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韩丁先生再一次来到中国,他在张庄指导村民推广农业机械化,使张庄的劳动效率大幅度提高。然而,1981年杜润生起草了中央1号文件,全国推广包产到户制度,机械化程度高的张庄自然首当其冲。当时韩丁与杜润生就不同的农业发展方向展开对话。近四十年过去了,当年农业改革的弊病已经有目共睹,农村的命运日益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

从韩丁与杜润生的争论看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激流网

3月17日,激流网有幸请来了阳和平老师和徐海亮老师和大家一起探讨三农相关问题。阳老师就近40年前韩丁与杜润生的辩论来分析当今中国在贸易战下的农业危机,徐老师结合自己翻译韩丁著作的经历进行了点评。

讲座于下午2:30准时开始,有近30人来到现场,现场气氛热烈。主持人开场后,阳和平老师先进行今天话题的主讲。他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观点,“争论的回顾”“贸易战的现实”和“没有出路的农业危机”。

从韩丁与杜润生的争论看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激流网阳和平老师

一、争论的回顾

70年代末,韩丁(阳和平的舅舅)来到山西张庄——当年土改时来访的地方,帮助当地搞了一套土洋结合的机械化设施。在此,阳老师再次强调知识与智慧是不同的,虽然老百姓缺乏些知识,但是他们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张庄的村书记王金红就是一个一点就通的人。在韩丁的帮助下,张庄不仅设计了耕种、播种机器,还使灌溉、烘干也实现了机械化,使张庄在80年成为了山西的农业机械化的模范。当时张庄有约300人的劳动力,只需要10来个人就可以管理全村的土地,剩余的人就投身于副业中。本要全国推广的张庄模式由于那个特殊的时期夭折了。

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81年1号文件推广包产到户后,作为典型的张庄是必然要被强制改革的。在此背景下,韩丁和杜润生展开了争论。韩丁不支持一刀切的政策,认为张庄有张庄的情况,然而杜润生说“你有一个张庄,我得考虑整个农村。”“中国有多少地方不分地就得发救济粮,甚至饿死人?”并且杜润生说韩丁在美国也有自己的农场,也搞责任制。他用这种不考虑实际情况的、片面的逻辑套到中国,来支撑他的责任制改革。

从韩丁与杜润生的争论看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激流网

韩丁帮助村民设计的机械,由于集体化被毁后,机具没了用处只能当废铁卖。韩丁在《大逆转》中悲痛地写道,1983年的夏天,他乘飞机从北京到上海的高空第一次看到了“责任制”给广阔的华北平原带来的令人吃惊的变化。从前,在村落和连接它们的道路间,有着整齐的方形的长方形的土地,而现在,细碎的一小块一小块的土地排成零散杂乱的图形,蔓延上千公里。这不是土改前的所谓的“邮票一样小块”的土地,是比那更细小的带子一样的,面条一样的土地!那些土地是那样狭窄,以至于马车经过时,一个轮子在这个人的土里,另一个轮子就压倒了另一个人的土里。

阳老师看来,这种分田单干是无法进行机械化生产的。在人多地少的中国农业环境下,几千年来的小农经济究竟能激发多少生产潜力?接下来,阳老师以数据进行分析。

包产当户在当时被称为“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养活了亿万农民”。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是小农经济,包产到户何以称作是创举?在当时,舆论宣传说是调动了农民地积极性,农业产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从韩丁与杜润生的争论看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激流网

这是1949-2008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的线形图,遮住年份后,我们无法轻易得出哪个时间段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开始,粮食产量大致以线性增长的,很难明显看出农民积极性的作用。相反,我们可以看出化肥对整个走势的促进作用和自然气候对它的波动作用。当然它的波动还有其他因素。

从韩丁与杜润生的争论看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激流网

通过这张图,我们看到1978年之前的粮价基本是不变的,1978-1980年的粮食价格分别上涨了20%、10%和5%,而粮食产量的上涨与之几乎同步。很明显,粮食价格对农民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能说是包产到户的功劳。此图中化肥的大量使用对粮食增长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是十分明显的。此外,还有个有趣的现象,改革开放初期做了些政策的调整。毛泽东时代是出口大米进口小麦,因为国际上一斤大米可以换两斤小麦,但是数量不多。在改革开始,政府大量进口小麦供给城镇人口。这一做法一是担心城市粮食不够,二是造成了粮食充足,农民粮食卖不出去的现象。综上,我们无法看出改革开放对中国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的促进作用。

二、贸易战的现实

40年后的今天,在贸易战的背景下,我们发现中国农业处于一个危机的状态。阳老师先问大家,一个国家能不能只出口不进口?它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是金本位国家,那将会换回大量的黄金,导致该国通货膨胀,进而商品价格上涨,出口受阻;如果是美元体系的,那将会买入大量美元债务。中国持有大量美债,对国内通胀有很大压力,至今没有人想出如何消化这些债务。因此就要用出口换来的美债买国外的商品。然而国外商品必定会挤压国内市场,那就必须要买国内不能生产的商品,可国内没有的国外还不卖,比如核心技术。因此只出口不进口是不可行的。中国总体上出口是具有竞争力的,进口是没有竞争力的。

这次贸易战我们就能看到,川普一再提高关税,并扬言提高至25%,使中国在几轮博弈中败下阵来。川普的妥协是在高关税基础上不提高到25%,中国的妥协则是承诺进口大量美国农产品,这必然要牺牲中国农民的利益。

三、没有出路的危机

为什么中国的农业没有竞争力?阳和平老师从“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和“制度条件”三个方面来谈。

自然条件上,中国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八百里秦川等大平原地带,虽说中国山多,但山与山之间还是有大块平原的。除东北外,平原的布局和中国的人口密度基本一致,而东北平原面积大,且人口密度小,是中国机械化最高的地方,这也是毛泽东时代建设兵团留下的基础。可以看到,中国的自然条件整体上虽说不如美国、澳大利亚,但也有很多大平原,不是都像南方山地一样,是有适合搞大规模农业的。

从数据来看,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比要远高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也比较小。中国粮食作物的单位成本要远高于美国和欧盟,通过成本的结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主要由于劳动力成本高。虽然中国的人力价格远远不如美国,但是由于机械化程度低,人力成本反而远远高于美国。

从韩丁与杜润生的争论看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激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