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华芯通倒台 —— 壮士断腕,为决策者点赞

2019-4-20 21:59|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5146| 评论: 0|原作者: 铁流|来自: 铁流

摘要: 华芯通的主要工作,恐怕就是国密算法了。之所以要自己做国密算法,一份文件中说的很清楚,虽然高通的芯片里原本就有加密算法,但如果华芯通原封不动,高通就不允许华芯通出售芯片。也就是说,不改算法,高通压根不让华芯通卖芯片。

芯片合资自比清末引进技术救国?

  

合资芯片如同清军一样不堪一击

  日前,有自称是半导体老兵的网友发文如下:

  

  文章中称,若早日引进西洋火枪技术,加以改进发展,何有后期外族入侵之悲。

  显然作者是把满清末期的一系列对外战争失败归咎于洋枪洋炮厉害,而满清因循守旧,遵循祖制,因缺乏火器而屡战屡败。但是,这种说法是明显与历史相违背的!

  既然这位半导体老兵说要以史为鉴,那我们就来回溯历史。

  清军立朝以来就大量装备火器

  首先,满清并非如这位半导体老兵所说,遵循祖制,没有火器,没有引进西方技术。

  清军并不是没有火器,恰恰相反,清军装备大量火器。东西方学习和交流一直没有停过,史料记载绿营火器配比占6、7成。可能是过去的宣传过度渲染洋枪洋炮,以至于让人误以为,清军是一只完全冷兵器部队,下图是1690年的乌兰布通战役,可以看出,清军不仅有火枪,还有火炮。火炮和火枪在前排平射,后排有弓弩抛射,形成立体火力打击。

  可以说,清军在装备还没有现代化的情况下,作战思想已经非常现代化了。

  

  以下为乾隆让西方传教士制作的铜版画,彰显"十全老人"武功赫赫。对乾隆时期清军装备水平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弓弩枪炮俱全

  

  平苗战役,正面火枪齐射,刀兵压阵,骑兵侧翼突击

  

  清军火器

  

  平准格尔,就是上面那份彩图的下半部分。准格尔采用"驼城战术",被清军炮兵击破

  

  步兵炮兵骑兵协同作战

  从上述图片可以看出,清军在乾隆时期就大量配备火器,而且在一系列战争中都有广泛运用。另外,只要查阅史料,就可以了解到清军是非常重视火器的,装备量也很大。

  鸦片战争后,以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的一大批清末官僚引进了西方技术,也就是洋务运动。到清末能够生产包括步枪、机枪等轻武器,甚至火炮、铁甲舰(平远号)等装备也能自己造。诚然,由于清军数量庞大,内部管理杂乱,精锐和杂牌装备差距非常大,但清军精锐部队完全是效法欧洲军队建设的。

  

  平远号为2000吨级轻巡洋舰,在甲午战争中击伤日军旗舰松岛号,北洋水师投降后被编入日本海军,在日俄战争中沉没

  

有点像加特林,应该是速射武器

  

  重炮,可能是要塞炮

  

  清军步兵

  武器装备并非满清战败的根本原因

  由于武器装备随着时代发展,就以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分别论述。

  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欧洲列强军队主要装备燧发枪,前膛装弹,装弹速度很慢,欧洲军队的平均水平是每分钟能够打出3发。在实际战争中,由于恐惧、爆炸、战友中弹等因素影响,很难达到训练水平,在实战中甚至经常出现忙中出错的情况,战场遗留的步枪显示,有士兵就往枪膛里装了十多发铅弹。

  燧发枪的射程非常近,而且精度也非常低,一般在80米内开火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杀伤效果,军官会禁止士兵对200米外的敌人开火。英军还专门有一套后开枪的战术,也就是先在远一些的地方,以一定伤亡为代价骗出对方的射击,然后再迅速靠近,用缩短距离弥补火器精度的不足,并向敌军齐射给予对方重创。在与法国的数次战役中,英军就要这套打法取胜。

  

  红衫军"排队枪毙"

  所以当时的军队战术就是"排队枪毙",虽然在今天看起来很傻,但当时的武器装备就是那个水平。

  就第一次鸦片战争而言,即便清军是纯冷兵器部队(其实清军大量装备火器),火器部队对于传统冷兵器军队优势不足以形成代差,毕竟燧发枪装填太慢,200米的距离,骑兵一个冲锋也就是几十秒的事情。燧发枪在射程上对弓弩也不具备优势,何况弓弩还可以抛射,不会占用宝贵的一线射击空间,在起伏地形上也能进行抛射攻击。

  特别是火器还怕雨、怕潮、怕夜战、怕伏击,在山林等复杂地形也会影响火枪的射界,几轮射击之后会因烟雾弥漫无法瞄准,当时的燧发枪在几轮射击之后,因为黑火药不完全燃烧,会导致烟雾弥漫,根本看不清敌人,无法瞄准射击,这时候军官就会下令刺刀冲锋。这也是为何当时欧洲军队非常重视刺刀训练。

  只有在大平原上展开堂堂之阵才能发挥火器的威力。

  

  燧发枪射击会产生一定烟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6 05:10 , Processed in 0.015083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