

一、泰勒制产生的背景

任何管理科学的进步,都以生产技术的变化及社会的变化为前提的。“泰勒制”产生的背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其标志是电力和石油的大规模使用。

第一次工业革命(1760—1840),是蒸汽机的大规模使用,其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1914),是电力的大规模使用,形成了现代工业的基础,瞬间使生产力得到大规模的提升,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最先出现的问题,是传统粗放的工厂管理制度开始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1.随着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传统的工厂管理方式无法有效统筹生产现状,经常使生产陷入混乱;

2.劳资关系紧张,工会组织的不断壮大,伴随着工人“磨洋工”现象的产生,劳动效率不升反降;

3.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工厂分工开始细化,生产工艺流程变得复杂化(例如传统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纺织厂,可能有三十道工序;但是以石油为动力的汽车厂,有上千道工序)。资本主义由“小生产”变成“大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分工及优化变得十分必要。上千道的工序,要是按以前粗放管理(简单通过增加劳动强度,增加劳动时间进行压榨)的话,会使效率变得十分低下。

在这种形势下,泰勒制应运而生,它通过对工人动作、工厂流程的研究,进行劳动分工的细化、劳动定额的制定、生产流程的规范化有效的解决了工厂生产的问题。

IE青年忏悔系列之三——“兄弟别去!那是黑厂,我们先去上网。”-激流网从每个家庭一辆小轿车,到排队领救济

解决了生产问题,我们看到美国迎来“柯立芝繁荣”(1923—1929),

1929年是个节点,10月29日美国股市大崩盘,全球金融恐慌,在危机发生后的4年内,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30%,投资减少了80%,1500万人失业紧接着带来全球的经济萧条,然后就打二战了。用马克思的话就是,资本主义陷入到它的基本矛盾中了(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大量的产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工人没有钱消费。生产停滞,伴随着社会严重的两级分化,对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严重打击。但是反观大洋彼岸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超英赶美,10年走完英法200年的工业发展,生产蓬勃发展。当时,社会主义是潮流,不光工人认同社会主义,连资本家都觉得资本主义,可能没几年活头了。希特勒都称自己是“国家社会主义”(在那个时候你如果看马克思的书,你就会觉得好有道理啊)。

二、苏联对泰勒制的运用

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1918年政局相对稳定时,对社会主义工厂该实行什么管理制度,其实是有争论的。当时党内一部分“左派”认为,不应用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工厂制度(泰勒制)及生产技术专家,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及社会制度是一个整体。

当时列宁就和他们争论起来了,列宁讲,只有那些懂得不向托拉斯组织学习就不能建立社会主义的人,才配称为共产主义者。因为社会主义不是臆想出来的,而是靠夺得政权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掌握和运用托拉斯所创造的一切有用的经验去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从资本主义的第一流专家那里才能学到组织大生产的本领。

谈到泰勒制时,列宁讲,资本主义在这方面的最新成就泰罗制〔即泰勒制——笔者注〕,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又是包含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它分析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适当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方法等等。……应该在俄国组织对泰罗制的研究和传授,有系统地试行这种制度并使之适用。

研究并运用泰勒制从此在苏联作为国策固定下来。泰勒制其实发展最迅猛的时候是在苏联的实践,因为当时苏联政治制度其实有两大优势:

1.通过计划经济体制,避免了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生产无比稳定。

2.国家代替资本家个人,实行社会主义大生产。公司技术、制度的边界,变成了国家的边界,有效的生产方法和生产制度会由国家意志得到迅速传播。

IE青年忏悔系列之三——“兄弟别去!那是黑厂,我们先去上网。”-激流网

苏维埃政治制度+泰勒制作为苏联工业的两大引擎,是其迅速工业化,经济腾飞的关键。但是泰勒制的一些弊端,并没有因为政治制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以后的苏联解体埋下隐患。因为这种管理制度,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没有解决“劳动异化”这个问题。列宁的临时政策没有因为苏联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没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克服这个泰勒制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