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IE青年忏悔系列之三

2018-6-19 22:42|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797| 评论: 0|原作者: 大橙子|来自: 激流网

摘要: 大家好!我是大橙子。上期讲到泰勒的差异工资制及最低工资的问题,主要谈的是现代生产下的工资制度问题。这期我们结合劳动异化理论讲泰勒制的工厂管理制度问题。

就业歧视一般人理解往往出现在男女就业上,男性工作者比女性工作者就业范围广、工资高的现象。但是在珠三角,这种现象是反过来的。在中国轻工业及低端服务业领域,有一个规律,就是:“能用女工干的,尽量不用男工。”很多厂,打出招工牌子声明,只招女工,不要男工,将招工歧视展现的淋漓尽致。我们看三和大神没有女的是吧。女工在生产中被打上:“易于管理,干活卖力,不易流失,对工资期望低”的标签;男工则被打上:“不易管理,干活偷懒,容易流失,对工资期望高”的标签。

在生产中人被抽象化,男工和女工变成具有不同生产特性的“物”,人的主体性丧失。人的个性、特性、主体创造性被生产过程中的理性原则所排斥,人丧失了主体地位,沦为被动的客体。(卢卡奇)

富士康工人语录:“我来富士康半年了,现在还认不全宿舍的人。”

现代工厂将工人“原子化”,具体表现为:

1.在生产过程中,不强调劳动的团结协作,只要将自己本职的活干好就行了(泰勒认为工人只有单独劳动才能好好干,集体的鼓励通常是无效的。)

2.工厂为了提高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利用率,通常将工人分成“两班倒”或“三班倒”,以维持工厂的充分运转。(一个宿舍通常住着三个班次的人)。

3.生产中禁止一切的工人之间的语言交流及劳动交流(例如不许在生产中聊天,不许串岗)

4.为了赚取加班费,长时间的工作,使工人们无法利用业余时间,建立社区及联系(一下班,打两把游戏,累的只想睡觉)。

工人的直观感觉是什么呢?就是“冷漠”。冷冰冰的工厂,冷冰冰的机器,冷漠的人们,三和大神们至少还会互相取暖,在工厂想的就只能是“纵身一跃”了。在这种生产关系中,人由主体沦为客体,原来人与人之间的有机联系被割断,人与人之间变成各自孤立的、被动的原子。人的关系被物的关系所吞没和掩盖。(卢卡奇)

IE青年忏悔系列之三——“兄弟别去!那是黑厂,我们先去上网。”-激流网

大神语录:“我现在没有年轻的时候的冲劲了,现在体会最深的就是绝望,这种生活,整个人都感觉废掉了。”

三和大神其实只是将深圳打工者的心态发展到了极端。君不见,还有大批干三个月,玩一个月。干一年,玩半年的工友。大部分工友都不会在一个工厂长期停留,三个月是一大关。年轻的工人们不断用脚投票,最终发现每个厂都一样。创业机会现在少之又少。工人的压抑已经不是一个厂的问题了,而是社会性的广泛压抑。众多工友的心声,只不过是借三和大神的嘴说出来了。

IE青年忏悔系列之三——“兄弟别去!那是黑厂,我们先去上网。”-激流网

人类社会及人的进化过程就是人不断的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逐渐改造自身及自身组织。(见《社会发展史》)现代工厂生产的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活的手段。(马克思)工人在压抑与沉沦中,进行两难的抉择。在三和,大神们由“失望”体会到了“绝望”,与其被工厂生活废掉,不如让大神的生活废掉。

在这里,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能,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马克思)

四、对泰勒制的超越

当下中国,大部分工厂实行泰勒制,有其合理性成分在里面。什么合理性?下期讲。自泰勒制产生,其实在管理上有两个脉络,去克服其弊端。一个脉络是沿着西方“人本主义”管理学在发展;另一个是以社会主义中国的《鞍钢宪法》为基础的工厂管理发展。下期给大家介绍这两个脉络。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IE青年忏悔系列之三——“兄弟别去!那是黑厂,我们先去上网。”-激流网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IE青年忏悔系列之三——“兄弟别去!那是黑厂,我们先去上网。”-激流网(作者:大橙子。本文为激流网原创首发,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邱铭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6 18:28 , Processed in 0.03872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