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工 农 查看内容

高校后勤工人调研报告

2012-6-3 13:05|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5277| 评论: 3|原作者: 乌有之乡日刊|来自: 乌有之乡日刊

摘要: 为了了解校园工人的真实生存状况,我们对北京、山东、江苏、江西4省(市)的7所高校200多个后勤工人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高校后勤普遍存在问题,工人合同混乱,工资低,工时长,劳动强度大,缺乏文娱生活,没有尊严等。

第四章不被尊重的劳动者——师生对校园工人的误解

“劳动最光荣”似乎已经成为遥远的回忆,在调研中,我们看不见工人自豪的一面,看得见只是工人们的无奈。

◆劳动者的尊严

对于工人来讲,工作仅仅是他们的谋生手段,正如一位楼管阿姨所讲,迫于家庭压力,“孩子尚小,需要父母的呵护,孩子是我的全部,为了孩子我宁愿牺牲我的青春。”但他们也会做一行爱一行,楼管所做的工作很繁琐,开关门、防偷盗、解决学生纠纷、打扫卫生等,“这些工作就如同家庭中娘的工作一样,什么事情都干。”她们也一直把大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雨天时为学生收被子,学生心情不好时为其排忧解愁,但她们也认为“干一行是一行,需要尽心尽责,尽力为学生服务。”

但是,他们的劳动却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比如楼管就会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晚上经常会被晚归的同学吵醒,“一些谈恋爱的及喝醉酒的学生很晚回来,夏天要忍着蚊子的叮咬,冬天顶着寒风为同学开门。”但学生对他们的工作很不屑,似乎觉得这就是他们应该干的,“开门后,很多学生根本都不会看我们一眼,扭头就往宿舍走”,要是开门慢了有的学生还会发脾气、使脸色。但是学生们谁又会懂得他们的辛酸呢?只有少数人会说一声“谢谢”之类的话,她们就很满意了,“这才觉得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有的学校规定,晚归的同学要登记的,同学们也都很不乐意,而楼管迫于学校的压力,也不得不让学生登记,但是每次让学生登记的时候,“心里都挺不是滋味的”。F校每年都会举行教职工运动会,但是宿舍楼管却没有资格参加,他们为学校付出自己的劳动,但学校却并没有把他们当成学校的员工。

G校的楼管讲,他们经常会遇到学生把校园卡丢在水房的事情,“这些大学生都太不小心了”,遇到这种事情他们都会把校园卡还给学生,并让他们以后不要太粗心了。但是,也正因为楼管们经常捡到校园卡,有的同学丢了校园卡就会去找他们,找不到的话有个别同学就会怀疑是楼管捡到不给。

食堂工人也经常向我们抱怨他们的苦衷。他们“夹在学生和管理人员中间,两头不是人!”食堂打菜的员工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给学生打菜稍微少了些,学生就会有意见,甚至指责他们,但其实他们也很无奈,因为如果打菜太多,食堂管理人员就会说他们,“打菜的时候,管理人员就在我们后面走动,生怕我们多打了”。有一次一个打菜的员工忘记戴口罩了,被学生拍下,传出去了,老板一次罚款200元,并制定奖励制度说:员工不戴口罩者一次罚款200元,欢迎广大学生举报,举报者奖100元。“其实并不是我们故意不戴口罩,应该是急着进来还来不急戴口罩被学生拍到了,或刚才在做其他不用戴口罩的事,再调来卖东西一时忘记了,并不是有意不戴”,真希望学生能理解他们的苦衷,200元的罚款相当于他们几天的工作白干了,他们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000块啊。

一个在学校餐厅做服务员的年轻小伙子说,“有的老师好有的不好,当老师的都没有当老师的样”,“客人态度不好了,或者是忙的时候比较烦躁得慌,这个会喊服务员,那个也喊服务员,就比较烦躁。”在老师和学生的眼中,他们只是服务员而已,很少有人会理解他们的辛苦,中午人多的时候他们都忙不过来,稍出差错就会被别人训斥,“我们也是人啊,哪能不出错啊,不过别人骂我们也只能忍了,老板规定我们不许顶嘴的”。一位李姓的师傅也认为,大多数同学素质都比较高,但也有个别的人不依不饶,但学校要求与学生发生冲突时,不论对错都不能打骂学生。

在食堂干活,“又苦又累,工作时间又长,工资又低,吃他们的饭,那饭那菜吃得都不想吃!如果家里有钱谁会来做这样的事哦!打工真的很难!世界真的有不公平,有钱人家和没钱人家过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同样是人,为什么会这样呢?真的是没办法!”在食堂里我们见过一位80来岁的老爷爷,他迫于生活压力,在食堂负责洗碗。学校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没有什么留恋的地方,某兰州拉面馆的员工说,你们今天下午放假,我们今天晚上就收拾东西回家,一晚也不多呆

保安是一个得罪人的工作。在我们去调研之前,也都认为保安是个不好打交道的群体,他们很严肃,经常会找学生的麻烦。调研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们也都很好交往,甚至很多保安比我们都小,他们只是因为不好找工作才干了保安这一行。“学校有什么规定我们都得去执行,有时候得罪你们了你们要理解下哈”,一个不到20岁的保安笑着对我们讲。C校一个负责巡逻教学楼的保安讲,他每天都要在教学楼里的每一个楼层走一趟,但并没有几个学生认识他,他也不认识学生,“不知道你们见到我们会不会害怕,我们没那么凶的”。该校规定九点半教室就要关门,而学生会觉得这个时间太早,九点半之后他们就会去各个教室催同学离开,但是“这个工作很难做,我们去催,人家上自习我们也不好意思赶,弄太晚了领导又会骂我们”。

清洁工或许是学生们最瞧不起的工种,“很少有学生会正眼看我们”。晚上打扫教室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学生上自习,“每次叫他们让下,都挺不好意思的”,“有一次不知道怎么回事得罪了学生,还被学生举报了,说我不好好干活”。

◆调研学生的欣慰

本来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希望通过调研了解下校园工人的生存状况,但是调研中,很多同学慢慢的转变了对工人的看法,发现了很多工人可爱的一面,甚至和很多工友变成了朋友。

一个调研者在自己的感想中写到,“也许我们很难为他们做出什么改变,但是我们能够在他们的一点微笑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一个食堂工友的话让我们很是欣慰,“工作的时候没有开心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聊天的时候会比较开心一点”。调研之后,一些同学开始到工友的宿舍给他们放电影,“每次去工友们都特别欢迎,工友主动的搬凳子、搬桌子”。

在这微不足道的改变中,我们却改变了我们自己。一位调研者写到:“以前每天在食堂吃饭,阿姨们老是在眼前晃来晃去,从来没跟叔叔阿姨说过话,这次调查聊过以后,每次吃饭碰到了,就跟她们聊上几句,感觉挺好的,旁边的学生怪怪的看着我们,不知道是羡慕还是怎么的。人在社会上生活就应该是这样子的,增加了解才能消除彼此的隔阂,打破人与人之间的淡漠。我喜欢上了这种‘熟人社会’。虽然我们经过这次调研并不能改变他们什么,但我们认为我们有一份责任去了解这个群体,经过这次调研我们对食堂的事情更了解了,也对自己的父母有了一份更深的理解了。”而另一位调研者谈到自己的收获时,他说最欣慰的时候是“打饭的时候,和打饭的阿姨相视一笑,一般她会给我多打一点”。

调研中,我们不但发现工人辛酸的一面,也发现他们坚强的一面,乐观的一面。每当他们谈到自己的打工经历,都会滔滔不绝;而有的工友孩子也在上大学,每次聊到孩子的时候,他们都特别自豪,他们把所有的寄托都放在孩子身上,自己再苦再累都值得。有时工人遇到别人不尊重自己的时候,也会尝试去争取。比如五一的时候,学校会给教职工和后勤集团的正式员工发礼品,但是宿舍管理员没有,她们觉得学校太不尊重她们了,“我们也是学校的员工啊,为什么当官的有,我们就没有啊”,于是她们一起去找后勤的领导协商,后来后勤集团给她们补发了礼品。

第五章我们的倡议

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现在却变成了乌烟瘴气的市场,工人们为我们提供各种服务,为大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们的基本权益都得不到保障,基本的尊严得不到尊重。

对此,我们呼吁:

1、整改高校后勤的用工制度,改善后勤工人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

2、大学师生走入工人中去了解他们,消除工人与师生之间的隔阂;

3、学校或学生组织相应的活动,推动工人融入校园。

--------------------------------------------------------------------------------

[]马寅生,王婷,肖杰:高等院校后勤系统职工队伍状况调查分析——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中国高教研究,2007.6

[]6.32/时为当地每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算法为:6.32=1100÷21.75÷8。周一到周五加班为1.5倍工资,周六、日为2倍工资。


鲜花
2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cjsmy 2012-6-5 08:04
左派无人啊,这报告写得够烂的。
引用 忧者 2012-6-4 20:50
多关心关心被下岗·、买断、破产的工人。
引用 林林 2012-6-4 01:36
遭受着各方面的不公正待遇不止是校园的工人们。 各个城市的环保工人, 建筑工地的普通工人,煤矿工人等,以及那些悲惨的童工们, 为了生活他们过着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的生活。 资本主义复辟肯定让工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不但工作时间长, 而且也没有好的福利给他们。 随着物价上涨, 他们的生活会更坚难。相对比的, 我忘不了在海南化了几千万元人民币为女儿办婚礼的煤矿老板. 明显的是"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的一幅写照. 我也忘不了小悦悦的惨剧, 当然不止一个小悦悦.
北邮一个博士生自杀, 他靠妈妈给工地做饭, 拣破烂供他从小学读到研究生, 而他 想请他妈妈来京吃一顿烤鸭, 他都做不到. 他找不到工作,他绝望. 在职工人苦, 失业人也苦. 这就是现实.

查看全部评论(3)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5-8 02:38 , Processed in 0.026399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